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状泥坯吊烧孔钻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06076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0 19: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状泥坯吊烧孔钻头,它包括尾端钻杆、固定螺丝、钻身三个部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尾端钻杆与钻身,通过固定螺丝连接,可以通过调节圆形孔的位置,来调节管状泥坯吊烧孔钻头的长度,从而适用于不同规格的管状泥坯。排泥孔可以方便泥屑的排出,防止泥屑遗留在泥坯下面,从而防止泥坯因下面有泥屑,而上翘。钻头的足够锋利、尖锐,可以防止钻孔时,泥坯被压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状泥坯吊烧孔钻头装置
本技术涉及陶瓷吊烧
,尤其是一种管状泥坯吊烧孔钻头装置。
技术介绍
陶瓷吊烧技术,广泛应用于管状、棒状、长条状等陶瓷制品的生产中。陶瓷吊烧技术可以改善陶瓷产品的直线度,另外,对于全身上釉,且烧后表面要求相对较高的陶瓷产品尤为适用。而辊棒生产的唯一烧成方式,是吊烧。另外,管坯吊烧孔的优劣,与烧成时是否会出现掉棒的风险息息相关,吊烧孔的对称度会直接影响烧成后辊棒的直线度。在陶瓷装备业,有句俗话:“生于压机,死于窑炉”。陶瓷生产过程中消耗能源最多的环节就是窑炉,窑炉一直是所有陶瓷企业的生命线。节能减排、低碳生产已成为陶瓷行业必然选择,如何制造出产能高、质量稳定、占地面积小、能耗低的宽体辊道窑,成了当务之急。由于中国占据了世界陶瓷生产的绝大份额,在制造规模上与其他先进陶瓷生产国家有着非常大的不同,国外陶瓷企业大多采用“小线”模式,而中国陶瓷生产线则以产能巨大而闻名。在这种实际的状况下,宽体辊道窑的研制开发成为了中国窑炉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宽体辊道窑中最主要的耐高温、传动设备是陶瓷辊棒,要研制出宽体辊道窑,获得长度足够长,直线度足够好的陶瓷辊棒势在必行。因此,在陶瓷辊棒生产过程中,管坯的长度越来越长,对烧成后陶瓷辊棒直线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管坯长度加长、重量必然增加,因此对吊烧孔承受的重量要求提高,辊棒直线度标准提高,对吊烧孔的圆度、对称度的要求更加苛刻,且钻孔后泥坯不上翘,泥坯未有压扁现象。目前,管状陶瓷泥坯钻孔主要用实心麻花钻,泥屑无法排出,会留在管坯下面,导致管坯上翘,钻头不够锋利,泥料稍软时,会把泥坯压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长度可调的管状泥坯吊烧孔钻头,钻身开有排泥孔,钻头锋利、尖锐,保证钻孔后的泥坯不上翘,钻孔圆度好,对称度高,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管状泥坯吊烧孔钻头,包括尾端钻杆,该尾端钻杆为实心金属管,在尾端钻杆上均匀布置彼此平行的圆形通孔,该圆形通孔的中心线与尾端钻杆的中心向彼此垂直,在尾端钻杆正下方设有钻身(4),该钻身为空心金属管,在钻身的上端设置一对圆形小孔,该尾端钻杆插入钻身内且使得其中一对圆形通孔与圆形小孔位置对应,固定螺丝依次穿过彼此对应的圆形通孔和圆形小孔,使得尾端钻杆与钻身固定一起,在钻身的中部设置排泥口,在钻身下端设置彼此对称的两个钻头且该两个钻头形成V字结构。前述的一种管状泥坯吊烧孔钻头中,尾端钻杆直径比钻身内径小0.3-0.5mm,固定螺丝的规格与圆形通孔和圆形小孔的尺寸相对应。前述的一种管状泥坯吊烧孔钻头中,该两个钻头处的角度分别为α和β,该α=β且大小为15°-30°。本技术原理是:一种管状泥坯吊烧孔钻头,包括尾端钻杆、固定螺丝、钻身三个部分。根据实际生产的工艺技术要求,确定钻头尖端与管坯之间的距离,目的是方便管坯的放入与取出,另外,要保证钻出来的孔是通透的,而不是一边打穿,另一边未打穿的盲孔,因此钻头尖端打到管坯底部时,要恰好和托着管坯的“V”型铝槽接触。调节尾端钻杆与钻身之间圆形小孔的对称情况,圆形小孔对齐后,用固定螺丝拧紧,固定,从而确定管状泥坯吊烧孔钻头的长度。将管状泥坯吊烧孔钻头的尾端钻杆固定在钻孔机的夹具处,打开电机,管状泥坯吊烧孔钻头高速旋转,开始进行钻孔工作。尾端钻杆为实心金属管,保证具有足够的强度,满足固定时,受到夹具的挤压而不变形;垂直于尾端钻杆长度方向,钻有多个对称圆形通孔,通孔均匀分布在尾端钻杆上,用来调节管状泥坯吊烧孔钻头的长度。钻身为空心金属管,目的是打孔时,泥屑可以沿着管身内部向上移动并排出。尾端钻杆直径比钻身内径小0.3-0.5mm,从而保证在调节管状泥坯吊烧孔钻头长度时,尾端钻杆在钻身内,不会过紧,难以移动;不会过松,固定不牢,而晃动。