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充电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保护套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009255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0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具有太阳能充电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保护套结构,其包括:第一壳体,其具有第一连接器;第二壳体,其以一侧边可折叠的连接于第一壳体;以及第一太阳能板,其为3D太阳能板,第一太阳能板设置于第二壳体上且电性连接于该第一连接器。借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施,可以使可携式电子装置,能随时随地的使用绿色能源进行充电。

Protective sleeve structure of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harged by solar energy

The utility model is a protective sleeve structure for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 solar charge,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shell, a first connector, a second shell, which is folded in one side of the first shell, and a first solar panel, a 3D solar panel, and a first solar panel on the second housing. The electrical property is connected to the first connector.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utility model,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can be used at any time and anywhere to use green energy for charg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太阳能充电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保护套结构
本技术是一种太阳能充电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保护套结构,特别为一种可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可携式电子装置保护套的太阳能充电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保护套结构。
技术介绍
可携式电子装置,例如手机、平板…等,已经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生活用品,为了保护这些装置,许多厂商开发了不同的保护套以配合使用,以防止可携式电子装置荧幕、外壳因外物的破坏,而造成刮伤甚或损坏,也防止手机镜头因外物的破坏,刮伤或损坏。以手机为例,现有手机保护套包含座体及连接该座体的盖体,座体上设有可以固设手机的机构件,盖体设计成可翻折而覆盖于手机上以保护手机。另外,当手机没电时,会另外以充电器或插接行动电源以进行充电,然而充电器或行动电源行动电源将会增加携带的负担,此外这些装置都是使用一般的市电,并非使用绿色能源。除了上述增加携带的负担及并非使用绿色能源外,当行动电源的电量使用到一定后,还是无法持续地提供电能给手机,或者当手机保护套内的手机插接行动电源时,使用必须将手机保护套、手机与行动电源一起握持,如此也增加使用上的不便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一种具有太阳能充电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保护套结构,其主要解决可携式电子装置受到市电位置的限制及如何提升绿色能源的使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太阳能充电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保护套结构,其包括:第一壳体,其具有第一连接器,固设于第一壳体的一侧;第二壳体,其以一侧边可折叠的连接于第一壳体;以及第一太阳能板,其为3D太阳能板,第一太阳能板设置于第二壳体上且电性连接于第一连接器。借由本技术的实施,可达到下列进步功效:一、可以随时随地不受市电的限制而进行充电。二、可以有效的利用绿色能源,减少温室效应。三、使用3D太阳能板,可以提升充电效率。为了使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申请专利范围及图式,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可轻易的理解本技术相关的目的及优点,因此将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技术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具有太阳能充电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保护套结构,展开状态的实施例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具有太阳能充电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保护套结构,闭合状态的实施例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具有太阳能充电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保护套结构,闭合状态下的剖视实施例图。图4A是本技术的一种使用第三壳体及第二太阳能板的实施例图一。图4B是本技术的一种使用第三壳体及第二太阳能板的实施例图二。图4C是本技术的一种使用第三壳体及第二太阳能板的实施例图三。图4D是本技术的一种使用第三壳体及第二太阳能板的闭合状态下实施例图。图5A是本技术的一种使用第二连接器的应用实施例图一。图5B是本技术的一种使用第二连接器的应用实施例图二。图6A是本技术的一种电路结构的实施例图一。图6B是本技术的一种电路结构的实施例图二。图7A是本技术的一种3D太阳能板立体实施例图一。图7B是本技术的一种3D太阳能板立体实施例图二。