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硅脉冲式恒流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86429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1 15:21
可控硅脉冲式恒流充电器,属于电子技术领域,由涓流电阻,恒流单元,充电单元,脉冲发生单元,集成电路的稳压单元,计数器,起始微分单元,计数振荡单元,结束单元,充电显示单元,结束声响单元,负载单元组成,恒流单元为充电单元提供恒流,充电单元受脉冲发生单元的控制,因此形成的是脉冲形式的恒流充电过程,起始微分单元在通电之初对计数器清零,保证每次定时时间的一致性,计数振荡单元与计数器共同形成定时器,定时结束,结束单元启动,关闭充电单元停止充电,同时停止振荡,此时涓流电阻向被充电池提供维持涓流,充电过程中充电显示单元发光,结束时熄灭,结束声响单元发出声音提醒,使用很方面,不怕过充,恒流值灵活可调,适用性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控硅脉冲式恒流充电器
属于电子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生活的丰富,用电池的电器的种类越来越多,如保安器材,数码机机,手机,等等,为此也出现了很多充电器种类,但是这些种类中缺乏一种低碳环保充电电路各类。其意义一是,现在的产品,其中的充电主管,即是停止关断充电的回路三极管,容易损坏,一旦损坏,这个充电器便成为了垃圾。据了解,这一故障成为了主要故障点,就因为这一点损坏而成为垃圾,是一种很大的浪费,(如果去修,因为涉及修理成本,及使用者去修理部联系的成本,所以人们常常是丢掉)。其意义二,由于在充电过程中,没有对电池充电时行最大的科学化充电,因此影响电池的容量与寿命,(仅管电池的容量越小,影响小,但是在低碳世界,我们应该从微小的地方杜绝),也容易过早地将电池变为垃圾,即形成浪费,又对环境造成污染。(废电池对环境有污染)。没有实现充电的最大科学化的原因一是,现在的产品或是只采用直流方式对电池进行充电,而没有采用一种较好方式,如恒流电流充电;或是虽能用恒流源充电,但是在使用上还存在着一些方便之处,或是在线路上还不够科学化,等等,因此应该丰富与发展。低碳环保应从点滴抓起,应从细微抓起,这样才利于社会的长久进步与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充电产品具有充电功能,但是对环保不足的弱点,本措施实施了一种可控硅脉冲式恒流充电器,其的目的一是,研制出了一种工作、备份充电电路自动切换而不容易损坏的恒流充电装置。二是该恒流充电装置能对充电电池实现科学的充电最大化的充电,从而最大化的延长充电器与被充电池的寿命与容量。能更加实现社会的环保。所采用的技术措施是:1、可控硅脉冲式恒流充电器由涓流电阻,恒流单元,充电单元,脉冲发生单元,集成电路的稳压单元,计数器,起始微分单元,计数振荡单元,结束单元,充电显示单元,结束声响单元,负载单元组成。其中:各单元之间的关系是:涓流电阻接在整流输出与负载单元中被充电池的正极之间;整流输出接恒流单元,恒流单元为充电单元提供恒流,充电单元的输出接被充电池的正极,集成电路的稳压单元为计数器等集成电路提供电压,脉冲发生单元控制充电单元形成脉冲形式的充电方式,起始微分单元接计数器的清零端,计数振荡单元接计数器的振荡端,计数器的最后输出接结束单元,结束单元中激励并联门的输出端控制充电单元,结束声响单元接在计数器的最后输出端,充电显示单元接在激励并联门的输出端与地线之间。