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布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1932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05: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布料,包括基布层、吸湿层、无纺布层、抗菌层、空气面料层和装饰层,相邻两层之间通过自粘胶粘合而成;所述基布层由化纤丝或蚕丝编织而成,基布层底面设有涂料区,涂料区的表面均匀涂覆有可水洗涂料层,所述可水洗涂料层上贴有识别码;所述装饰层由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所述经纱包括复合纱和包缠纱,所述复合纱和包缠纱相互缠绕交织:所述复合纱包括中空纤维、竹原纤维和阻燃纤维,若干所述竹原纤维包围在中空纤维外表面并形成包覆纱,所述阻燃纤维缠绕于包覆纱外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编织结构紧实,经久耐用。

A kind of cloth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abric, which consists of a base cloth layer, a wetting layer, a non-woven fabric layer, an antibacterial layer, an air fabric layer and an ornamental layer. The adjacent two layers are bonded by self adhesive; the base cloth layer is woven by a chemical filament or silk, and a coating area is provided at the bottom of the base cloth layer, and the surface of the coating area is evenly coated with water. The coating layer is covered with an identification code on the washable coating layer; the decorative layer is woven by the warp and weft yarn. The warp yarn comprises a composite yarn and a wrapping yarn. The composite yarn and the wrapping yarn are intertwined and intertwined. The composite yarn includes a hollow fiber, a bamboo fiber and a flame retardant fiber, and some of the bamboo fibers are surrounded by the bamboo fibers.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hollow fiber forms a wrapped yarn, and the flame retardant fiber is wound around the outer covering yarn. The braiding structur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firm and dur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布料
本技术涉及纺织品布料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布料。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家居装饰类、家纺类、服装类等领域的商品的消费需求不断扩大,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布料的种类较多,为迎合消费者的需求,也逐渐向多花色的布料发展。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220880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不易褪色且柔软舒适的面料,该面料的花型组织由六条经纱、六条纬纱交织而成,其中,第一条经纱组织点依次为经纱一上一下三上一下,第二条经纱组织点依次为经纱四上二下,第三条经纱组织点依次为经纱二上四下,第四条经纱组织点依次为经纱二上一下一上一下一上,第五条经纱组织点依次为经纱一上二下三上,第六条经纱组织点依次为经纱三下二上一下。上述现有技术通过六条经纱和六条纬纱交织,结构较为简单,形成的面料经长期使用或多次洗涤后,易出现松散的现象,影响使用者的舒适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布料,编织结构紧实,经久耐用。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布料,包括基布层、吸湿层、无纺布层、抗菌层、空气面料层和装饰层,相邻两层之间通过自粘胶粘合而成;所述基布层由化纤丝或蚕丝编织而成,基布层底面设有涂料区,涂料区的表面均匀涂覆有可水洗涂料层,所述可水洗涂料层上贴有识别码;所述装饰层由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所述经纱包括复合纱和包缠纱,所述复合纱和包缠纱相互缠绕交织:所述复合纱包括中空纤维、竹原纤维和阻燃纤维,若干所述竹原纤维包围在中空纤维外表面并形成包覆纱,所述阻燃纤维缠绕于包覆纱外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布料采用多层设置,并通过自粘胶粘合而成,布料经长期使用或多次洗涤后,不容易松散,具有强抗老化性,高抗撕裂性,且具有高保温、高透光性,透气性好;其中基布层上设有识别码,方便存储布料信息,空气面料层具有保温效果,抗菌层能够有效抑制细菌滋生,安全卫生,装饰层采用多种颜色,编织物外形美观。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包缠纱包括芯纱、饰纱和固纱,饰纱沿芯纱方向缠绕设置,固纱沿饰纱方向缠绕并固定饰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三股纱线螺旋缠绕而成,使包缠纱的韧性和强度更大,编织的织物外形好看。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饰纱包括多股由短纤维并成且颜色不同的纤维束,多股所述纤维束合并形成上述饰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多股纤维束合并,层次感强,不仅结实耐用,而且各纤维束颜色不同,颜色多样,编织的织物外形美观。