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柜上下门联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147542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2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设备开关柜安全防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开关柜上下门联锁装置。包括:上联锁板、下联锁板以及相互活动配合的滑动件和支架;滑动件两端分别设有副轴套和主轴套;上联锁板和下联锁板上设有分别与副轴套和主轴套滑动配合的倾斜面;上联锁板还设有与支架卡接的卡槽;滑动件和支架还通过复位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上、下联锁板上的倾斜面配合轴套,实现滑动件上下移动;关门时,上联锁板先推进将滑动件抬起,然后下联锁板才能进入;开门时顺序与此相反。改变了传统后下门板压着后上门板的闭锁结构,符合国家安全标准要求,很好的保护操作者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开关柜上下门联锁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力设备开关柜安全防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开关柜上下门联锁装置。
技术介绍
电压等级较高的电力设备,其本身必须具备安全防护装置,以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电力设备后部门板,通常设计为上下门结构。按国家相关标准规定,此类设计必须先关闭后上门板,才能关闭后下门板,反之必须先开启后下门板再开后上门板。现有高压开关柜上下门联锁是通过后下门板上折边直接压后上门板的下折边来实现的,但当后上门板与后下门板拉开一定的距离后,就不能直接压着时,就失去了上下门联锁的功能,从而不能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不足,有必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关柜上下门联锁装置,包括相互活动配合的滑动件和支架,以及带有与轴套滑动连接倾斜面的上、下联锁板;关门时,上联锁板先推进将滑动件抬起,然后下联锁板才能进入;开门时顺序与此相反。若调换顺序则无法开、关门。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改变了传统后下门板压着后上门板的闭锁结构,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要求,在实际应用中很好的保护了操作者的安全,从程序上避免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开关柜上下门联锁装置,包括:上联锁板、下联锁板以及相互活动配合的滑动件和支架;所述滑动件两端分别设有副轴套和主轴套;所述上联锁板和下联锁板上设有分别与副轴套和主轴套滑动连接的倾斜面;所述上联锁板还设有与滑动件卡接的卡槽;所述联锁装置还包括用于将所述滑动件复位的复位装置。所述滑动件为U型截面,所述U型截面包括左立板、右立板和底板;所述底板设有上让位槽和下让位槽;所述上联锁板和下联锁板分别对应穿入上让位槽和下让位槽。所述支架包括平行设置的上横板和下横板,所述上横板和下横板均设有与所述滑动件的U型截面所对应的U型槽孔。所述底板还设有弹簧让位槽和弹簧连接孔;所述弹簧连接孔连接所述复位弹簧。所述副轴套和主轴套可转动。所述底板固定连接限位销。所述支架上也对应设置弹簧连接孔。所述上联锁板和下联锁板分别连接上门和下门。本技术包括相互活动连接的滑动件和支架,以及带有与轴套滑动连接的倾斜面的上、下联锁板;关门时,上联锁板先推进将滑动件抬起,然后下联锁板才能进入;开门时顺序与此相反。若调换顺序则无法开、关门。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改变了传统后下门板压着后上门板的闭锁结构,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要求,在实际应用中很好的保护了操作者的安全,从程序上避免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联锁板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滑动件与支架配合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滑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上下门都未关闭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上门关闭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上下门都关闭示意图;在图中,1-滑动件,11-左立板,12-右立板,13-底板,14-上让位槽,15-下让位槽,16-弹簧让位槽,17-弹簧连接孔;2-支架,31-副轴套,32-主轴套;41-上联锁板,411-卡槽,42-下联锁板;5-复位弹簧,6-限位销。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见图1-图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开关柜上下门联锁装置,包括:上联锁板41、下联锁板42以及相互活动连接的滑动件1和支架2;所述滑动件1两端分别设有副轴套31和主轴套32;所述上联锁板41和下联锁板42上设有分别与副轴套31和主轴套32滑动连接的倾斜面;副轴套31和主轴套32可以沿中心轴转动,增加滑动连接的顺畅性。