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针织牛仔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2426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08: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面料,公开仿针织牛仔面料,包括多根经纱(10)和多根纬纱(11),经纱(10)和纬纱(11)相互交织,经纱(10)在纬纱(11)排列方式为五上五下斜向交织而成,经纱(10)包括单元线(101)和第一棉线(102),第一棉线(102)圆周缠绕在单元线(101)上,单元线(101)包括超高分子量的聚乙烯纤维线(1011)、第二棉线(1012)、氨纶线(1013),聚乙烯纤维线(1011)的分子量为500万,三根第二棉线和三根氨纶线间隔缠绕在一根聚乙烯纤维线上。本面料的经纱采用多股第二棉线和氨纶线相互缠绕在聚乙烯纤维线上,再通过第一棉线将第二棉线和氨纶线捆扎在一起,形成高强度的经纱,从而使得本面料抗拉裂强度高,通过该面料制成的衣服比较能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仿针织牛仔面料
本技术涉及面料,尤其涉及仿针织牛仔面料。
技术介绍
当前人们对服装舒适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仿织针牛面料的开发结合了梭织面料的尺寸稳定和针织面料的松软舒适弹性,越来越被各大服装厂商亲睐。传统的牛仔面料为纯棉纱,经纱用靛兰染色,经纱、纬纱采用三上一下或二上一下交织而成,布面风格单一而粗犷。但是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服装款式的需求更加多元化,追求舒适和个性化,要求我们也要改变以前传统牛仔面料理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面料强度不够高的缺点,提供仿针织牛仔面料。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仿针织牛仔面料,包括多根经纱和多根纬纱,经纱和纬纱相互交织,经纱在纬纱排列方式为五上五下斜向交织而成,经纱包括单元线和第一棉线,第一棉线圆周缠绕在单元线上,单元线包括超高分子量的聚乙烯纤维线、第二棉线、氨纶线,聚乙烯纤维线的分子量为500万,三根第二棉线和三根氨纶线间隔缠绕在一根聚乙烯纤维线上。作为优选,经纱的直径与纬纱的直径相同。作为优选,设定纬纱下的经纱为下经纱,纬纱上的经纱为上经纱,相邻两上经纱之间设有一根下经纱。作为优选,同一斜向,相邻纬纱下的经纱连接线为辅助线,辅助线与纬纱的夹角为45°。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本面料的经纱采用多股第二棉线和氨纶线相互缠绕在聚乙烯纤维线上,再通过第一棉线将第二棉线和氨纶线捆扎在一起,形成高强度的经纱,从而使得本面料抗拉裂强度高,通过该面料制成的衣服比较能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经纱的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0—经纱、11—纬纱、12—辅助线、101—单元线、102—第一棉线、1011—聚乙烯纤维线、1012—第二棉线、1013—氨纶线。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仿针织牛仔面料,如图1-3所示,包括多根经纱10和多根纬纱11,经纱10和纬纱11相互交织,经纱10在纬纱11排列方式为五上五下斜向交织而成,经纱10包括单元线101和第一棉线102,第一棉线102圆周缠绕在单元线101上,单元线101包括超高分子量的聚乙烯纤维线1011、第二棉线1012、氨纶线1013,聚乙烯纤维线1011的分子量为500万,三根第二棉线1012和三根氨纶线1013间隔缠绕在一根聚乙烯纤维线1011上,本实施例纬纱11采用16/40再生纤维,该再生纤维为橡胶纤维。经纱10的直径与纬纱11的直径相同,使得经纱10与纬纱11之间更加的紧密。设定纬纱11下的经纱为下经纱,纬纱11上的经纱为上经纱,相邻两上经纱10之间设有一根下经纱。同一斜向,相邻纬纱11下的经纱10连接线为辅助线12,辅助线12与纬纱11的夹角为45°。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技术专利的涵盖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仿针织牛仔面料

【技术保护点】
仿针织牛仔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根经纱(10)和多根纬纱(11),经纱(10)和纬纱(11)相互交织,经纱(10)在纬纱(11)排列方式为五上五下斜向交织而成,经纱(10)包括单元线(101)和第一棉线(102),第一棉线(102)圆周缠绕在单元线(101)上,单元线(101)包括超高分子量的聚乙烯纤维线(1011)、第二棉线(1012)、氨纶线(1013),聚乙烯纤维线(1011)的分子量为500万,三根第二棉线(1012)和三根氨纶线(1013)间隔缠绕在一根聚乙烯纤维线(101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仿针织牛仔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根经纱(10)和多根纬纱(11),经纱(10)和纬纱(11)相互交织,经纱(10)在纬纱(11)排列方式为五上五下斜向交织而成,经纱(10)包括单元线(101)和第一棉线(102),第一棉线(102)圆周缠绕在单元线(101)上,单元线(101)包括超高分子量的聚乙烯纤维线(1011)、第二棉线(1012)、氨纶线(1013),聚乙烯纤维线(1011)的分子量为500万,三根第二棉线(1012)和三根氨纶线(10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广银吴淑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金梭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