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囊管理型呼吸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9195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3 0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囊管理型呼吸机,包括呼吸机本体和连接呼吸机本体用以插入气道的气管导管,气管导管设有用以阻塞气道的气囊,气囊设有调压管,呼吸机本体设有与调压管相连的调压通道,调压通道连有用以测量气囊压力的测压装置,气管导管还设有当气管导管插入气道后用以抽取气囊与声门间腔隙内气体的二氧化碳采集管,呼吸机本体设有与二氧化碳采集管相连的测量通道,检测通道连有二氧化碳检测装置,测压装置连有能够根据测得的二氧化碳浓度调整气囊压力的控制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呼吸机能够根据气囊与声门间气体的二氧化碳浓度监测气囊与气道间的密闭性,控制单元根据气囊与气道间的密闭性对气囊压力进行调整,改善气囊与气道间的密闭性。

An air bag management ventilato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ir bag management ventilator, which includes the body of the ventilator and the tracheal tube inserted into the air passage to insert the body of the ventilator. The tracheal tube is provided with an airbag to block the airway, the air bag is equipped with a pressure regulating tube, and the body of the ventilator is provided with a pressure regulating passage connected with the pressure regulating tube, and the pressure regulating channel is useful to measure the air bag. The pressure measuring device is equipped with a carbon dioxide collecting tube that is used to extract gas from the air bag and the air gap in the air gap when the tracheal catheter is inserted into the airway. The body of the ventilator is equipped with a measuring channel connected with the carbon dioxide collecting tube, and the detection channel is connected with carbon dioxide detection and installation. The pressure measuring device can even be measured on the basis of the measurement. The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 adjusts the pressure control unit of the balloon. The ventilator provided by this invention can monitor the airtight airtight between the air bag and the airway according to the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 of the gasbag and the gas between the glottal. The control unit adjusts the airbag pressure according to the airtight airtight between the air bag and the airways, and improves the airtight airtight between the air bag and the airwa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囊管理型呼吸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气囊管理型呼吸机。
技术介绍
有创正压通气是指通过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正压机械通气的通气方式,人工气道是由气管导管经鼻或经口插入患者气道所建立的气体通道。有创呼吸机则是能进行有创正压通气的一种的机械通气装置,其作用是辅助或控制患者呼吸运动,达到交换肺内气体,降低人体消耗的目的,有利于患者的呼吸功能恢复。对于绝大多数患者而言,建立人工气道的主要目的是进行机械通气。然而,人工气道的建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特别是患者的气道中插入气管导管后,患者的吞咽受限,口腔分泌物及胃食道反流物受气囊阻隔,滞留于气囊上方,形成气囊上滞留物。如果人工气道气囊封闭不严,将导致气囊上滞留物沿气囊壁渗漏到下呼吸道,造成患者误吸,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如果为了提高气囊密闭性,气囊压力设置过高,会使气囊显著压迫气道黏膜组织,造成黏膜缺血、坏死,继而导致气道狭窄甚至穿孔,形成气管食管瘘。因此,适宜的人工气道气囊密闭性是确保有效通气量并预防误吸、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气道黏膜损伤等高危并发症的关键,是急重症医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传统的人工气道气囊是将气囊压力值维持在多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指南推荐的25~30cmH2O范围内,但气囊密闭性受到呼吸机模式及参数、气管导管使用时间、气管导管型号、负压吸引、呼气末正压、气囊的形状和材质等诸多因素挑战而持续动态变化,所以人工气道气囊密闭性必须动态监测并控制才能实现气道的有效密闭。目前的呼吸机无法做到对人工气道气囊密闭性进行精细化管理。因此,如何精确监测并同步调控人工气道气囊密闭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囊管理型呼吸机,其能够对人工气道气囊密闭性进行精确监测并同步调控,从而确保人工气道气囊密闭性处于最适宜的状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囊管理型呼吸机,包括呼吸机本体和连接所述呼吸机本体用以插入气道的气管导管,所述气管导管设有用以阻塞气道的气囊,所述气囊设有调压管,所述呼吸机本体设有用以连接所述调压管的调压通道,所述调压通道连有用以测量所述气囊压力的测压装置,所述气管导管还设有当所述气管导管插入气道后用以抽取所述气囊与声门间气体的二氧化碳采集管,所述呼吸机本体设有用以连接所述二氧化碳采集管的测量通道,所述检测通道连有用以检测二氧化碳浓度的二氧化碳检测装置,所述测压装置连有用以当测得的二氧化碳浓度调整大于预设的二氧化碳浓度阈值时增加所述气囊压力的控制单元。优选地,所述呼吸机本体包括用以向气道输送气体的输送气源,所述调压通道与所述输送气源相连,所述调压通道设有减压阀、由所述控制单元控制以执行调压操作的压力控制阀、用以当管路压力过高时进行紧急泄压的安全阀。优选地,所述二氧化碳检测装置包括:用以通过所述二氧化碳采集管采集声门与所述气囊间气体的采集装置,与所述采集装置相连、用以分析气体样本二氧化碳浓度的分析装置,与所述分析装置相连、用以对分析装置分析结果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发送给控制单元的处理装置。优选地,所述检测通道还设有用以向所述气囊和声门间充气的充气管,所述充气管与所述调压通道相连,所述充气管设有用以控制所述充气管中气体流量的流量阀。