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尘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185117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2 2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粉尘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罐、引风机、清洗机构;清洗机构包括旋转轴、导流叶片、驱动装置、供水装置,旋转轴处在处理罐内的部分上设有多层导流叶片,每层的导流叶片均由至少两片子叶片构成,每个子叶片均为扇环结构,每层导流叶片中的所有子叶片呈圆形的分布在旋转轴上;任一相邻两层导流叶片,处在上层的导流叶片中的每个子叶片在竖直方向的投影均与处在下层的导流叶片中的两个子叶片在竖直方向的投影相交;每个子叶片均内部中空,旋转轴为内部中空、上部开口的柱状结构,每个子叶片的内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扰乱气流的流动路径,延长气流在处理罐的停留时间,提高处理效率。

A dust treatment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dust treatment device, including a processing tank, a fan and a cleaning mechanism. The cleaning mechanism includes a rotating shaft, a flow guide vane, a driving device, a water supply device, and a rotating shaft in a processing tank with a multilayer diversion blade, each of which is composed of at least two blade blades. The cotyledon slices are all fan rings, and all the cotyledon slices in each layer are round on the rotation axis. Any adjacent two layer guide vane, and the vertical direction of each blade in the upper flow guide vane intersects with the vertical projection of the two cotyledon slices in the lower guide vane. Each cotyledon piece is hollow inside, and the rotating axis is a hollow columnar structure with an open upper par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beneficial effect that the flow path of the airflow can be disturbed, the residence time of the airflow in the processing tank can be prolonged, and the processing efficiency can be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粉尘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粉尘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粉尘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粉尘是矿石开采作业中最大的危害之一,矿石切割、矿石装卸和运输过程都能产生大量的粉尘,粉尘的危害性大小与粉尘的分散度和粉尘物质组成有关,在不同粒径的粉尘中,呼吸性粉尘对人的危害最大,粉尘粒度以尘位直径来衡量,用微米作单位,矿尘粒度按其可见程度分成三类;可见尘粒在光线明亮时内眼可见;显微尘粒在普通显微镜下可见;超显微尘粒只在高倍或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矿尘粒度不同,在空气中漂浮的时间也不同,进人人体的深度也不同,颗粒越细,漂浮的时间越长,进人人体的机会也越多,据报道,进入肺泡引起砂肺病的矿尘,5μm以下者称“呼吸性粉尘”,其危害最大。