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型多防排反分离自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97409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6 13:45
共生型多防排反分离自毁装置可以附着在需要管控的装备物件上,由两个以上防排反分离自毁装置通过信道连接而成,两个内部安装有防排传感器和自毁终端的防排型分离探测器内储存的随机密码数据完全一致,两者通过单向或双向通信线路连接,一个探测器向另一个探测器不间断发送随机维生密码,如果一致则无事,如果密码错误,或中断通信线路,会使另一装置接收不到随机维生密码而自毁,如果装置与附着的装备物件发生相对移动,破坏或企图排除装置都会导致装置自毁,使另一装置接收不到随机维生密码而物理自毁,同时破坏其附着的装备物件。该系统可用于实现对装备物件的绝对管控,防止装备物件丢失或非授权使用造成损失和负面后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共生型多防排反分离自毁装置
装备管控,自毁系统,特别指一种共生型多防排反分离自毁装置。
技术介绍
硬件自毁技术应用在导弹,无人机,安防等领域,但没有防排装置,或防排功能弱,运用先进排除技术仍能使自毁功能失效,失去管控功能,导致装备的非授权使用。软件自毁速度慢,自毁后硬件还能继续使用,还有可能恢复数据。现有的排除措施有三种:人工失效法,销毁法,转移法。其具体手段包括拆卸工具入侵,水炮,液氮冷却等,这些排除措施在使用时,都会产生特定信息,被相应的传感器感知。在专利文件“防排型分离探测器”中,探测容器中装上自毁终端,就成为反分离自毁装置,安装在在目标上或附近,如果装置与目标相对移动,或是企图排除装置,会使探测器和目标同时毁伤,可以用于装备物件管控,防止丢失或非授权使用造成负面后果。但上述装置只是单一的装置,探测能力有限,不能同时管控几个目标装备物件,不能探测到其反分离传感器探测范围外的目标,或是目标的背面,侧面和内部,只能探测周边一定距离内,此时就需要有两个以上装置分别探测不同目标或同一目标的不同部位,但装置之间相互没有通联,必须每一个装置探测到分离信号才会自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基本方案:共生型多防排反分离自毁装置可以附着在需要管控的装备物件上,由两个以上防排反分离自毁装置通过信道连接而成,两个内部安装有防排传感器和自毁终端的防排型分离探测器内储存的随机密码数据完全一致,两者通过单向或双向通信线路连接,一个探测器向另一个探测器不间断发送随机维生密码,如果一致则无事,如果密码错误,或中断通信线路,会使另一装置接收不到随机维生密码而自毁,如果装置与附着的装备物件发生相对移动,破坏或企图排除装置都会导致装置自毁,使另一装置接收不到随机维生密码而物理自毁,同时破坏其附着的装备物件。该系统可用于实现对装备物件的绝对管控,防止装备物件丢失或非授权使用造成损失和负面后果。随机维生密码,就是每隔一定时间,如0.1秒发送一个密码,每个密码都是随机的,一般每个密码的位数都一样,密码变化无规律,如同无理数,并且密码和次序是一一对应的,如第5个时间段接受到的密码必须是第5号密码,不能是其他序号的密码。为防止断线,可以有冗余通信线路,并联传递信息。附图说明图1是共生型多防排反分离自毁装置基本结构图。其中:1.发射器,2.接收器,3.自毁终端,4.温度传感器,5.入侵传感器,6.分离传感器,7.键盘,8.发射天线,9.接收天线,10.有线线路,11.一号装置,12.二号装置,13.副发射器,14.副接收器,15.副接收天线,16.副发射天线,17.副有线线路,18.中央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根据附图,一种共生型多防排反分离自毁装置的结构:11.一号装置和12.二号装置的结构基本相同,都是在密封外壳内设置5.入侵传感器,形成封闭的防拆传感层,在防拆传感层内,设置4.温度传感器,6.分离传感器,包含有微电脑的18.中央控制器,3.自毁终端等;当外界企图拆除11.一号装置或12.二号装置,会被5.入侵传感器感知后发出信号到18.中央控制器,18.中央控制器立即发出信号使同一装置内的3.自毁终端引发,破坏整个装置;如果冷冻11.一号装置或12.二号装置,会被防拆传感层内的4.温度传感器感知后发出信号到18.中央控制器,18.中央控制器立即发出信号使同一装置内的3.自毁终端引发,破坏整个装置;如果11.一号装置或12.二号装置与其控制的目标物发生相对移动或分离,会被防拆传感层内的6.分离传感器感知后发出信号到18.中央控制器,18.中央控制器立即发出信号使同一装置内的3.自毁终端引发,破坏整个装置;在防拆传感层内,18.中央控制器还可以接其他传感器,用于感知其他企图排除装置,使装置失效的信号。11.一号装置或12.二号装置内的18.中央控制器伸到装置外的线路与7.键盘连接,用于从外面向装置内的18.中央控制器输入密码或指令。也可以从18.中央控制器接出线路到装置外,连接显示器等外接终端,将18.中央控制器发送的特定信息传送到装置外的终端。