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材料的改性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76254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1 05: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提高纺织材料的柔软性、抗菌性和韧性的纺织材料的改性剂,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无需改变基体纤维材料的情况下,对纺织材料进行改性作用,能够大大提高纺织材料的各项性能并提供纺织材料本身不具备的抗菌性,所述改性剂中所有组分均无污染,可自然降解,是环境友好型改性剂,且改性剂各成分成本低,不会过度加大纺织材料的制备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纺织材料的改性剂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纺织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提高纺织材料的柔软性、抗菌性和韧性的纺织材料的改性剂。
技术介绍
现在的纺织面料已高度体现出产品的新颖性、复杂性、多样化和功能化的特点,市场对于高性能、高附加值、特殊功能的服装、服饰及家纺面料产生巨大的需求,尤其在服装、服饰方面,现在人们在追求服装、服饰亮丽的同时,对其舒适度和安全性产生越来越大的需求。但目前在基体纤维材料方面的运用已经非常完善,难以在基体材料方面作出重大改进,有些具有优异性能的基体纤维材料又存在价值高昂等问题,因而开发出一种能够对基体材料进行改善的改性剂成分尤为关键。中国专利局于2016年12月14日公开了一种纺织材料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申请公告号为CN106213637A,该专利采用甲壳胺纤维配合铜氨纤维,为常规的纺织材料增加了一定的抗菌性和抗菌能力,但其对纺织材料柔度、弹性等方面均没有进行改善,且铜氨纤维价值高昂,利用铜氨纤维必定会导致成本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在的纺织面料已高度体现出产品的新颖性、复杂性、多样化和功能化的特点,市场对于高性能、高附加值、特殊功能的服装、服饰及家纺面料产生巨大的需求,尤其在服装、服饰方面,现在人们在追求服装、服饰亮丽的同时,对其舒适度和安全性产生越来越大的需求,而目前在基体纤维材料方面的运用已经非常完善,难以在基体材料方面作出重大改进,有些具有优异性能的基体纤维材料又存在价值高昂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提高纺织材料的柔软性、抗菌性和韧性的纺织材料的改性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纺织材料的改性剂,所述纺织材料的改性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脱乙酰甲壳素320~360份,瓜尔胶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155~220份,甘油10~15份,硼酸0.95~3.65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4.25~6.65份和十二烷基硫酸钠10.25~15.75份。作为优选,所述纺织材料的改性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脱乙酰甲壳素345~355份,瓜尔胶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195~215份,甘油12~15份,硼酸1.95~2.65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5.35~5.65份和十二烷基硫酸钠12.50~13.50份。作为优选,所述纺织材料的改性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脱乙酰甲壳素355份,瓜尔胶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205份,甘油13份,硼酸2.35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5.50份和十二烷基硫酸钠13.10份。作为优选,所述瓜尔胶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优选分子量为2.2×106~2.4×106的瓜尔胶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作为原料。作为优选,所述脱乙酰甲壳素的脱乙酰度为80~95%。单独的脱乙酰甲壳素材料不适合用于制备纺织材料,其单独制备的纺织材料柔度低、韧性差,因而脱乙酰甲壳素材质纺织材料即便拥有良好的抗菌性、抗微生物性、抗病毒性和抗癌性等优异特性却一直无法被广泛利用,在本专利技术中,向脱乙酰甲壳素中加入瓜尔胶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混合,使得纺织材料基体柔度上升,同时增大纺织材料的吸水性和透气性,能够给予纺织材料较为优秀的吸汗性能,当如本专利技术中脱乙酰甲壳素与瓜尔胶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成分为上述比例时,其吸水性和透气性达到一个峰值,而随着甘油的加入能够进一步提升纺织材料的吸水性、透气性和柔软性指标,这是由于甘油分子能够分散并嵌入脱乙酰甲壳素与瓜尔胶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混合体系的大分子之间,削弱分子氢键,对混合体系中的大分子结构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且甘油分子嵌入后可以增长脱乙酰甲壳素大分子链的相对长度,形成丝状组织,进一步提高纺织材料的柔软性。硼酸的加入能够提高纺织材料的柔软性,但加入量偏大时会导致吸水性和透气性下降,这是由于硼酸加入混合体系后会与瓜尔胶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甘油的活性羟基的产生配位,当加入量增大时,配位交联度大大增加,将导致纺织材料内孔隙之间相互粘结,孔壁增厚,孔隙数减少,纺织材料的密实程度提高。且硼酸的加入能够使得纺织材料的抗菌性能进一步提高,因为硼酸中的硼原子是缺电子原子,易与甘油、瓜尔胶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等多羟基化合物发生配位反应,发生稳定配合物和H+,增强酸性,促使脱乙酰甲壳素的-NH2转化为-NH3+离子基,易与细菌的细胞壁接触并与细胞壁上的肽聚糖、蛋白质等物质反应,破坏细菌赖以生存的屏障,使细胞出现破损最终导致细胞死亡。