而目前的粉尘处理装置在处理粉尘时,处理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粉尘处理装置,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粉尘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罐、引风机、清洗机构,处理罐的底部设有进风口,引风机设置在处理罐的顶部的出风口内,处理罐的底部设有排放口;清洗机构包括旋转轴、导流叶片、驱动装置、供水装置,旋转轴设置在处理罐内,旋转轴的上端伸出到处理罐的顶部之外,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旋转轴进行转动;旋转轴处在处理罐内的部分上设有多层导流叶片,每层的导流叶片均由至少两片子叶片构成,每个子叶片均为扇环结构,每个子叶片的扇形角度小于180°,每层导流叶片中的所有子叶片呈圆形的分布在旋转轴上,每个子叶片的外圆周面均与处理罐的内壁相接触;任一相邻两层导流叶片,处在上层的导流叶片中的每个子叶片在竖直方向的投影均与处在下层的导流叶片中的两个子叶片在竖直方向的投影相交;每个子叶片均内部中空,旋转轴为内部中空、上部开口的柱状结构,每个子叶片的内腔相连通,每个子叶片朝下的表面上均设有多个喷水孔,供水装置的出水口与旋转轴的内腔相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增设清洗机构,这样能够加湿粉尘,从而避免粉尘再次扬尘,而清洗机构采用旋转轴、导流叶片、驱动装置、供水装置,这样可以扰乱气流的流动路径,延长气流在处理罐的停留时间,提高处理效率,在相同处理效果的情况下,本技术所述处理装置的体积更小。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每层导流叶片中子叶片的数量为三个,每层导流叶片中相邻子叶片之间的间隔角相等。进一步,每个子叶片均倾斜布置,每个子叶片与旋转轴相连的一端高于该子叶片远离旋转轴的一端。进一步,每个子叶片倾斜的角度为10°-30°。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粉尘清理效率高,利于污水的排放。进一步,处理罐的内腔分为三部分,分别为上腔、中间腔、下腔,所有导流叶片处在中间腔,进风口与下腔相连通,出风口与上腔相连通。进一步,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传动链、轴承,旋转轴的上端通过轴承与处理罐相连接,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传动链与旋转轴相连接。进一步,传动链为齿轮传动、带轮传动或链条传动。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稳定性好、易于控制。附图说明图1为粉尘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粉尘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清洗机构的部分结构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处理罐,110、进风口,120、出风口,130、排放口,2、引风机,3、清洗机构,310、旋转轴,320、导流叶片,321、子叶片,3211、喷水孔,330、驱动装置,331、驱动电机,332、传动链,333、轴承,340、供水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粉尘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罐1、引风机2、清洗机构3,清洗机构3用于对进入到处理罐1内的含粉尘气流进行清洗,并将粉尘清除,引风机2用于将含粉尘的空气引入到处理罐1内,同时还将清洗后的气流抽出到处理罐1之外。处理罐1为圆柱体形结构,处理罐1的内腔分为三部分,分别为上腔、中间腔、下腔,其中,处理罐1的底部设有进风口110,即进风口110与下腔相连通,处理罐1的顶部设有出风口120,即出风口120与上腔相连通,引风机2设置在处理罐1的顶部的出风口120内,引风机2用于将处理罐1内已经处理完的气流吸出到处理罐1外,引风机2最好采用防水风机。处理罐1的底部设有排放口130,处理罐1的底部呈锥形,或半球形,而排放口130设置在锥形的最低点或设置在半球形的最低点。清洗机构3包括旋转轴310、导流叶片320、驱动装置330、供水装置340,其中,旋转轴310设置在处理罐1内,且旋转轴310的上端伸出到处理罐1的顶部之外,旋转轴310处在上腔和中间腔内,驱动装置330用于驱动旋转轴310在处理罐1中进行转动。旋转轴310处在处理罐1内的部分上设有多层导流叶片320,旋转轴310上所设导流叶片320的层数可以为两层、三层、四层、五层、六层等,所有导流叶片320处在中间腔,每层的导流叶片320均由至少两片子叶片321构成,每层导流叶片320中子叶片321的数量可以是两片、三片、四片、五片等,每个子叶片321均为扇环结构,且每个子叶片321的扇形角度小于180°,即0-180°之间,其中不包括0°和180°。每层导流叶片320中的所有子叶片321呈圆形的分布在旋转轴310上,且所有子叶片321均与旋转轴310的外圆周面相连接,每个子叶片321在与旋转轴310相连接后,每个子叶片321的外圆周面均与处理罐1的内壁相接触,即每个子叶片321的外圆周面均能贴着处理罐1的内壁。