平整出纱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9457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3 0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平整出纱机构。该平整出纱机构包括经纱轴、出纱轴以及平整杆,所述出纱轴靠近于所述经纱轴且与所述经纱轴之间具有间隔,所述出纱轴与所述经纱轴平行,所述出纱轴用于供纱线绕过并出纱;所述平整杆紧邻所述经纱轴外周缘的凹陷处且与所述经纱轴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平整杆与所述经纱轴平行,所述平整杆用于平整从所述经纱轴出纱的纱线。该平整出纱机构能够恢复织布平整出纱、保证布面幅宽。

Yarn leveling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eveling yarn removing mechanism. The leveling yarn mechanism consists of a warp shaft, a yarn shaft, and a leveling rod. The yarn axis is close to the warp axis and has an interval between the warp axis, the yarn axis is parallel to the warp axis, and the yarn shaft is used for yarn to bypass and out of yarn; the leveling rod is close to the depression of the outer circumference of the warp axis and A gap between the leveling rod and the warp shaft is parallel to the warp shaft, and the leveling rod is used for leveling yarn from the warp shaft. The leveling yarn mechanism can restore the weaving process and ensure the width of the clot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平整出纱机构
本技术涉及纺织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平整出纱机构。
技术介绍
在纺织领域,因织轴在运输过程受到碰撞而引起表面纱线凹陷和断纱,织布时因凹陷位置的经纱被夹住,经纱出纱时张力有差异,导致后续织布的布面存在质量问题。传统处理织轴表面凹陷情况,一是拉掉凹陷纱线,或把织轴安排到浆纱机翻倒一次进行处理,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拉掉经纱或重倒一次,最终导致布面幅宽满足不了客户要求或增加了损耗导致达不到客户要求的订单量。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恢复织布平整出纱、保证布面幅宽的平整出纱机构。一种平整出纱机构,包括经纱轴、出纱轴以及平整杆,所述出纱轴靠近于所述经纱轴且与所述经纱轴之间具有间隔,所述出纱轴与所述经纱轴平行,所述出纱轴用于供纱线绕过并出纱;所述平整杆紧邻所述经纱轴外周缘的凹陷处且与所述经纱轴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平整杆与所述经纱轴平行,所述平整杆用于平整从所述经纱轴出纱的纱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防脱转盘,所述防脱转盘的数量为两个,所述防脱转盘的直径大于所述经纱轴的径向面直径,两个所述防脱转盘分别连接在所述经纱轴的两端的径向面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防脱转盘的圆心位于所述经纱轴的轴线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平整杆的直径小于所述防脱转盘的直径与所述经纱轴的直径之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平整杆的直径为4c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平整杆的长度小于所述经纱轴的长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经纱轴的长度为130cm-190c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平整杆的长度为60cm-120c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平整杆的表面粗糙度小于Ra3.2。上述的平整出纱机构,设置了出纱轴以及平整杆,当某个经纱轴的外周缘上有凹陷位时,经纱轴转动后,凹陷位转到退绕纱线离开经纱轴时,由于平整杆的存在,使得退绕后的纱线经过平整杆,避免了纱线经过凹陷位置而瞬时改变出纱路径,避免了经纱轴上的纱线在凹陷位处的纱线张力不一,避免形成布面疵点。平整杆的设置,避免了纱线陷入经纱轴的凹陷位中,使得纱线保持张力一致,避免的布面的疵点,保证了布面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例平整出纱机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平整出纱机构与纱线配合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平整出纱机构与纱线配合侧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平整出纱机构;100、经纱轴;200、出纱轴;300、平整杆;400、防脱转盘。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参见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了一种平整出纱机构10。该平整出纱机构10包括支架、经纱轴100、出纱轴200以及平整杆300。参见图1及图2所示,经纱轴100设在支架上,经纱轴100能够相对于支架转动,附图中,未示出支架。出纱轴200连接于支架上,经纱轴200靠近于经纱轴100且与经纱轴100之间具有间隔,出纱轴200与经纱轴100平行;出纱轴200用于供纱线绕过并出纱。平整杆300连接于之支架。平整杆300紧邻经纱轴100外周缘的凹陷处且与经纱轴100之间具有间隙,平整杆300与经纱轴100平行,平整杆300用于平整从经纱轴100出纱的纱线。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防脱转盘400,防脱转盘400的数量为两个,防脱转盘400的直径大于经纱轴100的径向面直径,两个防脱转盘400分别连接在经纱轴100的两端的径向面上。优选地,参见图1及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防脱转盘400的圆心位于经纱轴100的轴线上。进一步地,参见图1及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平整杆300的直径小于防脱转盘400的直径与经纱轴100的直径之差。在一个实施例中,平整杆300的直径大于或者等于4cm,优选为4cm。进一步地,参见图1及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平整杆300的长度小于经纱轴100的长度。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经纱轴100的长度为130cm-190cm。平整杆300的长度为60cm-120cm。具体经纱轴100的长度、平整杆300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在一个实施例中,平整杆300的表面粗糙度小于Ra3.2。上述的平整出纱机构10,设置了出纱轴200以及平整杆300,当某个经纱轴100的外周缘上有凹陷位时,经纱轴100转动后,凹陷位转到退绕纱线离开经纱轴100时,由于平整杆300的存在,使得退绕后的纱线经过平整杆300,避免了纱线经过凹陷位置而瞬时改变出纱路径,避免了经纱轴100上的纱线在凹陷位处的纱线张力不一,避免形成布面疵点。平整杆300的设置,避免了纱线陷入经纱轴100的凹陷位中,使得纱线保持张力一致,避免的布面的疵点,保证了布面的质量。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平整出纱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平整出纱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经纱轴、出纱轴以及平整杆,所述出纱轴靠近于所述经纱轴且与所述经纱轴之间具有间隔,所述出纱轴与所述经纱轴平行,所述出纱轴用于供纱线绕过并出纱;所述平整杆紧邻所述经纱轴外周缘的凹陷处且与所述经纱轴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平整杆与所述经纱轴平行,所述平整杆用于平整从所述经纱轴出纱的纱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整出纱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经纱轴、出纱轴以及平整杆,所述出纱轴靠近于所述经纱轴且与所述经纱轴之间具有间隔,所述出纱轴与所述经纱轴平行,所述出纱轴用于供纱线绕过并出纱;所述平整杆紧邻所述经纱轴外周缘的凹陷处且与所述经纱轴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平整杆与所述经纱轴平行,所述平整杆用于平整从所述经纱轴出纱的纱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整出纱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脱转盘,所述防脱转盘的数量为两个,所述防脱转盘的直径大于所述经纱轴的径向面直径,两个所述防脱转盘分别连接在所述经纱轴的两端的径向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整出纱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防脱转盘的圆心位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志强田柱安王允谭伟锋谢小锋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