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羽毛球植毛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9220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3 00: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羽毛球植毛架。现有产品容易变形,其制作的羽毛球手感与传统二段式羽毛球存在差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植毛架一体成型,包括植毛管、植毛杆、底板、加强肋、连接筋、连接座,一对植毛管和植毛杆形成一个插接件。多个插接件沿底板的边沿圆周均匀分布,形成倒置的圆台形的插接件的组合。插接件上设置有加强肋,加强肋朝向羽毛球的中轴线设置。相邻的插接件通过连接筋连接。植毛杆的横截面为V字形、Y字形或U字形,开口远离羽毛球的中轴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优化设计,增加了植毛架的刚性,保证并提高了植毛杆对植毛管的支撑力,减轻了植毛杆重量,使之符合羽毛球所需的重量要求,其击球感和飞行轨迹更接近传统二段式羽毛球。

A feather ball grill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feather - ball hairy frame. The existing products are easily deformed, and their badminton feel i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two stage badminton. The hairy frame of the invention comprises a hair planting tube, a hair planting rod, a bottom plate, a reinforcing rib, a connection bar, a connecting seat, and a pair of inserting parts for the planting pipe and the hairy rod. A plurality of inserts are evenly distributed along the circumference of the bottom plate to form a combination of inverted round table shaped connectors. A reinforcing rib is arranged on the connector, and the reinforcing rib is arranged towards the middle axis of the badminton. Adjacent joins are connected through a connecting bar. The cross section of the hairy pole is V, Y or U, and the opening is far away from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badminton. By optimizing design, the invention increases the rigidity of the hairy frame, ensures and improves the supporting force of the hairy rod to the planting tube, reduces the weight of the hairy rod, and makes it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the weight required by the badminton ball, and its hitting sense and flight path are closer to the traditional two stage badmint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羽毛球植毛架
本专利技术属于文体用品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连接羽毛球的羽片和球托的羽毛球植毛架。
技术介绍
