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维修的改进型阀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7163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6 1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于维修的改进型阀门,具有阀座、阀盖以及阀杆,该阀盖通过螺母盖设在阀座的上端口上,该阀杆一端露出阀盖,阀杆另一端穿过阀盖进入阀座,所述阀门还包括有第一O型圈,该阀座上端口的内表面还设有竖直宽度加长的环形密封凸台,该环形密封凸台竖直方向上的台壁匹配第一O型圈开设有第一环形凹槽,该第一O型圈嵌置于第一环形凹槽内且第一O型圈的径向内沿和径向外沿分别抵顶所述阀杆和第一环形凹槽。本新型将第一O型圈固定在环形密封凸台内,第一O型圈不易脱落,如此即使旋开阀盖也可保持密封,从而确保在不关闭流体输送系统的情况下也能对阀盖进行维修或更换,大大方便维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维修的改进型阀门
本技术属于阀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维修的改进型阀门。
技术介绍
阀门应用于流体输送系统中,具有截止、调节、导流、稳压等功能,如图1所示,现有阀门包括阀体(图未示)、阀座1'、阀盖2'、阀杆3'以及阀瓣4',阀座与阀体连接,阀盖盖设在阀座上,阀杆一端向阀盖出口延伸并设有手柄,阀杆另一端依次穿过阀盖和阀座进入阀体并连接有阀瓣。阀杆的形状正好能堵住阀座的上端口,由于阀杆和阀座硬度较大无法弹变,因此仍然两者之间仍然有间隙,为了增强阀门的密封性,在阀座的上端口的内口壁设置环形密封凸台11',并在环形密封凸台垫设O型圈5',垫设的O型圈正好和阀座上端口的持平,再利用阀盖将O型圈压紧,如此确保阀座的上端口与阀杆接触的位置利用O型圈填满,没有间隙,从而防止流体从阀座和阀盖的间隙中流出。由于O型圈是通过环形密封凸台和阀盖固定,因此当更换阀盖或者对其进行维修时,必然松动O型圈,不仅容易使O型圈脱落,而且必须在维修前关闭流体输送,不能随时维修,而且即使关闭液体输送仍然会有残留流体输出,给维修造成不便。另外,如果要更换损坏的O型圈也必须旋开阀盖进行更换,更换工作繁琐耗时。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维修的改进型阀门,随时保持极佳的密封性,且O型圈固定牢固,不易脱落。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便于维修的改进型阀门,具有阀座、阀盖以及阀杆,该阀盖通过螺母盖设在阀座的上端口上,该阀杆一端露出阀盖,阀杆另一端穿过阀盖进入阀座,其中,所述阀门还包括有第一O型圈,该阀座上端口的内表面还设有竖直宽度加长的环形密封凸台,该环形密封凸台竖直方向上的台壁匹配第一O型圈开设有第一环形凹槽,该第一O型圈嵌置于第一环形凹槽内且第一O型圈的径向内沿和径向外沿分别抵顶所述阀杆和第一环形凹槽。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密封凸台的上表面和阀盖之间还垫设有第二O型圈。进一步地,所述阀门还设有第三O型圈,所述阀杆与所述阀盖接触的部位间隔设置两个第二环形凹槽,该两个第二环形凹槽分别嵌设第三O型圈。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新型设计一种便于维修的改进型阀门,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新型将现有的环形密封凸台的竖直宽度加长,并且在竖直方向上的台壁设置第一环形凹槽用于嵌置第一O型圈,第一O型圈的径向内沿和径向外沿分别抵顶所述阀杆和第一环形凹槽,使得阀杆与第一O型圈接触的部位没有间隙,从而已经在该位置就阻挡流体输出,如此,在确保良好密封效果的前提下,第一O型圈固定在第一环形凹槽内,首先第一O型圈不易转动,即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其次,第一O型圈不易脱落,如此即使旋开阀盖也可保持密封,从而确保在不关闭流体输送系统的情况下也能对阀盖进行维修或更换,大大方便维修,最后更换时,直接从第一环形凹槽取出损坏的第一O型圈,无需旋开阀盖,节省步骤,提高更换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阀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阀座,11'、环形密封凸台,2'、阀盖,3'、阀杆,4'、阀瓣,5'、O型圈;1、阀座,11、环形密封凸台,111、第一环形凹槽,2、阀盖,21、第二环形凹槽,3、阀杆,4、阀瓣,51、第一O型圈,52、第二O型圈,53、第三O型圈。