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廖展谋专利>正文

可拆式华夫板施工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66847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9 1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拆式华夫板施工模块,包括至少一圆筒,该圆筒是由多数第一组合部与多数第二组合部所组成,该第一组合部与该第二组合部间隔排列,该第一组合部与该第二组合部系使用至少一结合组件彼此结合,且该第一组合部的表面积大于该第二组合部的表面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凭借改变施工程序,避免圆筒偏移、变形及破坏的问题,而且可组合或分解,以及重复使用,达到施工的方便性及减少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拆式华夫板施工模块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拆式华夫板施工模块,尤指一种改变施工程序,避免圆筒偏移、变形及破坏,以及可组合或分解,重复使用的可拆式华夫板施工模块。
技术介绍
高科技电子工厂包括晶圆厂、记忆体厂、液晶面板厂的制程均需要无尘环境,而无尘室是无尘环境的重点,因此无尘室的设计必须要有回风、吸收噪音、消除震动等功能,所以无尘室的地板结构设计必须为华夫板。如图1所示,为了建造华夫板,必须按照设计图上所标记的华夫板尺寸与位置开洞;在埋入式施工制程上,先准备以SMC、不锈钢或镀锌钢板制造的多数个圆筒50,将圆筒50固定在设计图标示的预定位置,然后组扎钢筋,最后灌浆,等混凝土60干燥,以完成华夫板的工程。现有使用埋入式施工法,会衍生很多问题:其一,不论使用任何材料的圆筒,一经埋入即无法取出后重复使用,成本高;其二,组扎钢筋时必须将钢筋组扎在圆筒的周边,必须在已固定的圆筒间穿梭,造成钢筋搬运与组扎非常困难,施工期变长;其三,钢筋无法按照设计图要求确实扎实,完成后的楼板,载重会不平均;其四,钢筋施工时由于圆筒已定位固定,在钢筋搬运与施工过程,可能造成圆筒偏移、变形及破坏,组扎钢筋完成后,还必须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及时间进行修补工作;其五,所埋入的圆筒会产生静电问题,因此必须铺设静电网或抗静电涂料,会增加工时成本。综合以上原因,使得现有技术仍存在有改良的空间,本技术设计人有鉴于此,乃积极研究,加以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研发的经验,并经不断试验及改良,终于发展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拆式华夫板施工模块,可改变施工程序,避免圆筒偏移、变形及破坏,并且可组合或分解,以及重复使用。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技术系提供一种可拆式华夫板施工模块,包括至少一圆筒,该圆筒是由多数第一组合部与多数第二组合部所组成,该第一组合部与该第二组合部间隔排列,该第一组合部与该第二组合部系使用至少一结合组件彼此结合,且该第一组合部的表面积大于该第二组合部的表面积。该第一组合部,包括一第一筒体壁,一第一内壁设置于该第一筒体壁的内周缘,该第一筒体壁包含有一第一部分与一第三部分;该第二组合部,包括一第二筒体壁,一第二内壁设置于该第二筒体壁的内周缘,该第二筒体壁侧边延伸形成一第二部分与一第四部分;该结合组件,包括一结合座与多数螺栓,该结合座设置于与该第二部分及该第四部分的背面贴合。该第一内壁于该第一筒体壁的上方形成一第一阶部,而该第二内壁于该第二筒体壁的上方形成一第二阶部,使一盖体能够装置于该第一阶部与该第二阶部的上方。为强化该第一组合部与该第二组合部,至少一第一肋部设于该第一内壁,及至少一第二肋部设于该第二内壁。综上所述,本技术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可达到下列功效:1.本技术可组合或分解,重复使用,使用次数可以分摊成本。2.可先行搬运与组扎钢筋后再固定圆筒,组扎施工变简易,施工期可缩短。3.钢筋组扎施工时,圆筒尚未固定,作业空间大,且钢筋可按设计图要求精确扎实。4.钢筋施工时,由于圆筒尚未固定,可避免在钢筋搬运与施工过程所造成圆筒偏移、变形及破坏的问题,减少修补的工时费用。5.施工完成后,圆筒将被拆除,所以不会产生静电问题,可节省铺设静电网等工程费用。为了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详细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做任何限制。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可拆式华夫板施工模块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可拆式华夫板施工模块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可拆式华夫板施工模块的第一组合部与第二组合部结合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可拆式华夫板施工模块的结合组件的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可拆式华夫板施工模块的施工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本技术)圆筒10;第一组合部11;第一筒体壁111;第一内壁112;第一阶部113;第一肋部114;第一部分115;第三部分116;第一圆槽117;第三圆槽118;第二组合部12;第二筒体壁121;第二内壁122;第二阶部123;第二肋部124;第二部分125;第四部分126;第二圆槽127;第四圆槽128;结合组件20;结合座21;螺栓22;蝶形螺帽23;螺帽24;盖体30;混凝土40;(现有技术)圆筒50;混凝土60。