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特高压站通信机房用“目”字型双层走线槽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76863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9 19: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力特高压站通信机房用“目”字型双层走线槽盒,该双层走线槽盒水平方向采用呈“目”字型排列,垂直方向采用双层结构,上层为弱电线槽、下层为强电线槽,弱电线槽分隔为4个子槽,强电线槽分隔为2个子槽,上层、下层线槽分别均匀设有等高的穿线圆孔。上层弱电线槽与盒盖形成全封闭式线槽,且子槽之间留有一定的互动空间。下层强电线槽为半封闭式线槽。既实现了不在同排的机柜之间自由走线,任意机柜走线最短化,又巧妙地满足强电线缆、弱电线缆分开独立走线的电力通信机房综合布线基本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力特高压站通信机房用“目”字型双层走线槽盒
本技术涉及电力通信网络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力特高压站通信机房用“目”字型双层走线槽盒。
技术介绍
电力通信网络是电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信机房是电力通信网络的重要部分,是实现电力通信网络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和前提。随着电网运行对电力通信的安全性要求不断提高,通信机房综合布线的安全可靠性对通信机房的影响越来越大。通信机房内的线缆按线缆上承载的电压分为强电线缆、弱电线缆两类。一般意义上,强电线缆指传输电力能源所用的线缆,弱电线缆指传播信号、进行信息交换所用的线缆。强电线缆、弱电线缆分开独立走线,是电力通信机房综合布线的基本要求。随着集约利用土地的约束日益趋紧,电力特高压站的占地面积朝着集约方向不断优化,站内主控通信楼占地面积越来越小、功能性越来越多重化。典型的±800千伏换流站,主控通信楼设置了通信机房、通信蓄电池室、站辅助设备室、站控制保护设备室、变电二次蓄电池室、空调设备间、低端阀组控制保护设备室、辅助设备室、主控室、交接班室、办公室及资料室、会议室、培训室、阀冷却设备室、400V配电间等功能性房间。典型的交流1000千伏特高压站,主控通信楼设置了通信机房、通信蓄电池室、计算机室、主控室、变电二次蓄电池室、资料室、交接班室、培训室、餐厅、备餐室、门卫接待室、安全工具间、备品间、实验室、休息室、大会议室、会议室等功能性房间。由于主控通信楼的功能性房间数量众多,且功能性房间之间走线需求较大,因此,电力特高压站通信机房的走线槽盒不仅要满足通信本专业的综合布线走线通道需求,还需为其他房间提供走线通道,从而要求走线槽盒的走线容量更大、走线路由更丰富。目前,常用的电力通信机房走线槽盒,采用一组强电线槽A和一组弱电线槽B呈插手型的单层结构,弱电线槽平行设置于通信设备屏正前方的活动地板下,强电线槽平行设置于通信设备屏正后方的活动地板下,弱电线槽、强电线槽路由完全独立且互不相通。图1是现有的电力通信机房走线槽盒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实际使用发现,目前常用的电力通信机房的走线槽盒有以下不足:(1)不在同排的机柜之间走线至少有50%以上不是最短路径。(2)不在同排的机柜之间走线路由只有唯一选择。(3)走线槽盒的干线线槽容量较小,通信机房的整体走线容量严重受限于干线线槽容量。(4)通信机房东西南北四面墙上的电缆竖井不具备任意两个方向的走线路由。因此,现在亟需一种能克服上述不足的走线槽盒。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特高压站通信机房用“目”字型双层走线槽盒,用于解决电力通信机房的综合布线问题,实现强电线缆、弱电线缆分开独立走线,线缆走线最短化、走线路由最丰富化、走线容量最大化以及线缆交叉最小化。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电力特高压站通信机房用“目”字型双层走线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走线槽盒包括:盒体和盒盖(3);所述盒体在垂直方向上包括两层,上层为弱电线槽(1),下层为强电线槽(2);所述弱电线槽(1)内间隔设有多个与所述弱电线槽(1)的两侧壁平行的弱电线槽隔板(11),用以形成多个弱电线槽子槽;所述强电线槽(2)内间隔设有与所述强电线槽(2)的两侧壁平行的强电线槽隔板(21),用以形成多个强电线槽子槽;所述盒盖(3)可脱离地盖合在所述弱电线槽(1)上,形成全封闭式线槽;所述强电线槽(2)的上端开口,形成半封闭式线槽;所述弱电线槽(1)的一个侧壁和所述强电线槽(2)的一个侧壁连接在一起;所述弱电线槽(1)在与所述强电线槽(2)连接在一起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弱电线槽穿线孔(12),所述强电线槽(2)在与所述弱电线槽(1)连接在一起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强电线槽穿线孔(22)。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弱电线槽(1)两侧壁的内侧上端均设有支撑所述盒盖(3)的卡槽(4)。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弱电线槽隔板(11)的高度小于所述弱电线槽(1)侧壁的高度,也小于所述卡槽(4)所在的高度。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强电线槽隔板(21)的高度与所述强电线槽(2)侧壁的高度相等。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弱电线槽子槽底部和所述强电线槽子槽底部均采用四分之一圆弧结构。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卡槽(4)为四分之一圆弧结构。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弱电线槽隔板(11)的数目为3个,用以形成4个弱电线槽子槽;所述强电线槽隔板(21)的数目为1个,用以形成2个强电线槽子槽。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弱电线槽穿线孔(12)为穿线圆孔;多个所述弱电线槽穿线孔(12)等间距地设置在所述弱电线槽隔板(11)顶端与所述卡槽(4)底部之间的中心位置处。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强电线槽穿线孔(22)为穿线圆孔;多个所述强电线槽穿线孔(22)等间距地设置在所述强电线槽隔板(21)顶端与所述强电线槽(2)底部之间的中心位置处。