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又充又放的电池浮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05346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6 10:11
一种又充又放的电池浮充装置,属于电子技术领域,由充电单元,放电单元,接口单元,脉冲单元,选择单元,负载单元,过程指示单元,双结束单元组成,充电单元、放电单元与脉冲单元在接口单元的控制下,形成又充又放、且充电时间长于放电时间的脉冲充电形式,本实用型有电池充满电后的结束与定时计数到位后结束,两种方式转换灵活,结束充电后由涓流电阻向被充电池提供所需的涓流,在放电单元中有放电切除开关,增加了充电的灵活性,接口单元使充电单元与放电单元在脉冲的一个周期内产生正确逻辑,即是当充电单元开通时放电单元关闭,在充电单元关闭时放电单元开通,两单元互不干扰,实施后,大大提高了充电器与被充电池的寿命,减少了报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又充又放的电池浮充装置
属于电子

技术介绍
本企业在前段时间申请了保安产品系列,而该产品必须要备份电池,否则当无市电时,保安功能将成为一种虚设,而无市电的时候,恰恰又可能是发生保安事故的高峰时候。所以备份电池是必需的。而且备份电池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体的性能。但是备份电池必需要对其充电维护,对备份电池的科学维护,直接关系到备份电池的寿命,与容量。有资料认为,电池常常不是用坏的,而是充电不当而损坏的。保安器材中的电池,属于专用电池,对体积容量有特殊要求,配备苛求于一般产品。没有实现充电的最大科学化的原因是,现在的产品或是只采用直流方式对电池进行充电,而没有采用一种较好方式,如恒流电流充电;或是虽能用恒流源充电,但是在使用上还存在着一些方便之处,或是在线路上还不够科学化,等等,因此应该丰富与发展。随着现代生活的丰富,用电池的电器的种类越来越多,除了本企业所研究的保安器材外,还有很多产品,如数码机机,手机,等等,其充电器的要求,也有类似本企业要求的地方,所以对充电器的研究,不仅牵涉充电器本身的质量,还牵涉被充电池两个方面的问题。因些一个好的充电措施有着积极的意义。低碳环保应从点滴抓起,应从细微抓起,这样才利于社会的长久进步与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运用三极管的导通与截止,担任电池浮充与放电时的开关管,在充电过程中使用恒流式,运用具备突变输入与输出的门电路,配合电容的充电与放电,控制三极管的通与断,形成开关管的通与断,形成又充又放的脉冲的充电形式,实现对充电电池科学的充电、最大化的充电,从而最大化的延长充电器与被充电池的寿命与容量,实现社会的环保。权利要求:1、一种又充又放的电池浮充装置由充电单元,放电单元,接口单元,脉冲单元,选择单元,负载单元,过程指示单元,双结束单元共同组成。其中:双结束单元由计数单元、限压起动单元、结束单元组成。充电单元的输入接整流输出,充电单元的输出接负载单元,脉冲单元的输出接接口单元的输入,接口单元的输出分别接充电单元与放电单元的控制点,选择单元的输出接计数单元的计数中心点,限压起动电路的输入接负载单元中被充电池的正极,限压起动电路的输出与计数单元的输出接结束单元的输入,结束单元的输出接接口单元。充电单元由P型充电工作电路、P型充电待命电路、补偿支路、涓流电阻组成。P型充电工作电路由工作的PNP管、基极电阻一组成;P型充电待命电路由待命的PNP管、基极电阻二、隔离二极管组成。工作的PNP管与待命的PNP管的发射极即为充电单元的输入,接整流输出;工作的PNP管与待命的PNP管的集电极相连,即是充电单元的输出,工作的PNP管的集电极接一个隔离二极管的正极,隔离二极管的负极为两路,一路接补偿支路到待命的PNP管的基极,另一路接基极电阻二到充电控制点,基极电阻一接在工作的PNP管的基极与充电控制点之间。涓流电阻接在整流输出与被充电池正极之间。放电单元由放电候命电路、放电工作电路、放电切换二极管、切除开关电路、偏流电阻、放电电阻组成。放电工作电路由工作的三极管、放电单元的电阻一组成,放电候命电路由候命的三极管、放电单元的电阻二组成,切除开关电路由两个切除二极管与切除开关组成。