图8A是本技术的一种3D太阳能板剖视实施例图一。图8B是本技术的一种3D太阳能板剖视实施例图二。【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具有太阳能充电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保护套结构10:第一壳体110:固定件120:第一连接器130:第二连接器20:第二壳体30:第一太阳能板40:第三壳体50:第二太阳能板60:3D太阳能板610:基材611:第一表面612:第二表面613:第一3D表面结构614:第二3D表面结构620:光电转换层710:充电控制器720:开关90:可携式电子装置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具有太阳能充电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保护套结构100,其包括: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以及第一太阳能板30;其中可携式电子装置90可以例如是手机、平板电脑…等。第一壳体10,可设有固定件110,以让可携式电子装置90可分离的固设于第一壳体10上,又第一壳体10具有第一连接器120且固设于第一壳体10的一侧,当可携式电子装置90被可分离的固设于第一壳体10上时,可携式电子装置90可以与第一连接器120形成插拔式的电性连接关系。第二壳体20,其以一侧边可折叠的连接于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除了保护可携式电子装置90外,可以让第一太阳能板30设置于第二壳体20上,如此可以非常方便的让使用者携带及使用。第一太阳能板30,其可以为3D太阳能板60,第一太阳能板30除了设置于第二壳体20外,第一太阳能板30并且电性连接于第一连接器120。如图4A至图4D所示,第三壳体40,当可携式电子装置90需要更大的电力时,可以进一步增加第三壳体40的设置,其设置的方式是将第三壳体40的一侧边,以可折叠的方式连接于第二壳体20,此时可将第二太阳能板50设置于第三壳体40上,并且使第二太阳能板50电性并联或串联于第一太阳能板30。除了借由将第一太阳能板30及第二太阳能板50进行电性串联或并联,以增加电力的提供以外,同样的第二太阳能板50也可以为3D太阳能板60,此外,第二太阳能板50亦可以设置于第三壳体40的第一板面或第二板面,以方便携带及使用。又再参考图5A至图6B所示,第一连接器120除了可以单独设置外,可携式电子装置保护套结构100可进一步设置第二连接器130,又第二连接器130是电性并联或串联于第一连接器120,第一连接器120及第二连接器130主要是提供电力或信号连接。当第一太阳能板30及第二太阳能板50提供电力时,除了可以借由第一连接器120对可携式电子装置90充电外,亦可借由第二连接器130对其他外接装置进行充电。第二太阳能板50与第一太阳能板30电性串联或并联后,第一太阳能板30与第一连接器120或第二连接器130间,可进一步设有充电控制器710或开关720,以控制第一太阳能板30及第二太阳能板50是否输出电力或者对输出电力进行电压调整。当某些情况,不借由第一太阳能板30及第二太阳能板50提供电力时或其他外接装置要与可携式电子装置90信号连接时,此时可以借由第二连接器130输入电力或进行信号传输,然后再借由第一连接器120将该电力或信号与可携式电子装置90连接。当可携式电子装置90与第一连接器120结合时,若没有第二连接器130,则只能由第一太阳能板30或第二太阳能板50提供电力,无法由其他外部提供电力,此外可携式电子装置90也无法与其他外部装置进行有线信号连接,因此第二连接器130可以大幅的增加可携式电子装置保护套结构100或可携式电子装置90使用的便利性。如图7A至图8B所示,第一太阳能板30或第二太阳能板50,可以使用3D太阳能板60,又3D太阳能板60其至少包括:基材610;以及光电转换层620。基材610,其具有第一表面611及第二表面612,其中第一表面611具有第一3D表面结构613,又第一3D表面结构613可以为单方向或多方向的波浪结构,借此可以增加第一表面611的表面积。光电转换层620,相较一般平面式表面结构的太阳能板,由于第一3D表面结构613的设计,因此可以增加至少10%的表面积,因此当光电转换层620设置于第一3D表面结构613上时,同样的可以增加了至少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太阳能充电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保护套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太阳能充电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保护套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壳体,其具有第一连接器,固设于该第一壳体的一侧;第二壳体,其以一侧边可折叠的连接于该第一壳体;以及第一太阳能板,其为3D太阳能板,该第一太阳能板设置于第二壳体上且电性连接于该第一连接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太阳能充电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保护套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壳体,其具有第一连接器,固设于该第一壳体的一侧;第二壳体,其以一侧边可折叠的连接于该第一壳体;以及第一太阳能板,其为3D太阳能板,该第一太阳能板设置于第二壳体上且电性连接于该第一连接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保护套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连接器并联或串联有第二连接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保护套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太阳能板与该第一连接器间,设有充电控制器或开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保护套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太阳能板是设置于该第二壳体的第一板面或第二板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保护套结构,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第三壳体,其一侧边可折叠的连接于该第二壳体,又第二太阳能板设置于第三壳体上且并联或串联于该第一太阳能板,又该第二太阳能板其为3D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铭锋
申请(专利权)人:絜静精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