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双层走线槽盒采用不锈钢材质,所述弱电线槽(1)与所述强电线槽(2)连接在一起的侧壁采用焊接方式固定在电力特高压站通信机房机柜底座已预制的槽钢支架上,所述双层走线槽盒底部中间采用架设槽钢支架来支撑。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弱电线槽隔板(11)的高度为160mm,所述强电线槽隔板(21)的高度为120mm,所述卡槽(4)为半径为10mm的四分之一圆弧结构。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弱电线槽子槽底部(R1)为半径为10mm的四分之一圆弧结构。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强电线槽子槽底部(R2)为半径为20mm的四分之一圆弧结构。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弱电线槽穿线孔(12)直径为30mm,孔距为100mm。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强电线槽穿线孔(22)直径为40mm,孔距为150mm。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双层走线槽盒的高为500mm,宽为600mm。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盒盖(3)的尺寸为580mm(宽)×10mm(厚)×600mm(长)。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区别及其效果在于:走线槽盒水平方向呈“目”字型排列,垂直方向采用上层为弱电线槽、下层为强电线槽的双层结构,既实现了不在同排的机柜之间自由走线,任意机柜走线最短化,又巧妙地满足强电线缆、弱电线缆分开独立走线的电力通信机房综合布线基本要求。进一步地,上层的弱电线槽分隔为4个子槽,下层的强电线槽分隔为2个子槽,上层线槽、下层线槽分别均匀设有等高的穿线圆孔,最大限度地减少强电线缆之间、弱电线缆之间的交叉,有利于运行维护中对线缆检修以及扩建工程中敷设新线缆。进一步地,上层的弱电线槽与盒盖形成全封闭式线槽,但分割成的各子槽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间,下层强电线槽为半封闭式线槽,有利于空气流动,起到有效散热的作用。进一步地,双层走线槽盒容量为常用走线槽盒的干线线槽的两倍,走线容量大幅提升,有效降低了走线槽盒内的线缆密度。进一步地,走线路由丰富化,具备通信机房东西南北四面墙上的电缆竖井任意两个方向的走线路由。进一步地,标准的盖板尺寸设计,与电力通信机房常用的600mm(宽)×600mm(长)的活动地板保持一致,有利于线缆敷设过程中施工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一种电力通信机房走线槽盒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中一种电力特高压站通信机房用“目”字型双层走线槽盒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中一种电力特高压站通信机房用“目”字型双层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电力特高压站通信机房用“目”字型双层走线槽盒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力特高压站通信机房用“目”字型双层走线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走线槽盒包括:盒体和盒盖(3);所述盒体在垂直方向上包括两层,上层为弱电线槽(1),下层为强电线槽(2);所述弱电线槽(1)内间隔设有多个与所述弱电线槽(1)的两侧壁平行的弱电线槽隔板(11),用以形成多个弱电线槽子槽;所述强电线槽(2)内间隔设有与所述强电线槽(2)的两侧壁平行的强电线槽隔板(21),用以形成多个强电线槽子槽;所述盒盖(3)可脱离地盖合在所述弱电线槽(1)上,形成全封闭式线槽;所述强电线槽(2)的上端开口,形成半封闭式线槽;所述弱电线槽(1)的一个侧壁和所述强电线槽(2)的一个侧壁连接在一起;所述弱电线槽(1)在与所述强电线槽(2)连接在一起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弱电线槽穿线孔(12),所述强电线槽(2)在与所述弱电线槽(1)连接在一起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强电线槽穿线孔(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特高压站通信机房用“目”字型双层走线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走线槽盒包括:盒体和盒盖(3);所述盒体在垂直方向上包括两层,上层为弱电线槽(1),下层为强电线槽(2);所述弱电线槽(1)内间隔设有多个与所述弱电线槽(1)的两侧壁平行的弱电线槽隔板(11),用以形成多个弱电线槽子槽;所述强电线槽(2)内间隔设有与所述强电线槽(2)的两侧壁平行的强电线槽隔板(21),用以形成多个强电线槽子槽;所述盒盖(3)可脱离地盖合在所述弱电线槽(1)上,形成全封闭式线槽;所述强电线槽(2)的上端开口,形成半封闭式线槽;所述弱电线槽(1)的一个侧壁和所述强电线槽(2)的一个侧壁连接在一起;所述弱电线槽(1)在与所述强电线槽(2)连接在一起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弱电线槽穿线孔(12),所述强电线槽(2)在与所述弱电线槽(1)连接在一起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强电线槽穿线孔(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特高压站通信机房用“目”字型双层走线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弱电线槽(1)两侧壁的内侧上端均设有支撑所述盒盖(3)的卡槽(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特高压站通信机房用“目”字型双层走线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弱电线槽隔板(11)的高度小于所述弱电线槽(1)侧壁的高度,也小于所述卡槽(4)所在的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特高压站通信机房用“目”字型双层走线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强电线槽隔板(21)的高度与所述强电线槽(2)侧壁的高度相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泽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