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平台的物联网传感器自识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994493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9 1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基于云平台的物联网传感器自识别装置,包括基座、扫描感应装置、智能识别模块、储存模块和无线传输模块,基座上镶嵌设有扫描感应装置,扫描感应装置包括虹膜识别装置和指纹识别装置,指纹识别装置位于虹膜识别装置的下方,虹膜识别装置包括虹膜采集摄像头、光照调节模块和红外线传感器,虹膜采集摄像头的上方设有光照调节模块,光照调节模块与红外线传感器电性连接,红外线传感器与虹膜采集摄像头电性连接,指纹识别装置包括指纹识别传感器芯片和指纹识别传感器芯片上表面的指纹采集层,指纹识别传感器芯片和虹膜采集摄像头均与智能识别模块电性连接,智能识别模块包括微处理器、数据对比模块和时钟模块。

Sensor self identification device based on cloud platform for Internet of thing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elf recognition device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based on the cloud platform, which includes a base seat, a scanning induction device, an intelligent identification module, a storage module and a wireless transmission module. The base seat is inlaid with a scanning induction device. The scanning induction device includes an iris recognition device and a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device, and a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device. Under the iris recognition device, the iris recognition device includes the iris acquisition camera, the illumination adjustment module and the infrared sensor. The above iris acquisition camera is equipped with a light regulation module, the illumination adjustment module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infrared sensor, the infrared sensor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iris acquisition camera, and the fingerprint is printed. The recognition device includes the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sensor chip and the fingerprint acquisition layer on the surface of the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sensor chip. The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sensor chip and the iris acquisition camera are all connected to the intelligent recognition module. The intelligent recognition module includes the microprocessor, the data contrast module and the clock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云平台的物联网传感器自识别装置
本技术涉及远程电子领域,具体为基于云平台的物联网传感器自识别装置。
技术介绍
云平台是业界将要面临的一个重大改变。各种云平台的出现是该转变的最重要环节之一。顾名思义,这种平台允许开发者们或是将写好的程序放在"云"里运行,或是使用"云"里提供的服务,或二者皆是。至于这种平台的名称,现在我们可以听到不止一种称呼,比如按需平台、平台即服务等等。但无论称呼它什么,这种新的支持应用的方式有着巨大的潜力。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公司一般都采用打卡制度,当一些员工出差去到总公司或分公司后,打卡机不能实现共享使用,造成打卡不便的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云平台的物联网传感器自识别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云平台的物联网传感器自识别装置,包括基座、扫描感应装置、智能识别模块、储存模块和无线传输模块,所述基座上镶嵌设有所述扫描感应装置,所述扫描感应装置包括虹膜识别装置和指纹识别装置,所述指纹识别装置位于所述虹膜识别装置的下方,所述虹膜识别装置包括虹膜采集摄像头、光照调节模块和红外线传感器,所述虹膜采集摄像头的上方设有所述光照调节模块,所述光照调节模块与所述红外线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红外线传感器与所述虹膜采集摄像头电性连接,所述指纹识别装置包括指纹识别传感器芯片和所述指纹识别传感器芯片上表面的指纹采集层,所述指纹识别传感器芯片和所述虹膜采集摄像头均与所述智能识别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智能识别模块包括微处理器、数据对比模块和时钟模块,所述微处理器分别与所述数据对比模块、所述时钟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数据对比模块与所述储存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智能识别模块与所述无线传输模块电性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基座表面设置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为PTFE材料制成,厚度为2.5-7m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储存模块中设有储存卡,所述储存卡与储存输导端口电性连接,所述储存输导端口设于所述基座外表