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夏黑葡萄综合配套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05898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0 18: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种植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夏黑葡萄综合配套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规范化搭架,使葡萄的枝蔓、花序和果穗在架面上整齐有序地分布在上面;涂抹破眠剂对葡萄苗进行催芽;对葡萄苗进行抹芽、留梢、新梢摘心、扭梢、副梢管理、新梢引缚;对葡萄苗进行拉长花序、保花保果、定穗、膨果、套袋;根据土壤PH值大小,增施其它肥料;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重点是科学使用生长调节剂拉长花序、保花保果和促进果粒膨大,辅以少量的人工栽培措施,能够确保果穗紧凑,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省力化栽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夏黑葡萄综合配套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种植方法
,具体涉及一种夏黑葡萄综合配套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夏黑(SummerBlack)葡萄是日本人用巨峰(Kyoho)作母本与无核白(别名汤姆逊无核,Thompsonseedless)作父本杂交育成的欧美杂交种品种,长势好、早熟、优质,抗病性略强于一般的欧亚种品种,自1998年引入中国后发展很快,目前我国栽培夏黑约100万亩、约占全国葡萄栽培总面积的1/10,其中以南方各省栽培较多,如云南就栽培了20万亩(其中建水县接近10万亩,其它县市区合计约10万亩),大致占云南葡萄栽培总面积的1/3。夏黑葡萄栽培中花果管理技术与其产量、品质、效益等密切相关。我国夏黑葡萄花果管理上普遍存在下述三个问题:一是该品种自然生理落果严重,花序拉得偏长和保花保果技术差的,稀拉果穗多,价格低,效益差;二是花序拉得不够长但保花保果技术好的,果穗过度紧密,膨果前后需要花费大量的劳动力疏花疏果(云南省建水县夏黑葡萄仅疏花疏果一道工序,每亩需要工时费1500~2500元,平均2000元左右),增加了生产成本;三是部分葡农未掌握膨果技术,果粒要么偏大或偏小,均影响商品性状和商品率(其中:果粒偏大时果粉稍差、着色难度大,推迟成熟,甚至同一果穗中会出现少量红绿果,影响商品性;果粒偏小时果穗不紧凑,易落粒,产量低,不耐运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夏黑葡萄综合配套栽培方法,本专利技术方法能够拉长花序、保花保果和促进果粒膨大,辅以少量的人工栽培措施,能够确保果穗紧凑,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省力化栽培。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夏黑葡萄综合配套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规范化搭架,使葡萄的枝蔓、花序和果穗在架面上整齐有序地分布在上面;涂抹破眠剂对葡萄苗进行催芽;对葡萄苗进行抹芽、留梢、新梢摘心、扭梢、副梢管理、新梢引缚;对葡萄苗进行拉长花序、保花保果、定穗、膨果、套袋;根据土壤PH值大小,增施其他肥料。进一步,破眠催芽分为休眠期破眠催芽或生长期破眠催芽。进一步,休眠期破眠催芽,使用50%单氰胺13~17倍液,间隔3天连续涂抹芽眼两次;生长期破眠催芽,使用50%单氰胺17~25倍液,涂抹芽眼一次。进一步,冬季修剪萌芽后,先将位置不好的细弱芽和同一个芽眼里多余的细弱芽抹掉,保留带花序的新梢,分2~3次完成抹芽工作;花序过多时要剪掉部分花序,对留下的结果新梢在花序上方留2~4片叶尽早摘心,开花前一般对新梢摘心1~2次,开花后至采收前再对新梢反复摘心1~2次;在架面上,每个新梢应绑缚2~3处,不重叠。进一步,拉长花序的步骤为:在开花前15~20天,对新梢留2~4片叶摘心并加强副梢管理,对新梢摘心2~3天后,对花序喷施浓度为12~15mg/L的赤霉酸拉长花序1~2次,拉花时,无论花序长短,第一次全部一次性喷施,不作逐穗浸蘸;第二次重点喷布花序基部第一、二分之间的距离不足2.0cm的,尽量不要喷在叶片和嫩梢上。对少量临近开花时仍然没有拉长的花序,可对花序再次喷施高浓度的15~20mg/L的赤霉酸拉长花序1次。对其中较短的花序,宁愿多喷施一次拉花剂,也不划算浪费疏花疏果的劳动力。进一步,保花保果的步骤为:使用10mg/L的赤霉酸和1mg/L的氯吡脲混合液,或1克美国奇宝(1克/包)和0.1%10ml氯吡脲和20千克水的混合液喷施花序。面积较小的,喷施时间为80%花序开花时全面喷施花序一次。面积大的,在20%开花时喷施第一次,但只喷施已开花的花序,第二次在80%~90%开花时全面喷施。进一步,定穗的步骤为:剪去稀拉果穗、小穗及多余的花序和果穗,而且对长度超过20cm的花序剪两端保留中间。进一步,膨果的步骤为:使用膨果剂进行1~2次膨果。在拉花、保花保果和膨果的每20千克药剂中加2~3滴洗洁精,能使药剂附着均匀。进一步,套袋的步骤为:在夏黑葡萄果粒开始着色时,喷施75%拿敌稳水分散粒剂3500~4000倍和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混合液一次,待果穗上的农药干燥后套袋。