工作的三极管与候命的三极管的发射极接放电电阻到负载单元中被充池的正极,候命的三极管的集电极接放电切换二极管的正极,工作的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放电切换二极管的负极相连后,接偏流电阻到地线,放电单元的电阻二的一端与放电单元的电阻一的一端相接,成为放电控制点,放电单元的电阻二的另一端接候命的三极管的基极,放电单元的电阻一的另一端接工作的三极管的基极,切除开关的一端接电源,另一端为两路,一路接切除二极管正极一到候命的三极管的基极,另一路接切除二极管二正极到工作的三极管的基极,接口单元由放电接口控制电路与充电接口控制电路组成。充电接口控制电路由起接口作用的三极管、充电控制二极管、起门坎作用的发光管组成:脉冲单元的输出接起门坎作用的发光管到起接口作用的三极管的基极,起接口作用的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线,其集电极即为充电接口控制电路的输出,充电控制二极管接在充电控制点与起接口作用的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放电接口控制电路由起门坎作用的反相器、放电引导二极管、放电控制触发电阻、放电控制三极管组成:脉冲单元的输出接放电引导二极管到起门坎作用的反相器的输入端,该反相器的输出端接放电控制触发电阻到放电控制三极管的基极,放电控制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线,放电控制三极管的集电极即是放电接口控制电路的输出,接放电控制点。过程指示单元由过程指示灯与过程指示保护电阻组成:过程指示灯与过程指示保护电阻串联在整流输出与起接口作用的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脉冲单元由反相器一、脉冲单元的电阻、导向二极管、占空比可调电阻、占空比限制电阻、频率限制电阻、频率可调电阻、脉冲电容组成:导向二极管的一端接反相器一的输出端,导向二极管的中另一端接占空比可调电阻,占空比可调电阻串接占空比限制电阻到反相器一的输入端,频率限制电阻串联频率可调电阻在反相器一的输出端与输入端之间,脉冲电容接在反相器一的输入端与地线之间,反相器一的输出端接脉冲单元的电阻的一端,脉冲单元的电阻的另一端即是脉冲单元的输出。选择单元由选择开关、反相器五、选择二极管一、选择二极管二组成:选择开关的一接电源,另一端接反相器五的输入端,反相器五的输出端为两路,一路接选择二极管一的负极,选择二极管一的正极接结束单元中反相器三的输入端,另一路接选择二极管二到计数器的计数中心点。双结束单元由计数单元、限压起动单元、结束单元组成。计数单元由计数器、计数电容、计数调整电阻、计数保护电阻、停振二极管、计数结束二极管、计数中心点组成:计数器的第一振荡端接计数电容到计数中心点,第二振荡端接计数调整电阻到计数中心点,第三振荡端接计数保护电阻到计数中心点,计数器的终极输出端为两路,第一路接停振二极管到计数中心点,第二路接计数结束二极管到结束单元中反相器三的输入端。结束单元由反相器三、反相器四、反馈电容、反馈二极管、反馈接地电阻、充电结束二极管、放电结束二极管组成:反相器三的输出端接反相器四的输入端,反相器四的输出端接反馈电容的一端,反相电容的另一端也为两路,一路接反馈接地电阻到地线,另一路接反馈二极管到反相器三的输入端,放电结束二极管接在反相器的输出端与起门坎作用的反相器的输入端之间,充电结束二极管接在反相器三的输出端与起门坎作用的发光管的正极之间。限压起动单元由限压上偏可调电阻、限压上偏保护电阻、限压起动下偏电阻组成:限压上偏可调电阻串接限压上偏保护电阻到反相器三的输入端,限压起动下偏电阻接在反相器三的输入端到地线之间。负载单元由被充电池、接触指示灯、接触指示保护电阻组成:接触指示灯与接触指示保护电阻串联在被充电池的两端,被充电池接在充电单元的输出与地线之间。2、两放电三极管与充电单元中的三极管型号一至,均为PNP三极管。3、计数器是采用振荡器与二进制串行计数器组成的集成电路CD4060。4、计数调整电阻由固定电阻与可调电阻串联而成。5、反相器均采用斯密特非门。6、补偿支路由稳压管与二极管串联成。进一步说明:一、工作原理说明。