任一相邻两层导流叶片320,处在上层的导流叶片320中的每个子叶片321在竖直方向的投影均与处在下层的导流叶片320中的两个子叶片321在竖直方向的投影相交,例如,旋转轴310上所设导流叶片320的层数为三层,从上至下依次为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此时,处在第一层的导流叶片320中的每个子叶片321在竖直方向的投影均与处在第二层的导流叶片320中的两个子叶片321在竖直方向的投影相交,所有子叶片321的大小、形状相等,这样可以扰乱气流的流动路径,从而保证气流中的粉尘能够有效的被处理,提高了效率,在相同处理效果下,本处理装置的整体体积更小。每个子叶片321均内部中空,旋转轴310为内部中空、上部开口的圆柱体状结构,每个子叶片321的内腔均与旋转轴310的内腔相连通,每个子叶片321朝下的表面上均设有多个喷水孔3211,每个子叶片321上所设所有喷水孔3211的面积占该子叶片321朝下的表面的面积的40%-90%,喷水孔3211的孔径为2mm-8mm,最好为2.8mm左右,这样喷射出的水流具有一定压力,能够很好的清洗掉气流中的粉尘,供水装置340的出水口与旋转轴310的内腔相连通,即供水装置340所供给的处理水能够通过旋转轴310的内腔进入到子叶片321的内腔中,然后由子叶片321的内腔通过喷水孔3211进入到处理罐1中。在本实施例中,每层导流叶片320中子叶片321的数量为三个,每层导流叶片320中相邻子叶片321之间的间隔角相等,子叶片321的扇形角为70°-80°,具体可以为70°、73°、76°、77°、80°。每个子叶片321均倾斜布置,每个子叶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粉尘处理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粉尘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罐(1)、引风机(2)、清洗机构(3),所述处理罐(1)的底部设有进风口(110),所述引风机(2)设置在处理罐(1)的顶部的出风口(120)内,所述处理罐(1)的底部设有排放口(130);所述清洗机构(3)包括旋转轴(310)、导流叶片(320)、驱动装置(330)、供水装置(340),所述旋转轴(310)设置在处理罐(1)内,所述旋转轴(310)的上端伸出到处理罐(1)的顶部之外,所述驱动装置(330)用于驱动旋转轴(310)进行转动;所述旋转轴(310)处在处理罐(1)内的部分上设有多层导流叶片(320),每层的导流叶片(320)均由至少两片子叶片(321)构成,每个子叶片(321)均为扇环结构,每个子叶片(321)的扇形角度小于180°,每层导流叶片(320)中的所有子叶片(321)呈圆形的分布在旋转轴(310)上,每个子叶片(321)的外圆周面均与处理罐(1)的内壁相接触;任一相邻两层导流叶片(320),处在上层的导流叶片(320)中的每个子叶片(321)在竖直方向的投影均与处在下层的导流叶片(320)中的两个子叶片(321)在竖直方向的投影相交;每个子叶片(321)均内部中空,所述旋转轴(310)为内部中空、上部开口的柱状结构,每个子叶片(321)的内腔均与旋转轴(310)的内腔相连通,每个子叶片(321)朝下的表面上均设有多个喷水孔(3211),所述供水装置(340)的出水口与旋转轴(310)的内腔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粉尘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罐(1)、引风机(2)、清洗机构(3),所述处理罐(1)的底部设有进风口(110),所述引风机(2)设置在处理罐(1)的顶部的出风口(120)内,所述处理罐(1)的底部设有排放口(130);所述清洗机构(3)包括旋转轴(310)、导流叶片(320)、驱动装置(330)、供水装置(340),所述旋转轴(310)设置在处理罐(1)内,所述旋转轴(310)的上端伸出到处理罐(1)的顶部之外,所述驱动装置(330)用于驱动旋转轴(310)进行转动;所述旋转轴(310)处在处理罐(1)内的部分上设有多层导流叶片(320),每层的导流叶片(320)均由至少两片子叶片(321)构成,每个子叶片(321)均为扇环结构,每个子叶片(321)的扇形角度小于180°,每层导流叶片(320)中的所有子叶片(321)呈圆形的分布在旋转轴(310)上,每个子叶片(321)的外圆周面均与处理罐(1)的内壁相接触;任一相邻两层导流叶片(320),处在上层的导流叶片(320)中的每个子叶片(321)在竖直方向的投影均与处在下层的导流叶片(320)中的两个子叶片(321)在竖直方向的投影相交;每个子叶片(321)均内部中空,所述旋转轴(310)为内部中空、上部开口的柱状结构,每个子叶片(321)的内腔均与旋转轴(310)的内腔相连通,每个子叶片(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深平
申请(专利权)人:南召县盛大石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