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6861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9 13:27
一种无线充电电池,包含壳体、蓄电体、线圈及控制器。壳体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端盖及第二端盖,并具有由该第一端盖延伸至该第二端盖的侧壁。第一端盖、第二端盖及侧壁共同形成容置空间,而第一端盖包含正端电极且第二端盖包含负端电极。蓄电体设置于容置空间中,电性连接于正端电极及负端电极之一者。线圈设置围绕蓄电体,用以感应环境磁场变化而产生电力。控制器设置于容置空间中,电性连接于正端电极及负端电极之另一者、蓄电体及线圈,并依据蓄电体的蓄电量,选择性地控制电力提供至蓄电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线充电电池
本专利技术系关于一种电池,特别关于一种无线充电电池。
技术介绍
现今,可携式电子装置例如相机、手机等的使用,已深植人们的生活当中。随着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电子装置的种类及功能越来越多样化,对电池电量的需求亦剧增。由于一般一次电池的储电量有限,且在电力消耗完后即不敷使用而需丢弃,为了环保考虑,可携式电子装置多以二次电池(即充电电池)作为供电来源。此外,为了实现使用便利性,目前更发展出无需透过充电线或充电座电性连接的充电技术,即为无线充电技术。无线充电系基于线圈感应磁场改变以产生电力的原理进行充电,因此无线充电电池中包含有线圈。而在习知的无线充电电池中,线圈多设置于电路板周遭以连接至电路板,可设置的空间相当狭小,因而局限可设置的线圈匝数,使得无线充电的效率难以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电池。本专利技术之一实施例所揭露之无线充电电池,包含壳体、蓄电体、线圈及控制器。壳体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端盖及第二端盖,并具有由该第一端盖延伸至该第二端盖的侧壁。第一端盖、第二端盖及侧壁共同形成容置空间,而第一端盖包含正端电极且第二端盖包含负端电极。蓄电体设置于容置空间中,电性连接于正端电极及负端电极之一者。线圈设置围绕蓄电体,用以感应环境磁场变化而产生电力。控制器设置于容置空间中,电性连接于正端电极及负端电极之另一者、蓄电体及线圈,并依据蓄电体的蓄电量,选择性地控制电力提供至蓄电体。本专利技术之一实施例所揭露之无线充电电池,其中线圈设置于壳体的侧壁的内表面。本专利技术之一实施例所揭露之无线充电电池,其中线圈设置于壳体的侧壁的外表面,侧壁具有至少一开孔,线圈的两端透过所述至少一开孔延伸至容置空间,且无线充电电池更包含外覆层包覆侧壁的外表面。本专利技术之一实施例所揭露之无线充电电池,其中壳体的侧壁包含内侧壁及外侧壁,内侧壁较外侧壁接近容置空间,且内侧壁与外侧壁之间形成空腔,线圈设置于空腔,且线圈的两端自空腔延伸至容置空间。根据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无线充电电池,透过围绕蓄电体的线圈结构,得以增加线圈的设置面积及匝数,因而提升感应磁场变化以转换成电力的效率。以上关于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说明及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系用以示范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并且提供本专利技术的专利申请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系依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无线充电电池的功能方块图;图2系依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无线充电电池的部分功能方块图;图3A系依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无线充电电池的组合立体图;图3B系图3A所绘示的无线充电电池的剖面示意图;图3C系依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无线充电电池的剖面示意图;图3D系依据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无线充电电池的剖面示意图;图3E系依据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无线充电电池的剖面示意图;图4系依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无线充电电池及无线充电器的功能方块图。【符号说明】1、1’无线充电电池;11壳体;111第一端盖;113第二端盖;115侧壁;117容置空间;1111正端电极;1131负端电极;12蓄电体;13线圈;14控制器;15通讯电路;16整流器;17直流/直流转换器;2、2’、2’’、2’’’无线充电电池;20电路板;21外覆层;1151、1159开孔;1153内侧壁;1155外侧壁;1157空腔;1161间隙;3无线充电器;31交流/直流转换器;32驱动器;33控制器;34电压/电流检测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专利技术之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了解本专利技术之
技术实现思路
