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合流制溢流污水处理集成设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2381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08: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合流制溢流污水处理集成设施,它包括絮凝池(1)、沉淀池(2)和生态滤池(4),絮凝剂混合器(8)安装在进水管(9)上,进水管(9)接入絮凝池(1),絮凝池(1)的出水由穿孔墙进入沉淀池(2)的底部,沉淀池(2)顶部溢水进入生态滤池(4),生态滤池(4)的出水经排放管(6)排放,絮凝池(1)底部和沉淀池(2)底部分别设有排泥管(3),反冲洗供水管(7)由阀门连通生态滤池(4)底部的滤水收集管,反冲洗供水管(7)上装有反冲洗泵和曝气泵,生态滤池(4)上部的反冲洗排水管(5)连通地下排污沟。与现有的溢流污水处理设施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处理污水和净化雨水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合流制溢流污水处理集成设施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合流制溢流污水处理集成设施。
技术介绍
合流制排水系统的溢流排放是我国地表水污染的主要问题。目前,溢流污水的控制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方式是将合流制改为分流制;第二种方式是提高原有合流制截污管网的截流倍数;第三种方式是建造分散式初期雨水处理设施,通过改变地面径流条件,增加降雨向地下的渗透,减少地面径流量;第四种方式是合流制排水系统溢流污水后期处理,它是溢流污水最有效的控制方式,现有的合流制排水系统溢流污水后期处理设施主要包括人工湿地、消毒设施、强化絮凝-高效沉淀、调蓄设施、旋流分离器等,其中人工湿地需要较大的占地面积,不适合城市溢流污水的处理;消毒设施主要针对污水中多种病原体;强化混凝沉淀处理效果较好,但适用于处理低水量污水,需要长期维护;调蓄设施和旋流分离器主要采用物理方法去除污水中悬浮固体,不能去除污水中TN,TP和病原体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合流制溢流污水处理集成设施,它采用强化絮凝、沉淀再结合生态滤池,能提高合流制排水系统中溢流污水的处理效果。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絮凝剂混合器、絮凝池、沉淀池和生态滤池,絮凝剂混合器安装在进水管上,进水管接入絮凝池,絮凝池的出水由穿孔墙进入沉淀池的底部,沉淀池顶部溢水进入生态滤池,生态滤池的出水经排放管排放,絮凝池底部和沉淀池底部分别设有排泥管,排泥管连通地下排污沟,反冲洗供水管由阀门连通生态滤池底部的滤水收集管,反冲洗供水管上装有反冲洗泵和曝气泵,生态滤池上部的反冲洗排水管连通地下排污沟。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本技术采用一体化设备,结构紧凑,操作方便,适用于小型溢流污水处理;能去除SS,同时部分去除TN和TP,利用植物生态滤池吸收大量N及P,与现有的溢流污水处理设施相比,处理污水和净化雨水效果更好。附图说明本技术的附图说明如下:图1为本技术的竖向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斜管板块的平面示意图。图中:1.絮凝池;2.沉淀池;21.斜管板块;3.排泥管;31.地下排污沟;4.生态滤池;41.沸石滤料层;42.承托层;5.反冲洗排水管;6.排放管;7.反冲洗供水管;71.反冲洗泵;72.曝气风机;8.絮凝剂混合器;9.进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絮凝剂混合器8、絮凝池1、沉淀池2和生态滤池4,絮凝剂混合器8安装在进水管9上,进水管9接入絮凝池1,絮凝池1的出水由穿孔墙进入沉淀池2的底部,沉淀池2顶部溢水进入生态滤池4,生态滤池4的出水经排放管6排放,絮凝池1底部和沉淀池2底部分别设有排泥管3,排泥管3连通地下排污沟31,反冲洗供水管7由阀门连通生态滤池4底部的滤水收集管,反冲洗供水管7上装有反冲洗泵71和曝气风机72,生态滤池4上部的反冲洗排水管5连通地下排污沟31。