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逃生背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11094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0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逃生背包,包括用于绑缚在使用者上的背带和缓降机构,所述缓降机构包括固定支架、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上的轮毂和与所述轮毂相配合的离心减速阻尼器,所述轮毂上缠绕绳索,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上设置有绳索收放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导向辊组和第二导向辊组,所述第一导向辊组和第二导向辊组分别由两个导向辊构成,其中所述第一导向辊组中所述绳索折绕的导向辊直径大于其余导向辊的直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绳索折绕的导向辊直径较大,绳索的折弯半径增大,减少对绳索的损坏。

An intelligent escape knapsack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telligent escape pack, which includes a belt and a slow drop mechanism for binding to a user. The slow drop mechanism includes a fixed support, a hub mounted on the fixed support and a centrifugal retarder fitted with the hub. The fixing bracket is provided with a rope guiding mechanism, which includes a first guide roll group and a second guide roll group, which are vertically arranged. The first guide roll group and the second guide roll group are respectively composed of two guide rolls, in which the guide roll diameter of the rope around in the first guide roll group is larger than the rest. The diameter of the guide roller. The guide roller of the rope in the utility model is larger in diameter, and the bending radius of the rope is enlarged, thereby reducing the damage to the ro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逃生背包
本技术涉及一种逃生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的个人逃生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位于高层的人员很难被救援。现有的消防设备很难针对高层人员实施救护,只能依靠人员自行解决。随着高层建筑越来越多,急需一种可以用于高层建筑人员自救的设备。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610673055.8号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日为2017年2月22日,公开了一种缓降逃生器,包括壳体,所述的壳体包括平行设置有前固定板和后固定板,在前、后固定板之间枢接有缓降轮,缓降轮外缘缠绕的绳索,在缓降轮的上方设置有绳索导向机构,绳索导向机构将前、后固定板上部连接,绳索的一端固定在缓降轮上,绳索的自由端从绳索导向机构处穿过;在所述的后固定板的外侧还固连有连接板;所述的缓降逃生器通过连接板固定在定制背包内部。所述的缓降轮包括旋转体和设置在旋转体侧部的减速机构,所述的旋转体内部设置有缓降机构,旋转体与缓降机构通过减速机构连接。所述的缓降机构包括转轴和离心臂,离心臂与转轴相互垂直,离心臂上设置有离心滑块,转轴通过轴承与前、后固定板和旋转体的端盖配合,所述的减速机构包括中心齿、行星齿轮和外齿圈,中心齿处于行星齿轮的中心,外齿圈设置行星齿轮的外缘,中心齿与转轴固连,行星齿轮枢接在旋转体的端盖的外侧,外齿圈固定在旋转体的外侧壁上。所述的离心滑块外缘的弧度与旋转体内壁的弧度相匹配,在所述的旋转体的内壁上设置一圈导向凸环,所述的离心滑块外缘设置导向凸环配合的凹槽。在上述方案中,导向机构中导向辊直径较小,绳索弯曲半径较小,容易对绳索损坏,绳索受力也比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绳索导向效果好、安全可靠的智能逃生背包。按照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逃生背包,包括用于绑缚在使用者上的背带和缓降机构,所述缓降机构包括固定支架、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上的轮毂和与所述轮毂相配合的离心减速阻尼器,所述轮毂上缠绕绳索,所述固定支架上设置有绳索收放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导向辊组和第二导向辊组,所述第一导向辊组和第二导向辊组分别由两个导向辊构成,其中所述第一导向辊组中所述绳索折绕的导向辊直径大于其余导向辊的直径。按照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逃生背包还具有如下附属技术特征:进一步包括,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前支板、后支板和连接所述前支板和后支板的连接柱,所述轮毂位于所述前支板和后支板之间。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导向辊组的端部安装在所述前支板和后支板上,所述第二导向辊组的端部安装在一框架上,所述框架安装在所述前支板和后支板之间。进一步包括,所述连接柱为多根,其中与出线方向相反方向设置一根所述连接柱,此所述连接柱上设置有挂钩。进一步包括,所述轮毂的两侧安装有侧板,所述侧板与所述轮毂外壁构成线槽,所述绳索缠绕在所述线槽中。进一步包括,所述离心减速阻尼器包括旋转主轴、对称设置的离心阻尼块、与所述离心阻尼块固定连接的导杆和与所述主轴垂直并固定连接的中空导管,所述导杆从所述中空导管的两端插入,两所述导杆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中空导管中,所述主轴旋转时,所述离心阻尼块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顶靠在所述轮毂的内壁上。进一步包括,所述离心阻尼块上形成有阻尼倒角,所述轮毂的内壁上成形有阻尼槽,所述阻尼倒角与所述阻尼槽的侧壁摩擦接触。进一步包括,所述导杆的端部形成台肩,所述弹簧套装在所述台肩上。进一步包括,所述轮毂通过行星齿轮传动机构驱动所述主轴旋转,所述主轴带动所述离心阻尼块旋转,所述离心阻尼块的旋转方向与所述轮毂的旋转方向相反。进一步包括,所述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包括齿圈、与所述齿圈相啮合的行星齿轮和与所述行星齿轮相啮合的中心齿轮,所述齿圈设置在所述轮毂的内壁上,所述行星齿轮安装在所述前支板,所述中心齿轮与所述主轴固定连接。