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51684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9 0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静脉滤器,包括:并列设置的至少两个支撑元件,每个支撑元件具有数个支撑端部,同一支撑元件的数个支撑端部位于同一圆周上;至少一个过渡段,设置于相邻的支撑元件之间用以连接相邻的支撑元件;两个滤网,分别连接位于两端的两个支撑元件,每个滤网的一端连接支撑元件,另一端朝向远离支撑元件的方向汇聚于一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静脉滤器,结构稳定性好,与血管壁的接触面小,捕捉血栓能力强,且容易回收。

Venous filt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vein filter, comprising at least two supporting elements arranged in parallel, each supporting element having several support ends, and several supporting ends of the same supporting element located on the same circle; at least one transition section is arranged between adjacent support elements to connect adjacent support elements. Two filters are connected to two supporting elements at both ends. One end of each filter is connected to a supporting element, and the other ends at a point away from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ort elemen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good structural stability, small contact surface with the blood vessel wall, strong thrombus capture ability and easy recov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静脉滤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静脉滤器。
技术介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是临床常见疾病,也是导致肺动脉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最主要的原因。肺栓塞死亡率、致残率高。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venacavafilter,IVCF)的置入可以有效的预防肺动脉栓塞,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放置在腔静脉处的滤网捕捉住大的致命性血栓,避免其进入肺循环。静脉滤器的使用现在已经越来越广泛。现有静脉滤器临床使用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倾斜,滤器置入血管后由于支撑形式稳定性差,致使滤器朝血管一侧倾斜、回收部分贴紧血管壁。这使得滤器难以被重新捕获,且影响过滤性能,如现有技术中的锥形过滤器,很容易出现“一边倒”的情况。二、内植化,滤器置入血管后,其支撑处会因为自身弹力而压迫,逐步嵌入血管内皮,造成滤器被血管包埋,难以回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静脉滤器,其结构稳定性好,与血管壁的接触面积小,减小内植化,捕捉血栓能力强,且容易回收。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静脉滤器,包括:并列设置的至少两个支撑元件,每个支撑元件具有数个支撑端部,同一支撑元件的数个支撑端部位于同一圆周上;至少一个过渡段,连接相邻的支撑元件;以及两个滤网,分别连接位于两端的两个支撑元件,每个滤网的一端连接支撑元件,另一端朝向远离支撑元件的方向汇聚于一点;将所述至少两个支撑元件对应的圆周的中心的连线定义为中心轴,所述过渡段朝向中心轴凹陷设置。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过渡段包括连接桥及设置于连接桥两侧的两个第一网部,每个第一网部一端汇聚于连接桥,另一端扩散开并连接同一个支撑元件的数个支撑端部,设置于连接桥两侧的两个第一网部的结构相同或不同。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部包括数个“Y”形杆,每个“Y”形杆包括相连接的一个根部和两个分支部,每个“Y”形杆的根部连接所述连接桥,分支部连接所述支撑端部。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部包括数根直杆,每根直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连接桥和所述支撑端部。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过渡段包括数根弯折杆,每根弯折杆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两个支撑元件的支撑端部,所述弯折杆朝向中心轴弯曲。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过渡段包括数个锥形网部,所述锥形网部具有汇聚于一点的顶端和扩散开的尾端,所述锥形网部的顶端朝向中心轴,尾端连接相邻的两个支撑元件的支撑端部。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滤网包括数个“Y”形杆,每个“Y”形杆具有一个根部和两个分支部,数个“Y”形杆的根部汇聚于一点,分支部连接于所述支撑元件的支撑端部。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滤网包括数根直杆,数根直杆的一端连接支撑端部,另一端朝远离支撑端部的方向汇聚于一点。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端部为弧形弯曲的折角,所述支撑端部设有通孔。