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衣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3228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07:46
一种干衣机,包含烘干室以及与烘干室流体相通的冷凝室,冷凝室内设有第一热交换装置,其中烘干室与冷凝室之间通过共同的分隔壁分隔,分隔壁分别构成烘干室及冷凝室的壁的一部分,分隔壁上设有第二热交换装置。第二热交换装置可与烘干室及冷凝室内的空气均发生热交换,促进空气中的水分凝结。于是,冷凝效率相比现有技术得到提高。

Dryer

A drying machine comprises a drying chamber and a condensing chamber connected with the fluid of the drying chamber. The condensing chamber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heat exchange device, in which the drying chamber and the condensing chamber are separated by a common separation wall. The separation wall forms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drying room and the condensing chamber, and the separation wall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heat exchange device. Second the heat exchange device can exchange heat with the air in the drying chamber and the condensing chamber to promote the condensation of moisture in the air. Therefore, the condensation efficiency is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干衣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干衣机的冷凝装置。
技术介绍
申请公布号为CN105463804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干衣机。干衣机具有由电机驱动而可旋转的内桶和套于内桶外的外桶。外桶与冷凝通道连接且空间相通;冷凝通道进而依次连接风扇与空气加热通道;空气加热通道的另一端继而与外桶空间连通;于是在外桶、冷凝通道、风扇及空气加热通道中形成一个空气循环通路。在烘干程序中,在空气加热通道中形成的高温烘干空气在风扇的作用下进入衣物处理桶组件,加热内桶中的潮湿衣物,使衣物中的水分蒸发;烘干空气携带蒸发的水分进而进入冷凝通道,在其中烘干空气中的水分被冷凝而重新变成液态,从烘干空气中分离,烘干空气于是重新变得低温而干燥,并在风扇的带动下重新进入加热通道,并开始新一轮的循环,如此周而复始,最终烘干内桶中的衣物。其中,冷凝通道上连接冷却水进水管。在烘干程序中,冷却水从进水管中流入冷凝通道,从而与进入冷凝通道的烘干空气发生热交换,冷凝烘干空气中的水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高干衣机的冷凝效率。针对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干衣机,包含烘干室以及与烘干室流体相通的冷凝室,冷凝室内设有第一热交换装置,其中烘干室与冷凝室之间通过共同的分隔壁分隔,分隔壁分别构成烘干室及冷凝室的壁的一部分,分隔壁上设有适于与烘干室及冷凝室内的空气发生热交换的第二热交换装置。其中第一热交换装置可以是冷却水供应装置、空气冷却装置或者热泵蒸发器。第二热交换装置利用了分隔壁位于冷凝室与烘干室之间这一特殊结构,可与烘干室及冷凝室内的空气均发生热交换,从而使空气不但在冷凝室内与第一热交换装置发生热交换而产生冷凝,而且,冷凝室及烘干室内的空气还可与第二热交换装置发生热交换,进一步促进空气中的水分凝结,由此产生的冷凝水沿分隔壁向下流走。于是,冷凝效率相比现有技术得到提高。而且第二热交换装置设于分隔壁上,结构简单,占用的空间较小。分隔壁优选由导热材料制成。于是分隔壁能较好地在冷凝室、烘干室及第二热交换装置之间传递热量,有助于提升冷凝效率。其中分隔壁可由金属制成。因为金属具有较优的导热性能。更为优选地,分隔壁可以由铝、铜等金属中导热效率相对较高的材料制成。分隔壁可以采用中空的两层结构,第二热交换装置设于两层结构之间。如此便于第二热交换装置的安装,而且分隔壁外表面可以做成平整的形状,防止烘干过程中衣物绒毛的堆积。其中,第二热交换装置包含冷媒通道,允许冷却介质从冷媒通道中通过,冷媒通道的壁由导热材料制成。冷媒可以是水或者空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分隔壁构成冷媒通道的壁的至少一部分。于是结构简单,减少装配步骤。其中,冷媒通道的壁至少暴露在烘干室和冷凝室其中之一内。冷媒通道的壁还可以与分隔壁适于热交换地连接。