各单元中的元件的关系是:恒流单元由两恒流电路组成,两恒流电阻均由三端稳压器、恒流可调电阻、恒流限制电阻、恒流隔离二极管组成:两三端稳压器的输入端接整流输出,两三端稳压器的输出端各接一恒流可调电阻与恒流限制电阻的串联后各接一个恒流隔离二极管的一端,两恒流隔离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在一起,即为恒流单元的输出,接充电单元。充电单元由充电工作电路、充电备份电路、切换二极管、组成全新可控硅的串联二极管组成。充电工作电路由工作可控硅、与充电触发电阻一组成,充电备份电路由备份可控硅与充电触发电阻二组成。工作可控硅与备份可控硅的阳极都接恒流电源的输出;工作可控硅的控制极、备份可控硅的控制极与恒流单元的输出之间各接一个充电触发电阻;备份可控硅的阴极接切换二极管正极,切换二极管正负极接工作可控硅的阴极;组成创新可控硅的串联二极管正极接在工作可控硅的阴极,组成创新可控硅的串联二极管负极为充电单元的输出。负载单元由被充电池、被充电池接触指示灯、被充电池接触指示保护电阻组成;被充电池接触指示灯与被电池接触指示保护电阻串联,接在被电池的正极与地线之间。脉冲发生单元由脉冲频率可控硅、脉冲频率可控硅阳极电阻、脉冲频率积分电阻、脉冲频率积分电容、频率控制极电阻、频率门坎稳压管、频率放电二极管、两充电隔离二极管组成:脉冲频率可控硅阳极电阻接在整流输出与脉冲频率可控硅的阳极之间,脉冲频率积分电阻的一端接整流输出,脉冲频率积分电阻另一端为三路,一路接脉冲频率电容到地线,第二路接频率门坎稳压管到脉冲频率可控硅的控制极,第三路接频率放电二极管到脉冲频率可控硅的阳极,频率控制极电阻接在脉冲频率可控硅的控制极与地线之间,工作可控硅的控制极、备份可控硅的控制极与脉冲频率可控硅的阳极之间各接一充电隔离二极管。起始微分单元由起始微分电容、微分放电电阻、微分导向二极管、计数器清零电阻组成:起始微分电容的一端接整流输出,起始微分电容的另一端为两路,一路接微分放电电阻到地线,另一路接微分导向二极管到计数器的清零端,计数器清零电阻接在计数器的清零端与地线之间。计数振荡单元由门1电路、门2电路、频率可调支路、频率电容、频率保护电阻组成:门1电路的输出端与门2电路的输入端相接,门2电路的输出端为两路,一路接计数器的振荡端,另一路接频率电容到频率中心点,频率可调支路接在门1电路的输出端与频率中心点,频率保护电阻接在门1电路的输入端与频率中心点。结束单元由激励并联门、振荡停振二极管、两充电钳位二极管组成:激励并联门的输入端接在计数器的最后输出端,激励并联门的输出端接恒流充电单元中的充电触发电阻的一端,振荡停振二极管接在门1电路的输入端与激励并联门的输出端之间,工作可控硅的控制极、备份可控硅的控制极与激励并联门的输出之间各接一个充电钳位二极管。集成电路的稳压单元由稳压上偏电阻、稳压下偏稳压管组成:稳压上偏电阻的一端接整流输出,稳压上偏电阻的另一端即是集成电路的稳压单元的输出,稳压下偏稳压管接在集成电路的稳压单元的输出与地线之间。2、工作可控硅、备份可控硅与脉冲频率可控硅都由单向可控硅焊接而成。3、激励并联门与门1电路、门2电路采用一块集成电路CD4069内部的反相器焊接而成,激励并联门用四个反相器并联。4、切换二极管为两个二极管串联成,组成创新可控硅的串联二极管由三个二极管串联成。5、二极管均采用面接触型二极管。进一步说明:一、工作原理说明。当未接电源时,被充电池没有接触好被充电池接触指示灯(图2中的4.2)不亮,当被充电池接触好后,被充电池接触指示灯亮。恒流单元中两恒流电路的三端稳压器接为了恒流形式,为充电单元提供恒流,两恒流电路元件一致,连接一致,共同承担了充电时的功率,因而不会损坏。而充电单元又受脉冲发生单元的控制,因此整个充电的过程是,脉冲形式的恒流充电过程。