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圈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176393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9 18: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成圈方法,所述成圈方法包括以下操作:多个系统部件(11、12)相对于针床(14)移动,并且所述系统部件(11、12)与线(23)接触以用于形成圈,至少一个间隔件(10)放置在所述多个系统部件(11、12)中的至少两个相邻系统部件(11、12)之间并且限定所述两个相邻系统部件(11、12)之间的距离(21),所述间隔件(10)与所述两个相邻系统部件(11、12)机械接触,所述间隔件(10)远离线放置并且不与线接触,所述间隔件(10)相对于所述针床(14)移动,所述间隔件(10)在成圈方法期间的至少一段时间内也相对于所述两个相邻系统部件(11、12)二者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并要求保护等效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成圈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各种类型的编织机是熟知的。圆编织机、横编织机、或者经编织机都属于最重要的类型的编织机。编织机通常包括用于支撑编织工具的至少一个针床。通常将圆编织机的针床称为“圆筒”。该词语考虑到圆编织机的圆筒形状。在本公开内容中,不论“针床”是扁平的、圆筒形、或者任何其它形状,“针床”的概念是指支撑编织工具的所有种类的装置。例如,编织工具是针、沉降片等。编织工具是直接参与成圈方法的编织机的部件,并且由此与线接触。不同的编织工具抓握、引导、或者压住线。在本公开内容中,将所有编织工具称为“系统部件”。一种特殊的系统部件是滑块针。德国专利DE69803142T2示出了滑块针。相应滑块的构型在与滑块的移动垂直的平面上为U形。这样一来,U形滑块的腿部部分地围住针的柄部,相应滑块在该柄部上移动。也可以说,任何腿部部分地设置在相应滑块在其上移动的针的针柄与相邻的针或者相邻的针柄之间。在编织方法期间,在针柄与滑块之间存在相对移动。由此,滑块将用于钩内的线的开口暂时关闭或者沿着针柄承载线。这样,滑块有规律地与线接触。在编织期间,在不同类型的编织机中起作用的各种类型的系统部件具有相对至少一种针床的相对移动。在针床的通道中的这些相对移动产生大多数现代编织机固有的一些问题:系统部件与针床之间的高摩擦负载或者甚至通道中的系统部件的粘附。摩擦造成系统部件和针床的磨损,并且在编织机中产生不期望的热量。德国专利DE102013104189A1中讨论了由于沉降片的踵部(butt)的致动部的非纵向组件造成的沉降片在通道中的粘附问题。本公开内容提出在一个公共沟槽中使用长度不同的两个沉降片以解决该问题。欧洲专利EP0672770A1示出了用于编织管状编织物的横编织机。所示编织机中的一个在一个公共沟槽中使用两个针。该针设置有传输元件作为刀片。所述公开内容提到间隔件对防止由传输元件引起的针之间的干扰能够是必要的。间隔件本身及其操作模式没有进行更详细地描述。德国专利DE3311361A1示出了包括在相同的纵向方向上移动的用于成圈的针和沉降片的编织机。所述编织机包括放置在编织机的下方区域中的第一圆筒,在该下方区域处针被支撑在通道中。所使用的针具有非常长的柄部,使得钩始终在向上方向上远离针筒外部。在该针筒的顶部上具有用于支撑沉降片的附加圆筒,并且沉降片比针短。前述针的长柄部处于用于沉降片的圆筒通道的针筒槽壁的顶部,并且因此处于沉降片之间。针与沉降片的用于成圈的机构(钩、压住边缘以及脱圈边缘)在形成圈的编织机的区域中延伸。所述区域位于沉降片的圆筒上方。由此,在通道中至少部分地分别引导针和沉降片,并且因此与在公共通道中单独引导针和沉降片的构造相比摩擦被减少。专利申请DE19740985A1示出了在编织针的平坦侧上或者在针床的通道壁上的凹部。凹部仅设置在编织针的侧面的特定区域中,而不在针的侧面的完整长度上。作为这些措施的结果,编织方法的所述元件的接触表面的表面积减小。因此,减少了机器中的能耗和发热量。专利申请EP1860219A1示出了具有相对细的柄部的编织针。该公开内容的一些附图在横截面图示出针倾斜地或者斜对地设置在针槽中,使得只有针的横截面的顶角和相对的底角接触针槽。接触面的表面积再次减小,从而降低了系统的能耗。发热量也因此减少。专利申请WO2012055591A1示出了出于以下目的而构建的编织机:高隔距、低制造成本以及低能耗。该公开内容提出每个针通道设置两个针。专利申请WO2013041380A1示出具有这不等于前述WO2012055591A1所示的并排针改进的致动凸轮的编织机。