所述上联锁板41还设有与滑动件1卡接的卡槽411;所述联锁装置还包括用于将所述滑动件复位的复位装置;更好的,本技术的所述复位装置为复位弹簧5。所述滑动件1和支架2还通过复位弹簧5连接。优选的是,本技术的滑动件1截面为U型,包括左立板11、右立板12和底板13;所述底板13设有上让位槽14和下让位槽15;上联锁板41和下联锁板42可以分别从这两个让位槽穿入。所述底板13还设有弹簧让位槽16和弹簧连接孔17,所述弹簧连接孔17连接所述复位弹簧5。对应的在支架2上也设有与复位弹簧5连接的弹簧连接孔。所述滑动件1还固定连接限位销6,所述限位销6穿过两个立面,位于下让位槽15和弹簧让位槽16之间。复位时,限位销6卡在支架2的下横板上限制滑动件2继续下滑。所述限位销6也可以固定连接在底面13上。位置与作用于前述类似,因此不再赘述。优选的是,本技术的支架2包括平行设置的上横板和下横板,所述上横板和下横板均设有与所述滑动件1的U型截面对应的U型槽孔;滑动件1穿入U型槽孔与支架2活动套接。优选的是,本技术的支架2为一体式的,包括平行设置的上横板和下横板以及竖板,其截面为U型。上联锁板41和下联锁板42分别安装于上门和下门。下一步通过具体的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功能。图5为本技术上、下门均为关闭的情形。关门时,先关上门,上联锁板41伸入上让位槽14中,接触副轴套31,由于接触面为倾斜面,因此滑动件1上升,直至上门完全关闭;如图6所示。此时上让位槽14下部的底板13正对卡槽411,但尚未进入。再关下门,下联锁板42的倾斜面接触主轴套32,将滑动件1进一步上推,使上让位槽14下部的底板13进入卡槽411完成锁门。如图7所示。若关门时调换顺序,先关下门;参见图5,由于滑动件1尚未提起,因此下联锁板42的倾斜面无法接触主轴套32,从而阻止下门关闭。开门时,顺序与关门相反,先开下门。下联锁板42的逐渐离开主轴套32,在复位弹簧5的作用下,滑动件1下落,使上让位槽14下部的底板13脱离卡槽411;再打开上门。若开门时调换顺序,先开上门;参见图7,由于滑动件1尚未下落,上让位槽14下部的底板13尚未脱离卡槽411,因此上联锁板41无法后退,阻止了上门的打开。以上叙述可以得知,本技术开关门必须按设定好的顺序来,不可调换,否则无法实现开、关门。这样的强制设置,改变了传统后下门板压着后上门板的闭锁结构,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要求,在实际应用中很好的保护了操作者的安全,从程序上避免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相互活动连接的滑动件和支架,以及带有与轴套滑动连接的倾斜面的上、下联锁板;关门时,上联锁板先推进将滑动件抬起,然后下联锁板才能进入;开门时顺序与此相反。若调换顺序则无法开、关门。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改变了传统后下门板压着后上门板的闭锁结构,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要求,在实际应用中很好的保护了操作者的安全,从程序上避免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当然,本技术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技术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技术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开关柜上下门联锁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开关柜上下门联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联锁板、下联锁板以及相互活动配合的滑动件和支架;所述滑动件两端分别设有副轴套和主轴套;所述上联锁板和下联锁板上设有分别与副轴套和主轴套滑动连接的倾斜面;所述上联锁板还设有与滑动件卡接的卡槽;所述联锁装置还包括用于将所述滑动件复位的复位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关柜上下门联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联锁板、下联锁板以及相互活动配合的滑动件和支架;所述滑动件两端分别设有副轴套和主轴套;所述上联锁板和下联锁板上设有分别与副轴套和主轴套滑动连接的倾斜面;所述上联锁板还设有与滑动件卡接的卡槽;所述联锁装置还包括用于将所述滑动件复位的复位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柜上下门联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截面为U型,所述U型截面包括左立板、右立板和底板;所述底板设有上让位槽和下让位槽;所述上联锁板和下联锁板分别对应穿入上让位槽和下让位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柜上下门联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平行设置的上横板和下横板,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学礼殷玉伟田曾云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春旭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