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魏善龙专利>正文

一种微重力自闭式地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24975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09: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微重力自闭式地漏,包括:壳体,凹状或杯状结构,底部中心开孔,与排水管道相接;芯体,位于壳体的底部中心开孔和壳体垂直内壁之间,包括:框架,固定在壳体的底部,框架外壁与壳体垂直内壁形成凹形漏水周边通道;在框架设计有贯通孔与周边通道相通;合页,为下翻式一体结构,包括转轴部和下翻部,转轴部对称于合页上部两端,转轴部分别轴接于框架上的轴槽上,合页与框架内壁平行,覆盖于贯通孔上;密封板,固定封装于框架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重力自闭式地漏
本技术涉及建筑排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重力自闭式地漏。
技术介绍
无论是在居家生活,还是大型仓储,地漏几乎人人皆知,家喻户晓。市场上,种类繁多,价格不等。迄今,有关地漏的专利足足上万个,但真正能实现排水速度快、防臭效果好、便于清理、经久耐用的产品,每个人都心知肚明。地漏的种类,大致分为如下几种:1、水封式地漏,价格便宜,应用广泛,但是排水速度慢、自清(洁)能力差、容易堵塞、返水湾里的水容易干戈,起不到防臭效果,主管道堵塞容易返水,遇上大风天气,由于空气负压容易反味,由于返水湾存水必须达到5厘米,因此地漏整体高度较高不宜安装。不易清理。还有一种新型水封式地漏,利用储水腔体或套管装置形成“N”形或“U”型储水弯道,依靠水封来隔绝排水管道内的臭气和病菌,实现防臭效果的地漏。但是,结构复杂,特别是不锈钢材质芯成本较高。2、弹簧自动密封式地漏,用弹簧拉伸密封芯下端的密封垫来密封。地漏内无水或水少时,密封垫被弹簧向上拉伸,封闭管道,当地漏内的水达到一定高度,水的重力超过弹簧弹力时,弹簧被水向下压迫,密封垫打开,自动排水。这款地漏由于经常排水,弹簧反复拉伸,导致弹性减弱,加之长期污水侵蚀,极易锈蚀,弹簧断裂,失去密封防臭功能,密封垫掉入管道中容易造成管道堵塞,弹簧没有失效之前,防臭效果还不错,但是,弹簧由硼铁制成,长期接触污水极易锈蚀,导致弹性减弱、失效,寿命不长;弹簧容易缠绕毛发,影响垫片回弹;垫片是机械结构,封闭不严。需要经常清洗或更换,否则根本起不到防臭效果。3、磁石自动密封式地漏,利用两块磁铁异性相吸的原理,使密封垫实现密封,当水压大于磁力时,密封垫向下打开排水,排水结束,水压小于磁力,磁铁块吸合,实现密封防臭功能,这款地漏利用两块磁铁的磁力吸合密封垫来密封。但磁铁还一个特性,就是随着时间的推迟会自然消磁,在遇到不同环境和温度时,会增加消磁,磁石接触温度越高磁力消失越快,我们正常洗澡温度都在35度以上,也就是说磁铁会平凡接触35度以上温度,磁铁就会产生不同程度消磁,减少使用周期,这款地漏结构复杂,外形较大,安装要求较高,不宜安装,安装时地漏芯部分插入主管道中,密封垫的面积占据了整个管道截面积的2/3,严重影响排水速度,当水压大于磁力时,密封垫向下打开排水,排水结束,水压减小,小于磁力时,磁铁块吸合,密封垫向上拉升。磁石式地漏的塑料材质芯可加工不同类型,但是由于地面污水水质很差,如洗刷物品、刷地等各种原因,会含有一些铁质杂质吸附在吸铁石上,一段时间后,杂质层就会导致密封垫无法闭合,起不到防臭作用;磁力会逐渐减弱、消失,影响密封垫的上下开启闭合,容易失灵。4、重力式地漏,不需水封,不使用弹簧、磁铁等外力,利用水流自身重力和地漏内部浮球的平衡关系,自动开闭密封盖板。这种模式和弹簧式类似,只是把弹力转换成浮力带动机械拉力。重力式地漏的过滤网一体式不容易丢失,但是地漏芯内部有螺旋式机械件,长期在污水中工作会锈蚀或淤积泥沙,阻碍浮力球上下移动,影响排水、防臭、防菌;密封盖板也会因为淤积毛发、泥沙,导致密封不严,影响防臭、防菌。5、硅胶式地漏,用硅胶制成10厘米长圆通,另一端扁平成两片较薄的硅胶贴合在一起来密封,或底部开口的硅胶袋来密封。排水时硅胶底部被水冲开,排水结束后,硅胶底部因自身弹力作用及开口因残留水分自动贴合,实现防臭效果。这款地漏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硅胶抗老化性能及自身弹性好,防臭性能良好,排水也快。但是,由于硅胶材质较软表面容易粘附头发和一些小颗粒物和水垢,靠弹力作用自动贴合的两片硅胶,由于水垢的粘性较大,在有限的水重力下很难打开,影响排水。硅胶常理情况下机械开合不耐用。总之,地漏的排水速度和密封防臭是个很难两全其美的矛盾,如果追求排水速度快,必须排水通道管径要粗大,这样往往带来密封防臭的问题和比较大的垃圾颗粒堵塞主排水管的问题;如果追求密封防臭效果好,排水不畅,毛发堵塞清理问题等等。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一种地漏,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排水速度快,密封防臭效果好。具体地说,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微重力自闭式地漏,包括:壳体,凹状或杯状结构,底部中心开孔,与排水管道相接;芯体,位于壳体的底部中心开孔和壳体垂直内壁之间,包括框架、合页、密封板;其中,框架,固定在壳体的底部,框架外壁与壳体垂直内壁形成凹形漏水周边通道;在框架设计有贯通孔与周边通道相通;合页,为下翻式一体结构,包括转轴部和下翻部,转轴部对称于合页上部两端,转轴部分别轴接于框架上的轴槽上,合页与框架内壁平行,覆盖于贯通孔上;密封板,固定封装于框架上。