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改进的ZMP理论的人体失衡监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98147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9 00:18
一种基于改进的ZMP理论的人体失衡监测方法,先提取人体全身骨骼节点的三维位置信息,为人体形体模型中各体段配置质量;然后通过人体在行走状态下各体段的空间位置、质量,根据各体段空间位置在时间上的差分求得各体段运动的速度、加速度信息,进而求出各体段的惯性力信息,构建出动态多刚体人体模型;计算动态多刚体人体模型的零力矩点(ZMP)的位置,构建人体行走时的动态支撑区,通过动态多刚体人体模型ZMP位置与动态支撑区位置做匹配,判断ZMP是否位于动态支撑区内,如果位于其内,则判断人体行走平衡;如果位于其外,则判断人体行走失衡;本发明专利技术将人体动态支撑区和ZMP理论结合进行人体行走状态监测,适用于人体行走状态的稳定性判断。

A human body imbalance monitoring method based on improved ZMP theory

A method of human body imbalance monitoring based on the improved ZMP theory, first extracts the three-dimensional position information of the body skeleton node, and configuring the quality of each body segment in the body model, and then obtains each body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of the space between the body segments by the space position of each body in the walking state. The velocity and acceler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segment motion, and then the information of the inertia force of each segment, the dynamic multi rigid body model is constructed, the position of the zero moment point (ZMP) of the dynamic multi rigid body model is calculated, the dynamic support area of the human body walking is constructed, and the position of the dynamic multi rigid body model ZMP position and the dynamic support area position is made. To judge whether the ZMP is located in the dynamic support area, and if it is located in it, the balance of human walking is judged. If it is located outside, the imbalance of human walking is judged. The invention combines the dynamic support area of the human body with the ZMP theory to monitor the walking state of the human body, and is suitable for the stability judgment of the walking state of the human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改进的ZMP理论的人体失衡监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人体失衡监测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改进的ZMP理论的人体失衡监测方法。
技术介绍
