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儿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8899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2 2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婴儿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婴儿床,包括两组主板、底栏以及两个侧栏,所述两组主板的下端分别与底栏的两端部螺接,在所述主板的左侧、右侧以及底端均开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嵌接槽,所述底栏的上侧翼设置有一嵌接件,所述底栏通过嵌接件和第一嵌接槽的配合与所述主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实现模块化连接,在主板上设置有第一嵌接槽能够实现侧栏的快速插接式连接,能够实现快速调整侧栏的位置,同时可以将底栏顺着第一嵌接槽滑动到底栏的下方,即可实现一侧打开,不但能够方便与婴儿之间的联动,而且能够节省空间,实用性强。

A crib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baby products, in particular to a baby bed, including two groups of main boards, bottom columns, and two side columns. The lower ends of the two groups of main boards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to two ends of the bottom hurdles, and the left, right, and bottom ends of the main boards are provided with a first joint slot connected to each other, and the bottom column is on the upper part. The flank is provided with a rabbet, and the bottom bar is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board through the matching of the embedded part and the first embedded slot. The utility model has a simple structure and a modular connection. A first nests slot is arranged on the main board to realize the quick connection connection of the side bar. It can quickly adjust the position of the side bar.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slide the bottom bar under the first nests trough and slide the bottom of the column. It can be opened on the real side and it can not only be convenient to the baby and the baby. The linkage between children can save space and be practic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婴儿床
本技术涉及婴儿用品
,特别涉及一种婴儿床。
技术介绍
目前的婴儿床普遍是通过四组栅格结构的支架拼接而成,无论是将婴儿抱进婴儿床还是从婴儿穿抱出都只能够从婴儿床顶部实现,十分不便,而且目前的支架都是固定式结构,那么在使用时造成不便,因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实现智能化、自动化以及安全稳定性的婴儿床。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婴儿床,包括两组主板、底栏以及两个侧栏,所述两组主板的下端分别与底栏的两端部螺接,在所述主板的左侧、右侧以及底端均开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嵌接槽,所述底栏的上侧翼设置有一嵌接件,所述底栏通过嵌接件和第一嵌接槽的配合与所述主板连接。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嵌接槽的上端部固设有一定位件,该定位件上设置有第二嵌接槽,所述第二嵌接槽的下端部为接入孔,该接入孔大于所述第二嵌接槽,所述接入孔连接第一平直部,所述第一平直部延伸形成第一折弯部,第一折弯部延伸形成定位孔。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孔与第一折弯部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平直部和第二折弯部,和所述第二平直部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折弯部和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二折弯部与定位孔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底栏的下端设置有辅助柱,所述嵌接槽上设有与辅助柱配合的第一辅助槽。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嵌接槽上设置有第二辅助槽。