采用恒流充电,充电结束时,采用计时方式,对一大类被充电池例如对酸性电池充电,很有好处。如酸性电池的最佳的充电电流为十分之一的容量之电流,充电时间为10小时。当计时到位后,计数器输出高位信号,激励并联门(图2中的8.1)的输出端由高位变为低位,产生以下效应,一是钳位充电可控硅的控制极,使充电单元关闭,停止充电,二是让充电显示单元中的显示发光管停止发光,表明充电结束,三是让计数振荡单元停振,使计数器不再进位,一直持续到人为地解除市电开始新一轮的充电为止。计数器输出的高位信号,激励结束声响单元发出声音,以提醒人们电池已充电完成。就当说明的是,充电单元中的工作可控硅与备份可控硅共同向被充电池充电,但平时只工作可控硅工作,备份可控硅休眠,一旦工作可控硅损坏,备份可控硅立即自动投入工作,以保证充电器的可靠性。当停止充电后,仅管充电单元处于截止的关断,但因为连接有涓流电阻(图2中的9),因而能向被充电池提供所需的维持的涓电流。二、线路特点分析。1、充电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可控硅脉冲式恒流充电器

【技术保护点】
可控硅脉冲式恒流充电器,其特征是:由涓流电阻,恒流单元,充电单元,脉冲发生单元,集成电路的稳压单元,计数器,起始微分单元,计数振荡单元,结束单元,充电显示单元,结束声响单元,负载单元组成;其中:各单元之间的关系是:涓流电阻接在整流输出与负载单元中被充电池的正极之间;整流输出接恒流单元,恒流单元为充电单元提供恒流,充电单元的输出接被充电池的正极,集成电路的稳压单元为计数器等集成电路提供电压,脉冲发生单元控制充电单元形成脉冲形式的充电方式,起始微分单元接计数器的清零端,计数振荡单元接计数器的振荡端,计数器的最后输出接结束单元,结束单元中激励并联门的输出端控制充电单元,结束声响单元接在计数器的最后输出端,充电显示单元接在激励并联门的输出端与地线之间;各单元中的元件的关系是:恒流单元由两恒流电路组成,两恒流电阻均由三端稳压器、恒流可调电阻、恒流限制电阻、恒流隔离二极管组成:两三端稳压器的输入端接整流输出,两三端稳压器的输出端各接一恒流可调电阻与恒流限制电阻的串联后各接一个恒流隔离二极管的一端,两恒流隔离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在一起,即为恒流单元的输出,接充电单元;充电单元由充电工作电路、充电备份电路、切换二极管、组成全新可控硅的串联二极管组成;充电工作电路由工作可控硅、与充电触发电阻一组成,充电备份电路由备份可控硅与充电触发电阻二组成;工作可控硅与备份可控硅的阳极都接恒流电源的输出;工作可控硅的控制极、备份可控硅的控制极与恒流单元的输出之间各接一个充电触发电阻;备份可控硅的阴极接切换二极管正极,切换二极管正负极接工作可控硅的阴极;组成创新可控硅的串联二极管正极接在工作可控硅的阴极,组成创新可控硅的串联二极管负极为充电单元的输出;负载单元由被充电池、被充电池接触指示灯、被充电池接触指示保护电阻组成;被充电池接触指示灯与被电池接触指示保护电阻串联,接在被电池的正极与地线之间;脉冲发生单元由脉冲频率可控硅、脉冲频率可控硅阳极电阻、脉冲频率积分电阻、脉冲频率积分电容、频率控制极电阻、频率门坎稳压管、频率放电二极管、两充电隔离二极管组成:脉冲频率可控硅阳极电阻接在整流输出与脉冲频率可控硅的阳极之间,脉冲频率积分电阻的一端接整流输出,脉冲频率积分电阻另一端为三路,一路接脉冲频率电容到地线,第二路接频率门坎稳压管到脉冲频率可控硅的控制极,第三路接频率放电二极管到脉冲频率可控硅的阳极,频率控制极电阻接在脉冲频率可控硅的控制极与地线之间,工作可控硅的控制极、备份可控硅的控制极与脉冲频率可控硅的阳极之间各接一充电隔离二极管;起始微分单元由起始微分电