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模块操作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60017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0 1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多功能模块操作台,所述多功能模块操作台包括台面及位于台面下方的至少两个支撑腿,所述多功能模块操作台还包括一底柜,所述底柜位于两所述支撑腿之间,所述底柜的底部与所述支撑腿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所述底柜与两所述支撑腿共同围出一容置空间。因此通过底柜的底部及支撑腿一起撑起台面,使得多功能模块操作台的结构更加稳定,底柜与两支撑腿共同围出一容置空间,可更加简便的搬动多功能模块操作台,同时也充分利用了多功能模块操作台的底部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模块操作台
本技术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模块操作台。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为了适应各种各样的工作环境,多功能模块操作台的型号也越来越多。众所周知,现有的操作台,一般包括台面及用于支撑台面的支撑腿,不同的多功能模块操作台之间,台面的形状、支撑腿的形状或者支撑腿的高度不同,以便于对应不同的工作环境而更换不同的操作台。但是在一些实际的操作环境中,需要操作人员方便存取物品,现有的一般做法是通过外部购买一个高度低于所述操作台台面的置物柜,或者购买自带置物柜的操作台,现有的自带置物柜的操作台为了不影响操作台的座位的使用空间,一般将置物柜一般悬空设置,但是这样子的做法会带来以下问题:(1)悬空设置的置物柜会导致操作台的重心偏移,操作台放置不稳定;(2)若增加外带的置物柜,则不便于搬运;(3)操作台的底部空间得不到充分利用。因此,亟需一种结构稳定、便于运输且充分利用空间的多功能模块操作台来解决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稳定、便于运输且充分利用空间的多功能模块操作台。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模块操作台,所述多功能模块操作台包括台面及位于台面下方的至少两个支撑腿,所述多功能模块操作台还包括一底柜,所述底柜位于两所述支撑腿之间,所述底柜的底部与所述支撑腿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所述底柜与两所述支撑腿共同围出一容置空间。较佳地,所述底柜的顶部与所述台面的底部之间有一定距离。较佳地,所述底柜包含顶板、底板、前门板、及后门板,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呈一上一下地相对布置,所述前门板于所述后门板分别位于所述顶板的两端,所述前门板与所述后门板相对地布置。较佳地,所述前门板与所述顶板转动连接以张开或闭合所述容置空间的开口,所述后门板与所述顶板转动连接以张开或闭合所述容置空间的开口。较佳地,所述台面的下方设有一连接件,所述台面藉由所述连接件与所述顶板连接。较佳地,所述顶板面对所述底板的一面之两端具有向下凸出的固定部,所述顶板藉由所述固定部分别与所述前门板及后门板连接。较佳地,所述底板面对所述顶板的一面向上凸出第一连接部,所述底板背对所述顶板的一面向下凸出第二连接部,所述底板藉由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前门板连接,所述底板藉由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后门板连接。较佳地,所述支撑腿向所述多功能模块操作台的正面凸出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前门板设于所述支撑部上。较佳地,所述底柜的内部还安装有置物架,所述置物架与所述支撑腿连接。较佳地,所述支撑腿开设有沿所述多功能模块操作台的高度方向并排布置的固定孔,所述置物架与所述固定孔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技术的多功能模块操作台,多功能模块操作台包括台面及位于台面下方的至少两个支撑腿,多功能模块操作台还包括一底柜,底柜的底部与支撑腿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因此通过底柜的底部及支撑腿一起撑起台面,使得多功能模块操作台的结构更加稳定,底柜与两支撑腿共同围出一容置空间,可更加简便的搬动多功能模块操作台,同时也充分利用了多功能模块操作台的底部空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多功能模块操作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多功能模块操作台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多功能模块操作台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多功能模块操作台的中部沿竖直方向切割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实现的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考图1及图2,本技术的多功能模块操作台100包括台面10、位于台面10下方的至少两个支撑腿20及底柜30,底柜30位于两支撑腿20之间,底柜30的底部与支撑腿20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底柜30与两支撑腿20共同围出一容置空间30a,较优的是,底柜30的顶部与台面10的底部之间有一定距离,因此可将需要临时放置的物品放置于底柜30的顶部,但不限于此;举例而言,台面10的下方设有一连接件40,台面10藉由连接件40与顶板连接,增加了本技术的多功能模块操作台100的结构稳定性,但不限于此,台面10还通过支撑腿20与底柜30连接。