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矩阵式触控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7891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1 0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矩阵式触控面板,包括面板保护层,所述面板保护层的底部通过粘合剂全贴合有触摸面板,所述触摸面板的底部通过粘合剂全贴合有液晶面板,所述触摸面板的正反面均依次通过镀膜、涂胶、光刻、曝光、显影、蚀刻和脱膜工艺做有第一ITO导电膜块和第二ITO导电膜块,所述第一ITO导电膜块和第二ITO导电膜块呈矩阵排列,所述第一ITO导电膜块之间通过第一ITO导电桥点电性连接,所述第二ITO导电膜块之间通过第二ITO导电桥点电性连接,所述第一ITO导电膜块通过ITO线路与第一PIN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ITO导电膜块通过ITO线路与第二PIN端电性连接。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触控灵敏度较高,有效改善用户的体验观感,值得推广和普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矩阵式触控面板
本技术属于触控面板
,具体涉及一种矩阵式触控面板。
技术介绍
触控面板是在透明玻璃表面镀上一层氧化锡锑薄膜(ATOLayer)及保护膜(HardCoatLayer)而与液晶银幕(LCDMonitor)间则需作防电子讯号干扰处理(ShieldedLayer)。触控面板是触控技术的直接体现,用来感应接触信号,并分析辨认。触控面板技术简介触控面板结构包含,感应器(Sensor)、控制器(Controller)及软体(Software)三部分。感应器即触控面板部分,以接收经接触所输入的讯息为主;控制器功能在於分析、计算接触点所在位置,并转换类比信号为数位信号,使资讯设备得以接受该输入讯号;软体部分在连结资讯处理设备与控制器间的沟通协定,让资讯处理设备可以接收并辨认控制器所输入的讯号以进行后续处理动作。ITO是一种N型氧化物半导体-氧化铟锡,ITO薄膜即铟锡氧化物半导体透明导电膜,通常有两个性能指标:电阻率和透光率。现有的触控面板,触控不灵敏,经常失灵,影响用户的体验观感。有鉴于此,设计一种触控灵敏度较高的矩阵式触控面板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矩阵式触控面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矩阵式触控面板,包括面板保护层,所述面板保护层的底部通过粘合剂全贴合有触摸面板,所述触摸面板的底部通过粘合剂全贴合有液晶面板,所述触摸面板的正反面均依次通过镀膜、涂胶、光刻、曝光、显影、蚀刻和脱膜工艺做有第一ITO导电膜块和第二ITO导电膜块,所述第一ITO导电膜块和第二ITO导电膜块呈矩阵排列,所述第一ITO导电膜块之间通过第一ITO导电桥点电性连接,所述第二ITO导电膜块之间通过第二ITO导电桥点电性连接,所述第一ITO导电膜块通过ITO线路与第一PIN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ITO导电膜块通过ITO线路与第二PIN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PIN端和第二PIN端均依次通过镀膜、涂胶、光刻、曝光、显影、蚀刻和脱膜工艺做在触摸面板反面,所述触摸面板通过第一PIN端和第二PIN端与液晶面板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ITO导电桥点与第二ITO导电桥点交界处采用OC光学胶做绝缘处理。优选的,所述第一PIN端和第二PIN端均为钼铝钼膜层依次通过涂胶、光刻、曝光、显影、蚀刻和脱膜工艺做成。优选的,所述面板保护层为0.55mm钢化玻璃,且面板保护层的反面印刷有油墨遮光圈。优选的,所述触摸面板的基材为0.33mm超白钢化玻璃。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矩阵式触控面板,在触摸面板的正反面均依次通过镀膜、涂胶、光刻、曝光、显影、蚀刻和脱膜工艺做有第一ITO导电膜块和第二ITO导电膜块,第一ITO导电膜块和第二ITO导电膜块呈矩阵排列,通过以上的设计,使得该技术,触控灵敏度较高,有效改善用户的体验观感,值得推广和普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触摸面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面板保护层结构示意图。