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渐宽渐开螺旋PCB谐振线圈的结构模型与优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118741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3 10: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渐宽渐开螺旋PCB谐振线圈的结构、模型与优化方法。所述渐宽渐开螺旋PCB谐振线圈的结构为双层或多层线圈,层间由过孔链接,根据过孔位置分为内螺旋与外螺旋,根据过孔位置判断其螺旋方向。所述渐宽渐开螺旋PCB谐振线圈的模型,其等效电路在电路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其结构得出,其特征参数决定线圈尺寸以及“宽”与“开”,其数学模型是基于等效电路和特征参数得出的该线圈的品质因数Q与特征参数的折算关系。所述渐宽渐开螺旋PCB谐振线圈的优化方法是利用相关算法使渐宽渐开螺旋PCB谐振线圈在特定谐振频率带宽内保持高Q值,其中特征参数的变化控制“渐宽渐开”的度。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PCB线圈间的高效能量传输。

Structure model and optimization method of a gradually broadened helical PCB resonant coil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tructure, a model and an optimization method of a gradually broadened spiral PCB resonant coil. The structure of the involute and gradually open spiral PCB resonant coil is double or multilayer coils. The interlayer is linked by the over hole, and it is divided into internal and external helix according to the position of the hole.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of circuit, the equivalent circuit of the gradual wide involute spiral PCB resonant coil is based on the circuit theory. Its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determine the size of the coil and the \wide\ and \open\. The mathematical model is a conversion relation between the quality factor Q of the coil and th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based on the equivalent circuit and th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 The optimization method of the gradual and wide involute spiral PCB resonant coil is to use the correlation algorithm to keep the high Q value of the gradually widening spiral PCB resonant coil within the specific resonant frequency bandwidth, in which the variation of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controls the degree of \gradually widening gradually\. The invention can realize efficient energy transmission between the PCB coils in the radio energy transmiss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渐宽渐开螺旋PCB谐振线圈的结构模型与优化方法
本专利技术设计无线电能传输
,特别是涉及一种PCB谐振线圈。
技术介绍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在近年来发展迅速。与传统的感应式无线能量传输相比,该技术可以在保持以上传输效率的前提下,将传输距离扩展至一倍于线圈直径,且具有更好的电磁兼容性。在该传输系统中,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为具有相同谐振频率的自谐振线圈,其设计上有以下要求:1.具有较高的机械稳定性和设计、制造精度,以保证其自谐振频率的精确性具有一定量的杂散电容,以使其自谐振频率不至过高;2.尽可能的提高其品质因数值,该参数将极大的影响传输距离和传输效率在设计阶段能够较为准确的对其特性包括自谐振频率、品质因数等进行仿真计算。在近年的研究中,出现了多种谐振线圈的结构,例如使用铜线或铜带绕制的空心螺旋状或蜗状线圈忽略其自身杂散电容,而通过串联集中式电容来实现谐振的密绕式线圈、通过串联同轴电缆以增大其杂散电容的线圈利用印刷电路板来制造的平板型蜗状线圈等等。其中基于PCB的平板型线圈由于其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易于制造、易于与辅助电路集成等优点,尤其适用于诸如个人移动终端、机器人充电、植入式医学设备等各种中小功率场合。当前,虽然国内外均有出现过采用PCB谐振线圈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但大都为简单的单层线圈,其电感量和杂散电容均较小,使得自谐振频率过高且很少对其自谐振频率、品质因数等参数进行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对于考虑杂散参数的线圈特性分析和设计,当前已有的方法大都针对的是诸如电流互感器、工等其他领域,这些设计方法与思路并不能很好的用于磁耦合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当中。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目前在磁耦合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中采用的谐振线圈及其参数设计与优化方面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渐宽渐开螺旋PCB谐振线圈的结构、模型与优化方法。一种渐宽渐开螺旋PCB谐振线圈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渐宽渐开螺旋PCB谐振线圈为双层或多层线圈,层间由过孔链接,分为内螺旋与外螺旋,根据过孔位置判断其螺旋方向,即过孔在最内匝为内螺旋,过孔在最外匝为外螺旋。一种渐宽渐开螺旋PCB谐振线圈的模型,其特征在于,其等效电路,是由该线圈每匝布线等效为一个电感与一个电阻的串联,将两匝的布线与匝间介质等效为一个电容,同时根据过孔位置判断其螺旋方向,即过孔在最内匝为外螺旋,过孔在最外匝为内螺旋,最后根据结构画出等效电路。