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压发散混合型发泡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1240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0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压发散混合型发泡机构,包括发泡室、气液混合组件和气体压力转化组件,气液混合组件沿竖直方向固定设置于发泡室的内部,铝液经铝液输送管传送至第一混合区,由处于该第一混合区内部的发泡气体压缩铝液,铝液经设置于铝液输送管上的多个喷液口喷出形成铝液流线,导向盘与气液混合组件之间形成气体喷口,处于第一混合区内部的发泡气体经该气体喷口喷出形成气体帘幕;通过高压发泡气体将铝液按照一定轨迹进行高压输出的过程中进行铝液一次发泡,铝液经喷液口流落并与气体帘幕接触的过程中进行铝液二次发泡,经铝液与发泡气体的多次接触,实现铝液的均匀发泡,解决发泡铝发泡不均和发泡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A mixed foaming mechanism with air pressure divergen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air pressure divergent and mixed foaming mechanism, including a foaming chamber, a gas-liquid mixing component and a gas pressure conversion component. The gas liquid mixing component is fixed in a vertical direction to the inside of the foaming chamber. The aluminum liquid is transmitted to the first mixing zone through the aluminum liquid pipe, and the foamed gas inside the first mixing zone is located. The aluminum liquid is compressed, and the aluminum liquid is sprayed out of the liquid outlet of the aluminum liquid pipe to form the flow line of the aluminum liquid. The gas jets are formed between the guide disc and the gas liquid component. The foaming gas in the first mixing zone is sprayed out to form the gas curtain through the gas nozzle, and the aluminum liquid is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a certain trajectory through the high-pressure bubble gas. In the process of high pressure output, aluminum liquid is foaming at once. Aluminum solution is foaming two times during the flow of aluminum liquid through the nozzle and contact with the gas curtain. The aluminum solution is evenly foamed through aluminum solution and foaming gas, which solves the technical problems of uneven foaming aluminum and low foaming r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压发散混合型发泡机构
本技术涉及发泡铝生产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气压发散混合型发泡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发泡铝的制造方法可分为:直接发泡法、精密铸造法、气泡法、烧结法和电镀法等;其中直接发泡法是当前生产泡沫铝较普遍采用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某种发泡剂加入熔融的铝或者铝合金中,发泡剂在高温下分解,释放气体,滞留于熔体中,凝固后形成泡沫金属。该方法生产出的泡沫铝孔洞间相互独立,可用作吸音缓冲材料,但其缺点是气孔分布均匀性差,因为现有设备在制作过程中加入发泡剂到发泡结束的时间间隔短,操作困难,温度控制不易掌握。