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眩光LED光源器件及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2699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1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灯具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防眩光LED光源器件及灯具,包括LED灯珠、透镜和反光杯,LED灯珠和所述透镜位于所述反光杯内,透镜包括容置槽,透镜将所述LED灯珠罩设在容置槽内,透镜包括入射面、出射面和全反射面,容置槽的内表面为所述入射面,出射面设置在透镜的外表面,全反射面设置在透镜的外表面并对应LED灯珠的前方,全反射面将LED灯珠照射到所述全反射面上的光线进行全反射。因此,LED灯珠发出的光线通过入射面进入透镜后,一部分光线通过所述折射面射出,另一部分通过全反射面进行反射再从所述反光杯的反射面射出,从而使得人眼从灯具外面不能直接看到LED灯珠所发出的光线,能有效防止眩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眩光LED光源器件及灯具
本技术涉及灯具
,尤其涉及一种防眩光LED光源器件及灯具。
技术介绍
近年来,LED产业的迅速发展,由于LED光源具有电光转换效率高、体积小,好配光等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然而,LED灯珠射出的光线容易使人眼产生炫光,故LED灯具需要进行防眩光的措施,现有技术中,防眩灯具的配光形式具有多样化,例如:1、采用导光板加扩散板配光的筒灯,此类筒灯正面观测,扩散板上光线均匀、柔和,但大角度观测光线依然强烈,没有遮光角,该种条件下依然易产生眩光;2、采用单独TIR透镜配光的筒灯、在很大角度范围内可直接观察到LED光源透射出的光线,此时仍然容易产生眩光;3、采用TIR透镜加反光杯配光的筒灯、其中透镜对LED光源进行配光、反光杯对射出的光线形成遮光角从而减少眩光,但正面观察灯具依然可观测到LED光源透射出的光线、刺眼程度高。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眩光LED光源器件及灯具。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防眩光LED光源器件,其包括LED灯珠、透镜和反光杯,所述LED灯珠和所述透镜位于所述反光杯内,所述透镜包括容置槽,所述透镜将所述LED灯珠罩设在所述容置槽内,所述透镜包括入射面、出射面和全反射面,所述容置槽的内表面为所述入射面,所述出射面设置在所述透镜的外表面,所述全反射面设置在所述透镜的外表面并对应所述LED灯珠的前方,所述全反射面将照射到其上的光线反射到所述出射面从而射出。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透镜上设置两个全反射面,两个所述全反射面相连接并呈V型对称结构,开口方向远离所述LED灯珠。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两个所述全反射面均为自由曲面。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全反射面采用电镀工艺处理。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反光杯为对称结构,所述反光杯内表面包括多个反射面。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反射面为自由曲面。还提供了一种防眩光灯具,其包括灯架、铝基板和若干个上述的防眩光LED光源器件。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LED光源器件呈圆形阵列并固定在所述铝基板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反光杯相互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形成环状结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灯架包括环槽,所述铝基板和所述LED光源器件固定在所述环槽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眩光LED光源器件及灯具,包括LED灯珠、透镜和反光杯,LED灯珠和所述透镜位于所述反光杯内,透镜包括容置槽,透镜将所述LED灯珠罩设在容置槽内,透镜包括入射面、出射面和全反射面,容置槽的内表面为所述入射面,出射面设置在透镜的外表面,全反射面设置在透镜的外表面并对应LED灯珠的前方,全反射面将LED灯珠照射到所述全反射面上的光线进行全反射。因此,LED灯珠发出的光线通过入射面进入透镜后,一部分光线通过所述折射面射出,另一部分通过全反射面进行反射再从所述反光杯的反射面射出,从而使得人眼从灯具外面不能直接看到LED灯珠所发出的光线,能有效防止眩光。