上述絮凝池1由前至后分为三段,每段从左到右分为三格,第一段内的每格竖井放置三层网框,第二段内的每格竖井放置两层网框,第三段内仅为三格竖井。从进水管9流入絮凝池1的污水从第一段的第一格向左依次流入第二格、第三格,再流入第二段中的第三格,向右依次流入第二格、第一格,最后流入第三段。通过每段网框布置控制颗粒碰撞几率,使悬浮物能够形成絮体又不至于因为扰动过大而破坏絮体。在第三段每一格都通过溢流进入沉淀池2上述沉淀池2中部安装有斜管板块21,斜管板块21由多个与水平面成60°的斜管管体组成。斜管板块21如图3所示。斜管板块能减小沉淀池占地面积,沉淀效率高。上述生态滤池4由上至下分别为水生植物、沸石滤料层41和承托层42,承托层的砾石粒径为4-16mm,沸石滤料层的沸石粒径为2-4mm,水生植物选为美人蕉。美人蕉每年降雨量较少季节(冬季)收割,收割后适时反冲,以迎接新一年的雨季。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是:溢流污水在进水管的絮凝剂混合器8中加入PAC絮凝剂充分混合;溢流污水进入絮凝池1经网框逐步反应絮凝,形成絮体;反应后污水进入沉淀池2,絮体形成污泥,处理后水由上部集水槽排出;同时絮凝沉淀后污泥经过穿孔排泥管3经排污沟31进入排泥槽内;沉淀后水进入生态滤池4过滤处理,处理后水可达排放6标准。每次降雨过后,需要对生态滤池进行反冲洗,反冲洗供水取自附近水体,反冲洗后排水5排入地下排泥槽。反冲洗供水管7上安装曝气风机72,通过大阻力配水系统(相对于小阻力配水系统,开孔率低,配水均匀性好,工作可靠,需要由反冲洗水泵供水)适时曝气,防止长时间不下雨时滤池内水质恶化。实施例本实施例长度为4.5m,宽度为1.5m,高度为3m,其中,絮凝池长度为1.5m,沉淀长度1.5m,生态滤池长度为1.5m。污水在絮凝池内的絮凝时间为20-25min,生态滤池为4m/h的低滤速,反冲洗强度为14L/(s*m2),反冲流量31.5L/s.每次反冲6min,需水量11m3,从附近湖中取水反冲。强降雨后溢流污水COD为254mg/L,SS为106mg/L,TN为13.68mg/L,TP为0.96mg/L。所投加PAC絮凝剂为30mg/L,处理后COD为89mg/L,SS为22mg/L,TN降为3.88mg/L,TP为0.43mg/L,处理后水达到了排放6标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合流制溢流污水处理集成设施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合流制溢流污水处理集成设施,其特征是:包括絮凝剂混合器(8)、絮凝池(1)、沉淀池(2)和生态滤池(4),絮凝剂混合器(8)安装在进水管(9)上,进水管(9)接入絮凝池(1),絮凝池(1)的出水由穿孔墙进入沉淀池(2)的底部,沉淀池(2)顶部溢水进入生态滤池(4),生态滤池(4)的出水经排放管(6)排放,絮凝池(1)底部和沉淀池(2)底部分别设有排泥管(3),排泥管(3)连通地下排污沟,反冲洗供水管(7)由阀门连通生态滤池(4)底部的滤水收集管,反冲洗供水管(7)上装有反冲洗泵和曝气泵,生态滤池(4)上部的反冲洗排水管(5)连通地下排污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合流制溢流污水处理集成设施,其特征是:包括絮凝剂混合器(8)、絮凝池(1)、沉淀池(2)和生态滤池(4),絮凝剂混合器(8)安装在进水管(9)上,进水管(9)接入絮凝池(1),絮凝池(1)的出水由穿孔墙进入沉淀池(2)的底部,沉淀池(2)顶部溢水进入生态滤池(4),生态滤池(4)的出水经排放管(6)排放,絮凝池(1)底部和沉淀池(2)底部分别设有排泥管(3),排泥管(3)连通地下排污沟,反冲洗供水管(7)由阀门连通生态滤池(4)底部的滤水收集管,反冲洗供水管(7)上装有反冲洗泵和曝气泵,生态滤池(4)上部的反冲洗排水管(5)连通地下排污沟。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皇甫小留徐仰辉何强宋佳惠马铖雪黄瑞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