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之内容、申请专利范围及图式,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可轻易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相关之目的及优点。以下之实施例系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之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专利技术之范畴。请参考图1,图1系依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无线充电电池的功能方块图。如图1所示,于此实施例中,无线充电电池1包含壳体11、蓄电体12、线圈13及控制器14。壳体11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端盖111及一第二端盖113,并具有侧壁115由第一端盖111延伸至第二端盖113,以由第一端盖111、第二端盖113及侧壁115共同形成容置空间117,其中第一端盖111包含正端电极1111且第二端盖113包含负端电极1131。蓄电体12及控制器14皆容置于壳体11的容置空间117内,线圈13围绕设置于蓄电体21,其中线圈13的设置位置将于后述实施例中详细描述。壳体11除了金属制成的正端电极1111及负端电极1131之外的区域,例如是由塑料所制成,或者电极之外的区域与电极之间系为电性隔绝的连接。蓄电体12电性连接于壳体11的负端电极1131,蓄电体12例如是镍氢电池、锂电池或其它二次电池。线圈13用以感应环境磁场变化而产生电力并传送至控制器14。控制器14例如是控制电路,检测蓄电体12的蓄电量,并依据所述蓄电量控制电力选择性地提供至蓄电体12。更详细来说,当控制器14判断蓄电体12的蓄电量小于门坎电量时,控制器14将提供电力至蓄电体12;反之,当控制器14判断蓄电体12的蓄电量大于门坎电量时,控制器14将停止提供电力至蓄电体12。举例来说,控制器14包含一开关,当控制器14判断蓄电体12的蓄电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门坎电量例如100%时,将藉由开关使得电路断路,以避免发生过充的状况。于上述实施例中,以蓄电体12电性连接于负端电极1131且控制器14连接于正端电极1111为示例,然而蓄电体12亦可连接于正端电极1111而控制器连接于负端电极1131。接下来请参考图2,图2系依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无线充电电池1’的部分功能方块图。如图2所示,于此实施例中,无线充电电池1’除了如图1的实施例所述的壳体11、蓄电体12、线圈13及控制器14之外,更包含了通讯电路15、整流器16及直流/直流转换器17。关于壳体11、蓄电体12、线圈13及控制器14的叙述及其连接关系如同图1的实施例,因此不再赘述。详言之,通讯电路15容置于壳体11的容置空间117中,并电性连接于控制器14。控制器14依据蓄电体12的蓄电量产生通知讯号,并控制通讯电路15发送所述通知讯号,其中,通知讯号可以指示蓄电体12的蓄电量的实际数值,或是指示蓄电量的状态。举例来说,当控制器14判断蓄电体12的蓄电量为50%时,将控制通讯电路15发送含有蓄电量50%的信息的通知讯号。举另一个例子,当控制器14判断蓄电体12的蓄电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门坎电量例如100%时,发送的通知讯号将指示充电已完成,而当控制器14判断蓄电体12的蓄电量小于或等于第二门坎电量例如20%时,通知讯号则指示电量即将耗尽。上述例子皆为举例说明,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通知讯号所包含的信息。整流器16容置于壳体11的容置空间117中,并于电性连接于线圈13以及控制器14,而直流/直流转换器17亦容置于壳体11的容置空间117中,并电性连接于整流器16、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无线充电电池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线充电电池,包括:一壳体,具有间隔设置的一第一端盖及一第二端盖,并具有一侧壁由该第一端盖延伸至该第二端盖,以由该第一端盖、该第二端盖及该侧壁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该第一端盖包含一正端电极且该第二端盖包含一负端电极;一蓄电体,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并电性连接于该正端电极及该负端电极之一者;一线圈,设置围绕该蓄电体,用以感应环境磁场变化而产生一电力;以及一控制器,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电性连接于该正端电极及该负端电极之另一者、该蓄电体及该线圈,该控制器依据该蓄电体的一蓄电量,控制该电力选择性地提供至该蓄电体。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6.14 TW 1062086101.一种无线充电电池,包括:一壳体,具有间隔设置的一第一端盖及一第二端盖,并具有一侧壁由该第一端盖延伸至该第二端盖,以由该第一端盖、该第二端盖及该侧壁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该第一端盖包含一正端电极且该第二端盖包含一负端电极;一蓄电体,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并电性连接于该正端电极及该负端电极之一者;一线圈,设置围绕该蓄电体,用以感应环境磁场变化而产生一电力;以及一控制器,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电性连接于该正端电极及该负端电极之另一者、该蓄电体及该线圈,该控制器依据该蓄电体的一蓄电量,控制该电力选择性地提供至该蓄电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电池,其中该线圈设置于该壳体的该侧壁的一内表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电池,其中该线圈设置于该壳体的该侧壁的一外表面,该侧壁具有至少一开孔,该线圈的两端透过该至少一开孔延伸至该容置空间,且该无线充电电池更包含一外覆层包覆该侧壁的该外表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电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祥铭林定平温国滨
申请(专利权)人:晶英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