羽毛球运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而传统二段式羽毛球的使用寿命只有短短的20来分钟就会报废。加之传统二段式羽毛球由16根长为71-77mm的羽毛片直接插到球头上,加胶固化,毛杆与球头只依靠球头与毛杆交叉处的胶水固定,所以毛杆植入要深,表面的胶水要多,但在多次击打之后,还是很容易出现毛杆与球头松动导致羽毛球报废的现象。71-77mm长度的羽毛片需要较长的羽毛制成,导致可使用的天然羽毛资源相对较少而使成本增加等弊端。传统二段式羽毛球的羽毛杆上缠绕二道线圈,加胶加固;用胶水加固的二道线圈刚性很好,天然羽毛制成的传统二段式羽毛球在受到击打后,二道刚性线圈对冲击力吸收作用有限,冲击力直接传递到羽毛杆上,对羽毛杆产生剪切作用,因此,传统二段式羽毛球的毛杆很容易折伤或开裂。加之二道线圈经反复击打后也容易松动而使传统二段式羽毛球报废。传统二段式羽毛球工序多而复杂,产能复制能力差,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导致传统二段式羽毛球的使用成本更高。为了克服传统二段式羽毛球的种种不足,出现一种三段式羽毛球。三段式羽毛球:依次由球头、植毛架、多根短毛片组成。其中,植毛架一体成型,由多个植毛管和植毛杆组成植毛件,短毛片的毛杆植入植毛管中,植毛杆部分代替传统二段式羽毛球羽毛杆的功能。一体成型的植毛架的植毛件之间有二道连接筋代替传统二段式羽毛球的二道线圈。三段式羽毛球是在羽翼与球托之间增加了植毛架,将羽毛球插入植毛架上的植毛管中并固定连接,再将植毛架与球托固定连接,如申请号为201110426157.7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专利号为201420091352.8的技术专利、专利号为201520844830.2的技术专利、专利号为200620039058.8的技术专利,专利号为201520844874.5的技术专利等。这些三段式羽毛球都是将用于植毛的植毛件分成插接羽毛的植毛管部分和实心的连接杆部分。同时植毛件之间通过连接筋连接,形成类似线圈的结构。三段式羽毛球因为植毛架的使用,使得羽毛片缩短到48mm左右,从而把传统二段式羽毛球无法使用的短羽毛得到利用,羽毛成本大大降低。同时,三段式羽毛球在受到冲击时,一体成型的人造植毛架会变形进而部分吸收了瞬间的冲击力,使羽毛片不易折伤,使得三段式羽毛球的使用寿命比传统二段式羽毛球更长。同时,三段式羽毛球的一致性,使得三段式羽毛球可以机械化生产,从而进一步降低了成本。但是三段式羽毛球的植毛架容易变形,在触拍瞬间,其手感与传统二段式羽毛球会有一些差异。因此,还需要对三段式羽毛球的植毛架进行不断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三段式羽毛球的植毛架偏软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刚性加强的三段式羽毛球的植毛架,使其击球感和飞行轨迹更接近传统二段式羽毛球的性能。本专利技术的植毛架一体成型,包括植毛管、植毛杆、底板、加强肋、连接筋、连接座。植毛管和植毛杆的数量均与羽片数量相同,植毛管的头部开放,形成羽片插孔,尾部与植毛杆的头部连接,植毛杆的尾部与底板的边沿连接。一个植毛管和对应的植毛杆形成一片羽片的插接件。多个插接件沿底板的边沿圆周均匀分布,形成倒置的圆台形的插接件的组合。所述的连接座为筒形,上端面与底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的植毛杆的横截面为V字形、Y字形或U字形,其朝向羽毛球外方向的侧壁具有开口,开口沿植毛杆的纵向,且远离羽毛球的中轴线向外开设。进一步,所述的植毛杆的横截面由上至下逐渐扩大。已有技术是把植毛架的植毛杆设计成横截面为十字形、T形、三角形以及它们的变形。因为植毛杆都是实芯设计,考虑到羽毛球的整体重量,只能做得很簿,因而刚性比较差。本专利技术将连接植毛管和底板的植毛杆的横截面形状是V字形、Y字形或U字形,既保证并提高了植毛杆对植毛管的支撑力,同时,减轻植毛杆重量,使之符合羽毛球所需的重量要求。植毛杆的横截面由上至下逐渐扩大,更好地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的插接件的总体长度为15~30mm,植毛管的中心轴线与底板平面的夹角θ为60°~77°。进一步,插接件的总体长度为20~26mm,植毛管的中心轴线与底板平面的夹角θ为70°~72°。插接件的总体长度以及植毛管中心轴线与底板夹角的设计,平衡了插接件的整体强度要求、羽毛球的整体重量要求、羽毛球的飞行质量要求,使其击球感和飞行轨迹更接近传统二段式羽毛球。所述的插接件上设置有加强肋,所述的加强肋固定在植毛管和植毛杆的侧壁,并且朝向羽毛球的中轴线设置。进一步,加强肋的头部起始于植毛管的头部、底部延伸至底板,即沿整个插接件的侧壁设置。进一步,加强肋的横截面由上至下逐渐扩大。为了进一步提高植毛架的刚性,本专利技术插接件的内侧增加并扩大一斜向支撑面。以往的支撑面的起点位于植毛管和植毛杆的交叉点以下的植毛杆上,支撑面的终点落在底板上,支撑面与底板的交叉点离植毛架中心轴线的距离>10mm,这样,斜向支撑面对植毛件的实际支撑作用有限。本专利技术将支撑面的面积扩大,支撑面的起点位于植毛管上,甚至从植毛管的开口处开始,而斜向支撑面与底板的交叉点离植毛架中心轴线的距离<10mm,甚至位于植毛架中心轴线上,从而进一步保障植毛架的刚性。相邻的插接件通过连接筋连接,同一平面的多个连接筋形成加强圈。进一步,所述的加强圈为1~3圈。连接筋构成的加强圈,形成类似传统羽毛球的线圈结构。所述的底板为圆形平板或正多边形平板,正多边形的边数与羽片数量相同。