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力发电输电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16252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03: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力发电输电塔,其结构包括避雷针、输电板、变电器、斜杆、连接板、承重杆、支架、承重架、分力杆、储线杆、塔板,避雷针的底部与塔板的上表面相连接,输电板与变电器为一体化结构,变电器通过塔板与斜杆相连接,斜杆的底部与承重杆的顶部相焊接,连接板与储线杆相连接,承重杆的底部与支架相焊接支架通过承重杆与承重架相连接,承重架与连接板成一体化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风力发电输电塔,结构上设有避雷针,当遇到雷雨天气时,避雷针的导电管来吸收雷雨天气的雷电通过传电板传输到电线,最后通过电线传输到大地,减少雷电对输电塔的损害,使其不会频繁的发生故障,免去人力维修的麻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力发电输电塔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风力发电输电塔,属于输电塔领域。
技术介绍
输电塔则是架空线路的支撑点,在输电塔上架设一个回路则是单回路输电塔,在输电塔上架设两个回路则是双回路输电塔,单回路就是指一个负荷有一个供电电源的回路;双回路就是指一个负荷有2个供电电源的回路。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420614612.5的一种电力输电塔,包括电力输电塔本体,电力输电塔本体上另设辅热系统,辅热系统由集热装置、储液槽、循环导管、循环泵及吸热层构成,吸热层均匀包覆在电力输电塔本体外表面,且吸热层外表面另硬质设防护层,集热装置由真空管集热器及聚光集热器构成,其中真空管集热器安装于电力输电塔本体上,聚光集热器安装在储液槽上表面,储液槽安装在电力输电塔本体下端,循环导管安装在电力输电塔,本体承重结构梁上,且两端均与储液槽连接,循环导管另分别与集热装置及循环泵连接,储液槽内另设储热液,但是该现有技术防护自然雷电效果较差,导致输电塔在雷雨天气频繁的发生故障,导致需要人力经常的维护修理。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风力发电输电塔风力发电输电塔,以解决的现有技术防护自然雷电效果较差,导致输电塔在雷雨天气频繁的发生故障,导致需要人力经常的维护修理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风力发电输电塔,其结构包括避雷针、输电板、变电器、斜杆、连接板、承重杆、支架、承重架、分力杆、储线杆、塔板,所述避雷针的底部与塔板的上表面相连接,所述输电板与变电器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变电器通过塔板与斜杆相连接,所述斜杆的底部与承重杆的顶部相焊接,所述连接板与储线杆相连接,所述承重杆的底部与支架相焊接支架通过承重杆与承重架相连接,所述承重架与连接板成一体化结构,所述分力杆与承重杆相焊接,所述避雷针包括导电管、外壳、传电板、储线杆、底板、电线,所述导电管与外壳相连接,所述外壳与储线杆相焊接,所述传电板与电线相连接,所述储线杆与底板成一体化结构,所述储线杆的顶部与外壳的底部相连接,所述电线嵌入安装于外壳的内部,所述底板与塔板相焊接。进一步地,所述避雷针的底部与变电器的上表面相焊接。进一步地,所述变电器位于塔板的上表面。进一步地,所述承重架与承重杆相垂直。进一步地,所述变电器是直径为30cm的圆柱体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外壳采用不锈钢材料,硬度高,重量轻。进一步地,所述传电板采用PVC材料,密度高,耐磨损。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一种风力发电输电塔,结构上设有避雷针,当遇到雷雨天气时,避雷针的导电管来吸收雷雨天气的雷电通过传电板传输到电线,最后通过电线传输到大地,减少雷电对输电塔的损害,使其不会频繁的发生故障,免去人力维修的麻烦。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风力发电输电塔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避雷针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避雷针-1、输电板-2、变电器-3、斜杆-4、连接板-5、承重杆-6、支架-7、承重架-8、分力杆-9、储线杆-10、塔板-11导电管-101、外壳-102、传电板-103、储线杆-104、底板-105、电线-106。