按照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逃生背包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中的绳索折绕的导向辊直径较大,绳索的折弯半径增大,减少对绳索的损坏;其次,折弯半径增大,也降低了绳索的弯折受力,绳索收放更加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缓降机构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右视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图4为图1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中缓降机构去掉部分固定支架的立体图。图6为图5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7为本技术中缓降机构的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立体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清楚的说明本技术中的方案,下面给出优选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以下的说明本质上仅仅是示例性的而并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的应用或用途。应当理解的是,在全部的附图中,对应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件和特征。如图1至图8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逃生背包,包括用于绑缚在使用者上的背带和缓降机构,所述缓降机构包括固定支架1、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1上的轮毂2和与所述轮毂2相配合的离心减速阻尼器3,所述轮毂2上缠绕绳索4,所述固定支架1上设置有绳索收放导向机构6,所述导向机构6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导向辊组61和第二导向辊组62,所述第一导向辊组61和第二导向辊组62分别由两个导向辊构成,其中所述第一导向辊组61中所述绳索4折绕的导向辊611直径大于其余导向辊的直径。在本技术中背带与背包连接在一起,背带和背包的组合结构类似于双肩背包。缓降机构固定在背包中,其中的绳索从背包中拉出。当然,所述背带也可以是单独设置,直接将背带与缓降机构连接,也可以使用。本技术中的缓降机构可以与背带分开使用,将缓降机构固定在预埋件上,背带与绳索4的自由端连接。所述固定支架1用于连接固定使用,其可以与背带连接。所述轮毂2位圆筒结构,用于缠绕绳索4。本技术中绳索4的自由端从两组导向辊组中穿过,相互垂直的导向辊组将绳索4定位。其中绳索4出线处折绕的导向辊611的直径较大,增加了绳索折弯半径,减少了绳索的损坏,对于钢制绳索尤其明显,也降低了绳索的折弯受力,绳索收放更加顺畅。参见图5,在本技术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固定支架1包括前支板11、后支板12和连接所述前支板11和后支板12的连接柱13,所述轮毂2位于所述前支板11和后支板12之间。设置前支板11和后支板12方便固定安装,轮毂2在两者之间旋转,所述连接柱13既起到连接的作用,也起到了限制绳索4的作用,方便轮毂2缠绕绳索4。参见图2至图7,在本技术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导向辊组61的端部安装在所述前支板11和后支板12上,所述第二导向辊组62的端部安装在一框架63上,所述框架63安装在所述前支板11和后支板12之间。所述第二导向辊组62通过框架63安装在前支板11和后支板12上,从而使第一导向辊组61和第二导向辊组62相互垂直。安装更加方便,结构稳定。参见图1和图5,在本技术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连接柱13为多根,其中与出线方向相反方向设置一根所述连接柱131,此所述连接柱131上设置有挂钩132。所述连接柱13不仅起到连接的作用,而且对绳索起到限制作用,利于绳索的收放。所述挂钩132用于钩挂在外部的预埋件上,从而将缓降机构悬挂,使用者连接绳索4的自由端。参见图5和图8,在本技术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智能逃生背包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逃生背包,包括用于绑缚在使用者上的背带和缓降机构,所述缓降机构包括固定支架、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上的轮毂和与所述轮毂相配合的离心减速阻尼器,所述轮毂上缠绕绳索,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上设置有绳索收放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导向辊组和第二导向辊组,所述第一导向辊组和第二导向辊组分别由两个导向辊构成,其中所述第一导向辊组中所述绳索折绕的导向辊直径大于其余导向辊的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逃生背包,包括用于绑缚在使用者上的背带和缓降机构,所述缓降机构包括固定支架、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上的轮毂和与所述轮毂相配合的离心减速阻尼器,所述轮毂上缠绕绳索,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上设置有绳索收放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导向辊组和第二导向辊组,所述第一导向辊组和第二导向辊组分别由两个导向辊构成,其中所述第一导向辊组中所述绳索折绕的导向辊直径大于其余导向辊的直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逃生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前支板、后支板和连接所述前支板和后支板的连接柱,所述轮毂位于所述前支板和后支板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逃生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辊组的端部安装在所述前支板和后支板上,所述第二导向辊组的端部安装在一框架上,所述框架安装在所述前支板和后支板之间。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逃生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为多根,其中与出线方向相反方向设置一根所述连接柱,此所述连接柱上设置有挂钩。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逃生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的两侧安装有侧板,所述侧板与所述轮毂外壁构成线槽,所述绳索缠绕在所述线槽中。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星钢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洛克赛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