在11.一号装置内的18.中央控制器连接有1.发射器及其伸到装置外的8.发射天线,如果采用双向传递信息,11.一号装置内的18.中央控制器连接有14.副接收器及其伸到装置外的15.副接收天线;在12.二号装置内的18.中央控制器连接有2.接收器及其伸到装置外的9.接收天线,如果采用双向传递信息,12.二号装置内的18.中央控制器连接有13.副发射器及其伸到装置外的16.副发射天线;1.发射器和2.接收器通过10.有线线路连接,13.副发射器与14.副接收器通过17.副有线线路连接。11.一号装置内18.中央控制器中储存的随机维生密码数据与12.二号装置内18.中央控制器中储存的随机维生密码数据完全一样。上述两个装置连接是最基本的方式,在两个的基础上,还可以有多个装置相互连接,线路呈放射状或网状结构,各装置是节点,但一般只有一个主装置。可以采取一个主装置,连接多个分装置,主装置同时向分装置不间断发送随机维生密码,或者分装置也同时向主装置不间断发送另一套随机维生密码。主装置采用反触发方式,需要在主装置内部设定倒计时结束前,通过外接键盘或无线方式向主装置的中央控制器输入一个维生密码,才能在设定时间到达后开始另一段倒计时,否则中央控制器将发出信号使自毁终端引发,另一段倒计时结束前又得输入另一个不同的维生密码,否则装置引发,如此反复。主装置向分装置单向发送随机维生密码,如果拆卸主装置,或主装置与监控的目标发生相对移动,会引起主装置自毁,中断向次装置发送随机维生密码,引起所有分装置自毁。如果拆卸分装置,或分装置与监控的目标发生相对移动,会引起分装置自毁,但主装置不会自毁。应用中可以使对方拿监控不重要目标的分装置做实验,任何企图拆卸或分离分装置的措施都会导致分装置及其监控的目标自毁,增强装置的可信度与威慑效果。可以通过主装置外键盘或信道向其中的中央控制器输送特定密码或指令,使中央控制器中断向全部或部分,或其中一个分装置发送随机维生密码,使接收不到维生密码的分装置自毁。如果采用双向通信,主装置向所有分装置不间断发送随机维生密码的同时,所有次装置也不间断向主装置不间断发送另一套随机维生密码,如果拆卸任何一个分装置,或分装置与监控的目标发生相对移动,会引起这个分装置自毁,中断向主装置发送随机维生密码,导致主装置自毁,这又导致主装置中断向其他分装置发送随机维生密码,导致其他所有分装置自毁。自毁终端在装置的防拆传感层内,包括爆破装置,燃烧弹等,能在接受指令后迅速起到足够的物理破坏作用。运作方式:将11.一号装置和12.二号装置分别固定在同一目标物的不同位置,或不同目标物上,或与目标物保持一定距离,但不能发生相对移动。通过11.一号装置和12.二号装置外的7.键盘输入开启指令,使两者开启,然后通过11.一号装置外的7.键盘输入特定密码或指令,使11.一号装置内的18.中央控制器不间断发出随机维生密码信号至1.发射器,1.发射器将信号通过10.有线线路传递到12.二号装置内的2.接收器,2.接收器再将信号传递到二号装置内的18.中央控制器,信号与其储存的随机维生密码一一对照,如相符则无事,如果不相符,或切断1.发射器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共生型多防排反分离自毁装置

【技术保护点】
共生型多防排反分离自毁装置,其特征是:11.一号装置和12.二号装置的结构基本相同,都是在密封外壳内设置5.入侵传感器,形成封闭的防拆传感层,在防拆传感层内,设置4.温度传感器,6.分离传感器,包含有微电脑的18.中央控制器,3.自毁终端等;当外界企图拆除11.一号装置或12.二号装置,会被5.入侵传感器感知后发出信号到18.中央控制器,18.中央控制器立即发出信号使同一装置内的3.自毁终端引发,破坏整个装置;如果冷冻11.一号装置或12.二号装置,会被防拆传感层内的4.温度传感器感知后发出信号到18.中央控制器,18.中央控制器立即发出信号使同一装置内的3.自毁终端引发,破坏整个装置;如果11.一号装置或12.二号装置与其控制的目标物发生相对移动或分离,会被防拆传感层内的6.分离传感器感知后发出信号到18.中央控制器,18.中央控制器立即发出信号使同一装置内的3.自毁终端引发,破坏整个装置;在防拆传感层内,18.中央控制器还可以接其他传感器,用于感知其他企图排除装置,使装置失效的信号;11.一号装置或12.二号装置内的18.中央控制器伸到装置外的线路与7.键盘连接,用于从外面向装置内的18.中央控制器输入密码或指令;也可以从18.中央控制器接出线路到装置外,连接显示器等外接终端,将18.中央控制器发送的特定信息传送到装置外的终端;在11.一号装置内的18.中央控制器连接有1.发射器及其伸到装置外的8.发射天线,如果采用双向传递信息,11.一号装置内的18.中央控制器连接有14.副接收器及其伸到装置外的15.副接收天线;在12.二号装置内的18.中央控制器连接有2.接收器及其伸到装置外的9.接收天线,如果采用双向传递信息,12.二号装置内的18.中央控制器连接有13.副发射器及其伸到装置外的16.副发射天线;1.发射器和2.接收器通过10.有线线路连接,13.副发射器与14.副接收器通过17.副有线线路连接;11.一号装置内18.中央控制器中储存的随机维生密码数据与12.二号装置内18.中央控制器中储存的随机维生密码数据完全一样。...

