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装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40565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6 0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包装盒,通过设置多组插板和支撑板,能够有效地包装盒的抗压和抗冲击能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外包装、盒体、保护层及固定带;外包装由带有折痕线的纸板折叠而成,包括第一盖板、前板、底板、后板及第二盖板;盒体由带有折痕线和切割线的纸板折叠而成,包括盒体前壁、盒体后壁、盒体左壁、盒体右壁及盒体底部;所述盒体前壁与所述盒体后壁对称设置,所述盒体左壁与所述盒体右壁对称设置;保护层设置于盒体内,开有若干个置物槽;固定带缠绕于外包装及盒体上,将第二盖板固定于第一盖板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包装盒
本技术涉及包装用品,尤其涉及一种包装盒。
技术介绍
包装是一种对物品的保护和装饰的方式,物品在外侧包裹上一层材料再进行运输,能够充分保护其自身。还可以通过外在的印刷信息及配件的装扮,在外观上面达到美化的目的。目前,市面上的包装盒大都是由盒体和盒盖构成,使用时盒盖通过折合处的外包装纸与盒体粘连为一体,再辅以其他装饰物增加包装盒的美观性。由于此类包装盒需要在其外表面粘贴连接件和装饰品,故在运输或者搬运的过程中存在脱落的风险,容易造成被包装物品的损坏,同时也会极大地影响物品的销售。外包装纸或连接件经过多次开合后,容易破损,使得盒子的使用寿命减少。市面上同样也存在一体成型的折叠包装盒,通过一张裁剪好的纸张,经过多次折叠、扣合和粘贴后,形成一个可以容纳物品的包装盒。对于折叠盒子,折叠比较简单,自动化包装生产线也能轻松实现。由于包装成本也要计入到产品的成本中,所以产品的生产厂家越来越多的选用较薄的纸板作为包装材料,此类盒子由于盒体的四周均由纸张折叠而成,通常只有一层纸板,其强度往往较低,往往抗压和抗冲击能力较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断推陈出新,设计出各种新式有使用价值的包装产品,既要保证美观又能够很好地保护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包装盒,通过设置多组插板和支撑板,能够有效地包装盒的抗压和抗冲击能力。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盒子,包括外包装、盒体、保护层及固定带;所述外包装由带有折痕线的纸板折叠而成,包括第一盖板、前板、底板、后板及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的右侧与所述前板连接,所述前板的右侧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底板的右侧与所述后板连接,所述后板的右侧与所述第二盖板连接;所述第二盖板折叠后,覆盖于所述第一盖板上,共同形成所述外包装的顶面;所述盒体由带有折痕线和切割线的纸板折叠而成,包括盒体前壁、盒体后壁、盒体左壁、盒体右壁及盒体底部;所述盒体前壁与所述盒体后壁对称设置,所述盒体左壁与所述盒体右壁对称设置;所述盒体前壁包括前壁支撑脚、第一折痕线、第一插板、第二插板、前壁内侧面、第二折痕线、前壁顶部、第三折痕线、前壁外侧面、前壁左支撑板、第四折痕线、前壁右支撑板、第五折痕线及第六折痕线;所述前壁支撑脚通过所述第一折痕线与所述前壁内侧面相连接;所述第一插板和所述第二插板设置在所述前壁内侧面上;所述第一插板和所述第二插板的一侧边与所述第一折痕线重合,其余三侧边上分别开设切割线;所述前壁顶部通过所述第二折痕线与所述前壁内侧面相连接,通过所述第三折痕线与前壁外侧面相连接;所述前壁外侧面通过所述第四折痕线与所述前壁左支撑板相连接,通过所述第五折痕线与所述前壁右支撑板相连接,通过所述第六折痕线与所述盒体底部相连接;所述前壁左支撑板及所述前壁右支撑板的下侧分别开设切割线;所述盒体左壁包括左壁支撑脚、第七折痕线、第三插板、左壁内侧面、第八折痕线、左壁顶部、第九折痕线、左壁外侧面及第十折痕线;所述左壁支撑脚通过所述第七折痕线与所述左壁内侧面相连接;所述第三插板设置在所述左壁内侧面上;所述第三插板的一侧边所述第七折痕线重合,其余三侧边上分别开设切割线;所述左壁顶部分通过所述第八折痕线与所述左壁内侧面相连接,通过所述第九折痕线与所述左壁外侧面相连接;所述左壁外侧面通过所述第十折痕线与所述盒体底部相连接。所述保护层设置于所述盒体内,开有若干个置物槽;所述固定带缠绕于所述外包装及所述盒体上,将所述第二盖板固定于所述第一盖板上。