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支撑元件的支撑端部数量相同或不同,其中一个支撑元件相对于相邻的另外一个支撑元件在中心轴的方向上的投影重叠或偏转一定角度,偏转的角度为0°~6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静脉滤器,设置两个以上的支撑元件,两个以上的支撑元件对应形成两个以上的圆周支撑面,起到支撑作用,使得静脉滤器可以稳定地放在血管内,不会出现倾倒的情况。并且,本技术中,与血管壁接触的仅是数个支撑端部,接触面非常小,相当于点接触,大大降低了内植化的程度。而位于同一个圆周上的数个支撑端部可形成面支撑的效果,稳定性非常好,静脉滤器置入血管后不易倾倒或移位,容易放入血管内且容易从血管内取出。附图说明图1是血管内点接触模拟图。图2是血管内两个支撑面模拟图。图3是血管内三个支撑面模拟图。图4是本技术静脉滤器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静脉滤器置入血管中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静脉滤器的一实施例(两个支撑元件)的侧面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静脉滤器的一实施例置入血管中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静脉滤器的一实施例(三个支撑元件)的侧面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静脉滤器的一实施例的回收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静脉滤器的另一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静脉滤器的又一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静脉滤器的再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静脉滤器的又再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7的静脉滤器沿中心轴方向的投影图。图15是本技术静脉滤器的一实施例的静脉滤器沿中心轴方向的投影图。图16是支撑端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7是支撑端部与血管壁接触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请参考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静脉滤器,包括:并列设置的至少两个支撑元件1,至少一个过渡段2和两个滤网3。所述静脉滤器采用具有超弹性记忆功能的金属管材制作而成,在压缩状态下呈紧密管束状;在展开状态下呈笼状,如图4所示。静脉滤器置入血管70后可自动展开,该特性为本领域已知的,在此不作赘述。所述每个支撑元件1具有数个支撑端部11,同一支撑元件1的数个支撑端部11位于同一圆周上。将所述至少两个支撑元件1对应的圆周的中心的连线定义为中心轴80(如图5所示,中心轴80只是一条虚拟的直线,为了便于解释说明,并非静脉滤器的实体结构的一部分)。所述过渡段2朝向中心轴80凹陷设置,使得静脉滤器与血管壁接触的部分仅是支撑端部11,大大减小了接触面积。由于本技术静脉滤器包括至少两个支撑元件1,也就相应地具有两个支撑圆周,使得整个静脉滤器不会在血管70中出现倾倒的情况。每个过渡段2连接相邻的支撑元件1。所述两个滤网3分别连接位于两端的两个支撑元件1。对于仅包括两个支撑元件1的静脉滤器而言,“位于两端的两个支撑元件1”指的是仅有的两个支撑元件1,如图4-7所示;对于包括三个以上支撑元件1的静脉滤器而言,“位于两端的两个支撑元件1”指的是位于外侧的两个支撑元件1,如图8所示,A、B即为位于两端的两个支撑元件1。每个滤网3的一端连接支撑元件1,另一端朝向远离支撑元件1的方向汇聚于一点。滤网3连接支撑元件1的一端定义为扩散端31,滤网3汇聚于一点的一端定义为汇聚端32。“汇聚于一点”此处的“汇聚于一点”并不局限于一个点,也可以是一个区域,此处表明滤网3的一端是收聚在一起的,下文与此相同。本技术静脉滤器,设置两个以上的支撑元件1,两个以上的支撑元件1对应形成两个以上的圆周支撑面,起到支撑作用,使得静脉滤器可以平稳地放入血管70内,与现有的锥形过滤器“一边倒”的情况完全不同,本技术静脉滤器不会出现倾倒的情况。并且,本技术中,与血管壁接触的仅是数个支撑端部11,接触面非常小,相当于点接触,大大降低了内植化的程度(内植化指的是静脉滤器与血管70接触的部分被血管壁包埋的情况,静脉滤器被血管壁包埋的部分越多则内植化越严重,静脉滤器越难取出)。而位于同一个圆周上的数个支撑端部11可形成面支撑的效果,稳定性非常好,静脉滤器置入血管70后不易倾倒或移位,容易放入血管70内且容易从血管70内取出。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静脉滤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并列设置的至少两个支撑元件,每个支撑元件具有数个支撑端部,同一支撑元件的数个支撑端部位于同一圆周上;至少一个过渡段,连接相邻的支撑元件;以及两个滤网,分别连接位于两端的两个支撑元件,每个滤网的一端连接支撑元件,另一端朝向远离支撑元件的方向汇聚于一点;将所述至少两个支撑元件对应的圆周的中心的连线定义为中心轴,所述过渡段朝向中心轴凹陷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并列设置的至少两个支撑元件,每个支撑元件具有数个支撑端部,同一支撑元件的数个支撑端部位于同一圆周上;至少一个过渡段,连接相邻的支撑元件;以及两个滤网,分别连接位于两端的两个支撑元件,每个滤网的一端连接支撑元件,另一端朝向远离支撑元件的方向汇聚于一点;将所述至少两个支撑元件对应的圆周的中心的连线定义为中心轴,所述过渡段朝向中心轴凹陷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段包括连接桥及设置于连接桥两侧的两个第一网部,每个第一网部一端汇聚于连接桥,另一端扩散开并连接同一个支撑元件的数个支撑端部,设置于连接桥两侧的两个第一网部的结构相同或不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部包括数个“Y”形杆,每个“Y”形杆包括相连接的一个根部和两个分支部,每个“Y”形杆的根部连接所述连接桥,分支部连接所述支撑端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部包括数根直杆,每根直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连接桥和所述支撑端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祥亨李峥李秋华赵中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归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