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图2为本技术可拆式华夫板施工模块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可拆式华夫板施工模块的立体分解图,如图所示:一种可拆式华夫板施工模块,包括至少一圆筒10,该圆筒10是由多数第一组合部11与多数第二组合部12所组成,本实施例是以四个为例;该第一组合部11与该第二组合部12间隔排列组合为该圆筒10,且该第一组合部11的表面积大于该第二组合部12的表面积。该第一组合部11包括一第一筒体壁111与一第一内壁112,该第一内壁112设置于该第一筒体壁111的内周缘,同时使该第一内壁112于该第一筒体壁111的上方形成一第一阶部113;而该第二组合部12包括一第二筒体壁121与一第二内壁122,该第二内壁122设置于该第二筒体壁121的内周缘,同时使该第二内壁122于该第二筒体壁121的上方形成一第二阶部123;该第一阶部113与该第二阶部123,使一盖体30能够装置于该第一阶部113与该第二阶部123的上方。为强化该第一组合部11与该第二组合部12,至少一第一肋部114设于该第一内壁112,及至少一第二肋部124设于该第二内壁122,使该圆筒10能够承受灌浆时的压力。请参阅图4及图5所示,图4为本技术可拆式华夫板施工模块的第一组合部与第二组合部结合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可拆式华夫板施工模块的结合组件的立体图,如图所示:该第一筒体壁111包含有一第一部分115与一第三部分116,该第一部分115与该第三部分116的上方具有多数第一圆槽117,及该第一部分115与该第三部分116的下方具有多数第三圆槽118;该第二筒体壁121侧边延伸形成一第二部分125与一第四部分126,该第二部分125与该第四部分126的上方具有多数第二圆槽127,及该第二部分125与该第四部分126的下方具有多数第四圆槽128;该第一部分115对应该第二部分125结合,及该第三部分116对应该第四部分126结合,使得该第一圆槽117与该第二圆槽127两者结合,及该第三圆槽118与该第四圆槽128两者结合。该第一结合部11与该第二结合部12系使用至少一结合组件20彼此结合,该结合组件20包括一结合座21与多数螺栓22,本实施例是以两个为例,且该结合组件还具有至少一蝶形螺帽23与至少一螺帽24;该结合座21设置于与该第二部分125及该第四部分126的背面贴合;位于该结合座21上方的该螺栓22,插入该第一圆槽117中,并使用一蝶形螺帽23使其固定;位于该结合座21下方的该螺栓22,插入该第三圆槽118中,该第三圆槽118内还具有一圆孔贯穿至底部,可将该螺栓22容置于该第三圆槽118的圆孔中,并使用一螺帽24使其固定。因此,当该第一组合部11与该第二组合部12组合时,该第一组合部11的该第一部分115与该第二组合部12的该第二部分125结合;当该第二组合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可拆式华夫板施工模块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拆式华夫板施工模块,包括至少一圆筒,其特征在于:该圆筒由多数第一组合部与多数第二组合部所组成,该第一组合部与该第二组合部间隔排列,该第一组合部与该第二组合部使用至少一结合组件彼此结合,且该第一组合部的表面积大于该第二组合部的表面积,其中:该第一组合部包括:一第一筒体壁,包含有一第一部分与一第三部分;一第一内壁,设置于该第一筒体壁的内周缘;该第二组合部包括:一第二筒体壁,侧边延伸形成一第二部分与一第四部分;一第二内壁,设置于该第二筒体壁的内周缘;该结合组件包括:一结合座,设置于与该第二部分及该第四部分的背面贴合;多数螺栓,用于将该结合座组装于该第二部分及该第四部分的背面,且使用至少一蝶形螺帽与至少一螺帽将该螺栓固定;其中,该第一筒体壁的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的上方具有多个第一圆槽,该第一部分与该第三部分的下方具有多个第三圆槽;而该第二筒体壁的第二部分与第四部分的上方具有多个第二圆槽,该第二部分与该第四部分的下方具有多个第四圆槽;其中该第一圆槽与该第二圆槽结合,且位于该结合座上方的该螺栓的一端插入该第一圆槽中,另一端从该第二圆槽中穿出并用一蝶形螺帽固定;该第三圆槽与该第四圆槽结合,该第三圆槽内还具有一圆孔贯穿至底部,且位于该结合座下方的该螺栓的一端容置于该第三圆槽的圆孔中,另一端从该第四圆槽中穿出并用一螺帽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拆式华夫板施工模块,包括至少一圆筒,其特征在于:该圆筒由多数第一组合部与多数第二组合部所组成,该第一组合部与该第二组合部间隔排列,该第一组合部与该第二组合部使用至少一结合组件彼此结合,且该第一组合部的表面积大于该第二组合部的表面积,其中:该第一组合部包括:一第一筒体壁,包含有一第一部分与一第三部分;一第一内壁,设置于该第一筒体壁的内周缘;该第二组合部包括:一第二筒体壁,侧边延伸形成一第二部分与一第四部分;一第二内壁,设置于该第二筒体壁的内周缘;该结合组件包括:一结合座,设置于与该第二部分及该第四部分的背面贴合;多数螺栓,用于将该结合座组装于该第二部分及该第四部分的背面,且使用至少一蝶形螺帽与至少一螺帽将该螺栓固定;其中,该第一筒体壁的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的上方具有多个第一圆槽,该第一部分与该第三部分的下方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展谋高金祥
申请(专利权)人:廖展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