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热尾水的供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14412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15: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地热井供热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地热尾水的供暖系统。该供暖系统包括壳体、地热尾水供水管、地热尾水回水管、末端供水管和末端回水管;地热尾水供水管的进口伸出壳体、出口通过第一水泵与换热器的热水侧的进水口连通,换热器的热水侧的出水口与地热尾水回水管的进口连通,地热尾水回水管的出口伸出壳体,末端回水管的进口伸出壳体、出口通过第二水泵与换热器的冷水侧的进水口连通,换热器的冷水侧的出水口与末端供水管的进口连通,末端供水管的出口伸出壳体,地热尾水回水管上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水泵、第二水泵和第一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避免了地热尾水被污染,而且还便于移动,节省了安装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地热尾水的供暖系统
本技术涉及地热井供热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地热尾水的供暖系统。
技术介绍
地热尾水经过一次换热后,虽然温度有所降低,但其仍蕴藏着大量的热量。目前,为了使地热尾水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一般是在地热井的附近搭建一座泵房,以将来自一次换热后的地热尾水直接加压送入建筑物进行供暖,直至地热尾水的热能无法利用时,就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从而极易污染地下水。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热井和建筑物需求侧都可能会发生变化,而原有的泵房就会被直接废弃,从而造成的人力和财力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便捷、便于移动的基于地热尾水的供暖系统,以避免地下水被污染。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地热尾水的供暖系统,该供暖系统包括控制器、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地热尾水供水管、地热尾水回水管、末端供水管、末端回水管和换热器;所述地热尾水供水管的进口伸出所述壳体、出口通过第一水泵与所述换热器的热水侧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换热器的热水侧的出水口与所述地热尾水回水管的进口连通,所述地热尾水回水管的出口伸出所述壳体,所述末端回水管的进口伸出所述壳体、出口通过第二水泵与所述换热器的冷水侧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换热器的冷水侧的出水口与所述末端供水管的进口连通,所述末端供水管的出口伸出所述壳体,所述地热尾水回水管上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水泵、所述第二水泵和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其中,所述末端供水管的进口处和出口处分别设有加热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器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其中,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其中,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触摸屏,所述触摸屏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壁上。其中,所述控制器为PLC控制器。其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软水装置、电磁阀和补水管,所述补水管的进口伸出所述壳体、出口依次通过所述软水装置和所述电磁阀与所述末端回水管连通,且所述补水管的出口设于所述第二水泵和所述末端回水管的进口之间,所述电磁阀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其中,还包括软水箱,所述软水装置通过所述软水箱与所述电磁阀连通。其中,还包括补水定压装置,所述软水箱通过所述补水定压装置与所述电磁阀连通。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简便,通过利用末端回水管和地热尾水供水管分别将采暖水和一次换热后的地热尾水引入换热器的冷水侧和热水侧,使得地热尾水不断将剩余的热量传递给采暖水,与此同时,换热降温后的地热尾水又可通过地热尾水回水管送入回灌井,从而避免了地下水下降。另外,由于整个供暖过程中,地热尾水未流入建筑物内的采暖设备,因此避免了地热尾水被污染,而且该供暖系统便于移动,大大节省了安装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基于地热尾水的供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壳体;2、地热尾水供水管;3、第一水泵;4、换热器;5、地热尾水回水管;6、末端回水管;7、第二水泵;8、末端供水管;9、补水管;10、软水装置;11、电磁阀;12、软水箱;13、补水定压装置;14、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技术中的附图,对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地热尾水的供暖系统,该供暖系统包括控制器14、壳体1以及设置在壳体1内的地热尾水供水管2、地热尾水回水管5、末端供水管8、末端回水管6和换热器4;地热尾水供水管2的进口伸出壳体1、出口通过第一水泵3与换热器4的热水侧的进水口连通,换热器4的热水侧的出水口与地热尾水回水管5的进口连通,地热尾水回水管5的出口伸出壳体1,末端回水管6的进口伸出壳体1、出口通过第二水泵7与换热器4的冷水侧的进水口连通,换热器4的冷水侧的出水口与末端供水管8的进口连通,末端供水管8的出口伸出壳体1,地热尾水回水管5上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水泵3、第二水泵7和第一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14电连接。