进一步的,所述嵌接件包括嵌接本体,所述嵌接本体内设置有一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上插接有一嵌接杆,所述安装通孔内设置有与嵌接杆连接的纵向复位弹簧,所述嵌接本体的侧翼设置有与安装通孔垂直且连通的卡接通孔,所述卡接通孔上设有按压按钮,在所述嵌接杆的一侧设置有与按压按钮配合的卡接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简单,实现模块化连接,在主板上设置有第一嵌接槽能够实现侧栏的快速插接式连接,能够实现快速调整侧栏的位置,同时可以将底栏顺着第一嵌接槽滑动到底栏的下方,即可实现一侧打开,不但能够方便与婴儿之间的联动,而且能够节省空间,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婴儿床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是图1的另一使用状态示意图。图4是图3的A区域放大示意图。图5是嵌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6所示,本技术一种婴儿床,包括两组主板1、底栏2以及两个侧栏3,所述两组主板1的下端分别与底栏2的两端部螺接,在所述主板1的左侧、右侧以及底端均开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嵌接槽4,如图中所示第一嵌接槽4整体呈“U”字型的槽体,在左侧与底端以及右侧与底端的连接处均为圆弧状,这种设置能够方便侧栏3从两侧滑动到底端部,所述底栏2的上侧翼设置有一嵌接件5,所述嵌接件5包括嵌接本体6,所述嵌接本体6内设置有一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上插接有一嵌接杆7,所述安装通孔内设置有与嵌接杆7连接的纵向复位弹簧,所述嵌接本体6的侧翼设置有与安装通孔垂直且连通的卡接通孔,所述卡接通孔上设有按压按钮8,在所述嵌接杆7的一侧设置有与按压按钮8配合的卡接环;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嵌接槽4的上端部固设有一定位件9,该定位件9上设置有第二嵌接槽10,第二嵌接槽10的截面呈“T”字型,所述第二嵌接槽10的下端部为接入孔11,该接入孔11大于所述第二嵌接槽10,所述接入孔11连接第一平直部12,所述第一平直部12延伸形成第一折弯部13,第一折弯部13延伸形成定位孔1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孔14与第一折弯部13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平直部15和第二折弯部16,和所述第二平直部15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折弯部16和第一折弯部13,所述第二折弯部16与定位孔14连接,如此能够增加嵌接的稳固性,所述底栏2的下端设置有辅助柱,所述嵌接槽上设有与辅助柱配合的第一辅助槽,所述第一嵌接槽4上设置有第二辅助槽本技术的原理为:在正常状态下如图5,直接将嵌接杆7插入安装通孔内使得嵌接杆7的末端穿过嵌接本体6,此时纵向复位弹簧会顶柱嵌接杆7,此时按压按钮8的末端会与嵌接杆7的卡接环外侧抵接,在需要将底栏2插入第一嵌接槽4时,先用力将嵌接杆7完全压入安装通孔,使得卡接环置于按压按钮8的下方,在按压按钮8内部设置的弹簧作用下按压按钮8向下移动顶柱卡接环,此时如图6嵌接杆7的末端会延伸至嵌接本体6的外侧,此时直接将该端对接接入孔11按入即可实现侧栏3与主板1的连接;当嵌接杆7的末端插入接入孔11后,将嵌接杆7的末端依次顺着第一平直部12、第一转弯部、第二平直部15和第二折弯部16进入定位孔14内,此时辅助柱刚好接入第一辅助槽内分摊侧栏3的重力,如此实现图1中侧栏3与主板1的最高高度的定位,当需要调整侧栏3的高度时,只需将侧栏3顺着第二嵌接槽10的逆向滑动使得嵌接杆7的末端置于接入孔11位置,此时辅助柱会刚好落入第二辅助槽的位置上,而侧栏3侧处于如图2的位置,如此能够在不打开侧栏3的情况下与婴儿互动,当需要完全打开一侧时,此时按下按压按钮8使得嵌接件5回复至图6的状态,这时嵌接杆7的末端收缩至嵌接本体6内部,脱离第二嵌接槽10,同时将侧栏3顺着第一嵌接槽4向下滑落,如图3使得侧栏3完全置于主板1底部上。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婴儿床

【技术保护点】
一种婴儿床,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主板、底栏以及两个侧栏,所述两组主板的下端分别与底栏的两端部螺接,在所述主板的左侧、右侧以及底端均开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嵌接槽,所述底栏的上侧翼设置有一嵌接件,所述底栏通过嵌接件和第一嵌接槽的配合与所述主板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婴儿床,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主板、底栏以及两个侧栏,所述两组主板的下端分别与底栏的两端部螺接,在所述主板的左侧、右侧以及底端均开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嵌接槽,所述底栏的上侧翼设置有一嵌接件,所述底栏通过嵌接件和第一嵌接槽的配合与所述主板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嵌接槽的上端部固设有一定位件,该定位件上设置有第二嵌接槽,所述第二嵌接槽的下端部为接入孔,该接入孔大于所述第二嵌接槽,所述接入孔连接第一平直部,所述第一平直部延伸形成第一折弯部,第一折弯部延伸形成定位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与第一折弯部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平直部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润生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美硕五金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