固定螺丝的规格与尾端钻杆的圆形小孔尺寸相匹配,尾端钻杆的圆形小孔与钻身的圆形小孔尺寸一致。钻身两边开有排泥口,作用是:打孔时,泥屑向上移动,并借助管状泥坯吊烧孔钻头高速旋转的力,通过排泥口排出。因为管坯放在铝槽上面,铝槽没有孔,泥屑无法从下面排出。钻身尖端有两个钻头,钻头处角度α、β在15︒~30︒之间,且α=β。角度α、β在15︒~30︒,保证钻头锋利、尖锐,切不易磨损。在进行打孔作业时,管状泥坯吊烧孔钻头高速旋转,锋利而尖锐的钻头,保证钻头与泥坯接触时,泥坯不会被压扁。排泥孔的存在,保证泥屑顺利排出,避免泥屑留在管坯下方的铝槽上,而导致管坯翘头。实心管尾端钻杆、固定螺丝规格与圆形小孔尺寸相匹配,尾端钻杆直径与钻身内径尺寸合适,保证固定时,钻头牢固,打孔时不会晃动严重而影响打孔质量。与现有的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具有显而易见的突出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1)钻头长度可调,方便不同规格管坯的使用;(2)排泥口的存在,使得泥屑顺利排出,防止管坯翘头,为烧成后辊棒的直线度提供保障;(3)锋利而尖锐的钻头防止打孔时,泥坯被压扁。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尾端钻杆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技术钻身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种管状泥坯吊烧孔钻头,如附图琐事,包括尾端钻杆1,该尾端钻杆1为实心金属管,在尾端钻杆1上均匀布置彼此平行的圆形通孔2,该圆形通孔2的中心线与尾端钻杆1的中心向彼此垂直,在尾端钻杆1正下方设有钻身4,该钻身4为空心金属管,在钻身的上端设置一对圆形小孔5,该尾端钻杆1插入钻身4内且使得其中一对圆形通孔2与圆形小孔5位置对应,固定螺丝3依次穿过彼此对应的圆形通孔2和圆形小孔5,使得尾端钻杆1与钻身4固定一起,在钻身4的中部设置排泥口6,在钻身4下端设置彼此对称的两个钻头7且该两个钻头7形成V字结构,该尾端钻杆1直径比钻身4内径小0.3-0.5mm,固定螺丝3的规格与圆形通孔2和圆形小孔5的尺寸相对应,该两个钻头7处的角度分别为α和β,该α=β且大小为15°-30°。在具体实施时,根据实际生产需要或车间工艺参数要求,调节图1中圆形通孔2和圆形小孔5之间的对应关系,并用固定螺丝3拧紧,保证尾端钻杆1和钻身4不会晃动,从而确定管状泥坯吊烧孔钻头的长度。将尾端钻杆1上端固定在钻孔机夹具套内,打开电机,管状泥坯吊烧孔钻头高速旋转,开始进行钻孔作业。将刚刚从挤管机挤出的管状泥坯,放在“V”型铝槽内,把托着泥坯的铝槽,放在管状泥坯吊烧孔钻头正下方,转动把手,管状泥坯吊烧孔钻头匀速下降,开始钻孔。待钻头7恰好接触铝槽时,反方向转动把手,管状泥坯吊烧孔钻头缓慢上升,完成钻孔工作。管状泥坯吊烧孔钻头在下降及上升的过程中,泥屑都会从排泥口6排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管状泥坯吊烧孔钻头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状泥坯吊烧孔钻头,包括尾端钻杆(1),其特征在于:该尾端钻杆(1)为实心金属管,在尾端钻杆(1)上均匀布置彼此平行的圆形通孔(2),该圆形通孔(2)的中心线与尾端钻杆(1)的中心向彼此垂直,在尾端钻杆(1)正下方设有钻身(4),该钻身(4)为空心金属管,在钻身的上端设置一对圆形小孔(5),该尾端钻杆(1)插入钻身(4)内且使得其中一对圆形通孔(2)与圆形小孔(5)位置对应,固定螺丝(3)依次穿过彼此对应的圆形通孔(2)和圆形小孔(5),使得尾端钻杆(1)与钻身(4)固定一起,在钻身(4)的中部设置排泥口(6),在钻身(4)下端设置彼此对称的两个钻头(7)且该两个钻头(7)形成V字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状泥坯吊烧孔钻头,包括尾端钻杆(1),其特征在于:该尾端钻杆(1)为实心金属管,在尾端钻杆(1)上均匀布置彼此平行的圆形通孔(2),该圆形通孔(2)的中心线与尾端钻杆(1)的中心向彼此垂直,在尾端钻杆(1)正下方设有钻身(4),该钻身(4)为空心金属管,在钻身的上端设置一对圆形小孔(5),该尾端钻杆(1)插入钻身(4)内且使得其中一对圆形通孔(2)与圆形小孔(5)位置对应,固定螺丝(3)依次穿过彼此对应的圆形通孔(2)和圆形小孔(5),使得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兰龙琼蔺锡柱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理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