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背屈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663 阅读:3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高性能的背屈鞋具有鞋底和位于跖骨-趾骨关节上方的约束装置。该鞋底具有接触地面的表面、脚前区、脚中区和鞋跟区。所述脚前区由高密度材料制成,其具有一个沿垂直于鞋底接触地面的所述表面的方向测得的、大于鞋跟区厚度的厚度,从而从脚前区到鞋跟区形成下倾的特征角度。所述约束装置基本约束了穿戴者的跖骨-趾骨关节在锻炼时的移动。所述脚前区具有一种被限定得还使跖骨-趾骨关节的弯曲度最小的弯曲形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鞋子,并更具体地涉及促进背屈的休闲鞋及运动鞋。
技术介绍
在标准的鞋子中,跖骨趾骨关节在脱鞋时保持处于弯曲位置,并且在跳跃期间不能产生任何能量,而在跑步期间只能产生非常小量的能量,这是因为,鞋子直到鞋脱下后才是伸直的,这时任何返回的能量都太小、太迟,对鞋的性能不具有影响。从而,所使用的能量损失掉了,而且对于帮助提高跳跃或者跑步没有作用。经过这些年,专用的径赛鞋和田赛鞋已进步了,进步之处在于这些鞋开始具有相对较硬的鞋底夹层。可是,一般的运动鞋制造商似乎朝着这种跑鞋发展通过增加制造中所用材料的柔性或者改变鞋底夹层的机构(例如,结合弯曲槽)而使得这些跑鞋在跖骨趾骨关节处更柔软。不幸的是,这对于提高性能没有任何好处,而且这是由先入之见驱使的。在体育活动中,关节力矩和关节动力的结果分析表明,对于每一个关节,都存在能量吸收的阶段和能量产生的阶段。如果所吸收的能量耗散掉了,并且未储存下来用于以后再次使用,则能量就被浪费了(即,仅仅产生了热量)。如果所储存的能量可以再次使用,则可以提高性能。跖骨趾骨关节是一种至今在脱鞋时或者在脱鞋前就已是用来耗散能量并且产生非常少的能量的散热器的关节。这是因为运动员的脚在前脚上滚动,而不是跖屈,直到脱下鞋为止。Whatley的编号No.09/833,485的美国专利申请描述了一种采用背屈的鞋子,用以增加某些肌肉在锻炼期间的工作,具体侧重于使脚能够在较大范围内运动,以便使小腿更好地工作。背屈是通过一种向后倾斜(即下倾)至正常跖屈鞋的程度的鞋所实现的。实质上,反向倾斜是确切的,反向倾斜角约为10度。而不是脚后跟被支撑在比脚趾高的点上。已证实这种鞋是格外稳定的。不过,这种鞋10度的倾斜角以及特别笨拙的外观限制了它的市场性以及对于除了专业运动员之外的所有的人的用处。由于背屈,因而为了避免损伤到用户的肌肉组织以及关节,必须保证脚的滚动作用力。鞋底的形状使其接近脚自然的滚动作用力,在这种鞋底里,鞋底的前端较厚,且具有圆筒形。上述专利申请的图21A显示了一种最接近本专利技术的鞋。所需要的是一种获得跖骨趾骨关节产生能量能力的优点的运动鞋。而且,所需要的是一种获得背屈作用机构的更好优点的改进的背屈鞋,以便于获得改进的动力输出、舒适度及性能。而且,所需要的是一种具有更传统的形状的背屈鞋,以便于提高鞋的市场性和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一种高性能的背屈鞋具有鞋套、鞋帮及跖骨趾骨关节上方的约束装置。该鞋套具有连接在鞋底部分上的侧壁部分。该鞋底部分具有接触地面的表面、脚前区、脚中区和鞋跟区。所述脚前区由高密度材料制成,其具有一个沿垂直于鞋底接触地面的表面的方向测量大于鞋跟区厚度的厚度,从而形成从脚前区到鞋跟区的特征角度的下倾。所述约束装置基本约束了穿戴者的跖骨-趾骨关节在锻炼时的移动。所述脚前区具有一个被限定成还使跖骨-趾骨关节的弯曲度最小的弯曲形状。在另一特征中,所述下倾角在1度到15度之间的范围内,优选的是5度。在另一特征中,所述鞋包括加固的、加衬垫的脚趾部分。在另一特征中,所述鞋跟部分基本上由适于健身和训练鞋的、低密度、胶粘状材料制成。在另一特征中,所述鞋套的侧壁形成得给人以该鞋是传统跖屈鞋的印象。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优点中,5度的背屈角生产出一种看起来更为传统的(跖屈)鞋,并从而呈现出明显小得多的笨拙感,显得更自然和舒适,从而更有可能被业余运动员以及专业运动员购买和使用。在另一优点中,与现有技术的背屈鞋相比,由于本专利技术反向倾斜角较小的原因,因而制造中所需要的材料较小。较小的材料等同于制造上较低的成本以及给鞋子的较小的最小重量。在另一优点中,本专利技术的鞋子能够与各种重量、能量吸收能力以及刚度的可互换鞋垫相接触,从而使穿戴者能够在配置本专利技术用于特定类型的体育活动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而且,由于减小的鞋底体积而减小了最小重量的事实,意味着甚至更大范围内的重量的鞋也是可能的。