另外,冷媒通道可以呈蛇形蜿蜒或盘旋延伸,并具有入口和出口。优选地,烘干室与冷凝室形成在同一桶体上。另外,烘干室内具有容纳衣物且可转动的滚筒,滚筒与分隔壁之间具有间隙。湿热空气与第二热交换装置发生热交换后形成的冷凝水沿着分隔壁向下流。由于滚筒与分隔壁之间具有间隙,避免冷凝水打湿滚筒内的衣物。干衣机包含机桶,机桶后部具有凹部,所述分隔壁从机桶内部盖住凹部,从而在凹部与分隔壁之间形成所述冷凝室,在分隔壁的另一侧形成烘干室,冷凝室具有形成在分隔壁与机桶之间的入口以及形成在机桶上的出口。下文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干衣机的构造示意图;图2为从机桶内部向后部方向看的机桶局部结构图;图3为沿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干衣机1具有位于箱体2内的可旋转的滚筒3和套于滚筒3外的机桶4。机桶4后部具有凹部41。分隔壁5从机桶4内部盖住凹部41,从而在凹部41与分隔壁5之间形成冷凝室6,而机桶4的其余部分,也即分隔壁5的另一侧形成烘干室8。滚筒3与分隔壁5之间具有间隙10。冷凝室6具有形成在分隔壁5与机桶4之间的入口61以及形成在机桶4上的出口62。冷凝室6的出口62连接风扇7和设有空气加热器11的热空气管道12。热空气管道12的下游进一步与机桶4的烘干室8连接。于是在烘干室8、冷凝室6、风扇7和热空气管道12中形成空气循环路径。在风扇7的作用下,空气经空气加热器11加热后进入烘干室8,进而进入与烘干室8空间相通的滚筒3中,与湿衣物发生热交换,带走衣物中的水分。携带水分的湿热空气进入冷凝室6,在其中,空气中的水分被冷凝,从空气中分离出来。之后,相对干燥的空气再次进入热空气通道12,被空气加热器11加热后进入下一个循环。冷凝室6内设有第一热交换装置,具体地实施为冷却水供应管道63,其连接到水阀装置64,从而受其控制。分隔壁5优选采用铝、铜等导热性能较优的金属制成。分隔壁5上设有第二热交换装置,具体实施为冷媒通道51。冷媒通道51与水阀装置64流体联通,从而引入冷却水。冷媒通道51的出口54位于分隔壁5上。于是冷却水顺着分隔壁5流到机桶4底部,进而排出。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分隔壁5采用中空的两层结构,包含第一层52和第二层53,冷媒通道51设于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并且冷媒通道51的壁510与分隔壁5的第一层52及第二层53导热连接。其中冷媒通道51的壁510由导热材料制成。于是冷媒通道51中的冷却水通过冷媒通道51的壁510及分隔壁5的第一层52及第二层53的热传递作用,进而与烘干室8及冷凝室6内的空气发生热交换。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分隔壁5为单层结构,冷媒通道51焊接在分隔壁5的其中一侧或者两侧上。还有一种实施方式为,分隔壁5构成冷媒通道51的壁510的至少一部分。例如,在分隔壁5上形成冷媒通道51。可见,冷媒通道51的壁510至少暴露在烘干室8和冷凝室6其中之一内,或者冷凝通道51的壁510与分隔壁5导热连接。如图2所示,冷媒通道51呈蛇形蜿蜒延伸。如此可在有限的空间内布置尽量长的冷媒通道51,于是使冷媒通道51具有较优的热交换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干衣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干衣机,包含烘干室以及与烘干室流体相通的冷凝室,冷凝室内设有第一热交换装置,其中烘干室与冷凝室之间通过共同的分隔壁分隔,分隔壁分别构成烘干室及冷凝室的壁的一部分,其特征在于:分隔壁上设有适于与烘干室及冷凝室内的空气发生热交换的第二热交换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衣机,包含烘干室以及与烘干室流体相通的冷凝室,冷凝室内设有第一热交换装置,其中烘干室与冷凝室之间通过共同的分隔壁分隔,分隔壁分别构成烘干室及冷凝室的壁的一部分,其特征在于:分隔壁上设有适于与烘干室及冷凝室内的空气发生热交换的第二热交换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衣机,其特征在于:分隔壁由导热材料制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衣机,其特征在于:分隔壁由金属制成。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衣机,其特征在于:分隔壁包含中空的两层结构,第二热交换装置设于两层结构之间。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衣机,其特征在于:第二热交换装置包含冷媒通道,允许冷却介质从冷媒通道中通过,冷媒通道的壁由导热材料制成。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干衣机,其特征在于:分隔壁构成冷媒通道的壁的至少一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利君钱善良陆飞张秀华刘云
申请(专利权)人: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BSH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