ZMP理论(零力矩理论)多应用于双足机器人步态规划及平衡判定,零力矩点是指机器人足底与地面接触时受到反作用力N及力矩M,若存在一点P其反作用力、惯性力的力矩和为零,则点P称为零力矩点(简称ZMP)。与ZMP配合应用的另一个概念是支撑区,机器人行走时支撑脚与地面的接触区域(双脚支撑时,为两脚所构成的凸多边形的面积)称为支撑区。零力矩原理是指机器人行走过程中保持动态平衡的条件是零力矩点始终位于支撑区之内。人体行走过程中,在单侧足趾离地之后及单侧足跟落地之前的短暂时间内,无法实现双足同时支撑地面,该状态为人体行走的短暂不平衡期。在将ZMP理论应用于人体行走状态的稳定平衡判定中,该理论在人体两只腿交换支撑时的短暂不稳定平衡期无法给出判定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改进的ZMP理论的人体失衡监测方法,适用于人体行走状态的稳定性判断。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改进的ZMP理论的人体失衡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采用集景深信息采集和彩色信息采集于一体的Kinect体感传感器,实时提取人体全身骨骼节点的三维位置信息;第二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成年人人体惯性参数》的人体各体段质量之比例,为人体形体模型中各体段配置质量;所构建的包含人体形体信息及运动信息的人体形体模型由头颈体段、上躯干体段、下躯干体段、上臂体段、下臂体段、大腿体段、小腿体段、手、脚15个段构成;将每个人的体重作为已知输入参数,同时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成年人人体惯性参数》中身体各部重量占体重比例来确定此模型中各段肢体的质量;此人体形体模型具备:人体解剖学结构、人体空间位置坐标信息和人体姿态更新的特点;第三步,通过人体在行走状态下各体段的空间位置、质量,根据各体段空间位置在时间上的差分求得各体段运动的速度、加速度信息,进而求出各体段的惯性力信息,从而构建出动态多刚体人体模型;第四步,计算动态多刚体人体模型的零力矩点(ZMP)的位置;具体求解过程如下公式所示:式中:mi——动态多刚体人体模型各体段的质量;Xi、Yi、Zi——动态多刚体人体模型各体段的质心;——动态多刚体人体模型各体段的加速度;第五步,构建人体行走时的动态支撑区;采用Kinect体感传感器所提取到的“脚部体感信息+脚码推测”的方法来求解人体双脚支撑区的近似解,Kinect体感传感器能够提供的脚部直体感信息是脚踝、脚掌中心的三维坐标,由这两点坐标能够确定脚的方向,再通过结合人体脚码将支撑区的轮廓推测出来;行走状态的人体双脚支撑区求解过程如下:1)O1、O2:定义为脚跟中心,Kinect体感传感器能够提供的脚踝的三维坐标,O1、O2为双脚脚踝坐标在脚掌平面内的投影;2)F1、F2:定义为脚掌中心,Kinect体感传感器能够提供脚掌中心的三维坐标;3)Q1、Q2:定义为脚掌前顶点,通过脚码尺寸L及脚掌宽与脚码的比例尺寸k得到,Q1求解公式如下,Q2的求解方式与Q1相同;4)Q2'、Q1':定义脚掌侧顶点,通过脚码尺寸L及脚掌宽与脚码的比例尺寸k得到,Q1'求解公式如下,Q2'的求解方式与Q1'相同;5)H1、H2:定义为脚跟后底点,通过脚码尺寸L及脚跟与脚码的比例尺寸m得到,H1的求解公式如下,H2的求解方式与H1相同;6)H1'、H2':定义为脚跟侧底点,通过脚码尺寸L及脚跟与脚码的比例尺寸m得到,公式如下至此脚掌外围轮廓近似解的8个定位点都已求解完成,通过Q1’、Q1、Q2、Q2’、H2’、H2、H1、H1’、Q1’的X、Z坐标能够确定这8个点依次连接成的虚线框,即双脚支撑区数值解;第六步,通过第四步求出的动态多刚体人体模型ZMP位置,与第五步所求得的动态支撑区位置做匹配,判断ZMP是否位于动态支撑区内,如果位于其内,则判断人体行走平衡;如果位于其外,则判断人体行走失衡。所述的第一步中Kinect体感传感器以图像的方式采集人体体感信息,使用时人体尽可能正对Kinect体感传感器站在其视场范围内。所述的第一步中Kinect体感传感器采集时以30帧/秒的频率获视场空间内彩色信息、深度信息及人体骨骼节点的三维位置信息,其三维位置信息是指在kinect坐标系中以Kinect体感传感器中心为坐标原点的人体骨骼节点的三维位置(x,y,z)。与
技术介绍
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将人体动态支撑区和ZMP理论结合起来,进行人体行走状态监测,可求得人体实时更新的ZMP点坐标,兼顾运算效率及测量系统简洁性,达到人体行走失衡的实时监测。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图。图2是人体骨骼节点信息示意图。图3是行走状态中动态多刚体人体模型的惯性力信息图。图4是摆动相后期及脚掌俯视图。图5是脚部轮廓求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改进的ZMP理论的人体失衡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如图2所示,采用集景深信息采集和彩色信息采集于一体的Kinect体感传感器,以较高频率实时提取人体全身骨骼节点的三维位置信息;Kinect体感传感器以图像的方式采集人体体感信息,因此使用时人体尽可能正对Kinect体感传感器站在其视场范围内;Kinect体感传感器采集时以30帧/秒的频率获视场空间内彩色信息、深度信息及人体骨骼节点的三维位置信息,其三维位置信息是指在kinect坐标系中以Kinect体感传感器中心为坐标原点的人体骨骼节点的三维位置(x,y,z);第二