优选地,所述检测通道设有气体干燥装置。优选地,所述控制单元包括:与所述二氧化碳检测装置相连、用以比较二氧化碳浓度与预设的二氧化碳阈值的第一判断装置;与所述第一判断装置相连、用以当二氧化碳浓度高于预设的二氧化碳浓度阈值时,调整所述气囊压力的气囊压力控制器。优选地,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与所述测压装置相连、用以比较所述气囊当前压力与预设的压力阈值的第二判断装置;所述气囊压力控制器与所述第二判断装置相连;当所述气囊的压力超过预设的压力阈值上限且二氧化碳浓度低于预设的二氧化碳浓度阈值下限时,所述气囊压力控制器减小所述气囊的压力。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判断装置和所述第二判断装置相连、用以当所述气囊压力超过预设的压力阈值上限且二氧化碳浓度高于预设的二氧化碳浓度下限,或所述气囊压力低于预设的压力阈值下限且二氧化碳浓度低于预设的二氧化碳浓度下限时发出报警的报警装置。优选地,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用以检测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的环境检测装置,所述环境检测装置用以根据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在测量之前对所述二氧化碳检测装置进行校零的校零装置。气管导管的密闭性是由气囊压力控制的,而现有技术中的气囊压力维持在25~30cmH2O范围内,无法做到根据气囊实际的密封状况及时动态地调整气囊压力。患者呼出的气体中具有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如果气囊与气道之间发生泄漏,患者呼出的气体会沿泄漏的空隙进入气囊与声门之间,使气囊与声门间气体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实时检测患者声门与气囊间气体的二氧化碳浓度可以实现对气囊密闭性的动态监测。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气囊管理型呼吸机通过二氧化碳采集管采集气囊与声门间的气体,通过二氧化碳检测装置检测该气体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单元以该气体的二氧化碳浓度作为气囊压力调整的依据,通过调压通道对气囊压力进行调整,达到气囊压力动态监测和调整的目的,提高了人工气道气囊密闭性的精确调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有创呼吸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人工气道气囊压力调整的流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气管导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控制单元的结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至图3,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有创呼吸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人工气道气囊压力调整的流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气管导管的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气囊管理型呼吸机,包括呼吸机本体1和气管导管2,气管导管2与呼吸机本体1相连,当患者需要正压通气时,气管导管2被插入患者的气道4中,气管导管2包括气囊21和调压管23,当气管导管2插入患者气道4时,气囊21将气道4阻塞,防止通入患者体内的气体自气囊21与气道4间泄露;气囊21与调压管23相连,调压管23用于调节气囊21的压力;呼吸机本体1设有与调压管23相连的调压通道125,调压通道125连有测量气囊21压力的测压装置124;气管导管2还设有当气管导管2插入气道4后用来抽取气囊21与声门41间腔隙内气体的二氧化碳采集管22;呼吸机本体1还包括测量通道116、二氧化碳检测装置11和控制单元126,检测通道116与二氧化碳采集管22相连,二氧化碳检测装置11与检测通道116相连,二氧化碳检测装置11能够通过检测通道116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气囊管理型呼吸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囊管理型呼吸机,包括呼吸机本体(1)和连接所述呼吸机本体(1)用以插入气道(4)的气管导管(2),所述气管导管(2)设有用以阻塞气道(4)的气囊(21),所述气囊(21)设有调压管(23),所述呼吸机本体(1)设有用以连接所述调压管(23)的调压通道(125),所述调压通道(125)连有用以测量所述气囊(21)压力的测压装置(124),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导管(2)还设有当所述气管导管(2)插入气道(4)后用以抽取所述气囊(21)与声门(41)间气体的二氧化碳采集管(22),所述呼吸机本体(1)设有用以连接所述二氧化碳采集管(22)的测量通道(116),所述检测通道(116)连有用以检测二氧化碳浓度的二氧化碳检测装置(11),所述测压装置(124)连有用以当测得的二氧化碳浓度调整大于预设的二氧化碳浓度阈值时增加所述气囊(21)压力的控制单元(12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囊管理型呼吸机,包括呼吸机本体(1)和连接所述呼吸机本体(1)用以插入气道(4)的气管导管(2),所述气管导管(2)设有用以阻塞气道(4)的气囊(21),所述气囊(21)设有调压管(23),所述呼吸机本体(1)设有用以连接所述调压管(23)的调压通道(125),所述调压通道(125)连有用以测量所述气囊(21)压力的测压装置(124),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导管(2)还设有当所述气管导管(2)插入气道(4)后用以抽取所述气囊(21)与声门(41)间气体的二氧化碳采集管(22),所述呼吸机本体(1)设有用以连接所述二氧化碳采集管(22)的测量通道(116),所述检测通道(116)连有用以检测二氧化碳浓度的二氧化碳检测装置(11),所述测压装置(124)连有用以当测得的二氧化碳浓度调整大于预设的二氧化碳浓度阈值时增加所述气囊(21)压力的控制单元(12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管理型呼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机本体(1)包括用以向气道(4)输送气体的输送气源,所述调压通道(125)与所述输送气源相连,所述调压通道(125)设有减压阀(121)、由所述控制单元(126)控制以执行调压操作的压力控制阀(122)、用以当管路压力过高时进行紧急泄压的安全阀(12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管理型呼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碳检测装置(11)包括:用以通过所述二氧化碳采集管(22)采集声门(41)与所述气囊(21)间气体的采集装置(111);与所述采集装置(111)相连、用以分析气体样本二氧化碳浓度的分析装置(112);与所述分析装置(112)相连、用以对分析装置分析结果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后发送给控制单元(126)的处理装置(11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囊管理型呼吸机,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桃万东赵林米洁周发春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医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