进一步,底板中心开有通孔,形成环形的底板;底板的边沿开有与植毛杆的开口一致的缺口,即植毛杆的开口贯通底板。这些设计进一步减轻了植毛架的重量。连接座可以采用圆筒形,或横截面为正多边形的筒形,球托上开有环形槽,将连接座插入环形槽内,完成植毛架和球托的连接和固定。综上,本专利技术的羽毛球植毛架通过优化设计,增加了植毛架的刚性,保证并提高了植毛杆对植毛管的支撑力,减轻了植毛杆重量,而减轻植毛架的重量,使之符合羽毛球所需的重量要求。本专利技术平衡了羽毛球植毛架的整体强度要求、羽毛球的整体重量要求、羽毛球的飞行质量要求,使其击球感和飞行轨迹更接近传统羽毛球。附图说明图1是三段式羽毛球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植毛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的A-A向剖视图;图6是图2中加强肋的结构示意图;图7-1是图2中一种植毛杆的横截面示意图;图7-2是图2中另一种植毛杆的横截面示意图;图7-3是图2中又一种植毛杆的横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羽毛球植毛架,用于连接羽毛球的羽片Ⅰ和球托Ⅱ。如图2、3、4、5所示,一体成型的羽毛球植毛架包括植毛管1、植毛杆2、底板3、加强肋4、连接筋5、连接座6。植毛管1和植毛杆2的数量均与羽片数量相同,植毛管1的头部开放,形成羽片插孔1-1,尾部与植毛杆2的头部连接,植毛杆2的尾部与底板3的边沿连接。一个植毛管1和对应的植毛杆2形成一片羽片的插接件Ⅲ。插接件Ⅲ的总体长度为15~30mm,植毛管1的中心轴线与底板3的夹角θ为60°~77°,优先选择总体长度为20~26mm,θ为70°~72°。本实施例中插接件Ⅲ长度为23mm,θ为71°。如图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羽毛球植毛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羽毛球植毛架,用于连接羽毛球的羽片(Ⅰ)和球托(Ⅱ),包括植毛管(1)、植毛杆(2)、底板(3)、加强肋(4)、连接筋(5)、连接座(6),所述的植毛管(1)、植毛杆(2)、底板(3)、加强肋(4)、连接筋(5)、连接座(6)一体成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毛管(1)和植毛杆(2)的数量均与羽片数量相同,植毛管(1)的头部开放,形成羽片插孔(1‑1),尾部与植毛杆(2)的头部连接,植毛杆(2)的尾部与底板(3)的边沿连接;所述的植毛杆(2)的横截面为V字形、Y字形或U字形,其朝向羽毛球外方向的侧壁具有开口(2‑1),开口(2‑1)沿植毛杆(2)的纵向,且远离羽毛球的中轴线向外开设;一个植毛管(1)和对应的植毛杆(2)形成一片羽片的插接件(Ⅲ),多个插接件(Ⅲ)沿底板(3)的边沿圆周均匀分布,形成倒置的圆台形的插接件的组合,插接件(Ⅲ)的总体长度为15~30mm,植毛管(1)的中心轴线与底板(3)平面的夹角θ为60°~77°;插接件(Ⅲ)上设置有加强肋(4),所述的加强肋(4)固定在植毛管(1)和植毛杆(1)的侧壁,并且朝向羽毛球的中轴线设置;相邻的插接件(Ⅲ)通过连接筋(5)连接,同一平面的多个连接筋(5)形成加强圈;所述的连接座(6)为筒形,上端面与底板(3)的底面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羽毛球植毛架,用于连接羽毛球的羽片(Ⅰ)和球托(Ⅱ),包括植毛管(1)、植毛杆(2)、底板(3)、加强肋(4)、连接筋(5)、连接座(6),所述的植毛管(1)、植毛杆(2)、底板(3)、加强肋(4)、连接筋(5)、连接座(6)一体成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毛管(1)和植毛杆(2)的数量均与羽片数量相同,植毛管(1)的头部开放,形成羽片插孔(1-1),尾部与植毛杆(2)的头部连接,植毛杆(2)的尾部与底板(3)的边沿连接;所述的植毛杆(2)的横截面为V字形、Y字形或U字形,其朝向羽毛球外方向的侧壁具有开口(2-1),开口(2-1)沿植毛杆(2)的纵向,且远离羽毛球的中轴线向外开设;一个植毛管(1)和对应的植毛杆(2)形成一片羽片的插接件(Ⅲ),多个插接件(Ⅲ)沿底板(3)的边沿圆周均匀分布,形成倒置的圆台形的插接件的组合,插接件(Ⅲ)的总体长度为15~30mm,植毛管(1)的中心轴线与底板(3)平面的夹角θ为60°~77°;插接件(Ⅲ)上设置有加强肋(4),所述的加强肋(4)固定在植毛管(1)和植毛杆(1)的侧壁,并且朝向羽毛球的中轴线设置;相邻的插接件(Ⅲ)通过连接筋(5)连接,同一平面的多个连接筋(5)形成加强圈;所述的连接座(6)为筒形,上端面与底板(3)的底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见霖黄瑞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三才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