一种渐宽渐开螺旋PCB谐振线圈的模型,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参数,由层数α,总匝数αN、匝周长li、每匝线宽wi、匝间距si(i指匝次,i<=N)、覆铜厚度t、层间距d等参数决定,其中,线宽wi服务于“宽”,线间距si服务于“开”。一种渐宽渐开螺旋PCB谐振线圈的模型,其特征在于,其数学模型,是该线圈的品质因数Q与特征参数的折算关系,首先列出品质因数Q与电阻R、电容C、电感L的函数关系:Q=f(L,C,R),随后列出电阻R、电容C、电感L与该线圈特征参数的函数关系:(Li,Ci,Ri)=g(wi,si,li,αN,t,d),最后得出数学模型:Q=h(wi,si,li,αN,t,d),其中线宽wi、线间距si、变化为重点。一种渐宽渐开螺旋PCB谐振线圈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渐宽渐开螺旋PCB谐振线圈在特定谐振频率带宽内保持高Q值,同时在考虑尺寸等约束条件下,对其进行优化设计。所述的一种渐宽渐开螺旋PCB谐振线圈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特定谐振频率带宽,是工作频率点附近特定范围的带宽,通过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存在的频率分裂现象分析来确定。所述的一种渐宽渐开螺旋PCB谐振线圈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优化设计方法,首先根据约束条件设置参数变化区间,主要是线宽wi、线间距si的变化区间,通过上述的数学模型,利用数学中可用的多目标优化算法对Q值进行寻优。所述的一种渐宽渐开螺旋PCB谐振线圈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渐宽是指线宽wi由内向外逐渐变大,同时决定着层间分布电容值的变化;渐开是指线间距si由外向内逐渐变小,同时决定着匝间分布电容值的变化和总匝数的变化。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工艺进行无线能量传输中谐振线圈的制造,保证了线圈自谐振频率的精确性和稳定性,从而有效避免了传输系统因线圈结构不稳定而脱离谐振状态;同时使用板的上下两层来安放线圈,从而在有限的基板尺寸中获取了更大的电感量,并且充分利用两层正对线圈的平板电容效应,增大了线圈的杂散电容,降低其自谐振频率,从而减小了前端电源的设计难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渐宽渐开螺旋PCB谐振线圈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渐宽渐开螺旋PCB谐振线圈的等效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优选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及其应用。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渐宽渐开螺旋PCB谐振线圈的结构示意图。图1以双层方形线圈为例,包括顶层线圈(图左)、底层线圈(图右)、过孔位置,层间由过孔连接,分为内螺旋与外螺旋,根据过孔位置判断其螺旋方向,从顶层线圈的俯视图来看,过孔在最内匝时,线圈螺旋向内,称为内螺旋,过孔在最外匝时,线圈螺旋向外,称为外螺旋。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渐宽渐开螺旋PCB谐振线圈的等效电路图。其等效电路,是由该线圈每匝布线等效为一个电感与一个电阻的串联,如图中电感与电阻串联部分;将两匝的布线与匝间介质等效为一个电容,该电容匝间介质分为空气、PCB层间介质两种,其中空气介质的电容等效为图中与电感电阻并联的电容(横向排列),层间电容等效为纵向排列的电容。其中纵向排列的电容C1或CN,根据过孔位置不同,在内螺旋或外螺旋时,分别代表过孔电容。图2中的各个等效元件的参数即为特征参数。一种渐宽渐开螺旋PCB谐振线圈的模型,其特征参数,由层数α,总匝数αN、匝周长li、每匝线宽wi、匝间距si(i指匝次,i<=N)、覆铜厚度t、层间距d等参数决定,其中,线宽wi服务于“宽”,线间距si服务于“开”。一种渐宽渐开螺旋PCB谐振线圈的模型,其特征在于,其数学模型,是该线圈的品质因数Q与特征参数的折算关系,首先列出品质因数Q与电阻R、电容C、电感L的函数关系:Q=f(L,C,R),随后列出电阻R、电容C、电感L与该线圈特征参数的函数关系:(Li,Ci,Ri)=g(wi,si,li,αN,t,d),最后得出数学模型:Q=h(wi,si,li,αN,t,d),其中线宽wi、线间距si、变化为重点。一种渐宽渐开螺旋PCB谐振线圈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渐宽渐开螺旋PCB谐振线圈在特定谐振频率带宽内保持高Q值,同时在考虑尺寸等约束条件下,对其进行优化设计。所述的一种渐宽渐开螺旋PCB谐振线圈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特定谐振频率带宽,是工作频率点附近特定范围的带宽,通过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存在的频率分裂现象分析来确定。所述的一种渐宽渐开螺旋PCB谐振线圈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优化设计方法,首先根据约束条件设置参数变化区间,主要是线宽wi、线间距si的变化区间,通过上述的数学模型,利用数学中可用的多目标优化算法对Q值进行寻优。所述的一种渐宽渐开螺旋PCB谐振线圈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渐宽渐开螺旋PCB谐振线圈的结构模型与优化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渐宽渐开螺旋PCB谐振线圈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渐宽渐开螺旋PCB谐振线圈为双层或多层线圈,层间由过孔链接,分为内螺旋与外螺旋,根据过孔位置判断其螺旋方向,即过孔在最内匝为外螺旋,过孔在最外匝为内螺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渐宽渐开螺旋PCB谐振线圈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渐宽渐开螺旋PCB谐振线圈为双层或多层线圈,层间由过孔链接,分为内螺旋与外螺旋,根据过孔位置判断其螺旋方向,即过孔在最内匝为外螺旋,过孔在最外匝为内螺旋。2.一种渐宽渐开螺旋PCB谐振线圈的模型,其特征在于,其等效电路,是由该线圈每匝布线等效为一个电感与一个电阻的串联,将两匝的布线与匝间介质等效为一个电容,同时根据过孔位置判断其螺旋方向,即过孔在最内匝为内螺旋,过孔在最外匝为外螺旋,最后根据结构画出等效电路。3.一种渐宽渐开螺旋PCB谐振线圈的模型,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参数,由层数α,总匝数αN、匝周长li、每匝线宽wi、匝间距si(i指匝次,i<=N)、覆铜厚度t、层间距d等参数决定,其中,线宽wi服务于“宽”,线间距si服务于“开”。4.一种渐宽渐开螺旋PCB谐振线圈的模型,其特征在于,其数学模型,是该线圈的品质因数Q与特征参数的折算关系,首先列出品质因数Q与电阻R、电容C、电感L的函数关系:Q=f(L,C,R),随后列出电阻R、电容C、电感L与该线圈特征参数的函数关系:(Li,C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大钊李志勇席凯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