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非水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17857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3 09:57
本申请公开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非水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本申请的非水电解液包括组分A和组分B;所述组分A包括选自结构式1所示的氟代环状碳酸酯中至少一种,同时还包括结构式2所示的烷基取代环状碳酸酯中至少一种或/和结构式3所示的氟代羧酸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组分B包括结构式4所示的不饱和磷酸酯中的至少一种或/和结构式5所示的环状羧酸酐中的至少一种本申请提供的非水电解液通过组分A和组分B配合协同作用,既提高了负极钝化膜的热稳定性,同时又不会明显增加电池阻抗,产生了两者单独使用不具有的特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非水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本申请涉及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非水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因其具有质量轻、体积小、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高、输出功率大、无记忆效应和循环寿命长等优点,不仅在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数码产品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也被认为是电动车、大型储能装置的最佳选择之一。目前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数码产品对电池的能量密度要求越来越高,使得商用锂离子电池难以满足要求。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充电电压是提高电池能量密度的最有效途径之一。目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采用碳酸酯作为溶剂,当锂离子电池的充电电压大于4.2V,碳酸酯溶剂会在正极材料表面被氧化分解,产生气体和其它分解产物。一方面,产生的气体会导致电池鼓胀,给电池带来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其分解产物会明显增加电池的阻抗,从而降低电池的各个性能。因此,对于高电压锂离子电池,有必要开发比碳酸酯氧化电位更高的溶剂。据文献报道(ElectrochemistryCommunications44(2014)34–37),氟代碳酸酯能够明显改善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的高温循环性能。但本申请人发现,氟代碳酸酯虽然可以改善高温循环性能,但电池高温储存产气严重,具有安全隐患。中国专利申请CN104704657A中公开了一种含氟取代的羧酸酯的电解液,能够改善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的高温循环性能。但本申请人发现,氟代羧酸酯与碳负极材料的兼容性能不好,在电池充电过程中,会在负极表面被还原分解产生大量的气体,这个电池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同时明显恶化电池的性能。中国专利201410534841.0公开了一种含叁键的磷酸酯化合物新型成膜添加剂,其不仅可以改善高温循环性能,还能明显改善储存性能。但本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在研究中发现,含叁键的磷酸酯添加剂在电极界面所形成的钝化膜导电性较差,导致界面阻抗较大,明显劣化了低温性能,抑制了非水锂离子电池在低温条件下的应用。专利文献报道环状羧酸酐能够改善高温储存性能。但本专利技术者发现,环状羧酸酐在以碳酸酯为溶剂的电解液基础上,明显增加电池阻抗,降低电池低温放电性能及倍率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及其应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本申请的一方面公开了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非水电解液,包括组分A和组分B;所述组分A包括选自结构式1所示的氟代环状碳酸酯中至少一种,同时还包括结构式2所示的烷基取代环状碳酸酯中至少一种或/和结构式3所示的氟代羧酸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组分B包括结构式4所示的不饱和磷酸酯中的至少一种或/和结构式5所示的环状羧酸酐中的至少一种;结构式1:其中,R1为氟元素或碳原子数为1-4的含氟烃基,R2、R3、R4分别独立选自氢元素、氟元素、碳原子数为1-4的烃基或碳原子数为1-4的含氟烃基;结构式2:其中R5为碳原子数为1-4的烃基,R6、R7、R8分别独立选自氢元素或碳原子数为1-4的烃基;结构式3:R9COOR10,其中,R9、R10分别独立的选自碳原子数为1-4的烃基或碳原子数为1-4的氟代烃基,且R9和R10中至少一个为所述氟代烃基;所述氟代烃基中至少含有两个氟原子;结构式4其中,R11为碳原子数为1-4的不饱和烃基,R12、R13分别独立的选自碳原子数为1-4的饱和烃基、碳原子数为1-4的不饱和烃基或碳原子数为1-4的卤代烃基;结构式5其中R14选自碳原子数为2-4的亚烷基、亚烯基、或碳原子数为2-4的含氟亚烷基、含氟亚烯基。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非水电解液,其关键在于,组分A和组分B配合使用,两者协同作用。组分A中的氟代碳酸酯和氟代羧酸酯由于耐氧化性比碳酸酯高,能够提高电解液的氧化分解电位。此外,氟代碳酸酯和氟代羧酸酯能够在负极表面形成钝化膜,抑制了电解液的分解反应。但是氟代碳酸酯溶剂在电池高温储存过程中,钝化膜的热稳定性不够理想,产生大量的气体,降低了电池的高温储存性能。氟代羧酸酯溶剂在电池首次充电过程中,在负极表面分解产生大量的气体,导致电极片之间的接触变差,从而降低电池的性能。组分B的不饱和磷酸酯或环状羧酸酐虽然能够在正负极表面形成钝化膜,但明显增加电池内阻,显著降低电池的低温性能。本申请将组分A和组分B同时使用时,由于组分A在正负极表面发生成膜反应时,组分B也会参与正负极成膜反应,使得正负极钝化层成分既包含组分A的分解产物也包含组分B的分解产物,改善了正负极界面情况。