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温余热驱动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144238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16: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温余热驱动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包括:具有第一热水管道回路和第二热水管道回路的太阳能集热装置;除湿装置包括溶液加热器、再生器、除湿器以及溶液换热器,溶液加热器设置在第一热水管道回路上,溶液加热器、再生器以及除湿器依次通过管道单向连通成回路,溶液换热器对溶液加热器至除湿器间的管道以及再生器至除湿器间的管道进行热交换;制冷装置包括发生器、冷凝器、膨胀阀以及蒸发器,发生器设置在第二热水管道回路上,发生器、冷凝器和膨胀阀依次通过管道单向连通构成第一制冷回路,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依次通过管道单向连通构成第二制冷回路。上述系统能够有效承载潜热负荷和显热负荷,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温余热驱动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空调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低温余热驱动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对人们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因而温度和湿度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在电子制造、食品制造与运输、航空航天以及纺织业等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时,人体对外界的散热量减少或者增多,因而人体会感觉到过冷或者过热。当空气的相对湿度过低时,空气干燥,人体易产生静电,给纺织业带来负面影响。当空气的相对湿度过高时,空气相对潮湿,在印刷业对纸张的影响较大。同时,潮湿的空气容易滋生细菌,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此外,当温度和湿度超过一定范围,会加速室内甲醛等挥发性有机物气体的释放,进一步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合理的控制温度和湿度,是空调专业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常用的除湿方式有冷凝除湿、固体吸附除湿、液体吸附除湿以及干式除湿等方式。各种除湿方式存在着其独特的优越性在不同的地区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华南地区太阳辐射量多,全年日照时间长,是典型的夏热冬暖地区。由于该地区冬季不需要采暖,因此空调以夏季运行工况为为主。该地区夏季新风具有高温、高湿等特点,因此空调主要的功能是降温、降湿。太阳能驱动的中空纤维膜液体除湿系统,可以有效的去除高温高湿空气中的水分子,使其成为中温低湿的空气,然而,该状态的空气只能有效承担潜热负荷,并不能有效承担显热负荷。如何在节能环保的基础上,提供一种既能承载潜热负荷又能承载显热负荷的全新系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分别承载潜热负荷和显热负荷的低温余热驱动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低温余热驱动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包括:具有第一热水管道回路和第二热水管道回路的太阳能集热装置;设置在室外的除湿装置,所述除湿装置包括用于吸收余热的溶液加热器、用于将稀溶液变为浓溶液的再生器、用于吸收新风中水蒸气的除湿器以及溶液换热器,所述溶液加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一热水管道回路上,所述溶液加热器、所述再生器以及所述除湿器依次通过管道单向连通成回路,所述除湿器的位置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空气入口,所述再生器的位置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空气出口,所述溶液换热器用于对所述溶液加热器至所述除湿器间的管道以及所述再生器至所述除湿器间的管道进行热交换;设置在室外的制冷装置,所述制冷装置包括:用于将制冷工质加热为高温高压气体的发生器、与所述发生器连通的冷凝器和回热器,以及与所述冷凝器和所述回热器连通的蒸发器,所述发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热水管道回路上,所述发生器、所述冷凝器和所述回热器依次通过管道单向连通构成第一制冷回路,所述冷凝器、所述回热器和所述蒸发器依次通过管道单向连通构成第二制冷回路。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达到的技术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低温余热驱动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中的设置在空气入口位置的除湿器,会吸收进入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水蒸气会进入浓溶液在回路中循环,浓溶液变为稀溶液,溶液加热器会吸收第一热水管道回路中热水中的热量,对稀溶液进行加热,在再生器的位置,稀溶液会变为浓溶液,由于再生器在空气出口位置,水蒸气会从空气出口排出室外,从而实现对进入室内空气除湿的目的;同时室外的制冷装置还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对室内的温度进行降温,以提高室内空气的品质。上述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的去除进入室内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降低室内的湿度和温度,具有很高的实用性。较优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系统还包括溶液冷却器,所述溶液冷却器设置在所述再生器至所述除湿器间的单向管道上,所述溶液冷却器外接冷水管道。上述技术方案取得的技术效果为:使得冷水管道内的冷水能够对溶液冷却器进行降温,进一步降低流经溶液冷却器的溶液的温度,获得低温浓溶液。较优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储液箱,所述第一储液箱设置在所述溶液冷却器与所述除湿器间的单向管道上。上述技术方案取得的技术效果为:第一储液箱的设置,能够有效的对流经溶液冷却器的溶液进行存储,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系统的稳定。较优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系统还包括溶液泵,所述溶液泵设置在所述再生器至所述除湿器间的单向管道上,靠近所述除湿器的位置。上述技术方案取得的技术效果为:溶液泵的设置,有效的克服了系统的阻力,能够更好的将低温浓溶液送入除湿器。