进一步,酸性土地区每年每亩施基肥时增施60~150千克的石灰粉,碱性土地区每年每亩增施50~80千克硫酸钙、20~40千克硫磺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方法能够拉长花序、保花保果和促进果粒膨大,辅以少量的人工栽培措施,能够确保果穗紧凑,而且基本上不疏果或少疏果,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省力化栽培;本专利技术通过一整套的栽培方法,尤其是在拉花、保花保果和膨果处理三个步骤对其进行处理,能够做到果穗紧凑,商品率提高。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实施例,对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一种夏黑葡萄综合配套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规范化搭架,使葡萄的枝蔓、花序和果穗在架面上整齐有序地分布在上面;涂抹破眠剂对葡萄苗进行催芽;对葡萄苗进行抹芽、留梢、新梢摘心、扭梢、副梢管理、新梢引缚;对葡萄苗进行拉长花序、保花保果、定穗、膨果、套袋;根据土壤PH值大小,增施其他肥料。本专利技术通过一整套的栽培方法,尤其是在拉花、保花保果和膨果处理三个步骤对其进行处理,能够做到果穗紧凑,而且少量疏花疏果就能达到商品生产要求。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破眠催芽分为休眠期破眠催芽或生长期破眠催芽;破眠催芽能够很好地打破休眠和促进芽眼整齐萌发。实施例3在实施例1-2的基础上,休眠期破眠催芽,露地栽培使用50%单氰胺13~15倍液,间隔3天连续涂抹芽眼两次;生长期破眠催芽,使用50%单氰胺20~25倍液,涂抹芽眼一次,休眠期催芽使用的破眠剂浓度较高,生长期对木质化的新梢芽眼催芽使用的破眠剂浓度较低,破眠效果较好。大棚栽培的,因为棚内气温高,破眠剂单氰胺使用17~25倍液较低浓度。实施例4在实施例1-2的基础上,露地栽培休眠期破眠催芽,使用50%单氰胺13~15倍液,间隔1~3天连续涂抹芽眼两次;生长期破眠催芽,使用50%单氰胺20~25倍液涂抹芽眼一次,休眠期催芽使用的破眠剂浓度较高。生长期对木质化的新梢芽眼催芽使用的破眠剂浓度较低,破眠效果仍然较好。实施例5在实施例1-2的基础上,休眠期破眠催芽,使用50%单氰胺13~15倍液,间隔1~3天连续涂抹芽眼两次;生长期破眠催芽,使用50%单氰胺20~25倍液,涂抹芽眼一次,休眠期催芽使用的破眠剂浓度较高,生长期对木质化的新梢芽眼催芽使用的破眠剂浓度较低,破眠效果较好。实施例6在实施例1-5的基础上,冬季修剪萌芽后,先将位置不好的细弱芽和同一个芽眼里多余的细弱芽抹掉,保留带花序的新梢,分2次完成抹芽工作;花序过多时要剪掉部分花序,对留下的结果新梢在花序上方留2片叶尽早摘心,开花前一般对新梢摘心1次,开花后至采收前再对新梢反复摘心1次;在架面上,每个新梢应绑缚2处,不重叠,能够避免疏花疏果。实施例7在实施例1-5的基础上,冬季修剪萌芽后,先将位置不好的细弱芽和同一个芽眼里多余的细弱芽抹掉,保留带花序的新梢,分2次完成抹芽工作;花序过多时要剪掉部分花序,对留下的结果新梢在花序上方留3片叶尽早摘心,开花前一般对新梢摘心2次,开花后至采收前再对新梢反复摘心2次;在架面上,每个新梢应绑缚2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夏黑葡萄综合配套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规范化搭架,使葡萄的枝蔓、花序和果穗在架面上整齐有序地分布在上面;涂抹破眠剂对葡萄苗进行催芽;对葡萄苗进行抹芽、留梢、新梢摘心、扭梢、副梢管理、新梢引缚;对葡萄苗进行拉长花序、保花保果、定穗、膨果、套袋;根据土壤pH值大小,增施其它肥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夏黑葡萄综合配套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规范化搭架,使葡萄的枝蔓、花序和果穗在架面上整齐有序地分布在上面;涂抹破眠剂对葡萄苗进行催芽;对葡萄苗进行抹芽、留梢、新梢摘心、扭梢、副梢管理、新梢引缚;对葡萄苗进行拉长花序、保花保果、定穗、膨果、套袋;根据土壤pH值大小,增施其它肥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夏黑葡萄综合配套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破眠催芽分为休眠期破眠催芽或生长期破眠催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夏黑葡萄综合配套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休眠期破眠催芽,使用50%单氰胺13~17倍液,间隔3天连续涂抹芽眼两次;生长期破眠催芽,使用50%单氰胺17~25倍液,涂抹芽眼一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夏黑葡萄综合配套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冬季修剪萌芽后,先将位置不好的细弱芽和同一个芽眼里多余的细弱芽抹掉,保留带花序的新梢,分2~3次完成抹芽工作;花序过多时要剪掉部分花序,对留下的结果新梢在花序上方留2~4片叶尽早摘心,开花前一般对新梢摘心1~2次,开花后至采收前再对新梢反复摘心1~2次;在架面上,每个新梢应绑缚2~3处,不重叠。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夏黑葡萄综合配套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拉长花序的步骤为:在开花前15~20天,对新梢留2~4片叶摘心并加强副梢管理,对新梢摘心2~3天后,对花序喷施浓度为12~15mg/L的赤霉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武余伟罗仁斌陆晓英白明第陈春泉谷家明陈军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盛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