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霜专利>正文

一种输变电工程配电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14882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3 0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输变电工程配电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盖,所述箱体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腿,所述箱体的底部连通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内腔右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箱体、顶盖、支腿、进风管、第一固定柱、电机、防尘板、固定板、开口、固定条、第一从动叶轮、活动杆、电器件、排气孔、防护网、第二固定柱、第二从动叶轮、底座、防滑垫、雨搭和主动叶轮的配合,解决了现有的输变电工程配电箱不具备良好散热功能的问题,该配电箱具备散热效果好的优点,能够有效避免输变电工程配电箱内部温度持续升高发生火灾的危险,增强了该电力配电箱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变电工程配电箱
本技术涉及配电箱
,具体为一种输变电工程配电箱。
技术介绍
配电箱是数据上的海量参数,一般是构成低压林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金属柜中或屏幅上,构成低压配电箱,正常运行时可借助手动或自动开关接通或分断电路。输变电工程配电箱是配电箱的一种,它的用处十分广泛,但是现有的输变电工程配电箱不具备良好的散热功能,很容易造成输变电工程配电箱内部温度持续升高发生火灾的危险,降低了电力配电箱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变电工程配电箱,具备散热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输变电工程配电箱不具备良好散热功能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输变电工程配电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盖,所述箱体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腿,所述箱体的底部连通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内腔右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叶轮,所述进风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尘板,所述箱体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开设有开口,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条,所述开口的内部设置有第一从动叶轮,所述第一从动叶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底部通过第一轴承与固定条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箱体内腔的后侧设置有电器件,所述电器件位于固定板的顶部,所述箱体内腔两侧的顶部均开设有出排气孔,所述排气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防护网,所述箱体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二固定柱靠近排气孔的一侧通过第二轴承活动连接有与排气孔配合使用的第二从动叶轮。优选的,所述支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且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垫。优选的,所述开口的数量不少于三个,且多个开口呈均匀设置。优选的,所述顶盖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雨搭,且雨搭与排气孔配合使用。优选的,所述电机的右侧与第一固定柱左侧的连接处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设置箱体、顶盖、支腿、进风管、第一固定柱、电机、防尘板、固定板、开口、固定条、第一从动叶轮、活动杆、电器件、排气孔、防护网、第二固定柱、第二从动叶轮、底座、防滑垫、雨搭和主动叶轮的配合,解决了现有的输变电工程配电箱不具备良好散热功能的问题,该配电箱具备散热效果好的优点,能够有效避免输变电工程配电箱内部温度持续升高发生火灾的危险,增强了该电力配电箱的安全性;2、本技术通过底座和防滑垫的设置,能够加大支腿底部的摩擦力,能够加强该配电箱使用时的稳定性,通过多个开口的设置,能够使箱体内部均匀散热,通过雨搭的设置,能够有效避免雨水从排气孔进入箱体的内部,通过电机的右侧与第一固定柱左侧的连接处固定件的设置,能够使电机的右侧与第一固定柱左侧的连接处连接的更加稳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A的局部放大视图;图3为本技术箱体的内部结构俯视图。图中:1箱体、2顶盖、3支腿、4进风管、5第一固定柱、6电机、7防尘板、8固定板、9开口、10固定条、11第一从动叶轮、12活动杆、13电器件、14排气孔、15防护网、16第二固定柱、17第二从动叶轮、18底座、19防滑垫、20雨搭、21主动叶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一种输变电工程配电箱,包括箱体1,箱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盖2,箱体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腿3,支腿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18,且底座1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垫19,通过底座18和防滑垫19的设置,能够加大支腿3底部的摩擦力,能够加强该配电箱使用时的稳定性,箱体1的底部连通有进风管4,进风管4内腔右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柱5,第一固定柱5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机6,电机6的右侧与第一固定柱5左侧的连接处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通过电机6的右侧与第一固定柱5左侧的连接处固定件的设置,能够使电机6的右侧与第一固定柱5左侧的连接处连接的更加稳固,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叶轮21,进风管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尘板7,箱体1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固定板8,固定板8的顶部开设有开口9,开口9的数量不少于三个,且多个开口9呈均匀设置,通过多个开口9的设置,能够使箱体1内部均匀散热,固定板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条10,开口9的内部设置有第一从动叶轮11,第一从动叶轮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杆12,活动杆12的底部通过第一轴承与固定条10的顶部活动连接,箱体1内腔的后侧设置有电器件13,电器件13位于固定板8的顶部,箱体1内腔两侧的顶部均开设有出排气孔14,顶盖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雨搭20,且雨搭20与排气孔14配合使用,通过雨搭20的设置,能够有效避免雨水从排气孔14进入箱体1的内部,排气孔1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防护网15,箱体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柱16,第二固定柱16靠近排气孔14的一侧通过第二轴承活动连接有与排气孔14配合使用的第二从动叶轮17。使用时,使用者启动电机6,电机6输出端带动主动叶轮21转动,主动叶轮21将外部冷风吹进箱体1的内部,冷风随着开口9向上流动,带动第一从动叶轮11转动,第一从动叶轮11将冷风均匀的分散到箱体1的内部,同时热空气通过排气孔14排出,经过热空气的流动使第二从动叶轮17旋转,第二从动叶轮17将箱体1顶部的热空气经过排气孔14吹送到箱体1的外侧,从而达到高效散热的效果。综上所述:该输变电工程配电箱,通过箱体1、顶盖2、支腿3、进风管4、第一固定柱5、电机6、防尘板7、固定板8、开口9、固定条10、第一从动叶轮11、活动杆12、电器件13、排气孔14、防护网15、第二固定柱16、第二从动叶轮17、底座18、防滑垫19、雨搭20和主动叶轮21的配合,解决了现有的输变电工程配电箱不具备良好散热功能的问题。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输变电工程配电箱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变电工程配电箱,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盖(2),所述箱体(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腿(3),所述箱体(1)的底部连通有进风管(4),所述进风管(4)内腔右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柱(5),所述第一固定柱(5)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机(6),所述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叶轮(21),所述进风管(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尘板(7),所述箱体(1)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固定板(8),所述固定板(8)的顶部开设有开口(9),所述固定板(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条(10),所述开口(9)的内部设置有第一从动叶轮(11),所述第一从动叶轮(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杆(12),所述活动杆(12)的底部通过第一轴承与固定条(10)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箱体(1)内腔的后侧设置有电器件(13),所述电器件(13)位于固定板(8)的顶部,所述箱体(1)内腔两侧的顶部均开设有出排气孔(14),所述排气孔(1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防护网(15),所述箱体(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柱(16),所述第二固定柱(16)靠近排气孔(14)的一侧通过第二轴承活动连接有与排气孔(14)配合使用的第二从动叶轮(1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变电工程配电箱,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盖(2),所述箱体(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腿(3),所述箱体(1)的底部连通有进风管(4),所述进风管(4)内腔右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柱(5),所述第一固定柱(5)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机(6),所述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叶轮(21),所述进风管(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尘板(7),所述箱体(1)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固定板(8),所述固定板(8)的顶部开设有开口(9),所述固定板(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条(10),所述开口(9)的内部设置有第一从动叶轮(11),所述第一从动叶轮(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杆(12),所述活动杆(12)的底部通过第一轴承与固定条(10)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箱体(1)内腔的后侧设置有电器件(13),所述电器件(13)位于固定板(8)的顶部,所述箱体(1)内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霜武红梅李智丹乔虹学刑阳浩王晓川
申请(专利权)人:杨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