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瓜育苗穴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7860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8 2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黄瓜育苗穴盘,包括安装板和竖直穿设在所述安装板上且均匀分布的若干穴盘单体,所述穴盘单体包括穿过所述安装板的柱形筒和固接于所述柱形筒下端的倒锥形筒,自所述倒锥形筒最低点往上至穴盘单体高度的1/4~1/3处开设有若干透气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穴盘单体的结构设置,便于将种子播入,并方便种子直接落到底部,从而方便控制相同的基质厚度,以保证覆盖基质厚度的一致性,可减少苗子带帽出苗,提高苗子的整齐性。

A cucumber seedling tray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ucumber seedling tray, which includes an installation plate and a number of hole discs that are vertically arranged on the installation plate and evenly distributed. The tray monomer comprises a cylindrical tube through the installation plate and an inverted cone fixed to the lower end of the cylindrical tube, and from the lowest point of the inverted conical tube up to the point plate monomer. A number of air holes are opened at the height of 1/4~1/3. The utility model is convenient to sow the seeds and directly fall to the bottom, so as to facilitate the control of the same thickness of the substrate, so as to ensure the consistency of the thickness of the substrate, reduce the seedling emergence of the seedlings and improve the neatness of the seedl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黄瓜育苗穴盘
本技术涉及农业机械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黄瓜育苗穴盘。
技术介绍
黄瓜育苗是日光温室黄瓜高产栽培的重要环节,而播种又是黄瓜育苗中的重要环节,目前的常用的方法在育苗前需要进行基质填充和压出播种穴的步骤,十分繁琐,而且苗子常常因为播种时覆盖基质厚度的不同而造成出苗不整齐和带帽出苗;常规的育苗穴盘在播种的过程中很难保证每一粒种子均播在穴盘孔的最中间,导致苗子之间的株行距不同,进而受光不均,以至于苗子在后期的生长过程中出现大小苗的现象,从而影响苗子的整体质量。因此,优化播种穴盘,对提高苗子的整齐性是非常重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黄瓜育苗穴盘,避免了苗子出苗时的不整齐和带帽出苗。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黄瓜育苗穴盘,包括安装板和竖直穿设在所述安装板上且均匀分布的若干穴盘单体,所述穴盘单体包括穿过所述安装板的柱形筒和固接于所述柱形筒下端的倒锥形筒,自所述倒锥形筒最低点往上至穴盘单体高度的1/4~1/3处开设有若干透气孔。本方案通过安装板将穴盘单体集于一体,可以节约占地面积,便于集中管理,穴盘单体采用上部柱形、下部倒锥形的结构,种子放入后,便于种子直接落至底部,便于在穴盘布置时更好的掌握种子所在位置,穴盘单体的均匀分布保证了株间距的一致,并且在覆盖基质时,只要基质上面平齐,即可保证各种子覆盖的基质厚度相同,降低了保证基质厚度一致性的难度;在锥形筒最低点往上至穴盘单体高度的1/4~1/3处开设透气孔,该高度的设置可以将透气孔开始漏水作为浇水完成的判断依据,透气孔以下部分保留一部分水,满足种子生长的需求,同时避免了透气孔以上部分存水过多而导致淹苗,便于透气。作为优选,所述倒锥形筒为圆锥形,且所述柱形筒的高度为倒锥形筒高度的2倍。本优选方案便于种子直接落至穴盘单体的底部中间位置,在多个穴盘单体呈矩阵排列时,便于保证苗子行距的一致性,此高度比例的设置,在填满基质后对种子的压力,更有利于种子的生长,避免了种子带帽出苗和难以出土的状况。