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和导风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7528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1 04: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和导风结构,用于空调器的导风结构包括:所述导风结构包括沿厚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外侧面为朝背离所述第二导风板的方向凸起适于形成康达效应的弧形面,所述第一导风板上设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第一微孔,所述第二导风板上设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第二微孔,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在展开和合拢的位置之间可相对移动。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空调器的导风结构,可以实现更好的导风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器和导风结构
本技术涉及空气调节
,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器和导风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极端天气的增多,空调器逐渐走到了千家万户,空调器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在空调器的适用过程中,空调直接对人吹风,容易造成不适,尤其是在人体以及环境温度比较低时,冷风吹到身上会造成不适,尤其是对于年纪比较大的老年人,这种不适更加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空调器的导风结构,导风效果好。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空调器的导风结构,包括:所述导风结构包括沿厚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外侧面为朝背离所述第二导风板的方向凸起适于形成康达效应的弧形面,所述第一导风板上设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第一微孔,所述第二导风板上设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第二微孔,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在展开和合拢的位置之间可相对移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空调器的导风结构,可以实现更好的导风效果。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用于空调器的导风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风板沿宽度方向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导风板沿宽度方向的一端铰接,且所述第一导风板沿宽度方向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导风板沿宽度方向的另一端可分离。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相对可滑动。所述第一微孔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的微孔的尺寸。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风板上的第一微孔和所述第二导风板上的微孔均包括圆形、多边形、长条形、椭圆形和楔形中的至少一种。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风板沿宽度方向的两侧边沿分别与所述第二导风板沿宽度方向的两侧边沿相连。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风板沿宽度方向的一侧边沿与所述第二导风板插接,且所述第一导风板沿宽度方向的另一侧边沿与所述第二导风板卡扣连接或螺钉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风板与第二导风板一体成型。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之间形成有空腔。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腔为空或容置有散风风机、清新剂、除菌剂中的至少一种。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风板上沿宽度方向的中部朝远离所述第二导风板的方向凸出,所述第二导风板上沿宽度方向的中部朝远离所述第一导风板的方向凸出。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具有出风口;导风结构,所述导风结构设在所述机体的所述出风口处,且所述导风结构为前述的用于空调器的导风结构,且所述第一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二导风板的上游。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风结构可转动地设在所述机体的出风口处,所述导风结构具有关闭位置、第一导风位置和第二导风位置,所述导风结构在所述关闭位置关闭所述出风口,所述导风结构在所述第一导风位置设在所述出风口下边沿并沿出风方向向上倾斜,所述导风结构在所述第二导风位置设在所述出风口的下边沿并沿出风方向向下倾斜。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体的出风口处还设有第三导风板,所述第三导风板在沿出风方向向上倾斜的第三导流位置和沿出风方向向下倾斜的第四导流位置之间可移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导风结构的示意图。图2至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导风结构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再一实施例的导风结构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导风结构的示意图。附图标记:空调器100,导风结构1,第一导风板121,第二导风板122,微孔101,机体2,出风口201,第三导风板2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空调器100的导风结构1,包括:第一导风板121和第二导风板122。第一导风板121和第二导风板122沿导风结构1的厚度方向设置,第二导风板122设在第一导风板121的出风侧(参照图2中第一导风板121的前侧),在沿垂直于导风结构1送风时,气流会先经过第一导风板121然后再经过第二导风板122。第一导风板121和第二导风板122连接为一体(相对固定或可活动),在将该导风结构1安装到空调器100上后,第一导风板121和第二导风板122可以一起动作,第一导风板121上设有第一微孔101,第一微孔沿厚度方向贯通第一导风板121,第二导风板122上设有第二微孔102,第二微孔沿厚度方向贯通第二导风板122,且第一导风板121上背离第二导风板122的侧面为的外侧面为外凸的弧形面,换句话说,第一导风板121的外侧面(背离第二导风板122的侧面)为弧形面,弧形面朝背离第二导风板122的方向凸起,并适于形成康达效果。也就是说,气流在沿大体切向经过第一导风板的外侧面时,气流会沿着第一导风板的外侧面流动产生康达效应。其中,大体切向是指,气流的方向与康达导风面的前边沿大体相切(气流的方向与康达导风面的前边沿相切;气流的方向与康达导风面的前边沿的切向成小于预定角度的夹角,的预定角度在0°到15°的范围内)。在导风结构1关闭空调器100的出风口201时,空调器100送出的气流将会依次通过第一导风板121和第二导风板122,由于第一导风板121和第二导风板122上都设置了微孔101,气流的一部分可以从微孔101排出,从而实现无风感。另外,由于第一导风板121外凸,在气流沿与第一导风板121相平的方向经过第一导风板121时,外凸的第一导风板121会对气流提供引导。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空调器100的导风结构1,在保证送风空气循环流量的同时减小湍流尺度,提高湍流频率,增大沿流向的速度衰减率,以降低吹风感,提高舒适度。另外,如图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微孔和第二微孔在出风方向上错位设置,更好地实现气体导流,优选地,第一微孔和第二微孔在出风方向上完全错开。如图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一微孔和第二微孔设置成在出风方向上对齐,优选地,第一微孔和第二微孔在出风方向上完全对齐。如图7,另外,还可以在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之间设置隔板123,隔板123上设置有第三微孔103,第三微孔103沿隔板123的厚度方向贯通第三微孔103。通过隔板103间隔气流,可以实现更好的无风感效果,而且隔板可以进一步地打散气流。另外,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之间的隔板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例如,在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之间设置沿导风结构的厚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多层隔板;又例如,在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之间设置沿导风板的宽度方向、长度方向等间隔布置的多个隔板。另外,根据空调器出风口各处的气流强度不同,可以将隔板设置成隔开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的的全部或局部。例如,将隔板隔开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的中间区域,而在第一导风板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和第二导风板沿长度方向的两端之间不设置隔板。优选地,第三微孔与第一微孔和第二微孔可以设置成不对齐或对齐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空调器和导风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空调器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导风结构包括沿厚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外侧面为朝背离所述第二导风板的方向凸起适于形成康达效应的弧形面,所述第一导风板上设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第一微孔,所述第二导风板上设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第二微孔,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在展开和合拢的位置之间可相对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空调器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导风结构包括沿厚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外侧面为朝背离所述第二导风板的方向凸起适于形成康达效应的弧形面,所述第一导风板上设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第一微孔,所述第二导风板上设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第二微孔,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在展开和合拢的位置之间可相对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空调器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沿宽度方向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导风板沿宽度方向的一端铰接,且所述第一导风板沿宽度方向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导风板沿宽度方向的另一端可分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空调器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相对可滑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空调器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上的第一微孔和所述第二导风板上的微孔均包括圆形、多边形、长条形、椭圆形和楔形中的至少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空调器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之间形成有空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空调器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源云前马列彭杰林王琨瑶周元乐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