【技术特征摘要】
1.共生型多防排反分离自毁装置,其特征是:11.一号装置和12.二号装置的结构基本相同,都是在密封外壳内设置5.入侵传感器,形成封闭的防拆传感层,在防拆传感层内,设置4.温度传感器,6.分离传感器,包含有微电脑的18.中央控制器,3.自毁终端等;当外界企图拆除11.一号装置或12.二号装置,会被5.入侵传感器感知后发出信号到18.中央控制器,18.中央控制器立即发出信号使同一装置内的3.自毁终端引发,破坏整个装置;如果冷冻11.一号装置或12.二号装置,会被防拆传感层内的4.温度传感器感知后发出信号到18.中央控制器,18.中央控制器立即发出信号使同一装置内的3.自毁终端引发,破坏整个装置;如果11.一号装置或12.二号装置与其控制的目标物发生相对移动或分离,会被防拆传感层内的6.分离传感器感知后发出信号到18.中央控制器,18.中央控制器立即发出信号使同一装置内的3.自毁终端引发,破坏整个装置;在防拆传感层内,18.中央控制器还可以接其他传感器,用于感知其他企图排除装置,使装置失效的信号;11.一号装置或12.二号装置内的18.中央控制器伸到装置外的线路与7.键盘连接,用于从外面向装置内的18.中央控制器输入密码或指令;也可以从18.中央控制器接出线路到装置外,连接显示器等外接终端,将18.中央控制器发送的特定信息传送到装置外的终端;在11.一号装置内的18.中央控制器连接有1.发射器及其伸到装置外的8.发射天线,如果采用双向传递信息,11.一号装置内的18.中央控制器连接有14.副接收器及其伸到装置外的15.副接收天线;在12.二号装置内的18.中央控制器连接有2.接收器及其伸到装置外的9.接收天线,如果采用双向传递信息,12.二号装置内的18.中央控制器连接有13.副发射器及其伸到装置外的16.副发射天线;1.发射器和2.接收器通过10.有线线路连接,13.副发射器与14.副接收器通过17.副有线线路连接;11.一号装置内18.中央控制器中储存的随机维生密码数据与12.二号装置内18.中央控制器中储存的随机维生密码数据完全一样。2.共生型多防排反分离自毁装置,其特征是:还可以有多个装置相互连接,线路呈放射状或网状结构,各装置是节点,但一般只有一个主装置;可以采取一个主装置,连接多个分装置,主装置同时向分装置不间断发送随机维生密码,或者分装置也同时向主装置不间断发送另一套随机维生密码;主装置采用反触发方式,需要在主装置内部设定倒计时结束前,通过外接键盘或无线方式向主装置的中央控制器输入一个维生密码,才能在设定时间到达后开始另一段倒计时,否则中央控制器将发出信号使自毁终端引发,另一段倒计时结束前又得输入另一个不同的维生密码,否则装置引发,如此反复;主装置向分装置单向发送随机维生密码,如果拆卸主装置,或主装置与监控的目标发生相对移动,会引起主装置自毁,中断向次装置发送随机维生密码,引起所有分装置自毁;如果拆卸分装置,或分装置与监控的目标发生相对移动,会引起分装置自毁,但主装置不会自毁,应用中可以使对方拿监控不重要目标的分装置做实验,任何企图拆卸或分离分装置的措施都会导致分装置及其监控的目标自毁,增强装置的可信度与威慑效果;可以通过主装置外键盘或信道向其中的中央控制器输送特定密码或指令,使中央控制器中断向全部或部分,或其中一个分装置发送随机维生密码,使接收不到维生密码的分装置自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敏鸿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深蓝未来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