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振忠专利>正文

轻力升降式掀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33532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5 2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轻力升降式掀床,其在床座两侧各设置有翻掀器以及安全装置,床座上方置放有床板及床垫,翻掀器设置有气压棒,以连接于床座与床板之间,而安全装置包括有上支撑杆轴向滑动套置于下支撑杆上,以连接于床座与床板之间;当床板配合床垫重量而压置于床座上时,利用气压棒的举升力,使用者只须全程轻力抬升床板即可成为掀开状态,再以安全装置的定位件设定上支撑杆与下支撑杆彼此套置的伸出长度,以支撑床板向上摆移后形成掀开定位;当安全装置的定位件解除设定时,床板利用床垫重量即可自行摆移下降,且由气压棒缓冲承受床板的下降速度及重力,使床板全程缓慢下降闭合定位于床座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轻力升降式掀床
本技术涉及一种轻力升降式掀床,尤其涉及一种适合人力轻力操作床板往上掀开以及往下闭合的掀床。
技术介绍
现有掀床的连杆机构中,如图1及图2所示,在床板90与床座91侧各组接一上支杆93及一下固定杆92,并且两者间枢接有前高后低倾斜状的短连杆94、长连杆95,而上支杆93与长连杆95之间则连接伸缩式气压棒96的上枢轴98、下枢轴99,利用各杆件的相关支点配置及床板90重量,使床板90盖合于床座91上。当使用者以大力往上掀拉床板90一段行程后,即可通过助气压棒96的活动杆97持续强力推动长连杆95,使上支杆93、短连杆94与长连杆95自动张开成图1所示的掀开定位状态。现有掀床的连杆机构利用气压棒96的上枢轴98朝后连接构成较大的力矩及出力角度,在使用者以大力开始掀开床板90后,即通过气压棒96持续强力朝上迅速掀开床板90定位。因此当使用者要开始由上往下盖合床板90时,则必须先大力朝下拉动床板90,以足够克服气压棒96的举升定位力量之后,使床板90配合本身重力迅速往下摆移,最后使用者则必须大力缓冲床板90的下降力量与速度,以避免床板90强力撞击于床座91上。由于现有掀床于开始掀开、开始盖合与最后施力缓冲盖合时,皆必须人工以大力操作,因此对于一般老弱妇孺而言,更须耗费极大精神与体力,相当麻烦与不方便,而且床板90在快速掀开、闭合过程中容易发生危险。因此要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即为此行业相关业者所亟欲研究的课题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力升降式掀床,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轻力升降式掀床在床座两侧各设置有翻掀器以及安全装置,该床座上方置放有床板及床垫;该翻掀器设置有气压棒,该气压棒固定于床座内侧的下杆件以及固定于床板底面的上杆件,且上杆件前段侧设有支轴枢接于床座,而气压棒上端枢轴往上朝后连接于上杆件中段,且气压棒下端枢轴往下朝前连接于下杆件;该安全装置设置于床座的后半段内,其包括有上支撑杆轴向滑动套置于下支撑杆上,下支撑杆下端枢接于床座,上支撑杆上端枢接于床板,上支撑杆与下支撑杆彼此设有定位件受控设定伸出长度;该气压棒具有缸体及伸出于缸体的活动杆,在缸体内部的油、气混合比例为3:5,而活动杆伸出于缸体的最大长度为185mm,且其相对于缸体的位移行程为165mm,气压棒的举升力为680牛顿;当床板配合床垫重量而压置于床座上时,利用气压棒的举升力,使用者只须全程轻力抬升床板即可成为掀开状态,再以定位装置的定位件设定上支撑杆与下支撑杆彼此套置的伸出长度,以支撑床板向上摆移后形成掀开定位;当安全装置的定位件解除设定时,床板利用床垫重量即可自行摆移下降,且由气压棒缓冲承受床板的下降速度及重力,使床板全程缓慢下降闭合定位于床座上。前述的轻力升降式掀床,其中该床座内侧设有轴座,在轴座设有开口槽,以及于开口槽边缘设有凹沟,该上杆件的支轴朝下靠置于开口槽内形成枢接,且支轴末端设有凸缘靠置于凹沟。前述的轻力升降式掀床,其中该气压棒与床座水平方向之间朝后形成有对应床板闭合定位的夹角,该夹角设为25~35度。前述的轻力升降式掀床,其中该气压棒与床座水平方向之间朝后形成有对应床板掀开定位的夹角,该夹角设为65~75度。前述的轻力升降式掀床,其中该定位件设有一插杆受控插入于上支撑杆内,以设定上支撑杆与下支撑杆彼此套置的伸出长度。前述的轻力升降式掀床,其中该上支撑杆的下段外侧径向相通设置有接座,该定位件具有锁接于接座的定位部,以及带动插杆经由定位部内轴向进退的操作部。前述的轻力升降式掀床,其中该床板后端设置有握把,且握把设有常态摆移朝下的拉杆,该床座后端于拉杆上方相隔对应设有卡勾。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提供一种轻力升降式掀床,利用翻掀器的气压棒配合力矩及出力角度进行运行,使用者只须全程轻力抬升床板即可成为掀开状态,再以安全装置的定位件设定上支撑杆与下支撑杆彼此套置的伸出长度,以支撑床板向上摆移后形成掀开定位;当安全装置的定位件解除设定时,床板利用床垫重量即可自行摆移下降,且由气压棒缓冲承受床板的下降速度及重力,使床板全程缓慢下降闭合定位于床座上。