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510048636.8所公开的一种用于制备泡沫铝的增粘与发泡搅拌装置,包括:圆柱形搅拌炉体,炉体外部固定有加热装置,内部装置有搅拌桨,搅拌桨安装在炉盖上;其中所述的搅拌桨为四层折叶桨式,在搅拌桨的中心轴上布置四层桨叶,每层三片桨叶,没成的桨叶成交错120°排布,最下层桨叶的倾角小于上面三层桨叶的倾角,中心轴的上部通过固定盘固定在炉盖上,并由电机带动转动;该技术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四层叶片结构可使金属液快速均匀的搅拌,发泡效果好。上述方案中发泡采用高速旋转搅拌,实现发泡剂与铝液的搅拌,发泡剂在高温下分解,释放气体,于熔体中形成气泡,旋转搅拌带动熔体,进而形成离心力,熔体于搅拌桶壁形成压力,降低熔体中气泡含量,同时气泡由于熔体中的压力不同而向上运动,故现有技术中的发泡熔体中上部气泡占有率远大于下部,造成气泡部分不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通过高压发泡气体将铝液按照一定轨迹进行高压输出的过程中进行铝液一次发泡,铝液经喷液口流落并与气体帘幕接触的过程中进行铝液二次发泡,经铝液与发泡气体的多次接触,实现铝液的均匀发泡,解决发泡铝发泡不均和发泡率低下的技术问题。一种气压发散混合型发泡机构,包括发泡室,还包括:气液混合组件,所述气液混合组件沿竖直方向固定设置于所述发泡室的内部,铝液经铝液输送管传送至第一混合区,由处于该第一混合区内部的发泡气体压缩铝液,铝液经设置于所述铝液输送管上的多个喷液口喷出形成铝液流线;气体压力转化组件,驱动组件带动所述气体压力转化组件沿竖直方向上下运动,同步带动位于所述气液混合组件下方的导向盘上下运动,该导向盘与气液混合组件之间形成气体喷口,处于第一混合区内部的发泡气体经该气体喷口喷出形成气体帘幕;经发泡气体压缩使处于所述第一混合区内部的铝液沿所述喷液口射出,发泡铝液与发泡气体于所述第一混合区内进行一次气体发泡,所述铝液流线向下流落的过程中穿过所述气体帘幕,实现铝液的二次气液发泡。作为改进,所述铝液输送管与所述发泡室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二混合区。作为改进,所述导向盘呈开口朝上的碟状设置,且与所述铝液输送管同轴配合。作为改进,所述气液混合组件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铝液输送管内部的气体输送管,该气体输送管与铝液输送管通过设置于所述气体输送管上的多个气体压缩口相连通。作为改进,所述铝液输送管的底部为密封设置,所述气体输送管穿过所该液输送管的底部且与其固定密封配合。作为改进,所述气体压力转化组件包括: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与所述导向盘固定连接,且穿过所述发泡室的顶部与其滑动配合安装;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发泡室上且与所述导向组件相连接。作为改进,所述导向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发泡室上方且套设于所述液输送管上的导向连接套以及固定设置于该导向连接套与所述导向盘之间的连接杆,所述导向连接套的外圆周面上开设有驱动槽。作为改进,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配合安装于所述驱动槽内部的偏心轴,该偏心轴转动带动所述导向连接套上下运动。作为改进,所述铝液输送管与所述气体输送管于所述第一混合区内部同轴设置。作为改进,所述喷液口与所述气体压缩口一一对应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在本技术中气体输出管穿过铝液输出管,高压发泡气体经气体压缩口将铝液沿喷液口喷出,进行铝液的一次气体发泡,形成的液体流线下落过程中于第二混合区内进行铝液的二次气体发泡,铝液流线穿过气液混合组件下方的气体帘幕过程中,气体将铝液进行打散发散,实现多次的气液混合,提高铝液与发泡气体的融合效率;另外通过气体压力转换组件进行气体帘幕的不断变化,从而使得液体流线在不同压力下呈S状流落,进一步提高铝液在下落过程中与发泡气体的接触面积;(2)在本技术中碟形结构的导向盘与气液混合组件之间形成气体喷口,高压气体喷射与导向盘的碟形面上,形成向斜上方喷射的气体帘幕,另外导向盘与气液混合组件之间的距离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气体帘幕喷射形成具有冲击力的气体波,其作用于下落过程中的液体帘幕上,将其由打散和反推作用力,进一步提高铝液与发泡气体的融合效果;综上所述,该设备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出料定量,节省能源,实现连续式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发泡铝的生产