容、微分放电电阻、微分导向二极管、计数器清零电阻组成:起始微分电容的一端接整流输出,起始微分电容的另一端为两路,一路接微分放电电阻到地线,另一路接微分导向二极管到计数器的清零端,计数器清零电阻接在计数器的清零端与地线之间;计数振荡单元由门1电路、门2电路、频率可调支路、频率电容、频率保护电阻组成:门1电路的输出端与门2电路的输入端相接,门2电路的输出端为两路,一路接计数器的振荡端,另一路接频率电容到频率中心点,频率可调支路接在门1电路的输出端与频率中心点,频率保护电阻接在门1电路的输入端与频率中心点;结束单元由激励并联门、振荡停振二极管、两充电钳位二极管组成:激励并联门的输入端接在计数器的最后输出端,激励并联门的输出端接恒流充电单元中的充电触发电阻的一端,振荡停振二极管接在门1电路的输入端与激励并联门的输出端之间,工作可控硅的控制极、备份可控硅的控制极与激励并联门的输出之间各接一个充电钳位二极管;集成电路的稳压单元由稳压上偏电阻、稳压下偏稳压管组成:稳压上偏电阻的一端接整流输出,稳压上偏电阻的另一端即是集成电路的稳压单元的输出,稳压下偏稳压管接在集成电路的稳压单元的输出与地线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可控硅脉冲式恒流充电器,其特征是:由涓流电阻,恒流单元,充电单元,脉冲发生单元,集成电路的稳压单元,计数器,起始微分单元,计数振荡单元,结束单元,充电显示单元,结束声响单元,负载单元组成;其中:各单元之间的关系是:涓流电阻接在整流输出与负载单元中被充电池的正极之间;整流输出接恒流单元,恒流单元为充电单元提供恒流,充电单元的输出接被充电池的正极,集成电路的稳压单元为计数器等集成电路提供电压,脉冲发生单元控制充电单元形成脉冲形式的充电方式,起始微分单元接计数器的清零端,计数振荡单元接计数器的振荡端,计数器的最后输出接结束单元,结束单元中激励并联门的输出端控制充电单元,结束声响单元接在计数器的最后输出端,充电显示单元接在激励并联门的输出端与地线之间;各单元中的元件的关系是:恒流单元由两恒流电路组成,两恒流电阻均由三端稳压器、恒流可调电阻、恒流限制电阻、恒流隔离二极管组成:两三端稳压器的输入端接整流输出,两三端稳压器的输出端各接一恒流可调电阻与恒流限制电阻的串联后各接一个恒流隔离二极管的一端,两恒流隔离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在一起,即为恒流单元的输出,接充电单元;充电单元由充电工作电路、充电备份电路、切换二极管、组成全新可控硅的串联二极管组成;充电工作电路由工作可控硅、与充电触发电阻一组成,充电备份电路由备份可控硅与充电触发电阻二组成;工作可控硅与备份可控硅的阳极都接恒流电源的输出;工作可控硅的控制极、备份可控硅的控制极与恒流单元的输出之间各接一个充电触发电阻;备份可控硅的阴极接切换二极管正极,切换二极管正负极接工作可控硅的阴极;组成创新可控硅的串联二极管正极接在工作可控硅的阴极,组成创新可控硅的串联二极管负极为充电单元的输出;负载单元由被充电池、被充电池接触指示灯、被充电池接触指示保护电阻组成;被充电池接触指示灯与被电池接触指示保护电阻串联,接在被电池的正极与地线之间;脉冲发生单元由脉冲频率可控硅、脉冲频率可控硅阳极电阻、脉冲频率积分电阻、脉冲频率积分电容、频率控制极电阻、频率门坎稳压管、频率放电二极管、两充电隔离二极管组成:脉冲频率可控硅阳极电阻接在整流输出与脉冲频率可控硅的阳极之间,脉冲频率积分电阻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宁来科贸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