充电单元的输入接整流输出,充电单元的输出接负载单元,脉冲单元的输出接接口单元的输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又充又放的电池浮充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又充又放的电池浮充装置,其特征是:由充电单元,放电单元,接口单元,脉冲单元,选择单元,负载单元,过程指示单元,双结束单元共同组成;其中:双结束单元由计数单元、限压起动单元、结束单元组成;充电单元的输入接整流输出,充电单元的输出接负载单元,脉冲单元的输出接接口单元的输入,接口单元的输出分别接充电单元与放电单元的控制点,选择单元的输出接计数单元的计数中心点,限压起动电路的输入接负载单元中被充电池的正极,限压起动电路的输出与计数单元的输出接结束单元的输入,结束单元的输出接接口单元;充电单元由P型充电工作电路、P型充电待命电路、补偿支路、涓流电阻组成;P型充电工作电路由工作的PNP管、基极电阻一组成;P型充电待命电路由待命的PNP管、基极电阻二、隔离二极管组成;工作的PNP管与待命的PNP管的发射极即为充电单元的输入,接整流输出;工作的PNP管与待命的PNP管的集电极相连,即是充电单元的输出,工作的PNP管的集电极接一个隔离二极管的正极,隔离二极管的负极为两路,一路接补偿支路到待命的PNP管的基极,另一路接基极电阻二到充电控制点,基极电阻一接在工作的PNP管的基极与充电控制点之间;涓流电阻接在整流输出与被充电池正极之间;放电单元由放电候命电路、放电工作电路、放电切换二极管、切除开关电路、偏流电阻、放电电阻组成;放电工作电路由工作的三极管、放电单元的电阻一组成,放电候命电路由候命的三极管、放电单元的电阻二组成,切除开关电路由两个切除二极管与切除开关组成;工作的三极管与候命的三极管的发射极接放电电阻到负载单元中被充池的正极,候命的三极管的集电极接放电切换二极管的正极,工作的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放电切换二极管的负极相连后,接偏流电阻到地线,放电单元的电阻二的一端与放电单元的电阻一的一端相接,成为放电控制点,放电单元的电阻二的另一端接候命的三极管的基极,放电单元的电阻一的另一端接工作的三极管的基极,切除开关的一端接电源,另一端为两路,一路接切除二极管正极一到候命的三极管的基极,另一路接切除二极管二正极到工作的三极管的基极,接口单元由放电接口控制电路与充电接口控制电路组成;充电接口控制电路由起接口作用的三极管、充电控制二极管、起门坎作用的发光管组成:脉冲单元的输出接起门坎作用的发光管到起接口作用的三极管的基极,起接口作用的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线,其集电极即为充电接口控制电路的输出,充电控制二极管接在充电控制点与起接口作用的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放电接口控制电路由起门坎作用的反相器、放电引导二极管、放电控制触发电阻、放电控制三极管组成:脉冲单元的输出接放电引导二极管到起门坎作用的反相器的输入端,该反相器的输出端接放电控制触发电阻到放电控制三极管的基极,放电控制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线,放电控制三极管的集电极即是放电接口控制电路的输出,接放电控制点;过程指示单元由过程指示灯与过程指示保护电阻组成:过程指示灯与过程指示保护电阻串联在整流输出与起接口作用的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脉冲单元由反相器一、脉冲单元的电阻、导向二极管、占空比可调电阻、占空比限制电阻、频率限制电阻、频率可调电阻、脉冲电容组成:导向二极管的一端接反相器一的输出端,导向二极管的中另一端接占空比可调电阻,占空比可调电阻串接占空比限制电阻到反相器一的输入端,频率限制电阻串联频率可调电阻在反相器一的输出端与输入端之间,脉冲电容接在反相器一的输入端与地线之间,反相器一的输出端接脉冲单元的电阻的一端,脉冲单元的电阻的另一端即是脉冲单元的输出;选择单元由选择开关、反相器五、选择二极管一、选择二极管二组成:选择开关的一接电源,另一端接反相器五的输入端,反相器五的输出端为两路,一路接选择二极管一的负极,选择二极管一的正极接结束单元中反相器三的输入端,另一路接选择二极管二到计数器的计数中心点;双结束单元由计数单元、限压起动单元、结束单元组成;计数单