优选地,所述盒体前壁在折叠过程中,所述前壁外侧面沿着第六折痕线向上弯折90度,所述前壁左支撑板沿着第四折痕线向内弯折90度,所述前壁右支撑板沿着第五折痕线向内弯折90度,所述前壁顶部沿着第三折痕线向下弯折90度,前壁内侧面沿着第二折痕线向下弯折90度,所述前壁支撑脚沿着第一折痕线向上弯折90度;所述第一插板和所述第二插板抵住所述前壁外侧面的底部,使所述前壁内侧面与所述前壁外侧面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优选地,所述盒体左壁4在折叠过程中,所述左壁外侧面沿着第十折痕线向上弯折90度,所述左壁顶部沿着第九折痕线向下弯折90度,左壁内侧面沿着第八折痕线向下弯折90度,所述左壁支撑脚沿着第七折痕线向上弯折90度,所述第三插板抵住所述左壁外侧面的底部,使所述左壁内侧面与所述左壁外侧面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优选地,所述前壁右支撑板插入所述左壁内侧面与所述左壁外侧面之间,并粘接固定在所述左壁外侧面上。优选地,所述前壁顶部的两端边角为直角形或弧形,所述左壁顶部的两端边角为直角形或弧形。优选地,折叠后的所述左壁顶部置于所述前壁顶部之上,所述左壁支撑脚置于所述前壁支撑脚之上。优选地,所述第一插板及所述第二插板的宽度与所述前壁顶部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三插板的宽度与所述左壁顶部的宽度相同。优选地,还包括覆盖在所述外包装的表面的防水保护层。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盒体内的防震垫。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包装上的温度检测警示装置。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通过设置外包装、盒体、保护层及固定带构建了盒子的整体造型,外包装的各个部件形成包装盒的覆盖部,可以关闭盒子,并起到保护盒体的作用。盒体部分经过多次折叠后,盒体前壁、盒体后壁、盒体左壁、盒体右壁均为双层纸板的设计,提升了盒体强度。进一步的,该盒子通过固定带将外包装贴合在盒体上,使得纸盒整体更加牢固。本包装盒,通过设置多组插板和支撑板,能够有效地包装盒的抗压和抗冲击能力,实用性强,生产工艺简单,适用范围大,适合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包装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包装盒的外包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包装盒的盒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包装盒的固定带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标记如下所示:1--外包装、101--第一盖板、102--前板、103--底板、104--后板、105--第二盖板;2--盒体;3--盒体前壁、301—前壁支撑脚、302--第一折痕线、303--第一插板、304--第二插板、305--前壁内侧面、306--第二折痕线、307--前壁顶部、308--第三折痕线、309--前壁外侧面、310--前壁左支撑板、311-第四折痕线、312--前壁右支撑板、313--第五折痕线、314--第六折痕线;4--盒体左壁、401--左壁支撑脚、402--第七折痕线、403--第三插板、404--左壁内侧面、405--第八折痕线、406--左壁顶部、407--第九折痕线、408--左壁外侧面、409--第十折痕线;5--盒体底部、6--保护层、7--固定带。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包装盒,通过设置多组插板和支撑板,能够有效地包装盒的抗压和抗冲击能力。下面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4,图1为本技术一种包装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包装盒的外包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包装盒的盒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包装盒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包装(1)、盒体(2)、保护层(6)及固定带(7);所述外包装(1)由带有折痕线的纸板折叠而成,包括第一盖板(101)、前板(102)、底板(103)、后板(104)及第二盖板(105);所述第一盖板(101)的右侧与所述前板(102)连接,所述前板(102)的右侧与所述底板(103)连接,所述底板(103)的右侧与所述后板(104)连接,所述后板(104)的右侧与所述第二盖板(105)连接;所述第二盖板(105)折叠后,覆盖于所述第一盖板(101)上,共同形成所述外包装(1)的顶面;所述盒体(2)由带有折痕线和切割线的纸板折叠而成,包括盒体前壁(3)、盒体后壁、盒体左壁(4)、盒体右壁及盒体底部;所述盒体前壁(