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小区建设的快消渗流储水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4375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6 04: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小区建设的快消渗流储水单元,包括管道、排水沟、旋转轴安装轴承、旋转轴、叶扇以及曲柄,管道穿入到排水沟内,且该管道置入到排水沟的部分的一侧设有一个分支管式的负压腔,负压腔内安装有活塞式的橡皮塞,橡皮塞通过连杆连接于曲柄,排水沟一侧连通着倾斜式的预埋到地平面以下的渗水管,渗水管连接连通有集水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雨水本身重力势能产生的动能,带动曲柄滑块运动,从而在管道末端产生负压,从而提高了排水速度;利用带有细小孔的渗流管,增加了水的渗透;利用集水井的设计,使得雨水可以再次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小区建设的快消渗流储水单元
本技术涉及排水系统设计
,具体指的是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小区建设的快消渗流储水单元。
技术介绍
“海绵小区”是将海绵城市的理论应用到小区环境之中,可以这样定义,“海绵小区”即以保护原有生态为原则构建小区环境,秉承海绵的品质“渗透”和“吸收”,净化雨水,实现环境与水资源的协调发展,保证小区日常生活自然有序地进行。海绵城市应用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理念是以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技术为主,主要从源头上控制径流的产生与流量,以达到调节水系统平衡、改善环境的目的。建设“海绵小区”如同建设海绵城市,是将以往的雨水快速排出方式转换为“渗、滞、蓄、净、用、排”相互结合雨水处理方式,充分考虑小区内涝、径流污染、生态修复等问题,统筹规划建设各环节。控制源头处理,减少排出量,促进过程中雨水渗透与蓄集;进行雨水系统净化并循环重复利用,使雨水的排放处理与利用实现最优化。现有的小区,由于早期设计的问题,对于现有的洪水预见性不足,导致下大雨时,无法快速排水,从而导致小区内部,产生内涝。而对于管道的改进,对民众生活的影响较大,施工复杂,且没有完整的体系,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应用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对于小区的排水系统进行重新规划,以虹吸原理、渗水、用水为主要技术手段,达到快消、渗流、慢渗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出了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小区建设的快消渗流储水单元。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小区建设的快消渗流储水单元,包括竖向固定在地平面上的管道、设置在地平面下层采用墙体砌成的排水沟、设置在排水沟的侧壁上的旋转轴安装轴承、安装在旋转轴安装轴承上的旋转轴、安装在旋转轴上的叶扇、以及安装在旋转轴上的曲柄,所述的管道穿入到排水沟内,且该管道置入到排水沟的部分的一侧设有一个分支管式的负压腔,所述负压腔内安装有活塞式的橡皮塞,所述橡皮塞通过连杆连接于所述曲柄,所述的叶扇置于所述管道的下部排水口处,该叶扇通过从管道下落的排水带动转动,进而使得旋转轴旋转并带动曲柄转动,所述曲柄通过连杆的传动进而带动所述橡皮塞在负压腔内做活塞运动,进而加速管道内的排水的水流速度;排水沟一侧连通着倾斜式的预埋到地平面以下的渗水管,所述渗水管连接连通有集水井。优选地,所述管道的上部设有一个虹吸排水雨斗,该虹吸排水雨斗具有沟延。优选地,所述橡皮塞上安装有单向阀。优选地,所述集水井的上部设有下水井盖和置入到井内的汲水管,且该集水井内部还设有过滤网。优选地,所述渗水管的侧壁上均匀分布有细孔,渗水管的管壁外段采用细沙石材质包围,且该渗水管埋在由植物下层构成的持水层处。本技术由虹吸雨水斗底盘,压环和整流罩组成。虹吸排水雨斗与沟延采用水泥密封连接,虹吸排水雨斗下端连接带有排水口的管道,所述管道口附近有一负压腔,所述负压腔由固定在排水沟墙体上的曲柄滑块组成。所述曲柄曲柄滑块包括一叶扇,叶扇固定在旋转轴上,所述旋转轴通过旋转轴安装轴承固定在排水沟的墙体上,旋转轴上带有一个可以圆周转动的曲柄,曲柄通过连杆与连杆与橡皮塞相连,橡皮塞上有一单向阀。所述排水沟右下端与渗水管相连,所述渗水管末端与集水井相连接,所述集水井内设有金属的金属的过滤网,其右下角有便于汲水的汲水管。负压腔的特点在于:叶扇固定于出水口的正下方,其叶扇由水自身的动能带动,而叶扇固定在旋转轴上,从而带动其上的曲柄做圆周运动。曲柄在做圆周运动的同时带动连杆,使得连杆末端的由橡皮塞构成的滑块做来回的滑动。在橡皮塞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使得管道构成负压加速水的流动,从而达到快速排水的目的。其上设置的单向阀,在橡皮塞向上运动的过程避免了水的回流。渗水管的特点在于:其壁上有均匀分布的细小孔,其管壁外段,有细沙石等材质包围,避免细小孔的堵塞。所述渗水管埋在由植物下层构成的持水层,且具有较小的倾斜角度。集水井的左上方连接渗水管,右下端有方便汲水的汲水管,上端为下水井盖,便于清理和大水时的及时消水。