该密封板的表面积小于壳体垂直内壁组成的面积。该地漏还包括栅网,垂直位于水平贯通孔的外侧,围在芯体周围。该框架内壁与壳体底部夹角为10°—90°。该地漏还包括盖板,活动覆盖在壳体垂直外壁上或者外壁内。该盖板为正四边形、圆形板,芯体位于壳体和盖板构成的封闭空间中。该芯体高度小于或等于壳体深度。该盖板为回字形正四边形、回字形圆形板,框架位于壳体、盖板和密封板构成的封闭空间中,盖板和密封板处于同一平面。芯体高度等于壳体深度与盖板厚度之和。该合页的厚度从转轴部到下翻部逐渐增大,或者,合页下翻部增加配重,或者,合页下翻部及框架内增加磁铁。该贯通孔下部设置一阶梯台或挡水台。本技术公开的微重力自闭式地漏,采用扁平结构水平排水方式,使得地漏适用于任何不同场所地面,无需考虑对地面进行特别处理;采用下翻合页结构,利用合页自身重力,也可利用磁力,使下翻合页复位达到密封,从而使得排水速度和排水量接近主管道最大限度,又能防止地下通道的污浊气体上泄室内,真正解决下水管道防返水、防返味、防蚊虫、防细菌滋生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截面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截面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截面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中的梯形合页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的方形合页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一对方形合页的俯视图;图7为本技术的一对梯形合页的俯视图;图8为本技术的合页转轴部安装位置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合页转轴部安装位置另一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的贯通孔与合页配合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的贯通孔与合页配合的另一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的盖板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公开的微重力自闭式地漏,采用扁平结构水平排水方式,使得地漏适用于任何不同场所地面,无需考虑对地面进行特别处理;采用下翻合页结构,利用合页自身重力,也可利用磁力,使下翻合页复位达到密封,从而使得排水速度和排水量接近主管道最大限度,又能防止地下通道的污浊气体上泄室内,真正解决下水管道防返水、防返味、防蚊虫、防细菌滋生问题。本技术公开的微重力感应自闭式地漏,包括:壳体1、芯体2和盖板3。参见图1、图2、图3。(壳体1的宽度大于壳体1的高度,以5倍为最佳。这之间没有直接联系)壳体1、芯体2和盖板3为塑料、金属或不锈钢类以及不沾水的纳米材料。一、壳体1:壳体1为凹状或杯状结构,底部中心开孔4,用于与排水管道5相接;壳体俯视截面优选为正四边形(正方形或长方形)或圆形(以下主要以正方形为实施例进行说明),为了容易清理,壳体1底部与四周垂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微重力自闭式地漏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重力自闭式地漏,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凹状或杯状结构,底部中心开孔,与排水管道相接;芯体,包括框架、合页、密封板;其中,该框架位于壳体的底部中心开孔和壳体垂直内壁之间,固定在壳体的底部,框架外壁与壳体垂直内壁形成凹形周边通道;在框架设计有贯通孔与周边通道相通;该合页为下翻式一体结构,包括转轴部和下翻部,转轴部对称于合页上部两端,转轴部分别轴接于框架上的轴槽上,合页与框架内壁平行,覆盖于贯通孔上;该密封板固定封装于框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重力自闭式地漏,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凹状或杯状结构,底部中心开孔,与排水管道相接;芯体,包括框架、合页、密封板;其中,该框架位于壳体的底部中心开孔和壳体垂直内壁之间,固定在壳体的底部,框架外壁与壳体垂直内壁形成凹形周边通道;在框架设计有贯通孔与周边通道相通;该合页为下翻式一体结构,包括转轴部和下翻部,转轴部对称于合页上部两端,转轴部分别轴接于框架上的轴槽上,合页与框架内壁平行,覆盖于贯通孔上;该密封板固定封装于框架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重力自闭式地漏,其特征在于,该密封板的表面积小于壳体垂直内壁组成的面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重力自闭式地漏,其特征在于,该地漏还包括栅网,垂直位于水平贯通孔的外侧,围在芯体周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重力自闭式地漏,其特征在于,该框架内壁与壳体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善龙
申请(专利权)人:魏善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