元由计数器、计数电容、计数调整电阻、计数保护电阻、停振二极管、计数结束二极管、计数中心点组成:计数器的第一振荡端接计数电容到计数中心点,第二振荡端接计数调整电阻到计数中心点,第三振荡端接计数保护电阻到计数中心点,计数器的终极输出端为两路,第一路接停振二极管到计数中心点,第二路接计数结束二极管到结束单元中反相器三的输入端;结束单元由反相器三、反相器四、反馈电容、反馈二极管、反馈接地电阻、充电结束二极管、放电结束二极管组成:反相器三的输出端接反相器四的输入端,反相器四的输出端接反馈电容的一端,反相电容的另一端也为两路,一路接反馈接地电阻到地线,另一路接反馈二极管到反相器三的输入端,放电结束二极管接在反相器的输出端与起门坎作用的反相器的输入端之间,充电结束二极管接在反相器三的输出端与起门坎作用的发光管的正极之间;限压起动单元由限压上偏可调电阻、限压上偏保护电阻、限压起动下偏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又充又放的电池浮充装置,其特征是:由充电单元,放电单元,接口单元,脉冲单元,选择单元,负载单元,过程指示单元,双结束单元共同组成;其中:双结束单元由计数单元、限压起动单元、结束单元组成;充电单元的输入接整流输出,充电单元的输出接负载单元,脉冲单元的输出接接口单元的输入,接口单元的输出分别接充电单元与放电单元的控制点,选择单元的输出接计数单元的计数中心点,限压起动电路的输入接负载单元中被充电池的正极,限压起动电路的输出与计数单元的输出接结束单元的输入,结束单元的输出接接口单元;充电单元由P型充电工作电路、P型充电待命电路、补偿支路、涓流电阻组成;P型充电工作电路由工作的PNP管、基极电阻一组成;P型充电待命电路由待命的PNP管、基极电阻二、隔离二极管组成;工作的PNP管与待命的PNP管的发射极即为充电单元的输入,接整流输出;工作的PNP管与待命的PNP管的集电极相连,即是充电单元的输出,工作的PNP管的集电极接一个隔离二极管的正极,隔离二极管的负极为两路,一路接补偿支路到待命的PNP管的基极,另一路接基极电阻二到充电控制点,基极电阻一接在工作的PNP管的基极与充电控制点之间;涓流电阻接在整流输出与被充电池正极之间;放电单元由放电候命电路、放电工作电路、放电切换二极管、切除开关电路、偏流电阻、放电电阻组成;放电工作电路由工作的三极管、放电单元的电阻一组成,放电候命电路由候命的三极管、放电单元的电阻二组成,切除开关电路由两个切除二极管与切除开关组成;工作的三极管与候命的三极管的发射极接放电电阻到负载单元中被充池的正极,候命的三极管的集电极接放电切换二极管的正极,工作的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放电切换二极管的负极相连后,接偏流电阻到地线,放电单元的电阻二的一端与放电单元的电阻一的一端相接,成为放电控制点,放电单元的电阻二的另一端接候命的三极管的基极,放电单元的电阻一的另一端接工作的三极管的基极,切除开关的一端接电源,另一端为两路,一路接切除二极管正极一到候命的三极管的基极,另一路接切除二极管二正极到工作的三极管的基极,接口单元由放电接口控制电路与充电接口控制电路组成;充电接口控制电路由起接口作用的三极管、充电控制二极管、起门坎作用的发光管组成:脉冲单元的输出接起门坎作用的发光管到起接口作用的三极管的基极,起接口作用的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线,其集电极即为充电接口控制电路的输出,充电控制二极管接在充电控制点与起接口作用的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放电接口控制电路由起门坎作用的反相器、放电引导二极管、放电控制触发电阻、放电控制三极管组成:脉冲单元的输出接放电引导二极管到起门坎作用的反相器的输入端,该反相器的输出端接放电控制触发电阻到放电控制三极管的基极,放电控制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线,放电控制三极管的集电极即是放电接口控制电路的输出,接放电控制点;过程指示单元由过程指示灯与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宁来科贸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