作为优选,所述柱形筒和倒锥形筒的总高度为3cm。保证覆盖基质浇水后的厚度为2cm左右,防止种子覆盖过浅和过深,避免了种子带帽出土和难以出土。作为优选,所述柱形筒内径为4~5cm。既方便种子的放入,又节省了占用面积。作为优选,所述透气孔沿周向均匀分布有4个,透气孔直径为0.3~0.5mm。保证透气的均匀性,同时提高了浇水判断的准确性,透水孔直径选为0.3~0.5mm,可避免种子在播种过程中掉落至穴盘外。作为优化,所述柱形筒和倒锥形筒均采用聚乙烯材料制成。本优选方案的材料使用,可以使本育苗穴盘多次使用,降低生产成本。作为优选,所述穴盘单体在安装板上呈矩阵分布。在播种时可以很容易的保证行距及株间距的一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穴盘单体的结构设置,便于将种子直接播入,无需播种前提前填充基质和压出播种穴,并方便种子直接落到底部,从而方便控制行距和基质厚度的一致,可减少苗子带帽出苗,提高苗子的整齐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柱形筒,2、倒锥形筒,3、透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如图1所示一种黄瓜育苗穴盘,包括安装板和竖直穿设在所述安装板上且均匀分布的若干穴盘单体,所述穴盘单体包括穿过所述安装板的柱形筒1和固接于所述柱形筒下端的倒锥形筒2,柱形筒1为圆柱形,倒锥形筒2为倒圆锥形,自倒锥形筒2最低点往上至穴盘单体高度的1/3处开设有沿周向均匀分布的四个透气孔3。作为更加利于苗子生长的优选方案,本实施例中的柱形筒1的高度为倒锥形筒2高度的2倍,且柱形筒1和倒锥形筒2的总高度为3cm,柱形筒1的内径为4cm,透气孔3的直径为0.5mm。为了可以进行多次使用,柱形筒和锥形筒均采用聚乙烯材料制成。作为优选的方案,实际使用时,本育苗穴盘包括呈矩阵分布的72个穴盘单体,横向12个,纵向6个,总长53.5cm,总宽27.5cm,由于倒锥形筒为倒圆锥形,因此在穴盘单体呈矩形排列时,苗子的间距及株距一致,降低了控制行距一致性的难度。利用上述黄瓜育苗穴盘进行播种时,先挑选饱满的种子放于烧杯中,用70℃的热水浸泡5分钟,并在浸泡过程中不断搅拌;5分钟后将烧杯中的水倒掉,然后加入20℃的水,烧杯内的水面高于最上层种子2cm,并将烧杯放于30℃的恒温箱中7小时;然后取出种子并包裹于纱布中,将纱布浸湿后放入30℃的恒温箱中12小时;之后将包裹在纱布中的种子取出,挑选露白的种子放于各穴盘单体倒锥形筒的最底部,每个穴盘内播种一粒,然后往各穴盘单体内填充基质,至基质自然覆盖至穴盘单体顶部,保证了覆盖基质厚度为2cm左右,提高了黄瓜出苗的整齐性。由于穴盘单体底部的倒锥形筒,使得在放置种子时更加准确快捷。基质填充完毕,往穴盘单体内洒水,至透气孔处有水流出,此时透气孔一下部分保留一部分水,满足种子生长需求,透气孔以上的水分有一部分流出,避免了上部土壤含水过多而导致的淹苗,同时便于透气。最后在穴盘单体的上口覆盖地膜即可。当然,上述说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以上实施例及附图仅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不脱离本技术的宗旨,也应属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黄瓜育苗穴盘

【技术保护点】
一种黄瓜育苗穴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和竖直穿设在所述安装板上且均匀分布的若干穴盘单体,所述穴盘单体包括穿过所述安装板的柱形筒(1)和固接于所述柱形筒下端的倒锥形筒(2),自所述倒锥形筒(2)最低点往上至穴盘单体高度的1/4~1/3处开设有若干透气孔(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黄瓜育苗穴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和竖直穿设在所述安装板上且均匀分布的若干穴盘单体,所述穴盘单体包括穿过所述安装板的柱形筒(1)和固接于所述柱形筒下端的倒锥形筒(2),自所述倒锥形筒(2)最低点往上至穴盘单体高度的1/4~1/3处开设有若干透气孔(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瓜育苗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倒锥形筒(2)为倒圆锥形,且所述柱形筒(1)的高度为倒锥形筒(2)高度的2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黄瓜育苗穴盘,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清明李时雨张文东高勇厉书豪李曼魏珉艾希珍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