更具体地,如下:请参考图3及图4,在本实施例中,底柜30包含顶板31、底板32、前门板33、及后门板34,顶板31与底板32呈一上一下地相对布置,前门板33于后门板34分别位于顶板31的两端,前门板33与后门板34相对地布置,具体地,前门板33与顶板31转动连接以张开或闭合容置空间30a的开口,后门板34与顶板31转动连接以张开或闭合容置空间30a的开口,当需要存取物品时,既可从底柜30的前面通过转动前门板33以打开或关闭容置空间30a的开口,也可也从底柜30的后面通过转动后门板34从而打开或关闭容置空间30a的开口,增加了底柜30使用时的便利性,但不限于此。请继续参考图4,在本实施例中,顶板31面对底板32的一面之两端具有向下凸出的两个固定部311,顶板31藉由固定部311分别与前门板33及后门板34连接,一个固定部311与前门板33连接,另一固定部311与后门板34连接,使得底柜30的结构更加稳定,但不限于此;底板32面对顶板31的一面向上凸出第一连接部321,底板32背对顶板31的一面向下凸出第二连接部322,使得底板32形成一个阶梯式结构,底板32藉由第一连接部321与前门板33连接,底板32藉由第二连接部322与后门板34连接,与第二连接部322连接的后门板34的底部与地面接触,使得容置空间30a的体积更大,充分利用了台面10下方的空间,但不限于此;具体地,支撑腿20向多功能模块操作台100的正面凸出有支撑部,支撑部21与第一连接部321连接,前门板33设于支撑部21上,通过支撑部21将前门板33顶离地面,便于前门板33的转动。请继续参考图4,在本实施例中,底柜30的内部还安装有置物架35,置物架35与支撑腿20连接,较优的是,支撑腿20开设有沿多功能模块操作台100的高度方向并排布置的固定孔20a,置物架35与固定孔20a连接,因此可通过将置物架35与不同水平高度的固定孔20a卡合固定从而调节了置物架35的放置水平高度。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技术的多功能模块操作台100包括台面10及位于台面10下方的至少两个支撑腿20,多功能模块操作台100还包括一底柜30,底柜30的底部与支撑腿20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因此通过底柜30的底部及支撑腿20一起撑起台面10,使得多功能模块操作台100的结构更加稳定,底柜30与两支撑腿20共同围出一容置空间30a,可更加简便的搬动多功能模块操作台100,同时也充分利用了多功能模块操作台100的底部空间。值得注意的是,前门板33与后门板34除了可以左右转动以打开或者关闭容置空间30a的开口外,还可以设置为上下转动以打开或者关闭容置空间30a的开口,也可以在底板32的上方设置有凹槽,将前门板33与凹槽滑动连接以滑动打开或者关闭容置空间30a的开口,但不限于此。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例而已,其作用是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并据以实施,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技术所涵盖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多功能模块操作台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模块操作台,所述多功能模块操作台包括台面及位于台面下方的至少两个支撑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模块操作台还包括一底柜,所述底柜位于两所述支撑腿之间,所述底柜的底部与所述支撑腿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所述底柜与两所述支撑腿共同围出一容置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模块操作台,所述多功能模块操作台包括台面及位于台面下方的至少两个支撑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模块操作台还包括一底柜,所述底柜位于两所述支撑腿之间,所述底柜的底部与所述支撑腿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所述底柜与两所述支撑腿共同围出一容置空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模块操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柜的顶部与所述台面的底部呈间隙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模块操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柜包含顶板、底板、前门板、及后门板,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呈一上一下地相对布置,所述前门板于所述后门板分别位于所述顶板的两端,所述前门板与所述后门板相对地布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模块操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门板与所述顶板转动连接以张开或闭合所述容置空间的开口,所述后门板与所述顶板转动连接以张开或闭合所述容置空间的开口。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模块操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面的下方设有一连接件,所述台面藉由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江凡
申请(专利权)人:照彰实业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