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芯纱内填充有若干保温陶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温陶粒使芯纱保温效果增强,编织的织物保温性能也更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芯纱内设有空气通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纬纱的每股纱线内设置空气通道,通气性好,且具有保温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识别码上粘贴有可撕保护膜。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识别码在运输和搬运过程中不易磨损,使用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识别码为二维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二维码操作简单,通过扫二维码来存储布料信息,存储容量大,调取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抗菌层采用涤纶抗菌面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能够消除因细菌而产生的异味,使织物保持整洁,同时避免细菌的繁殖,能够起到降低再次传播的风险。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湿层采用尼龙面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高强度、高耐磨性、高抗化学性及良好的抗变形性,抗老化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经纱和纬纱均为圆形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编织更加紧实,经久耐用,层次丰富,变化多样,凹凸感明显。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布料采用多层设置,并通过自粘胶粘合而成,布料经长期使用或多次洗涤后,不容易松散,具有强抗老化性,高抗撕裂性,且具有高保温、高透光性,透气性好;其中基布层上设有识别码,方便存储布料信息,空气面料层具有保温效果,抗菌层能够有效抑制细菌滋生,安全卫生,装饰层采用多种颜色,编织物外形美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层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基布层及涂料区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装饰层经纱和纬纱编织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经纱的结构示意图;图6本技术实施例包缠纱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复合纱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布层;2、吸湿层;3、无纺布层;4、抗菌层;5、空气面料层;6、装饰层;61、经纱;611、复合纱;6111、中空纤维;6112、竹原纤维;6113、阻燃纤维;612、包缠纱;6121、芯纱;6122、饰纱;6123、固纱;6124、保温陶粒;6125、空气通道;62、纬纱;7、涂料区;8、识别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一种布料,如图1和图2,从下至上依次包括装饰层6、空气面料层5、无抗菌层4、纺布层、吸湿层2和基布层1,相邻两层之间通过自粘胶粘合而成;抗菌层4采用涤纶抗菌面料,吸湿层2采用尼龙面料。如图3,基布层1由化纤丝或蚕丝编织而成,基布层1底面设有涂料区7,涂料区7的表面均匀涂覆有可水洗涂料层,在可水洗涂料层上贴有识别码8,识别码8采用二维码,二维码上粘贴有可撕保护膜。如图4,装饰层6由经纱61和纬纱62编织而成,经纱61和纬纱62均为圆形纱。如图5,经纱61包括复合纱611和包缠纱612,复合纱611和包缠纱612相互缠绕交织。如图6,包缠纱612包括芯纱6121、饰纱6122和固纱6123,饰纱6122沿芯纱6121方向缠绕设置,固纱6123沿饰纱6122方向缠绕用于固定饰纱6122。其中,饰纱6122包括多股由短纤维并成且颜色不同的纤维束,多股纤维束合并形成上述饰纱6122。芯纱6121内设有空气通道6125,并在芯纱6121内填充有若干保温陶粒6124。如图7,复合纱611包括中空纤维6111、竹原纤维6112和阻燃纤维6113,竹原纤维6112包围在中空纤维6111外表面并形成包覆纱,阻燃纤维6113缠绕于包覆纱外部。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布料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布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布层(1)、吸湿层(2)、无纺布层(3)、抗菌层(4)、空气面料层(5)和装饰层(6),相邻两层之间通过自粘胶粘合而成;所述基布层(1)由化纤丝或蚕丝编织而成,基布层(1)底面设有涂料区(7),涂料区(7)的表面均匀涂覆有可水洗涂料层,所述可水洗涂料层上贴有识别码(8);所述装饰层(6)由经纱(61)和纬纱(62)编织而成,所述经纱(61)包括复合纱(611)和包缠纱(612),所述复合纱(611)和包缠纱(612)相互缠绕交织:所述复合纱(611)包括中空纤维(6111)、竹原纤维(6112)和阻燃纤维(6113),若干所述竹原纤维(6112)包围在中空纤维(6111)外表面并形成包覆纱,所述阻燃纤维(6113)缠绕于包覆纱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布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布层(1)、吸湿层(2)、无纺布层(3)、抗菌层(4)、空气面料层(5)和装饰层(6),相邻两层之间通过自粘胶粘合而成;所述基布层(1)由化纤丝或蚕丝编织而成,基布层(1)底面设有涂料区(7),涂料区(7)的表面均匀涂覆有可水洗涂料层,所述可水洗涂料层上贴有识别码(8);所述装饰层(6)由经纱(61)和纬纱(62)编织而成,所述经纱(61)包括复合纱(611)和包缠纱(612),所述复合纱(611)和包缠纱(612)相互缠绕交织:所述复合纱(611)包括中空纤维(6111)、竹原纤维(6112)和阻燃纤维(6113),若干所述竹原纤维(6112)包围在中空纤维(6111)外表面并形成包覆纱,所述阻燃纤维(6113)缠绕于包覆纱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包缠纱(612)包括芯纱(6121)、饰纱(6122)和固纱(6123),饰纱(6122)沿芯纱(6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华水布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