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掀床掀开定位的剖视图;图2为现有掀床闭合定位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轻力升降式掀床的立体图;图4为图3掀床闭合定位的剖视图;图5为图3掀床掀开定位的剖视图;图6为图4翻掀器与安全装置的立体图;图7为图6安全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8为图7定位件伸出插杆定位的立体图;图9为图7定位件收回插杆定位的立体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掀床进行掀开动作图(一);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掀床进行掀开动作图(二);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掀床进行闭合动作图(一);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掀床进行闭合动作图(二);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掀床进行闭合动作图(三);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掀床进行闭合动作图(四)。附图标记说明:1、掀床11、床座12、床板13、床垫14、轴座141、开口槽142、凹沟143、固定孔15、螺栓16、握把161、拉杆17、卡勾2、翻掀器21、下杆件22、上杆件221、固定孔23、气压棒231、缸体232、活动杆233、枢轴234、枢轴24、支轴241、凸缘A1、夹角A2、夹角3、安全装置31、上支撑杆311、上端312、下端313、通孔314、轴件315、接座32、下支撑杆321、上端322、下端323、通孔324、轴件33、定位件331、插杆332、定位部333、操作部。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为达成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出可行实施例,并且配合附图说明如下:首先,请参阅图3至图9,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技术轻力升降式掀床1设置有床座11、翻掀器2以及安全装置3,其中:该床座11上方放置有床板12及床垫13,且床座11内部与床板12之间形成容置空间。床座11内部两侧各设有轴座14,并且以螺栓15经由固定孔143锁固定位,参阅图6,在轴座14设有开口槽141,以及于开口槽141边缘设有凹沟142。在床板12后端设置有握把16,且握把16设有常态摆移朝下的拉杆161,而床座11后端于拉杆161上方相隔对应设有卡勾17。该翻掀器2为两组左右对称设置,各掀翻器2设置有固定于床座11中段内侧的下杆件21,以及固定于床板12底面的上杆件22,且上杆件22设有固定孔221(参阅图6),以及其前段侧设有支轴24枢接于床座11的轴座14,参阅图4至图6所示,使上杆件22的支轴24朝下靠置于开口槽141内形成枢接轴心,且支轴24末端设有凸缘241靠置于凹沟142,而气压棒23上端的枢轴233往上朝后连接于上杆件22中段,且其下端的枢轴234往下朝前连接于下杆件21。气压棒23具有缸体231及伸出于缸体231的活动杆232,在缸体231内部的油、气混合比例为3:5,而活动杆232伸出于缸体231的最大长度为185mm,且其相对于缸体231的位移行程为165mm,气压棒23的举升力为680牛顿。该安全装置3为两组左右对称设置于床座11的后半段内,其包括有上支撑杆31的下端312轴向滑动套置于下支撑杆32的上端321(参阅图7),下支撑杆32的下端322设有通孔323,以枢接于床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轻力升降式掀床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轻力升降式掀床,其特征在于,在床座两侧各设置有翻掀器以及安全装置,该床座上方置放有床板及床垫;该翻掀器设置有气压棒,该气压棒固定于床座内侧的下杆件以及固定于床板底面的上杆件,且上杆件前段侧设有支轴枢接于床座,而气压棒上端枢轴往上朝后连接于上杆件中段,且气压棒下端枢轴往下朝前连接于下杆件;该安全装置设置于床座的后半段内,其包括有上支撑杆轴向滑动套置于下支撑杆上,下支撑杆下端枢接于床座,上支撑杆上端枢接于床板,上支撑杆与下支撑杆彼此设有定位件受控设定伸出长度;该气压棒具有缸体及伸出于缸体的活动杆,在缸体内部的油、气混合比例为3:5,而活动杆伸出于缸体的最大长度为185mm,且其相对于缸体的位移行程为165mm,气压棒的举升力为680牛顿。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7.07 TW 1052102461.一种轻力升降式掀床,其特征在于,在床座两侧各设置有翻掀器以及安全装置,该床座上方置放有床板及床垫;该翻掀器设置有气压棒,该气压棒固定于床座内侧的下杆件以及固定于床板底面的上杆件,且上杆件前段侧设有支轴枢接于床座,而气压棒上端枢轴往上朝后连接于上杆件中段,且气压棒下端枢轴往下朝前连接于下杆件;该安全装置设置于床座的后半段内,其包括有上支撑杆轴向滑动套置于下支撑杆上,下支撑杆下端枢接于床座,上支撑杆上端枢接于床板,上支撑杆与下支撑杆彼此设有定位件受控设定伸出长度;该气压棒具有缸体及伸出于缸体的活动杆,在缸体内部的油、气混合比例为3:5,而活动杆伸出于缸体的最大长度为185mm,且其相对于缸体的位移行程为165mm,气压棒的举升力为680牛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力升降式掀床,其特征在于,该床座的内侧设有轴座,在轴座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振忠
申请(专利权)人:刘振忠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