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成年人人体惯性参数》的人体各体段质量之比例,为人体形体模型中各体段配置质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成年人人体惯性参数》标准中人体体段划分以明显的骨性标志位分界点,将人体分为头颈、上躯干、下躯干、左上臂、右上臂、左前臂、右前臂、左手、右手、左大腿、右大腿、左小腿、右小腿、左足、右足等15个部位,因此最终所构建的包含人体形体信息及运动信息的人体形体模型由头颈体段、上躯干体段、下躯干体段、上臂体段、下臂体段、大腿体段、小腿体段、手、脚15个段构成;将每个人的体重作为已知输入参数,同时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成年人人体惯性参数》一书中身体各部重量占体重比例来确定此模型中各段肢体的质量;此人体形体模型具备:人体解剖学结构、人体空间位置坐标信息和人体姿态更新的特点;第三步,如图3所示,通过人体在行走状态下各体段的空间位置、质量,根据各体段空间位置在时间上的差分求得各体段运动的速度、加速度信息,进而求出各体段的惯性力信息,从而构建出动态多刚体人体模型;图中a1至a15描述了各体段加速度的基本信息;第四步,计算动态多刚体人体模型的零力矩点(ZMP)的位置;所建立的动态多刚体人体模型能够实时反应目标人体各体段的质量信息及运动信息,因而可求得人体实时更新的ZMP点坐标,具体求解过程如下公式所示:式中:mi——动态多刚体人体模型各体段的质量;Xi、Yi、Zi——动态多刚体人体模型各体段的质心;——动态多刚体人体模型各体段的加速度;第五步,如图4所示,构建人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基于改进的ZMP理论的人体失衡监测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改进的ZMP理论的人体失衡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采用集景深信息采集和彩色信息采集于一体的Kinect体感传感器,实时提取人体全身骨骼节点的三维位置信息;第二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成年人人体惯性参数》的人体各体段质量之比例,为人体形体模型中各体段配置质量;所构建的包含人体形体信息及运动信息的人体形体模型由头颈体段、上躯干体段、下躯干体段、上臂体段、下臂体段、大腿体段、小腿体段、手、脚15个段构成;将每个人的体重作为已知输入参数,同时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成年人人体惯性参数》中身体各部重量占体重比例来确定此模型中各段肢体的质量;此人体形体模型具备:人体解剖学结构、人体空间位置坐标信息和人体姿态更新的特点;第三步,通过人体在行走状态下各体段的空间位置、质量,根据各体段空间位置在时间上的差分求得各体段运动的速度、加速度信息,进而求出各体段的惯性力信息,从而构建出动态多刚体人体模型;第四步,计算动态多刚体人体模型的零力矩点(ZMP)的位置;具体求解过程如下公式所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改进的ZMP理论的人体失衡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采用集景深信息采集和彩色信息采集于一体的Kinect体感传感器,实时提取人体全身骨骼节点的三维位置信息;第二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成年人人体惯性参数》的人体各体段质量之比例,为人体形体模型中各体段配置质量;所构建的包含人体形体信息及运动信息的人体形体模型由头颈体段、上躯干体段、下躯干体段、上臂体段、下臂体段、大腿体段、小腿体段、手、脚15个段构成;将每个人的体重作为已知输入参数,同时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成年人人体惯性参数》中身体各部重量占体重比例来确定此模型中各段肢体的质量;此人体形体模型具备:人体解剖学结构、人体空间位置坐标信息和人体姿态更新的特点;第三步,通过人体在行走状态下各体段的空间位置、质量,根据各体段空间位置在时间上的差分求得各体段运动的速度、加速度信息,进而求出各体段的惯性力信息,从而构建出动态多刚体人体模型;第四步,计算动态多刚体人体模型的零力矩点(ZMP)的位置;具体求解过程如下公式所示:式中:mi——动态多刚体人体模型各体段的质量;Xi、Yi、Zi——动态多刚体人体模型各体段的质心;——动态多刚体人体模型各体段的加速度;第五步,构建人体行走时的动态支撑区;采用Kinect体感传感器所提取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光华麻晓龙梁仍昊张四聪罗爱玲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广东顺德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