可以以较低的成本生产编织机,并且可以生产高质量的织物。德国专利第DE610511B号公开了两种非常相似类型的针。这两种类型包括承载针踵部的粗(在针的宽度方向上)且稳定的后部。在这两种针类型之间的区别在于第一组设置有比其它类型更长的后部。这两种类型的针的支撑钩的前部相对细。该前部具有相同长度。在该公开内容所示的针床中,在针床的相应槽中引导各个针的细前部的区段。长型的针围绕短型的针的群组。通过相应槽另外引导长针的后部的末端区段。相邻针的较粗后部的区段的侧面互相接触。德国专利第DE610511B号旨在降低用于研磨大多数编织机的针床的公共长针通道的成本:用仅覆盖针长度的相对小的区段的上述槽替换这些长通道。然而,该公开内容未能教导适合现代编织方法要求的编织装置:如果德国专利第DE610511B号中所示的编织床经受现代编织速度,则针将会弯曲。因此,针会经受过度磨损,或者针甚至会粘附在相应槽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标是提供一种使用同样适合现代成圈速度的更容易制造的针床的方法和装置。上述目标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和根据权利要求11的装置而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成圈方法在系统部件之间使用至少一个可移动间隔件,该系统部件配备有成圈机构并且在针床的通道中移动。前述间隔件的使用允许使用具有非常宽的通道或者沟槽的针床,该针床能够配备有多个系统部件和至少一个间隔件。非常有利的针床配备有宽度等于或者大于相应针床的节距的0.8倍、0.9倍、1倍、1.2倍、1.3倍、1.5倍、2倍或者3倍的通道。大多数间隔件可容易制造,并且因此可成本有效地制造。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成圈方法,系统部件相对于针床移动。系统部件相对于针床移动的方向是针床的通道或者沟槽的纵向延伸部限定的纵向方向。系统部件插入这些通道中并且在其中移动。在针床的端部区域中形成圈。如已经提到的,系统部件设置有用于成圈的特殊机构,如钩(hook)和闭锁部(latch)。系统部件的这些机构在针床的所述端部区域(成圈区域)中移动。在针床的所述端部区域中,针的钩和闭锁部与线接触并且与所述线形成圈。通常,间隔件远离线放置并且不与线接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成圈方法,至少一个间隔件插入针床的至少一个通道中。优选地,在两个系统部件之间存在一个间隔件。同样能够在两个系统部件之间存在一个以上的间隔件或者在系统部件与针床的通道的壁之间存在间隔件。间隔件限定两个相邻系统部件之间的距离。在优选实施例中,间隔件在方向x(该方向x是针床的通道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与限定针床的通道的壁的宽度相同。优选地,与方向x垂直的间隔件的两个侧表面都与两个相邻系统部件中的每一个的侧表面之一机械接触。间隔件在纵向方向上能够比系统部件短。然而,有利的是间隔件的至少一部分在系统部件设置有踵部的沟槽的纵向延伸部y的区段中延伸。间隔件不具有用于与线接触的机构,如钩或者闭锁部。即使在针床的端部区域中,间隔件的形状也使间隔件能够限定系统部件的距离。间隔件不与线接触。至少一个间隔件的移动具有与系统部件的移动方向相同的纵向方向。在大多数情况下,间隔件或者甚至多个间隔件被放置在具有多个系统部件的一个沟槽中。有利的是将至少一个间隔件放置在壁与系统部件之间。间隔件相对于针床移动(第一相对速度)。也可以说,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间隔件替代了界定编织机的现有技术的针床的两个沟槽的壁。间隔件与两个相邻系统部件之间的相对速度可以远小于现有技术的针床的壁与两个沟槽中的系统部件之间的相对速度。因此,系统部件与间隔件之间的摩擦小于系统部件与前述现有技术的针床的壁之间的摩擦。该事实可能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重要特性的根源: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和方法能够节省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成圈方法和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成圈方法,所述成圈方法包括以下操作:• 多个系统部件(11、12)相对于针床(14)移动,并且所述系统部件(11、12)与线(23)接触以用于形成圈,• 至少一个间隔件(10)放置在所述多个系统部件(11、12)中的至少两个相邻系统部件(11、12)之间并且限定所述两个相邻系统部件(11、12)之间的距离(21),所述间隔件(10)与所述两个相邻系统部件(11、12)机械接触,• 所述间隔件(10)远离线放置并且不与线接触,• 所述间隔件(10)相对于所述针床(14)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件(10)在所述成圈方法期间的至少一段时间内也相对于所述两个相邻系统部件(11、12)二者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7.30 EP 15179084.71.