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断裂视图;图2为本技术正视剖视图;图3为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2中B处放大示意图;图5为气液混合组件和气体压力转化组件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气体压力转化组件结构示意图;图7为导向连接套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2、3、4和5所示,一种气压发散混合型发泡机构,包括发泡室1、气液混合组件2和气体压力转化组件3,所述气液混合组件2沿竖直方向固定设置于所述发泡室1的内部,一铝液经铝液输送管21传送至第一混合区22,由处于该第一混合区22内部的发泡气体压缩铝液,铝液从设置于所述铝液输送管21上的多个喷液口211喷出形成铝液流线23,驱动组件35带动所述气体压力转化组件3沿竖直方向上下运动,同步带动位于所述气液混合组件2下方的导向盘31上下运动,该导向盘31与气液混合组件2之间形成气体喷口32,处于第一混合区22内部的发泡气体经该气体喷口32喷出形成气体帘幕33;发泡气体压缩处于所述第一混合区22内部的铝液沿所述喷液口211射出,铝液于所述第一混合区22内进行一次气体发泡,所述铝液流线23向下流落的过程中穿过所述气体帘幕33,实现铝液的二次气体发泡;如图5所示,所述导向盘31上下运动过程中,所述导向盘31与气液混合组件2之间的距离不断变化,使得处于第一混合区22内部的发泡气体压力变化,从而所述铝液流线23竖直方向呈S状流落穿过所述气体帘幕33,提高铝液与发泡气体的接触面积。实施例二技术人认为,为更好地实施该技术方案,有必要更进一步的明确实施方式,故技术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行了实施例二的描述。如图1、2、3、4和5所示,一种气压发散混合型发泡机构,包括发泡室1,还包括:气液混合组件2,所述气液混合组件2沿竖直方向固定设置于所述发泡室1的内部,铝液经铝液输送管21传送至第一混合区22,由处于该第一混合区22内部的发泡气体压缩铝液,铝液从设置于所述铝液输送管21上的多个喷液口211喷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气压发散混合型发泡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压发散混合型发泡机构,包括发泡室(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液混合组件(2),所述气液混合组件(2)沿竖直方向固定设置于所述发泡室(1)的内部,铝液经铝液输送管(21)传送至第一混合区(22),由处于该第一混合区(22)内部的发泡气体压缩铝液,铝液经设置于所述铝液输送管(21)上的多个喷液口(211)喷出形成铝液流线(23);气体压力转化组件(3),驱动组件(35)带动所述气体压力转化组件(3)沿竖直方向上下运动,同步带动位于所述气液混合组件(2)下方的导向盘(31)上下运动,该导向盘(31)与气液混合组件(2)之间形成气体喷口(32),处于第一混合区(22)内部的发泡气体经该气体喷口(32)喷出形成气体帘幕(33);发泡气体压缩使处于所述第一混合区(22)内部的铝液沿所述喷液口(211)射出,该铝液与发泡气体于所述第一混合区(22)内进行一次气体发泡;所述铝液流线(23)向下流落的过程中穿过所述气体帘幕(33),实现铝液的二次气体发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压发散混合型发泡机构,包括发泡室(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液混合组件(2),所述气液混合组件(2)沿竖直方向固定设置于所述发泡室(1)的内部,铝液经铝液输送管(21)传送至第一混合区(22),由处于该第一混合区(22)内部的发泡气体压缩铝液,铝液经设置于所述铝液输送管(21)上的多个喷液口(211)喷出形成铝液流线(23);气体压力转化组件(3),驱动组件(35)带动所述气体压力转化组件(3)沿竖直方向上下运动,同步带动位于所述气液混合组件(2)下方的导向盘(31)上下运动,该导向盘(31)与气液混合组件(2)之间形成气体喷口(32),处于第一混合区(22)内部的发泡气体经该气体喷口(32)喷出形成气体帘幕(33);发泡气体压缩使处于所述第一混合区(22)内部的铝液沿所述喷液口(211)射出,该铝液与发泡气体于所述第一混合区(22)内进行一次气体发泡;所述铝液流线(23)向下流落的过程中穿过所述气体帘幕(33),实现铝液的二次气体发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压发散混合型发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铝液输送管(21)与所述发泡室(1)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二混合区(2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压发散混合型发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盘(31)呈开口朝上的碟状设置,且与所述铝液输送管(21)同轴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压发散混合型发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混合组件(2)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铝液输送管(21)内部的气体输送管(24),该气体输送管(24)与铝液输送管(21)通过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招凤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聚彩精密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