较优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制冷装置还包括喷射器,所述喷射器的进口分别连通所述发生器和所述蒸发器,所述喷射器出口连通所述冷凝器。上述技术方案取得的技术效果为:喷射器的设置能够使得发生器喷出的高温高压气体与蒸发器喷出的低温低压气体进行混合,将混合后的气体喷入冷凝器中。较优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制冷装置还包括膨胀阀,所述膨胀阀设置在所述回热器与所述蒸发器间的管道上。上述技术方案取得的技术效果为:膨胀阀的设置,能够将冷凝器喷出的高温高压液体转变为低温低压的液体,为后续对室内空气降温提供基础。较优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工质泵,所述工质泵的入口通过三通与所述回热器和所述膨胀阀连通,所述工质泵的出口与所述回热器连通。上述技术方案取得的技术效果为:工质泵的设置,使得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开启或关闭工质泵,以调节室内的温度。较优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制冷装置还包括热侧水泵,所述热侧水泵设置在所述第二热水管道回路上。上述技术方案取得的技术效果为:热侧水泵的设置,使得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开启或关闭热侧水泵,实现对第二热水管道回路中热水的流速的调节,最终实现对室内温度的调节。较优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太阳能集热装置包括太阳能集热器、蓄热水箱和集热侧水泵,所述太阳能集热器和所述蓄热水箱互相通过管道连通构成第三热水回路,所述集热侧水泵设置在所述第三热水管道回路上。上述技术方案取得的技术效果为:集热侧水泵的设置,能够有效的为第三热水管道回路中的水循环提供动力。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低温余热驱动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的一实施例的示意性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低温余热驱动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低温余热驱动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包括:具有第一热水管道回路和第二热水管道回路的太阳能集热装置;设置在室外的除湿装置,除湿装置包括用于吸收余热的溶液加热器4、用于将稀溶液变为浓溶液的再生器5、用于吸收新风中水蒸气的除湿器10以及溶液换热器6,溶液加热器4设置在第一热水管道回路上,溶液加热器4、再生器5以及除湿器10依次通过管道单向连通成回路,除湿器10的位置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空气入口,再生器5的位置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空气出口,溶液换热器6用于对溶液加热器4至除湿器10间的管道以及再生器5至除湿器10间的管道进行热交换;设置在室外的制冷装置,制冷装置包括:用于将制冷工质加热为高温高压气体的发生器11、与发生器11连通的冷凝器13和回热器15,以及与冷凝器13和回热器15连通的蒸发器14,发生器11设置在第二热水管道回路上,发生器11、冷凝器13和回热器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低温余热驱动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温余热驱动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第一热水管道回路和第二热水管道回路的太阳能集热装置;设置在室外的除湿装置,所述除湿装置包括用于吸收余热的溶液加热器(4)、用于将稀溶液变为浓溶液的再生器(5)、用于吸收新风中水蒸气的除湿器(10)以及溶液换热器(6),所述溶液加热器(4)设置在所述第一热水管道回路上,所述溶液加热器(4)、所述再生器(5)以及所述除湿器(10)依次通过管道单向连通成回路,所述除湿器(10)的位置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空气入口,所述再生器(5)的位置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空气出口,所述溶液换热器(6)用于对所述溶液加热器(4)至所述除湿器(10)间的管道以及所述再生器(5)至所述除湿器(10)间的管道进行热交换;设置在室外的制冷装置,所述制冷装置包括:用于将制冷工质加热为高温高压气体的发生器(11)、与所述发生器(11)连通的冷凝器(13)和回热器(15),以及与所述冷凝器(13)和所述回热器(15)连通的蒸发器(14),所述发生器(11)设置在所述第二热水管道回路上,所述发生器(11)、所述冷凝器(13)和所述回热器(15)依次通过管道单向连通构成第一制冷回路,所述冷凝器(13)、所述回热器(15)和所述蒸发器(14)依次通过管道单向连通构成第二制冷回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温余热驱动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第一热水管道回路和第二热水管道回路的太阳能集热装置;设置在室外的除湿装置,所述除湿装置包括用于吸收余热的溶液加热器(4)、用于将稀溶液变为浓溶液的再生器(5)、用于吸收新风中水蒸气的除湿器(10)以及溶液换热器(6),所述溶液加热器(4)设置在所述第一热水管道回路上,所述溶液加热器(4)、所述再生器(5)以及所述除湿器(10)依次通过管道单向连通成回路,所述除湿器(10)的位置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空气入口,所述再生器(5)的位置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空气出口,所述溶液换热器(6)用于对所述溶液加热器(4)至所述除湿器(10)间的管道以及所述再生器(5)至所述除湿器(10)间的管道进行热交换;设置在室外的制冷装置,所述制冷装置包括:用于将制冷工质加热为高温高压气体的发生器(11)、与所述发生器(11)连通的冷凝器(13)和回热器(15),以及与所述冷凝器(13)和所述回热器(15)连通的蒸发器(14),所述发生器(11)设置在所述第二热水管道回路上,所述发生器(11)、所述冷凝器(13)和所述回热器(15)依次通过管道单向连通构成第一制冷回路,所述冷凝器(13)、所述回热器(15)和所述蒸发器(14)依次通过管道单向连通构成第二制冷回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余热驱动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溶液冷却器(7),所述溶液冷却器(7)设置在所述再生器(5)至所述除湿器(10)间的单向管道上,所述溶液冷却器(7)外接冷水管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温余热驱动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才航雷腾跃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