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参照图1所示,本新型提供一种便于维修的改进型阀门,具有阀体(图未示)、阀座1、阀盖2以及阀杆3,该阀盖2通过螺母盖设在阀座1的上端口上,该阀杆3一端露出阀盖2,阀杆3另一端穿过阀盖2进入阀座1并连接有阀瓣4,阀杆3通过与阀盖2转动连接以实现相对于阀座1上下升降,从而利用阀瓣4启闭阀体。其中,所述阀门还包括有第一O型圈51,该阀座1上端口的内表面还设有竖直宽度加长的环形密封凸台11,该竖直宽度的长度根据实际需要加长,只要保证竖直长度大于第一O型圈51的厚度。该环形密封凸台11竖直方向上的台壁匹配第一O型圈51开设有第一环形凹槽111,具体地,环形密封凸台11的竖直宽度以及水平长度都符合第一O型圈51的形状。该第一O型圈51嵌置于第一环形凹槽111内且第一O型圈51的径向内沿和径向外沿分别抵顶所述阀杆3和第一环形凹槽111,如此阀杆3与第一O型圈51密封接触,没有间隙,使得阀座1的开口已通过阀杆3和第一O型圈51堵住。本新型在确保良好密封效果的前提下,第一O型圈51固定在第一环形凹槽111内,首先,第一O型圈51不易转动,即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其次,第一O型圈51不易脱落,如此即使旋开阀盖2也可保持密封,从而确保在不关闭流体输送系统的情况下也能对阀盖2进行维修或更换,大大方便维修;最后,更换损坏的第一O型圈51时,直接从第一环形凹槽111取出损坏的第一O型圈51,无需旋开阀盖2,节省步骤,提高更换效率。为了进一步提高阀门密封性,优选地,所述环形密封凸台11的上表面和阀盖2之间还垫设有第二O型圈52,第二O型圈52的上端面与阀座1的上端面持平设置,通过环形密封凸台11和阀盖2压紧第二O型圈52,使得阀座1、阀盖2和阀杆3紧密接触,密封性更强。由于要利用阀杆3在阀盖2内转动实现升降,更优选地,所述阀门还设有第三O型圈53,所述阀杆3与所述阀盖2接触的部位间隔设置两个第二环形凹槽21,该两个第二环形凹槽21分别嵌设第三O型圈53,该第三O型圈53不仅能进一步减少漏水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减少旋转阀杆3的摩擦阻力,并且阀杆3旋转频繁导致第三O型圈53磨损迅速,要经常更换,本新型有第一O型圈51保持阀门的密封性,因此更换第三O型圈53十分便利。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便于维修的改进型阀门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于维修的改进型阀门,具有阀座、阀盖以及阀杆,该阀盖通过螺母盖设在阀座的上端口上,该阀杆一端露出阀盖,阀杆另一端穿过阀盖进入阀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还包括有第一O型圈,该阀座上端口的内表面还设有竖直宽度加长的环形密封凸台,该环形密封凸台竖直方向上的台壁匹配第一O型圈开设有第一环形凹槽,该第一O型圈嵌置于第一环形凹槽内且第一O型圈的径向内沿和径向外沿分别抵顶所述阀杆和第一环形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维修的改进型阀门,具有阀座、阀盖以及阀杆,该阀盖通过螺母盖设在阀座的上端口上,该阀杆一端露出阀盖,阀杆另一端穿过阀盖进入阀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还包括有第一O型圈,该阀座上端口的内表面还设有竖直宽度加长的环形密封凸台,该环形密封凸台竖直方向上的台壁匹配第一O型圈开设有第一环形凹槽,该第一O型圈嵌置于第一环形凹槽内且第一O型圈的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子贵吕荣谋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通远阀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