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抗菌防臭胶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656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由橡胶材料制造的卫生抗菌防臭胶鞋,其特征在于胶鞋内部设置具有众多小孔和将上述小孔沟通的连接槽的海绵中底,上述的海绵中底外表面覆盖有经药物处理过的抗菌防臭布。(*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胶鞋,特别是具有抗菌防臭性能的卫生胶鞋。由橡胶制造的各种鞋类,如球鞋、运动鞋、雨鞋,与皮鞋、布鞋等相比,其缺陷是透气吸湿性差。穿着时,脚汗不易吸收並排出,致使细菌孳生,易得脚癣病,並产生一股难闻的臭味。长期来人们想方设法解决这种胶鞋固有的弊病,並取得一定的成效。如在球鞋的内侧鞋帮中部开设通气小孔,使湿气排出鞋外。但作用面积太小,效果甚微,且对雨鞋不适用。近来,为防止脚癣专利技术了不少用各种药物或用药物处理的纤维织物制成的鞋垫。这种鞋垫虽具有杀菌功能,但不能将所吸湿气排出,使用不久即需取出暴晒,否则将失效。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着行走时,能使鞋内空气循环流动,促使湿气排除的具有长期防菌抗臭性能的胶鞋。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由橡胶材料制造的胶鞋,其特征在于胶鞋内部设置具有众多小孔和将上述小孔沟通的连接槽的海棉中底,上述海棉中底外表面覆盖有经药物处理过的抗菌防臭布。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剖示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和图4为本技术运动时的空气流动示意图。图5为单独的海棉中底。实施例1。由橡胶制成的雨鞋1,其内底设置有海棉中底6(见图1)。海棉中底6与下底5结合成一体。海棉中底6的上表面覆盖有一层经药物处理过的抗菌防臭布2。海棉中底6上设置有众多小孔3和连接槽4。小孔3分三组布置。孔组Ⅰ设置在前部脚掌处(见图2),孔组Ⅱ设置在中部脚弓处,孔组Ⅲ设置在后部脚跟处。连接槽4将孔组Ⅰ、Ⅱ和Ⅲ沟通,並将孔组内的各个小孔3沟通。孔组Ⅰ、Ⅱ和Ⅲ的小孔3的数量,随鞋的尺寸大小不同而变化。行走中当脚跟着地时,海棉中底6的根部受挤压,空气通过连接槽4向前运动,从孔组Ⅱ、Ⅰ的众多小孔3向上喷发(图3);当脚掌着地时,海棉中底6的孔组Ⅰ部位受挤压,空气向后运动,从孔组Ⅱ、Ⅲ的众多小孔3向上喷发(图4)。随着行走中脚跟、脚掌交替着地,鞋内空气不流循环运动,有效地排除湿气、抑制细菌孳生,从而达到卫生防臭目的。实施例2。由橡胶制成的雨鞋、球鞋或运动鞋,其内部设置有单独的海棉中底7(图5)。海棉中底7设置有众多小孔3。小孔3分成孔组Ⅰ、Ⅱ和Ⅲ分别设置于海棉中底7的脚掌、脚弓和脚跟部位。海棉中底7的一侧面上设置有连接槽4。连接槽4将孔组Ⅰ、Ⅱ、Ⅲ沟通,並将孔组Ⅰ、Ⅱ、Ⅲ中的各小孔3沟通。海棉中底7的上表面粘贴有经药物处理的抗菌防臭布2。本技术结构简单,能长期有效地杀菌除臭。特别是单独的海棉中底制造方便,成品率高,能有效地降低成本。权利要求1.一种由橡胶材料制造的卫生抗菌防臭胶鞋,其特征在于胶鞋内部设置具有众多小孔和将上述小孔沟通的连接槽的海绵中底,上述海绵中底外表面覆盖有经药物处理过的抗菌防臭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生抗菌防臭胶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众多小孔分成三组分布在海棉中底的前、中、后三个部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生抗菌防臭胶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海棉中底与胶鞋的下底连接成一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生抗菌防臭胶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海棉中底为一独立部件。专利摘要一种由橡胶材料制造的卫生抗菌防臭胶鞋,其特征在于胶鞋内部设置具有众多小孔和将上述小孔沟通的连接槽的海绵中底,上述的海绵中底外表面覆盖有经药物处理过的抗菌防臭布。文档编号A43B17/00GK2117749SQ9221542公开日1992年10月7日 申请日期1992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1992年4月14日专利技术者秦仕来 申请人:上海健足胶鞋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橡胶材料制造的卫生抗菌防臭胶鞋,其特征在于胶鞋内部设置具有众多小孔和将上述小孔沟通的连接槽的海绵中底,上述海绵中底外表面覆盖有经药物处理过的抗菌防臭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仕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健足胶鞋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