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固型井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6898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0 2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城市下水道设备领域,尤其是加固型井盖,该井盖包括盖体、疏水孔和座环,盖体上设有疏水孔,盖体与座环相配合,所述座环底端与圆形框架的一端活动连接,圆形框架另一端设有固定杆,盖体底端设有用来挂设固定杆的挂钩,圆形框架由金属圆环内焊接纵横交错的金属杆体组成,盖体下端面固定连接有缓冲层,缓冲层与圆形框架相贴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加固型井盖,通过底部的圆形框架,来作为井盖的支撑,防止井盖丢失或错位,而造成人员的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固型井盖
本技术涉及城市下水道设备领域,尤其是加固型井盖。
技术介绍
井盖是现代城市下水道的入口封闭的主要设备。因为其与路面齐平,所以经常要承受车辆和行人的碾压,而现有的井盖与井口的支撑面积较小,容易造成没有支撑的中间部分凹陷变形或是损坏。而且现有的井盖如果丢失或错位,就会造成行人不经意间掉入井内,或是井盖被踩后翘起,从而造成人体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的井盖底部没有防护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加固型井盖,通过底部的圆形框架,来作为井盖的支撑,防止井盖丢失或错位,而造成人员的损伤。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加固型井盖,包括盖体、疏水孔和座环,盖体上设有疏水孔,盖体与座环相配合,所述座环底端与圆形框架的一端活动连接,圆形框架另一端设有固定杆,盖体底端设有用来挂设固定杆的挂钩,圆形框架由金属圆环内焊接纵横交错的金属杆体组成,盖体下端面固定连接有缓冲层,缓冲层与圆形框架相贴合。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盖体与座环相配合的时候,圆形框架与盖体的端面保持平行,盖体上的固定杆挂设在挂钩上,这样圆形框架不但能成为盖体的支撑,而且当盖体丢失时,行人会因为圆形框架的阻挡而不会掉入井内。如果盖体错位,当行人踩上盖体时,盖体也会因为底部圆形框架的支撑而不会翘起伤人。由于圆形框架是由圆环与纵横交错的杆体组成,所以通过盖体上疏水孔流入的污水或雨水会穿过杆体间的间隙流入下水道。而缓冲层则可以保持盖体与圆形框架之间的接触。具体地,所述座环底端焊连有轴环,圆形框架侧端焊连有轴杆,轴杆穿过轴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轴杆在轴环内的转动,来实现圆形框架在座环上的翻转。具体地,所述挂钩尾端的环体环套在座环底部的环体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挂钩尾端设有环体,环套在座环底端的环体内,所以挂钩可以在一定角度内翻转移动。这样当圆形框架在翻转至水平状态之前,挂钩保持外翻状态,当圆形框架翻转至水平状态之后,再把挂钩翻转至垂直状态,让圆形框架上的固定杆挂设到挂钩上。具体地,所述缓冲层粘结连接在盖体下端面。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粘结连接能保持缓冲层与盖体的连接强度。具体地,所述缓冲层为硅胶材质或橡胶材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硅胶材质具有较好的弹性,缓冲层下端面与圆形框架相贴合,缓冲层上端面与盖体相贴合,这样可以让圆形框架能承载部分盖体上的压力。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加固型井盖,通过底部的圆形框架,来作为井盖的支撑,防止井盖丢失或错位,而造成人员的损伤。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圆形框架翻转朝下的状态图;图3是本技术的圆形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盖体,2.疏水孔,3.座环,4.圆形框架,5.固定杆,6.挂钩,7.缓冲层,8.轴环,9.轴杆。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圆形框架翻转朝下的状态图,图3是本技术的圆形框架的结构示意图。一种加固型井盖,包括盖体1、疏水孔2和座环3,盖体1上设有疏水孔2,盖体1与座环3相配合,所述座环3底端与圆形框架4的一端活动连接,圆形框架4另一端设有固定杆5,盖体1底端设有用来挂设固定杆5的挂钩6,圆形框架4由金属圆环内焊接纵横交错的金属杆体组成,盖体1下端面固定连接有缓冲层7,缓冲层7与圆形框架4相贴合。所述座环3底端焊连有轴环8,圆形框架4侧端焊连有轴杆9,轴杆9穿过轴环8。所述挂钩6尾端的环体环套在座环3底部的环体上。所述缓冲层7粘结连接在盖体1下端面。所述缓冲层7为硅胶材质或橡胶材质。如附图1所示,当需要封住下水道口时,将圆形框架4翻转至水平状态,然后把挂钩6挂设到圆形框架4侧端的固定杆5上,从而让圆形框架保持水平状态。此时下水道入口就被圆形框架4封住。最后把盖体1盖在座环3的开口处即可。当盖体1盖合在座环3上之后,盖体1底端的硅胶制的缓冲层7就与圆形框架4相贴合,当车辆行人压在盖体1上时,压力就会有部分压力通过缓冲层7传递到圆形框架4上。当盖体1意外丢失之后,下水道开口也会因为圆形框架的支撑而避免掉落其中。当盖体1错位,盖体1也会因为得到圆形框架4的支撑而避免翻转伤害到人体。如附图3所示,从盖体1的疏水孔2处流入的污水或雨水会穿过框架上的间隙而流入下水道,不会造成水流堵塞。如附图2所示,当需要进入下水道时,先把盖体1从座环3开口处拿开。然后翻转挂钩6,使得挂钩6与固定杆5脱离,此时因为重力作用,圆形框架4会翻转朝下,此时市政人员就可以从座环3的开口处进入下水道。以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加固型井盖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固型井盖,包括盖体(1)、疏水孔(2)和座环(3),盖体(1)上设有疏水孔(2),盖体(1)与座环(3)相配合,其特征是,所述座环(3)底端与圆形框架(4)的一端活动连接,圆形框架(4)另一端设有固定杆(5),盖体(1)底端设有用来挂设固定杆(5)的挂钩(6),圆形框架(4)由金属圆环内焊接纵横交错的金属杆体组成,盖体(1)下端面固定连接有缓冲层(7),缓冲层(7)与圆形框架(4)相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固型井盖,包括盖体(1)、疏水孔(2)和座环(3),盖体(1)上设有疏水孔(2),盖体(1)与座环(3)相配合,其特征是,所述座环(3)底端与圆形框架(4)的一端活动连接,圆形框架(4)另一端设有固定杆(5),盖体(1)底端设有用来挂设固定杆(5)的挂钩(6),圆形框架(4)由金属圆环内焊接纵横交错的金属杆体组成,盖体(1)下端面固定连接有缓冲层(7),缓冲层(7)与圆形框架(4)相贴合。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辰芊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永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