安装时,首先,可将直接该供暖系统运输至现场,或者将各个部件运输至现场进行组装;然后,将地热尾水供水管2的进口与一次换热后的地热尾水的出水管连通,与此同时,还需将地热尾水回水管5的出口与回灌井连通;最后,使末端回水管6的进口和末端供水管8的出口分别与建筑物中的采暖设备的出口和进口连通、以形成采暖水循环回路。运行时,先启动第一水泵3和第二水泵7,经过一次换热的地热尾水便通过地热尾水供水管2流入换热器4的热水侧,与此同时,采暖设备中的采暖水即冷水会通过末端回水管6流入换热器4的冷水侧,由于地热尾水的温度远高于采暖水的温度,因此采暖水流经入换热器4时会通过导热、辐射传热的方式不断吸收地热尾水的热量,而降温后的地热尾水又会通过地热尾水回水管5流入回灌井,当地热尾水流经地热尾水回水管5时,第一温度传感器会将实时检测的温度值发送给控制器14,若该温度值大于第一设定温度,则说明地热尾水的热量未被完全利用,即采暖设备的热量需求不大,此时控制器14可控制第一水泵3减小转速、以减小地热尾水进入换热器4的流量。与此同时,被加热的采暖水则通过末端供水管8流入采暖设备,采暖水会通过导热和辐射换热的方式不断将自身的热量通过采暖设备释放到建筑物空间,放热降温后的采暖水又会流入末端回水管6进行下一轮循环。由于,整个供暖过程中,地热尾水未流入建筑物内的采暖设备,因此避免了地热尾水被污染,而且该供暖系统便于移动,大大节省了安装成本。优选地,末端供水管8的进口处和出口处分别设有加热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加热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14电连接。当采暖水流经末端供水管8时,第二温度传感器会将实时检测的温度值发送给控制器14,若该温度值小于第二设定温度,则说明采暖设备的热量需求较大,即采暖水的供水温度不能满足需求,此时控制器14可控制加热器启动,以对经过换热的采暖水进一步加热。优选地,控制器14设置在壳体1内。另外,该供暖系统还包括与控制器14电连接的触摸屏,触摸屏设置在壳体1的外壁上、以便工作人员通过触摸屏设置相关参数,例如第一水泵3和第二水泵7的转速。优选地,控制器14为PLC控制器。另外,由于采暖水循环回路中的采暖水会因蒸发和泄露的原因逐渐减少,为了能够及时向采暖水循环回路补充采暖水,该供暖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壳体1内的软水装置10、电磁阀11和补水管9,补水管9的进口伸出壳体1、出口依次通过软水装置10和电磁阀11与末端回水管6连通,且补水管9的出口设于第二水泵7和末端回水管6的进口之间,电磁阀11与控制器14电连接。安装时,可将补水管9的进口与自来水管连通。由此,当该供暖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控制器14就可控制电磁阀11打开一段时间,以向末端回水管6补充经过软化处理的自来水。进一步地,该采暖系统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基于地热尾水的供暖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地热尾水的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地热尾水供水管、地热尾水回水管、末端供水管、末端回水管和换热器;所述地热尾水供水管的进口伸出所述壳体、出口通过第一水泵与所述换热器的热水侧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换热器的热水侧的出水口与所述地热尾水回水管的进口连通,所述地热尾水回水管的出口伸出所述壳体,所述末端回水管的进口伸出所述壳体、出口通过第二水泵与所述换热器的冷水侧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换热器的冷水侧的出水口与所述末端供水管的进口连通,所述末端供水管的出口伸出所述壳体,所述地热尾水回水管上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水泵、所述第二水泵和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地热尾水的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地热尾水供水管、地热尾水回水管、末端供水管、末端回水管和换热器;所述地热尾水供水管的进口伸出所述壳体、出口通过第一水泵与所述换热器的热水侧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换热器的热水侧的出水口与所述地热尾水回水管的进口连通,所述地热尾水回水管的出口伸出所述壳体,所述末端回水管的进口伸出所述壳体、出口通过第二水泵与所述换热器的冷水侧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换热器的冷水侧的出水口与所述末端供水管的进口连通,所述末端供水管的出口伸出所述壳体,所述地热尾水回水管上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水泵、所述第二水泵和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热尾水的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端供水管的进口处和出口处分别设有加热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器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费群华桂江波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泰利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