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说明:图1为本技术防眩光LED光源器件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透镜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部分光线走向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防眩光灯具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6为图4所示实施例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技术中所涉及的上、下、左、右等方位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技术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本技术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图1为本技术防眩光LED光源器件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透镜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部分光线走向示意图,同时参照图1~3,本实施例一种防眩光LED光源器件100,包括LED灯珠110、透镜120和反光杯130,LED灯珠110和透镜120位于反光杯130内,透镜120包括容置槽121,该容置槽121为直通槽,透镜120将一个或多个LED灯珠110罩设在容置槽121内,透镜120包括入射面122、出射面123和全反射面124,容置槽121的内表面为该入射面122,出射面123设置在透镜120的外表面,全反射面124设置在透镜120的外表面并对应LED灯珠110的前方,全反射面124将LED灯珠110照射到该全反射面上的光线进行全反射。透镜120上设置两个全反射面124,两个全反射面124相连接并呈V型对称结构,开口方向远离LED灯珠110。本实施例中,该两个全反射面124均为自由曲面,全反射面124采用电镀工艺处理。具体实施时,全反射面124也可根据具体的反射需要设置为弧面或平面。反光杯130内表面包括多个反射面131,折射面呈圆周对称。该反射面131为自由曲面。具体实施时,反射面131也可根据具体的反射需要设置为弧面或平面。结合图1、3,LED灯珠射出的光线,经过容置槽121的内表面(即入射面122)射入透镜,一部分光线A通过透镜的出射面123射出到反光杯130上,并由反光杯130的反射面131进行反射;另一部分光线B、C、D照射到透镜120的全反射面124上,并在全反射面124上进行全反射,再通过透镜的出射面123射出到反光杯130上,并由反光杯130的反射面131进行反射,从而使得人眼从灯具外面不能直接看到LED灯珠所发出的光线,能有效防止眩光;反光杯130主要调节灯具射出光线的均匀度、灯具配光角度和防眩遮光角,从而进一步控制灯具眩光值,达到防眩的目的。图4为本技术一种防眩光灯具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6为图4所示实施例的剖视图,同时参考图4~6,本实施例的防眩光灯具包括灯架200、铝基板300和若干个上述的防眩光LED光源器件100。LED光源器件100呈圆形阵列并固定在铝基板300上,相应地,铝基板300也呈环状板,灯架200包括一个环槽210,铝基板300固定在该环槽210中,LED光源器件100固定在铝基板300上,LED光源器件中的反光杯130相互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使得整体形成环状的反光杯环结构,从而使得该灯具形成环状筒灯的结构。灯架200上还设置有一圆形凹槽220,用于安装电池400。由于上述可知,该灯具的LED灯珠发出的光线通过入射面进入透镜后,一部分光线通过所述折射面射出,另一部分通过全反射面进行反射再从所述反光杯的反射面射出,从而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防眩光LED光源器件及灯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眩光LED光源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LED灯珠、透镜和反光杯,所述LED灯珠和所述透镜位于所述反光杯内,所述透镜包括容置槽,所述透镜将所述LED灯珠罩设在所述容置槽内,所述透镜包括入射面、出射面和全反射面,所述容置槽的内表面为所述入射面,所述出射面设置在所述透镜的外表面,所述全反射面设置在所述透镜的外表面并对应所述LED灯珠的前方,所述全反射面将照射到其上的光线反射到所述出射面从而射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眩光LED光源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LED灯珠、透镜和反光杯,所述LED灯珠和所述透镜位于所述反光杯内,所述透镜包括容置槽,所述透镜将所述LED灯珠罩设在所述容置槽内,所述透镜包括入射面、出射面和全反射面,所述容置槽的内表面为所述入射面,所述出射面设置在所述透镜的外表面,所述全反射面设置在所述透镜的外表面并对应所述LED灯珠的前方,所述全反射面将照射到其上的光线反射到所述出射面从而射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光LED光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上设置两个全反射面,两个所述全反射面相连接并呈V型对称结构,开口方向远离所述LED灯珠。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眩光LED光源器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全反射面均为自由曲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眩光LE...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桂鹏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金流明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