在又一个优点中,所述鞋被构造成用以接纳调节鞋后部厚度的鞋垫从极度背屈到跖屈,从而避免了设计鞋垫时所出现的形态学问题,以便于将鞋底前部的厚度从跖屈提高到背屈。在另一个优点中,由于鞋子本身再现了跖骨-趾骨关节和脚趾的运动,因而本专利技术了消除了使该关节弯曲的需要。在另一个优点中,本专利技术通过提高其功效而提高了脚的能力,同时通过用吸收应力的材料来制造鞋子并再现脚的滚动运动而使损伤脚的风险降到最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鞋子的截面侧视图;图2A是沿图1所示的线A-A所得到的截面图,显示出处于解开位置的本专利技术的约束鞋带;图2B是沿图1所示的线A-A所得到的截面图,显示出处于系紧位置的本专利技术的约束鞋带;图3A是显示本专利技术的加固脚趾区的剖面图;图3B是设置在本专利技术鞋底的脚前区中的加固的高密度板的透视图;图4A-4B是显示可互换鞋垫的两种构造的本专利技术的部分截去/剖视图、纵视图。图5A是显示混合鞋底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其中,鞋底厚度沿鞋底长度基本上不变。图5B是图5A所示的混合鞋的侧视图,其中,鞋跟部分在重量的作用下变形,从而产生背屈构造。图6是具有可互换鞋跟部分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7A是具有复合鞋底组件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截面侧视图;图7B是图7A所示实施例的底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截面侧视图;图9A是显示本专利技术的动力板的不同实施例的图表。图9B是本专利技术动力板的俯视图;图10A是本专利技术鞋垫的俯视图;图10B是沿图10A所示的线B-B所得到的截面侧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如图1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高性能背屈鞋10具有鞋套12、鞋帮14和位于跖骨-趾骨关节20上方的约束装置16。鞋套12具有带上边缘13的侧壁部分22。该侧壁部分22被连接在鞋底部分24上。该鞋底部分24具有接触地面的表面26、脚前区30、脚中区32和鞋跟区34。脚前区30由高密度材料制成,并具有一个沿垂直于鞋底部分24的接触地面的表面26的方向测量高于鞋跟部分34厚度t的厚度T,从而形成从脚前区到鞋跟区特征角度α的下倾。所述约束装置16基本上约束了穿戴者的跖骨-趾骨关节20在锻炼时的移动。脚前区30具有一个被限定得还使跖骨-趾骨关节20的弯曲度最小的弯曲区28。下倾角α可以显著地变化,从1度到15度。优选的角是5度。现在参照图2A和图2B,就在鞋10的鞋帮14下方、位于穿戴者跖骨-趾骨关节20上方的约束装置16相对鞋底部分24约束脚40的顶部36,以便于防止无效的或者浪费的运动(并从而防止能量浪费)。系带42具有连接在跖骨-趾骨20附近的一端44和穿过联接在跖骨-趾骨的相对侧52上的环50、横跨到连接点54的另一端46,该系带42具有包括与鞋帮上的衬里61相配合的对应“VELCRO”TM衬里60的末端56,这种互锁的“VELCRO”TM布置使鞋带能够在系紧后被适当锁住。注意的是,鞋带可以被制成联接在外底上的鞋舌的一部分,而且可以在宽度上变化。而且,任何已知的联接布置都可以使用。而且,刚性舒适的插入件(未示出)可以联接在鞋带16和脚40之间,该插入件基本上符合跖骨-趾骨20上方的脚顶部的形状,从而在相对跖骨-趾骨关节系紧鞋带时增加鞋带的舒适度。现在参照图3A,当一个人试图使杠杆长度最大时,鞋10的脚趾区62上施加有高应力,尤其是在鞋子刚刚与地面脱离接触从而必须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将包括穿戴者跖骨-趾骨关节(20)的穿戴者的脚(40)包围的高性能背屈鞋,该背屈鞋包括:(a)鞋底(24),该鞋底(24)具有接触地面的表面(26),脚前区(30),脚中区(32)和鞋跟区(34);和(b)跖骨-趾骨 关节上方的约束装置(16);其中,所述脚前区由高密度材料制成,且具有沿垂直于所述鞋底的接触地面的表面的方向测量大于所述鞋跟区厚度的厚度,从而限定了具有从脚前区到鞋跟区形成特征角度(α)的下倾的背屈鞋;所述约束装置基本约束了穿 戴者的跖骨-趾骨关节在运动时的移动;并且 所述脚前区具有一个被限定成还使跖骨-趾骨关节在走路或跑步时的弯曲度最小的弯曲形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约尔格富克斯洛赫巴亚特贝赫鲁兹
申请(专利权)人:斯普林博斯特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H[瑞士]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