集水井内,有金属的过滤网,过滤网通过螺栓的方式与集水井内部相连接。其可以在每次大水之后取出进行清理。其集水井外部为可渗水的材质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够利用雨水本身重力势能产生的动能,带动曲柄滑块运动,从而在管道末端产生负压,从而提高了排水速度;利用带有细小孔的渗水管,增加了水的渗透;利用集水井的设计,使得雨水可以再次利用。本技术结构简单,便于安装使用,设备成本低廉,绿色无污染,可广泛运用于新型海绵城市的小区建设等领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负压腔的工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图1和2所示,本技术提出的应用于海绵城市小区建设的快消渗流储水单元,包括竖向固定在地平面3上的管道17、设置在地平面3下层采用墙体6砌成的排水沟10、设置在排水沟10的侧壁上的旋转轴安装轴承7、安装在旋转轴安装轴承7上的旋转轴8、安装在旋转轴8上的叶扇9、以及安装在旋转轴8上的曲柄20,管道17穿入到排水沟内,且该管道置入到排水沟的部分的一侧设有一个分支管式的负压腔5,负压腔5内安装有活塞式的橡皮塞4,橡皮塞4通过连杆19连接于曲柄20,叶扇9置于管道17的下部排水口处,该叶扇9通过从管道17下落的排水带动转动,进而使得旋转轴8旋转并带动曲柄转动,曲柄通过连杆19的传动进而带动橡皮塞4在负压腔内做活塞运动,进而加速管道17内的排水的水流速度;排水沟10一侧连通着倾斜式的预埋到地平面3以下的渗水管11,渗水管11连接连通有集水井13。管道17的上部设有一个虹吸排水雨斗2,该虹吸排水雨斗2具有沟延1。橡皮塞4上安装有单向阀18。集水井13的上部设有下水井盖16和置入到井内的汲水管15,且该集水井13内部还设有过滤网14。渗水管11的侧壁上均匀分布有细孔,渗水管11的管壁外段采用细沙石材质包围,且该渗水管埋在由植物下层构成的持水层12处。负压腔的特点在于:叶扇固定于出水口的正下方,其叶扇由水自身的动能带动,而叶扇固定在旋转轴上,从而带动其上的曲柄做圆周运动。曲柄在做圆周运动的同时带动连杆,使得连杆末端的由橡皮塞构成的滑块做来回的滑动。在橡皮塞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使得管道构成负压加速水的流动,从而达到快速排水的目的。其上设置的单向阀,在橡皮塞向上运动的过程避免了水的回流。渗水管的特点在于:其壁上有均匀分布的细小孔,其管壁外段,有细沙石等材质包围,避免细小孔的堵塞。所述渗水管埋在由植物下层构成的持水层,且具有较小的倾斜角度。集水井的左上方连接渗水管,右下端有方便汲水的汲水管,上端为下水井盖,便于清理和大水时的及时消水。集水井内,有金属的过滤网,过滤网通过螺栓的方式与集水井内部相连接。其可以在每次大水之后取出进行清理。其集水井外部为可渗水的材质构成。上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和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书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小区建设的快消渗流储水单元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小区建设的快消渗流储水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固定在地平面(3)上的管道(17)、设置在地平面(3)下层采用墙体(6)砌成的排水沟(10)、设置在排水沟(10)的侧壁上的旋转轴安装轴承(7)、安装在旋转轴安装轴承(7)上的旋转轴(8)、安装在旋转轴(8)上的叶扇(9)、以及安装在旋转轴(8)上的曲柄(20),所述的管道(17)穿入到排水沟内,且该管道置入到排水沟的部分的一侧设有一个分支管式的负压腔(5),所述负压腔(5)内安装有活塞式的橡皮塞(4),所述橡皮塞(4)通过连杆(19)连接于所述曲柄(20),所述的叶扇(9)置于所述管道(17)的下部排水口处,该叶扇(9)通过从管道(17)下落的排水带动转动,进而使得旋转轴(8)旋转并带动曲柄转动,所述曲柄通过连杆(19)的传动进而带动所述橡皮塞(4)在负压腔内做活塞运动,进而加速管道(17)内的排水的水流速度;排水沟(10)一侧连通着倾斜式的预埋到地平面(3)以下的渗水管(11),所述渗水管(11)连接连通有集水井(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小区建设的快消渗流储水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固定在地平面(3)上的管道(17)、设置在地平面(3)下层采用墙体(6)砌成的排水沟(10)、设置在排水沟(10)的侧壁上的旋转轴安装轴承(7)、安装在旋转轴安装轴承(7)上的旋转轴(8)、安装在旋转轴(8)上的叶扇(9)、以及安装在旋转轴(8)上的曲柄(20),所述的管道(17)穿入到排水沟内,且该管道置入到排水沟的部分的一侧设有一个分支管式的负压腔(5),所述负压腔(5)内安装有活塞式的橡皮塞(4),所述橡皮塞(4)通过连杆(19)连接于所述曲柄(20),所述的叶扇(9)置于所述管道(17)的下部排水口处,该叶扇(9)通过从管道(17)下落的排水带动转动,进而使得旋转轴(8)旋转并带动曲柄转动,所述曲柄通过连杆(19)的传动进而带动所述橡皮塞(4)在负压腔内做活塞运动,进而加速管道(17)内的排水的水流速度;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秀琴李维丽李俊叶刘爽胡晶晶杨欢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