3)与所述盒体后壁对称设置,所述盒体左壁(4)与所述盒体右壁对称设置;所述盒体前壁(3)包括前壁支撑脚(301)、第一折痕线(302)、第一插板(303)、第二插板(304)、前壁内侧面(305)、第二折痕线(306)、前壁顶部(307)、第三折痕线(308)、前壁外侧面(305)、前壁左支撑板(310)、第四折痕线(311)、前壁右支撑板(312)、第五折痕线(313)及第六折痕线(314);所述前壁支撑脚(301)通过所述第一折痕线(302)与所述前壁内侧面(305)相连接;所述第一插板(303)和所述第二插板(304)设置在所述前壁内侧面(305)上;所述第一插板(303)和所述第二插板(304)的一侧边与所述第一折痕线(302)重合,其余三侧边上分别开设切割线;所述前壁顶部(307)通过所述第二折痕线(306)与所述前壁内侧面(305)相连接,通过所述第三折痕线(308)与前壁外侧面(309)相连接;所述前壁外侧面(309)通过所述第四折痕线(311)与所述前壁左支撑板(310)相连接,通过所述第五折痕线(313)与所述前壁右支撑板(312)相连接,通过所述第六折痕线(314)与所述盒体底部(5)相连接;所述前壁左支撑板(310)及所述前壁右支撑板(312)的下侧分别开设切割线;所述盒体左壁(4)包括左壁支撑脚(401)、第七折痕线(402)、第三插板(403)、左壁内侧面(404)、第八折痕线(405)、左壁顶部(406)、第九折痕线(407)、左壁外侧面(408)及第十折痕线(409);所述左壁支撑脚(401)通过所述第七折痕线(402)与所述左壁内侧面(404)相连接;所述第三插板(403)设置在所述左壁内侧面(404)上;所述第三插板(403)的一侧边所述第七折痕线(402)重合,其余三侧边上分别开设切割线;所述左壁顶部(406)分通过所述第八折痕线(405)与所述左壁内侧面(404)相连接,通过所述第九折痕线(407)与所述左壁外侧面(408)相连接;所述左壁外侧面(408)通过所述第十折痕线(409)与所述盒体底部(5)相连接;所述保护层(6)设置于所述盒体(2)内,开有若干个置物槽;所述固定带(7)缠绕于所述外包装(1)及所述盒体(2)上,将所述第二盖板(105)固定于所述第一盖板(10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包装(1)、盒体(2)、保护层(6)及固定带(7);所述外包装(1)由带有折痕线的纸板折叠而成,包括第一盖板(101)、前板(102)、底板(103)、后板(104)及第二盖板(105);所述第一盖板(101)的右侧与所述前板(102)连接,所述前板(102)的右侧与所述底板(103)连接,所述底板(103)的右侧与所述后板(104)连接,所述后板(104)的右侧与所述第二盖板(105)连接;所述第二盖板(105)折叠后,覆盖于所述第一盖板(101)上,共同形成所述外包装(1)的顶面;所述盒体(2)由带有折痕线和切割线的纸板折叠而成,包括盒体前壁(3)、盒体后壁、盒体左壁(4)、盒体右壁及盒体底部;所述盒体前壁(3)与所述盒体后壁对称设置,所述盒体左壁(4)与所述盒体右壁对称设置;所述盒体前壁(3)包括前壁支撑脚(301)、第一折痕线(302)、第一插板(303)、第二插板(304)、前壁内侧面(305)、第二折痕线(306)、前壁顶部(307)、第三折痕线(308)、前壁外侧面(305)、前壁左支撑板(310)、第四折痕线(311)、前壁右支撑板(312)、第五折痕线(313)及第六折痕线(314);所述前壁支撑脚(301)通过所述第一折痕线(302)与所述前壁内侧面(305)相连接;所述第一插板(303)和所述第二插板(304)设置在所述前壁内侧面(305)上;所述第一插板(303)和所述第二插板(304)的一侧边与所述第一折痕线(302)重合,其余三侧边上分别开设切割线;所述前壁顶部(307)通过所述第二折痕线(306)与所述前壁内侧面(305)相连接,通过所述第三折痕线(308)与前壁外侧面(309)相连接;所述前壁外侧面(309)通过所述第四折痕线(311)与所述前壁左支撑板(310)相连接,通过所述第五折痕线(313)与所述前壁右支撑板(312)相连接,通过所述第六折痕线(314)与所述盒体底部(5)相连接;所述前壁左支撑板(310)及所述前壁右支撑板(312)的下侧分别开设切割线;所述盒体左壁(4)包括左壁支撑脚(401)、第七折痕线(402)、第三插板(403)、左壁内侧面(404)、第八折痕线(405)、左壁顶部(406)、第九折痕线(407)、左壁外侧面(408)及第十折痕线(409);所述左壁支撑脚(401)通过所述第七折痕线(402)与所述左壁内侧面(404)相连接;所述第三插板(403)设置在所述左壁内侧面(404)上;所述第三插板(403)的一侧边所述第七折痕线(402)重合,其余三侧边上分别开设切割线;所述左壁顶部(406)分通过所述第八折痕线(405)与所述左壁内侧面(404)相连接,通过所述第九折痕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敏
申请(专利权)人:方家铺子莆田绿色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