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图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力发电输电塔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避雷针1、输电板2、变电器3、斜杆4、连接板5、承重杆6、支架7、承重架8、分力杆9、储线杆10、塔板11,所述避雷针1的底部与塔板11的上表面相连接,所述输电板2与变电器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变电器3通过塔板11与斜杆4相连接,所述斜杆4的底部与承重杆6的顶部相焊接,所述连接板5与储线杆10相连接,所述承重杆6的底部与支架7相焊接,所述承重架8与连接板5成一体化结构,所述分力杆9与承重杆6相焊接,所述避雷针1包括导电管101、外壳102、传电板103、储线杆104、底板105、电线106,所述导电管101与外壳102相连接,所述外壳102与储线杆104相焊接,所述传电板103与电线106相连接,所述储线杆104与底板105成一体化结构,所述储线杆104的顶部与外壳102的底部相连接,所述电线106嵌入安装于外壳101的内部,所述底板105与塔板11相焊接,所述避雷针1的底部与变电器3的上表面相焊接,所述变电器3位于塔板11的上表面,所述承重架8与承重杆6相垂直,所述变电器3是直径为30cm的圆柱体结构,所述外壳102采用不锈钢材料,硬度高,重量轻,所述传电板103采用PVC材料,密度高,耐磨损。本专利所说的连接板5,是使相分离的两个或是多个结构件,连接为一个整体的结构件,它的样式结构非常多有矩形板、多边板、异形板等等,种类一般有隅撑连接板,系杆连接板,水水平支撑连接板,柱间支撑连接板几种,所述变电器3就是转换器可以实现多种变换方式,如220V交流电可以变12V交流电,也可变成12V的直流电,还可以把12V的蓄电池直流电变成220V的交流电等,警棍就是将3.6V直流电变成8万伏的高压电,还有电鱼器等等很多的例子。在进行使用时当出现雷雨天气时,避雷针1的针头可以很好的吸引雷电,再通过导电管101吸收雷电,雷电通过电线106使得雷电可以被传电板103控制,传电板103接收雷电再通过电线106经过储线杆104一路导向大地,使得输电塔避免遭受雷电的危害。本专利技术解决现有技术防护自然雷电效果较差,导致输电塔在雷雨天气频繁的发生故障,导致需要人力经常的维护修理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结构上设有避雷针,当遇到雷雨天气时,避雷针的导电管来吸收雷雨天气的雷电通过传电板传输到电线,最后通过电线传输到大地,减少雷电对输电塔的损害,使其不会频繁的发生故障,免去人力维修的麻烦,具体如下所述:避雷针1包括导电管101、外壳102、传电板103、储线杆104、底板105、电线106,导电管101与外壳102相连接,外壳102与储线杆104相焊接,传电板103与电线106相连接,储线杆104与底板105成一体化结构,储线杆104的顶部与外壳102的底部相连接,电线106嵌入安装于外壳101的内部,所述底板105与塔板11相焊接。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专利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风力发电输电塔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力发电输电塔风力发电输电塔,所述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避雷针(1)、输电板(2)、变电器(3)、斜杆(4)、连接板(5)、承重杆(6)、支架(7)、承重架(8)、分力杆(9)、储线杆(10)、塔板(11),所述避雷针(1)的底部与塔板(11)的上表面相连接,所述输电板(2)与变电器(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变电器(3)通过塔板(11)与斜杆(4)相连接,所述斜杆(4)的底部与承重杆(6)的顶部相焊接,所述连接板(5)与储线杆(10)相连接,所述承重杆(6)的底部与支架(7)相焊接,所述承重架(8)与连接板(5)成一体化结构,所述分力杆(9)与承重杆(6)相焊接,所述避雷针(1)包括导电管(101)、外壳(102)、传电板(103)、储线杆(104)、底板(105)、电线(106),所述导电管(101)与外壳(102)相连接,所述外壳(102)与储线杆(104)相焊接,所述传电板(103)与电线(106)相连接,所述储线杆(104)与底板(105)成一体化结构,所述储线杆(104)的顶部与外壳(102)的底部相连接,所述电线(106)嵌入安装于外壳(101)的内部,所述底板(105)与塔板(11)相焊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力发电输电塔风力发电输电塔,所述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避雷针(1)、输电板(2)、变电器(3)、斜杆(4)、连接板(5)、承重杆(6)、支架(7)、承重架(8)、分力杆(9)、储线杆(10)、塔板(11),所述避雷针(1)的底部与塔板(11)的上表面相连接,所述输电板(2)与变电器(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变电器(3)通过塔板(11)与斜杆(4)相连接,所述斜杆(4)的底部与承重杆(6)的顶部相焊接,所述连接板(5)与储线杆(10)相连接,所述承重杆(6)的底部与支架(7)相焊接,所述承重架(8)与连接板(5)成一体化结构,所述分力杆(9)与承重杆(6)相焊接,所述避雷针(1)包括导电管(101)、外壳(102)、传电板(103)、储线杆(104)、底板(105)、电线(106),所述导电管(101)与外壳(1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佩聚陆克峰
申请(专利权)人:山亿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