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高地暖用可调地脚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66625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9 1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架高地暖可调地脚组件,属于建筑装饰技术领域,包括安装在结构基础层和地暖模块之间的若干地脚组件,地脚组件包括安装在结构基础层上的固定座,固定座为开口朝上的筒状结构,开口处滑动连接有移动套,固定座内部侧壁开设有垂直设置的滑槽,移动套的外部侧壁伸出有与滑槽配合的凸块,凸块与滑槽滑动连接,固定座内设置有带动移动套在固定座内移动的丝杠,丝杠与移动套螺纹连接,丝杠一端回转连接在固定座的底端,另一端穿过移动套露在外侧,丝杠露在外侧的一端开设有内六方孔。其具有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地暖组件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保证地暖模块水平度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架高地暖用可调地脚组件
本技术涉及建筑装饰
,特别涉及一种架高地暖用可调地脚组件。
技术介绍
随着住宅楼地面工程的高要求,对楼板提出了更高的功能要求。楼板不仅需要满足承载的安全要求,还要满足楼板保温节能、隔声减震、管线安装、装修等方便的功能要求,现在的室内装修多数采用架空地暖保温隔音结构,来满足高要求住宅楼板的保温节能。通过木龙骨框架使地暖架空,从而方便对管线的安装,同时可以起到隔声减震、管线分离施工,但是在铺设架空地暖的时候,地暖模块会出现高低不平的情况,为了保证地暖模块水平,需要将地暖模块较低的位置垫起,一般采用塞入垫片的方法,但是这用方法比较麻烦,且很难找到合适的垫片,因此需要可调节的地脚组件对地暖模块的水平来调节,从而方便对地暖模块水平的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架高地暖用可调地脚组件,其具有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地暖组件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保证地暖模块水平度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架高地暖用可调地脚组件,包括安装在结构基础层和地暖模块之间的若干地脚组件,地脚组件包括安装在结构基础层上的固定座,固定座为开口朝上的筒状结构,开口处滑动连接有移动套,固定座内部侧壁开设有垂直设置的滑槽,移动套的外部侧壁伸出有与滑槽配合的凸块,凸块与滑槽滑动连接,固定座内设置有带动移动套在固定座内移动的丝杠,丝杠与移动套螺纹连接,丝杠一端回转连接在固定座的底端,另一端穿过移动套露在外侧,丝杠露在外侧的一端开设有内六方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六方扳手插入到内六方孔中,从而拧动丝杠,随着丝杠的转动,移动套沿着滑槽在固定座内进行垂直往复移动,从而对地脚组件的高度进行调节,通过调节地脚组件的高度,来调节地暖模块的水平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移动筒的顶端套设有支撑台,支撑台上开设有供丝杠穿过的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撑台来支撑地暖模块,增大地脚组件与地暖模块的接触面积。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支撑台由聚丙烯材质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支撑台具有较高的耐冲击性,且可以抵挡多种有机溶剂和酸碱的腐蚀。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支撑台通过自攻螺钉与地暖模块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自攻螺钉将地暖模块固定,防止支撑台因为震动与地暖模块之间发生位置移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支撑台上表面伸出有相对的限位柱,限位柱与支撑台一体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柱卡入相邻的地暖模块之间,从而使地暖模块之间留有缝隙,从而防止地暖模块受热膨胀,造成地暖模块之间挤压变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限位柱的直径尺寸为10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制限位柱的直径尺寸,使地暖模块之间的间距符合设计要求,同时可保证地暖模块之间平行设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凸块远离移动套的一端表面开设有滚槽,滚槽内设置有滚珠,滚珠与滑槽滚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滚珠在滑槽中滚动,从而使移动套在固定座上移动时更省力,从而节省操作人员在转动丝杠时所需的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固定座连接结构基础层的一端设置有橡胶垫,橡胶垫固定连接在固定座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橡胶垫来减缓架高地暖的震动,从而起到减震隔音的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在地暖模块与结构基础层之间设置若干可调地脚组件,从而对地暖模块的水平度进行调节,从而保证地暖模块的上表面呈水平面,方便调节;2、通过在支撑台上甚至限位柱,从而使地暖模块之间产生间距,防止地暖模块受热膨胀造成地暖模块之间挤压变形;3、在固定座底端设置橡胶垫,从而减缓架高地暖传递过来的震动力,减小因震动产生的噪音。