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簧片及动铁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84437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1 1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簧片及动铁单元,包括振动本体、连接部和固定本体,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振动本体和所述固定本体,所述振动本体上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簧片材料相同,经过一体式冲压而成,其能在不增加簧片质量的情况下,使簧片的共振频率往高频延伸,从而达到提高动铁受话器高频响应的目的,同时,簧片的抗机械冲击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簧片及动铁单元
本技术涉及受话器动铁单元的改进设计
,特别是涉及一种簧片及动铁单元。
技术介绍
簧片是一种动铁单元里和马达组合一样核心的部件,其和马达组合一起完成动铁单元的电磁转换过程,簧片首先接收马达组合通过电磁感应变换的磁能,接着,由于该磁能会因为交变电流的周期性变换而在簧片中也有周期性的N,S极改变,从而在恒定的磁场中,簧片将做往复的机械运动,也带动了振膜振动发出生音在动铁单元中,簧片的振动频率符合一般的物理特性,参见如下公式其中,k为簧片的弹性系数,m为簧片的质量,因此在不提高簧片质量的前提下,提高簧片的刚性(即提高簧片的弹性系数),进而提高动铁单元的高频响应能力,是专利技术人所想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簧片及动铁单元,其能有效地使簧片的共振频率往高处延伸,从而达到提高动铁受话器高频响应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簧片,包括:振动本体、连接部和固定本体,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振动本体和所述固定本体,所述振动本体上设置有加强筋。可选地,所述振动本体与所述固定本体平行。可选地,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振动本体;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所述固定本体;所述振动本体、连接部和固定本体依次连接形成U形结构。可选地,所述加强筋为条状结构,数量为至少一个。可选地,所述加强筋的长边与所述振动本体的长边平行;所述加强筋的宽边与所述振动本体的宽边边沿对齐;所述加强筋的厚度小于所述振动本体的厚度。可选地,所述加强筋为面状结构,数量为一个。可选地,所述加强筋具体设置在所述振动本体的上表面。可选地,所述加强筋在所述振动本体的上表面体现为凸起;所述加强筋在所述振动本体的下表面体现为凹陷。可选地,所述加强筋具体设置在所述振动本体的下表面。可选地,所述加强筋和簧片材料相同,均为铁镍合金材料,并通过一体式冲压而成。在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铁单元其包括第一方面中所述的簧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下,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簧片及动铁单元,其包括振动本体、连接部和固定本体,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振动本体和所述固定本体,所述振动本体上设置有加强筋,该加强筋与簧片材料相同,经过一体式冲压而成,其能在不增加簧片质量的情况下,使簧片的共振频率往高频延伸,从而达到提高动铁受话器高频响应的目的,同时,簧片的抗机械冲击能力也能得到提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簧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簧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簧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簧片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动铁单元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请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簧片,包括:振动本体10、连接部20和固定本体30,所述连接部20用于连接所述振动本体10和所述固定本体30,所述振动本体10上设置有加强筋40。在本实施例中,前述连接部20包括第一连接端201和第二连接端202以及中间体203,第一连接端201用于连接振动本体10,第二连接端202用于连接固定本体30,整个簧片的结构是一个侧卧的U形状的,其中,振动本体10和固定本体30相互平行,且都为平板结构,连接部20除开两个连接端的中间体203也是平板结构,其可以与振动本体10和固定本体30垂直,但前述第一连接端201和第二连接端202的部分,具有一定曲率地折弯,二者并不是直接垂直于振动本体10和固定本体30,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是簧片可能要跟动铁单元的其他部件配合而必须设计的;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在连接端部以一定曲率折弯会较直接垂直有较好的韧性,从而在两个连接端建立更好的应力分布,提高抗机械冲击的能力,而直接垂直相连容易产生非常高的应力集中,抗机械冲击能力弱,容易发生簧片的折断和报废。在本实施例中,加强筋40为条状,数量为一个,其设置于振动本体10的上表面101,振动本体10的另一面为下表面102(图1中未画出),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筋40、振动本体10、连接部20和固定本体30可以是一体成型的,并且加强筋40、振动本体10、连接部20和固定本体30的材料是相同的,均为49﹪镍含量的铁镍合金。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筋40也可以通过对振动本体10进行冲压形成的,例如:在制备时,对振动本体10的下表面102进行冲压(相当于把振动本体10以从下到上的方向顶出一部分),在冲压完成后,即在上表面101形成了加强筋40,其相当于振动本体10的上表面101的一部分凸起。当然,当通过对振动本体10的下表面102进行冲压,以使振动本体10的上表面101凸起形成加强筋40时,振动本体10的下表面与加强筋40对应的位置会形成凹陷。经过前述冲压过程得到的这种加强筋40并没有整体上(或平均的)改变振动本体10的厚度,因加强筋40是簧片的一部分,其在振动本体上表面101为凸起部分,必然在下表面102对应为向上凹陷部分。加强筋40虽然没有改变振动本体10的整体厚度和/或质量,但其却会提高振动本体10的刚性,相当于使振动本体10拥有更高的共振频率,从而能提高动铁受话器的高频响应能力。具体地,由物理学原理知道,刚性物体(簧片为一种刚性材料)在形状和/或尺寸发生改变时,其固有频率会发生变化,参见公式:其中K为物体的弹性系数(K值影响构件的刚性,K越大,物体的刚性越好,抗机械冲击能力越强),M为物体的质量,显然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改变K的大小,会影响物体的固有频率,而弹性系数K与物体的组成材料、尺寸和形状都有关系,本实施例中,加强筋40和簧片的材料一致,与未加所述加强筋40前的振动本体相比较,显然振动本体10因为加强筋40的出现改变了其形状,进而加强筋40会提高振动本体10的弹性系数K,这是加强筋的物理原理“从结构上增大物体的强度和刚度”所决定的,例如:一张纸,在平面的时候就很软,但是折一下后,顺着折的方向相当于有了筋,就会刚性好很多,甩的时候不会软,如果是X型对角折弯,那么在两个方向上都不易弯曲,从而以较少的材料达到较高的强度(即提高了K值),加强筋40的物理学原理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有充分的了解,此处不再赘述,K值提高后,自然提高了振动本体10的共振频率以及其刚性,共振频率提高后,动铁受话器响应高频信号的能力大为提升;刚性提高后,振动本体10的抗机械冲击能力得到提升。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加强筋40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形成,例如:直接制造加强筋40,并且将加强筋40固定于振动本体10,又或者,加强筋40和振动本体10在同一模具中烧铸出来,无需要在振动本体10的下表面形成凹陷。在本实施例中,加强筋40作为条状结构,其长边401略小于振动本体10的长边,且该长边401平行于振动本体10的长边;其宽边402与振动本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簧片及动铁单元

【技术保护点】
一种簧片,包括振动本体、连接部和固定本体,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振动本体和所述固定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本体上设置有加强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簧片,包括振动本体、连接部和固定本体,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振动本体和所述固定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本体上设置有加强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本体与所述固定本体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振动本体;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所述固定本体;所述振动本体、连接部和固定本体依次连接形成U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为条状结构,数量为至少一个。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的长边与所述振动本体的长边平行;所述加强筋的宽边与所述振动本体的宽边边沿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倍声声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