十二烷基硫酸钠是一种表面活性剂,能够有效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并在液膜表面双电子层排列而包围空气,形成气泡,再由单个气泡进而组成泡沫群,能够极大地强化改性剂对基体纤维材料的作用效果,并且生物降解性在90%以上,在回收时可大程度降解而避免污染;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又名为乙氧基化烷基硫酸钠、脂肪醇醚硫酸钠,同样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对人体十分温和,并且在50℃以上或在弱酸性条件下即可分解,即发生水解,产生无公害物质,因而在回收时也可极大程度地避免污染环境。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在无需改变基体纤维材料的情况下,对纺织材料进行改性作用,能够大大提高纺织材料的各项性能并提供纺织材料本身不具备的抗菌性;2)所述改性剂中所有组分均无污染,可自然降解,是环境友好型改性剂;3)改性剂各成分成本低,不会过度加大纺织材料的制备成本。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纺织材料的改性剂,所述纺织材料的改性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脱乙酰甲壳素320份,瓜尔胶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155份,甘油10份,硼酸0.95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4.25份和十二烷基硫酸钠10.25份。实施例2一种纺织材料的改性剂,所述纺织材料的改性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脱乙酰甲壳素360份,瓜尔胶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220份,甘油15份,硼酸3.65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6.65份和十二烷基硫酸钠15.75份。实施例3一种纺织材料的改性剂,所述纺织材料的改性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脱乙酰甲壳素345份,瓜尔胶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195份,甘油12份,硼酸1.95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5.65份和十二烷基硫酸钠13.50份。实施例4一种纺织材料的改性剂,所述纺织材料的改性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脱乙酰甲壳素355份,瓜尔胶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215份,甘油15份,硼酸2.65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5.65份和十二烷基硫酸钠13.50份。实施例5一种纺织材料的改性剂,所述纺织材料的改性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脱乙酰甲壳素355份,瓜尔胶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205份,甘油13份,硼酸2.35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5.50份和十二烷基硫酸钠13.10份。利用实施例1~5所得改性剂对本身不具备抗菌功能的普通纺织材料进行改性处理,对经过改性处理后所得的复合纺织材料进行抗菌性能检测,结果如下:选用革兰式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氏阴性大肠杆菌作为测试菌种,将两种细菌分别悬浮于浓度100μmol/L,pH=7的磷酸盐缓冲液中配制所需菌液,将菌液滴在实施例所制得的复合纺织材料上,并将另一片实施例所制得的复合纺织材料以三明治的形式叠加,加以无菌压铁施压保证细菌充分接触实施例所制得的待测复合纺织材料,接触5-30min后将接受抗菌性测试的实施例所制得的复合纺织材料放入浓度为0.02mol/L的无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离心管中并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纺织材料的改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织材料的改性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脱乙酰甲壳素320~360份,瓜尔胶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155~220份,甘油10~15份,硼酸0.95~3.65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4.25~6.65份和十二烷基硫酸钠10.25~15.75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纺织材料的改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织材料的改性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脱乙酰甲壳素320~360份,瓜尔胶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155~220份,甘油10~15份,硼酸0.95~3.65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4.25~6.65份和十二烷基硫酸钠10.25~15.7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织材料的改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织材料的改性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脱乙酰甲壳素345~355份,瓜尔胶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195~215份,甘油12~15份,硼酸1.95~2.65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5.35~5.65份和十二烷基硫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志云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科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