附图说明图1是架高地暖的爆炸示意图;图2是架高地暖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地暖模块的俯视图;图4是地暖模块的剖视图;图5是图4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地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地脚组件的爆炸示意图;图8是地脚组件的剖视图。图中,1、结构基础层;2、墙面;3、装饰层;4、散热层;5、供热管;6、地暖模块;61、第一地暖模块;62、第二地暖模块;63、地暖沟槽;631、条状沟槽;632、弧形沟槽;64、保温层;65、镀锌钢板;7、木龙骨框架;8、地脚组件;81、固定座;811、滑槽;82、移动套;821、凸块;8211、滚槽;822、滚珠;83、支撑台;831、限位柱;832、通孔;84、丝杠;841、内六方孔;85、橡胶垫;86、轴承;9、管线系统;10、架空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架高地暖用可调地脚组件,如图1、图2所示,包括基础机构层,结构基础层1为钢筋混凝土楼板。在结构基础层的上方,自上向下依次使装饰层3、散热层4、供热管5、地暖模块6以及架空层10。架空层10包括位于结构基础层1和墙面2夹角处的木龙骨框架7以及用于支撑地暖模块6的高度可调节的地脚组件8,木龙骨框架7通过膨胀螺钉固定在墙面2上。通过木龙骨框架7和地脚组件8使地暖模块6与基础机构层之间留有间距形成架空层10,架空层10的内部铺设有管线系统以及填充保温材料,从而方便管线系统的铺设,同时起到保温、隔声减震的好处。如图3所示,地暖模块6包括若干并列设置的第一地暖模块61以及位于第一地暖模块61两端的第二地暖模块62。其中地暖模块6由钢材制成,在第一地暖模块61和第二地暖模块62的上表面开设有蛇形的地暖沟槽63,其中地暖沟槽63包括开设在第一地暖模块61表面上的条状沟槽631和开设在第二地暖模块62表面的弧形沟槽632,其中条状沟槽631与弧形沟槽632想连通,通过条状沟槽631和弧形沟槽632,形成蛇形的地暖沟槽63。如图4、图5所示,地暖模块6开设有地暖沟槽63的一侧设置有凹腔,凹腔内填充有保温材料从而形成保温层64,凹腔的深度不小于地暖沟槽63的深度,在凹腔的表面,设置有镀锌钢板65,镀锌钢板65铺设在地暖沟槽63的两侧以及地暖沟槽63的表面从而将保温层64封闭在地暖模块6的凹腔内,镀锌钢板65与地暖模块6固定连接。如图6、图7所示,地脚组件8包括固定座81,固定座81为开口朝向上方的筒状结构,在固定座81的开口处,滑动连接有移动套82,在移动套82远离固定座81的一端,设置有支撑台83,支撑台83套设在移动套82的顶端。在固定座81的内部,回转连接有带动移动套82在固定座81内进行垂直往复运动的丝杠84,丝杠84与移动套82螺纹连接。在固定座81的底端,设置有橡胶垫85,橡胶垫85固定连接在橡胶垫85的底端。如图7、图8所示,在固定座81的内部侧壁相对的位置上,开设有滑槽811,滑槽811的长度方向与固定座81的高度方向相同。在移动套82的外部侧壁相对的位置上伸出有与滑槽811相配合的凸块821,凸块821与移动套82一体设置,凸块821与滑槽811滑动连接。在凸块821靠近滑槽811槽底的一端表面,开设有滚槽8211,滚槽8211内设置有滚珠822,滚珠822与滑槽811的槽底之间滚动连接。通过滚珠822与滑槽811的滚动连接,从而减小凸块821与滑槽811之间的摩擦力,使移动套82在固定座81内移动时更轻松顺畅。如图7、图8所示,丝杠84通过轴承86回转连接在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架高地暖用可调地脚组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架高地暖用可调地脚组件,包括安装在结构基础层(1)和地暖模块(6)之间的若干地脚组件(8),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脚组件(8)包括安装在结构基础层上的固定座(81),所述固定座(81)为开口朝上的筒状结构,所述开口处滑动连接有移动套(82),所述固定座(81)内部侧壁开设有垂直设置的滑槽(811),所述移动套(82)的外部侧壁伸出有与滑槽(811)配合的凸块(821),所述凸块(821)与滑槽(811)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座(81)内设置有带动移动套(82)在固定座(81)内移动的丝杠(84),所述丝杠(84)与移动套(82)螺纹连接,所述丝杠(84)一端回转连接在固定座(81)的底端,另一端穿过移动套(82)露在外侧,所述丝杠(84)露在外侧的一端开设有内六方孔(84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架高地暖用可调地脚组件,包括安装在结构基础层(1)和地暖模块(6)之间的若干地脚组件(8),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脚组件(8)包括安装在结构基础层上的固定座(81),所述固定座(81)为开口朝上的筒状结构,所述开口处滑动连接有移动套(82),所述固定座(81)内部侧壁开设有垂直设置的滑槽(811),所述移动套(82)的外部侧壁伸出有与滑槽(811)配合的凸块(821),所述凸块(821)与滑槽(811)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座(81)内设置有带动移动套(82)在固定座(81)内移动的丝杠(84),所述丝杠(84)与移动套(82)螺纹连接,所述丝杠(84)一端回转连接在固定座(81)的底端,另一端穿过移动套(82)露在外侧,所述丝杠(84)露在外侧的一端开设有内六方孔(8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高地暖用可调地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套(82)的顶端套设有支撑台(83),所述支撑台(83)上开设有供丝杠(84)穿过的通孔(83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弘葛文宇郭宏策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房修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