一种成圈方法,所述成圈方法包括以下操作:•多个系统部件(11、12)相对于针床(14)移动,并且所述系统部件(11、12)与线(23)接触以用于形成圈,•至少一个间隔件(10)放置在所述多个系统部件(11、12)中的至少两个相邻系统部件(11、12)之间并且限定所述两个相邻系统部件(11、12)之间的距离(21),所述间隔件(10)与所述两个相邻系统部件(11、12)机械接触,•所述间隔件(10)远离线放置并且不与线接触,•所述间隔件(10)相对于所述针床(14)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件(10)在所述成圈方法期间的至少一段时间内也相对于所述两个相邻系统部件(11、12)二者移动。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成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件(10)在所述成圈方法期间以下述方式至少暂时地移动:•相对于所述针床(14)具有第一相对速度(VSB),•相对于所述两个系统部件中的第一系统部件(11)具有第二相对速度(VSN1),•以及相对于所述两个系统部件中的第二系统部件(12)具有第三相对速度(VSN2)。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成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件(10)和所述至少两个相邻系统部件(11、12)相对于所述针床(14)执行周期性移动,在所述周期性移动期间,这些元件(10、11、12)中的每一个在其柄部的长度方向(y)上到达极小值(1)和极大值(2),•相对于所述针床(14)的这些移动具有持续时间相同的周期(P),•以及在所述周期(P)的持续时间的至少85%、更优选地90%期间,所述第一相对速度(VSB)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相对速度(VSN1)和/或所述第三相对速度(VSN2)。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圈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相对于所述针床(14)移动的至少一个凸轮(18)为所述间隔件(10)提供用于使其移动的力。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件(10)和所述至少两个相邻系统部件(11、12)相对于所述针床(14)执行相同的相对移动,由此这些元件(10、11、12)中的每一个执行具有一特定延迟(13)的这些移动。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件(10)和所述至少两个相邻系统部件(11、12)从相同的至少一个凸轮(18)相继地接收用于所述间隔件和所述至少两个相邻系统部件的相对移动的力。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件(10)从至少一个凸轮(18)接收用于其相对移动的力,所述至少一个凸轮不为所述两个相邻系统部件(11、12)提供用于其相对移动的力。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件和所述至少两个相邻系统部件执行下述移动:所述移动在系统部件的柄部的长度方向(y)上具有极小值(1)和极大值(2),•所述针床(14)在所述成圈方法期间相对于凸轮保持器移动,•以及与所述两个相邻系统部件(11、12)相比,所述间隔件(10)在所述针床(14)的移动方向(φ)上、在相对于编织机的框架的另一位置处到达至少一个极小值(1)和极大值(2)。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韦恩勒J绍特U施廷格尔E于根斯HJ豪格M安德雷奥利S里齐
申请(专利权)人:格罗兹贝克特公司山德霓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