图中:1面板保护层、2触摸面板、3液晶面板、4油墨遮光圈、5第一PIN端、6第二PIN端、7第一ITO导电膜块、8第一ITO导电桥点、9第二ITO导电桥点、10第二ITO导电膜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矩阵式触控面板,包括面板保护层1,所述面板保护层1的底部通过粘合剂全贴合有触摸面板2,所述触摸面板2的底部通过粘合剂全贴合有液晶面板3,所述触摸面板2的正反面均依次通过镀膜、涂胶、光刻、曝光、显影、蚀刻和脱膜工艺做有第一ITO导电膜块7和第二ITO导电膜块10,所述第一ITO导电膜块7和第二ITO导电膜块10呈矩阵排列,所述第一ITO导电膜块7之间通过第一ITO导电桥点8电性连接,所述第二ITO导电膜块10之间通过第二ITO导电桥点9电性连接,所述第一ITO导电膜块7通过ITO线路与第一PIN端5电性连接,所述第二ITO导电膜块10通过ITO线路与第二PIN端6电性连接,所述第一PIN端5和第二PIN端6均依次通过镀膜、涂胶、光刻、曝光、显影、蚀刻和脱膜工艺做在触摸面板2反面,所述触摸面板2通过第一PIN端5和第二PIN端6与液晶面板3电性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一ITO导电桥点8与第二ITO导电桥点9交界处采用OC光学胶做绝缘处理,防止短路。具体的,所述第一PIN端5和第二PIN端6均为钼铝钼膜层依次通过涂胶、光刻、曝光、显影、蚀刻和脱膜工艺做成,采用钼铝钼导电膜,成本较低,工艺简单。具体的,所述面板保护层1为0.55mm钢化玻璃,且面板保护层1的反面印刷有油墨遮光圈4,可以有效保护触摸面板2,且可防止漏光。具体的,所述触摸面板2的基材为0.33mm超白钢化玻璃,显示效果较好。工作原理:该矩阵式触控面板,在触摸面板2的正反面均依次通过镀膜、涂胶、光刻、曝光、显影、蚀刻和脱膜工艺做有第一ITO导电膜块7和第二ITO导电膜块8,第一ITO导电膜块7和第二ITO导电膜块8呈矩阵排列,通过矩阵排列的方式,可是触摸面板2可以感应到非常微弱的电流,使得该技术,触控灵敏度较高,有效改善用户的体验观感,值得推广和普及。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矩阵式触控面板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矩阵式触控面板,包括面板保护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保护层(1)的底部通过粘合剂全贴合有触摸面板(2),所述触摸面板(2)的底部通过粘合剂全贴合有液晶面板(3),所述触摸面板(2)的正反面均依次通过镀膜、涂胶、光刻、曝光、显影、蚀刻和脱膜工艺做有第一ITO导电膜块(7)和第二ITO导电膜块(10),所述第一ITO导电膜块(7)和第二ITO导电膜块(10)呈矩阵排列,所述第一ITO导电膜块(7)之间通过第一ITO导电桥点(8)电性连接,所述第二ITO导电膜块(10)之间通过第二ITO导电桥点(9)电性连接,所述第一ITO导电膜块(7)通过ITO线路与第一PIN端(5)电性连接,所述第二ITO导电膜块(10)通过ITO线路与第二PIN端(6)电性连接,所述第一PIN端(5)和第二PIN端(6)均依次通过镀膜、涂胶、光刻、曝光、显影、蚀刻和脱膜工艺做在触摸面板(2)反面,所述触摸面板(2)通过第一PIN端(5)和第二PIN端(6)与液晶面板(3)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矩阵式触控面板,包括面板保护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保护层(1)的底部通过粘合剂全贴合有触摸面板(2),所述触摸面板(2)的底部通过粘合剂全贴合有液晶面板(3),所述触摸面板(2)的正反面均依次通过镀膜、涂胶、光刻、曝光、显影、蚀刻和脱膜工艺做有第一ITO导电膜块(7)和第二ITO导电膜块(10),所述第一ITO导电膜块(7)和第二ITO导电膜块(10)呈矩阵排列,所述第一ITO导电膜块(7)之间通过第一ITO导电桥点(8)电性连接,所述第二ITO导电膜块(10)之间通过第二ITO导电桥点(9)电性连接,所述第一ITO导电膜块(7)通过ITO线路与第一PIN端(5)电性连接,所述第二ITO导电膜块(10)通过ITO线路与第二PIN端(6)电性连接,所述第一PIN端(5)和第二PIN端(6)均依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洋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迪东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