既提高了负极钝化膜的热稳定性,保证了电池高温性能,同时又不会明显增加电池阻抗,兼顾了电池的低温性能。本申请将组分A和组分B一起使用,两者协同作用,产生了两者单独使用不具有的特殊效果。上述电解液中,组分A含量占非水电解液总重量的10-90%,组分B含量占非水电解液总重量的0.1-3%。本专利技术中,结构式1所示的化合物为必含成分,其与结构式2或/和结构式3所示物质共同作为溶剂使用。即,根据本专利技术,组分A可为结构式1所示的化合物和结构式2所示化合物,或者结构式1所示的化合物和结构式3所示化合物,也可以采用结构式1所示的化合物、结构式2所示化合物和结构式3所示化合物共同作为组分A使用。优选的,结构式1所示化合物用量占非水电解液总重量的5%-80%。组分A中,当含有结构式2所示化合物时,优选的,结构式2所示化合物用量占非水电解液总重量的5%-80%,更优选为5-30%。当含有结构式3所示化合物时,优选的,结构式3所示化合物用量占非水电解液总重量的5%-80%,更优选为20-70%。本专利技术中,组分B为结构式4或/和结构式5所示化合物。组分B中,当含有结构式4所示化合物时,优选的,结构式4所示化合物用量占非水电解液总重量的0.1%-3%。当含有结构式5所示化合物时,优选的,结构式5所示化合物用量占非水电解液总重量的0.1%-3%。优选的,结构式1所示化合物为氟代环状碳酸酯,优选情况下,结构式1所示化合物选自下列结构式一种或多种,优选的,结构式2所示化合物为烷基取代环状碳酸酯,优选情况下,结构2所示化合物选自下列结构式一种或多种,优选的,所述结构式3中,碳原子数为1-5的烃基选自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所述氟代烃基选自氟代甲基、氟代乙基、氟代丙基、氟代丁基。优选的,结构式3所示的氟代羧酸酯化合物选自H3CCOOCH2CF2H(3-1,缩写为DFEA)、H3CH2CCOOCH2CF2H(3-2,缩写为DFEP)、HF2CH2CCOOCH3(3-3,缩写为MDFP)、HF2CH2CCOOCH2CH3(3-4,缩写为EDFP)、HF2CH2CH2CCOOCH2CH3(3-5,缩写为EDFB)、H3CCOOCH2CH2CF2H(3-6,缩写为DFPA)、H3CH2CCOOCH2CH2CF2H(3-7,缩写为DFPP)、CH3COOCH2CF3(3-8,缩写为TFEA)、HCOOCH2CHF2(3-9,缩写为DFEF)、HCOOCH2CF3、CH3COOCH2CF2CF2H(3-10,缩写为TFPA)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的,结构式4中碳原子数为1-4的饱和烃基包括但不仅限于甲基、乙基、丙基;碳原子数为1-4的不饱和烃基包括但不仅限于乙烯基、烯丙基、3-丁烯基、异丁烯基、乙炔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非水电解液,包括组分A和组分B;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分A包括选自结构式1所示的氟代环状碳酸酯中至少一种,同时还包括结构式2所示的烷基取代环状碳酸酯中至少一种或/和结构式3所示的氟代羧酸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组分B包括结构式4所示的不饱和磷酸酯中的至少一种或/和结构式5所示的环状羧酸酐中的至少一种;结构式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非水电解液,包括组分A和组分B;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分A包括选自结构式1所示的氟代环状碳酸酯中至少一种,同时还包括结构式2所示的烷基取代环状碳酸酯中至少一种或/和结构式3所示的氟代羧酸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组分B包括结构式4所示的不饱和磷酸酯中的至少一种或/和结构式5所示的环状羧酸酐中的至少一种;结构式1:其中,R1为氟元素或碳原子数为1-4的含氟烃基,R2、R3、R4分别独立选自氢元素、氟元素、碳原子数为1-4的烃基或碳原子数为1-4的含氟烃基;结构式2:其中R5为碳原子数为1-4的烃基,R6、R7、R8分别独立选自氢元素或碳原子数为1-4的烃基;结构式3:R9COOR10,其中,R9、R10分别独立的选自碳原子数为1-4的烃基或碳原子数为1-4的氟代烃基,且R9和R10中至少一个为所述氟代烃基;所述氟代烃基中至少含有两个氟原子;结构式4其中,R11为碳原子数为1-4的不饱和烃基,R12、R13分别独立的选自碳原子数为1-4的饱和烃基、碳原子数为1-4的不饱和烃基或碳原子数为1-4的氟代烃基;结构式5其中R14选自碳原子数为2-4的亚烷基、亚烯基、或碳原子数为2-4的含氟亚烷基、含氟亚烯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液,其特征在于,组分A含量占非水电解液总重量的10-90%,组分B含量占非水电解液总重量的0.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式1所示化合物用量占非水电解液总重量的5%-80%,结构式2所示化合物用量占非水电解液总重量的5%-80%,结构式3所示化合物用量占非水电解液总重量的5%-80%,结构式4所示化合物用量占非水电解液总重量的0.1%-3%,结构式5所示化合物用量占非水电解液总重量的0.1%-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式1所示的氟代环状碳酸酯选自式1-1、式1-2、式1-3、式1-4所示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式2所示的烷基取代环状碳酸酯选自式2-1、式2-2、式2-3所示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式3中,碳原子数为1-5的烃基选自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所述氟代烃基选自氟代甲基、氟代乙基、氟代丙基、氟代丁基。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式3所示的氟代羧酸酯选自H3CCOOCH2CF2H、H3CH2CCOOCH2CF2H、HF2CH2CCOOCH3、HF2CH2CCOOCH2CH3、HF2CH2CH2CCOOCH2CH3、H3CCOOCH2CH2CF2H、H3CH2CCOOCH2CH2CF2H、CH3COOCH2CF3、HCOOCH2CHF2、HCOOCH2CF3、CH3COOCH2CF2CF2H中的至少一种。8.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桥胡时光林雄贵贠娇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