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中设有无线收发器和适配器,所述无线收发器和所述适配器电性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光照调节模块中设有光电传感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使用智能简单,可以自动识别人员信息,采用两套识别方案,以备不时之需,基于云平台物理网传感器,可以实现资源资料无线传导,资源共享,在工作人员外出工作时,同时可以进行打卡识别,在虹膜采集摄像头的上方设置有光照调节模块,光照调节模块中的光电传感器将感应环境光强度,自动调节光照强度,以适应人体视线,设置有储存模块,方便公司取档,对信息的提取,本技术智能度高,且具有资源共享的优点,便于推广,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指纹采集层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中:1-基座;2-扫描感应装置;3-智能识别模块;4-储存模块;5-无线传输模块;6-虹膜识别装置;7-指纹识别装置;8-虹膜采集摄像头;9-光照调节模块;10-红外线传感器;11-指纹识别传感器芯片;12-指纹采集层;13-微处理器;14-数据对比模块;15-时钟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基于云平台的物联网传感器自识别装置,包括基座1、扫描感应装置2、智能识别模块3、储存模块4和无线传输模块5,基座1上镶嵌设有扫描感应装置2,扫描感应装置2包括虹膜识别装置6和指纹识别装置7,指纹识别装置7位于虹膜识别装置6的下方,虹膜识别装置7包括虹膜采集摄像头8、光照调节模块9和红外线传感器10,虹膜采集摄像头8的上方设有光照调节模块9,光照调节模块9与红外线传感器10电性连接,红外线传感器10与虹膜采集摄像头8电性连接,指纹识别装置7包括指纹识别传感器芯片11和指纹识别传感器芯片11上表面的指纹采集层12,指纹识别传感器芯片11和虹膜采集摄像头8均与智能识别模块3电性连接,智能识别模块3包括微处理器13、数据对比模块14和时钟模块15,微处理器13分别与数据对比模块14、时钟模块15电性连接,数据对比模块14与储存模块4电性连接,智能识别模块3与无线传输模块5电性连接。进一步的,基座1表面设置有耐磨层,耐磨层为PTFE材料制成,厚度为2.5-7mm。进一步的,储存模块4中设有储存卡,储存卡与储存输导端口电性连接,储存输导端口设于基座1外表面。进一步的,无线传输模块5中设有无线收发器和适配器,无线收发器和适配器电性连接。进一步的,光照调节模块9中设有光电传感器。工作原理:具体使用时,自识别装置包括基座1、扫描感应装置2、智能识别模块3、储存模块4和无线传输模块5,基座1上镶嵌设有扫描感应装置2,扫描感应装置2包括虹膜识别装置6和指纹识别装置7,指纹识别装置7位于虹膜识别装置6的下方,虹膜识别装置6包括虹膜采集摄像头8、光照调节模块9和红外线传感器10,虹膜采集摄像头8的上方设有光照调节模块9,光照调节模块9与红外线传感器10电性连接,红外线传感器10与虹膜采集摄像头8电性连接,指纹识别装置7包括指纹识别传感器芯片11和指纹识别传感器芯片11上表面的指纹采集层12,指纹识别传感器芯片11和虹膜采集摄像头8均与智能识别模块3电性连接,智能识别模块3包括微处理器13、数据对比模块14和时钟模块15,微处理器13分别与数据对比模块14、时钟模块15电性连接,数据对比模块14与储存模块4电性连接,智能识别模块3与无线传输模块5电性连接。基座1表面设置有耐磨层,耐磨层为PTFE材料制成,厚度为2.5-7mm。储存模块4中设有储存卡,储存卡与储存输导端口电性连接,储存输导端口设于基座1外表面。无线传输模块5中设有无线收发器和适配器,无线收发器和适配器电性连接。光照调节模块9中设有光电传感器。使用人站在扫描感应装置2前,红外线传感器10感应人体,将启动虹膜采集摄像头8和光照调节模块9,光照调节模块9中设置的光电传感器感应光强度变化,将自动调节光强度,使人体更加适应,虹膜采集摄像头8采集人体虹膜图像,将图像信息传递给智能识别模块3,智能识别模块3中的微处理器13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对比模块14与原采集的数据进行对比,快速识别,增加的时钟模块15将记录识别打卡的时间,记录的数据将会通过储存模块4储存,使用人通过储存输导端口将数据导出,当发生虹膜识别装置6故障,使用人可以开启第二套方案,采用指纹识别装置7识别,将事先录入的指纹的手指置放在指纹采集层12上,指纹采集层12下方的指纹识别传感器芯片11感应指纹信息,同样经过智能识别模块3可以快速识别,录入的信息将通过无线传输模块5实现云平台分享。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基于云平台的物联网传感器自识别装置

【技术保护点】
基于云平台的物联网传感器自识别装置,包括基座(1)、扫描感应装置(2)、智能识别模块(3)、储存模块(4)和无线传输模块(5),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上镶嵌设有所述扫描感应装置(2),所述扫描感应装置(2)包括虹膜识别装置(6)和指纹识别装置(7),所述指纹识别装置(7)位于所述虹膜识别装置(6)的下方,所述虹膜识别装置(6)包括虹膜采集摄像头(8)、光照调节模块(9)和红外线传感器(10),所述虹膜采集摄像头(8)的上方设有所述光照调节模块(9),所述光照调节模块(9)与所述红外线传感器(10)电性连接,所述红外线传感器(10)与所述虹膜采集摄像头(8)电性连接,所述指纹识别装置(7)包括指纹识别传感器芯片(11)和所述指纹识别传感器芯片(11)上表面的指纹采集层(12),所述指纹识别传感器芯片(11)和所述虹膜采集摄像头(8)均与所述智能识别模块(3)电性连接,所述智能识别模块(3)包括微处理器(13)、数据对比模块(14)和时钟模块(15),所述微处理器(13)分别与所述数据对比模块(14)、所述时钟模块(15)电性连接,所述数据对比模块(14)与所述储存模块(4)电性连接,所述智能识别模块(3)与所述无线传输模块(5)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云平台的物联网传感器自识别装置,包括基座(1)、扫描感应装置(2)、智能识别模块(3)、储存模块(4)和无线传输模块(5),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上镶嵌设有所述扫描感应装置(2),所述扫描感应装置(2)包括虹膜识别装置(6)和指纹识别装置(7),所述指纹识别装置(7)位于所述虹膜识别装置(6)的下方,所述虹膜识别装置(6)包括虹膜采集摄像头(8)、光照调节模块(9)和红外线传感器(10),所述虹膜采集摄像头(8)的上方设有所述光照调节模块(9),所述光照调节模块(9)与所述红外线传感器(10)电性连接,所述红外线传感器(10)与所述虹膜采集摄像头(8)电性连接,所述指纹识别装置(7)包括指纹识别传感器芯片(11)和所述指纹识别传感器芯片(11)上表面的指纹采集层(12),所述指纹识别传感器芯片(11)和所述虹膜采集摄像头(8)均与所述智能识别模块(3)电性连接,所述智能识别模块(3)包括微处理器(13)、数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君凤吕伟德张明丽王温洋吴云波洪梦雅赵子璇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