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宏明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69912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6 1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锁,它包括外执手、外执手面板、锁体、内执手和内执手面板;外执手固定设置在外执手面板上,内执手固定设置在内执手面板上;外执手面板与内执手面板构成一封闭空间,锁体设置在封闭空间中;锁头匹配设置在所述锁体中;封闭空间中还设置有机械单元、发电单元和电控单元;机械单元包括传动连接片、传动连杆、传动轴以及固定座;传动杆通过传动连接片与外执手和内执手连接,传动连杆之间通过传动轴连接,传动连接片通过固定座与外执手面板和内执手面板连接;发电单元与供电单元连接;电控单元中指纹采集模块通过指纹识别模块与微控制器连接,微控制器与柱塞式离合器和供电模块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高锁具的安全等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锁
本技术属于锁具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锁。
技术介绍
锁产品种类繁多,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场合。常用的机械锁具具有成本低和可靠性高等优点,但也存在易复制、保密性差。需要随身携带匹配的钥匙和技术开启难度小等缺点。为克服机械锁存在的上述缺点,电子锁应运而生,例如,密码识别式电子锁,卡片识别式电子锁和生物识别式电子锁等。然而,现有的电子锁采用了一套开锁离合器,万一系统出现故障,则电子锁无法开启。另外,现有的外露锁头电子锁并没有提高安全等级,不法分子还是能够通过外露锁头技术开启。现有的无锁头电子锁在系统出现故障后人为开启难度大,甚至无法打开,费用高且时间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锁。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锁包括外执手、外执手面板、锁体、内执手和内执手面板;所述外执手固定设置在所述外执手面板上,所述内执手固定设置在所述内执手面板上;所述外执手面板与内执手面板构成一封闭空间,所述锁体设置在所述封闭空间中;锁头匹配设置在所述锁体中;所述封闭空间中还设置有机械单元和电控单元;所述机械单元包括第一至第四传动连接片,第一至第三传动连杆、传动轴以及第一至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一传动连接片的一端通过所述外执手面板与所述外执手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传动连接片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连接片通过所述第一固定座与所述外执手面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连接片的另一端与所述传动轴的一端连接,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传动连接片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连接片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传动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连杆与第三传动连接片连接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固定座与所述内执手面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连杆的中上部设置有沿其轴向分布的长槽,所述长槽将所述第二传动连杆的中上部分割成两个肢;所述第三传动连杆的一端插设在所述长槽中,所述第三传动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片连接,所述第四连接片的另一端与所述内执手连接,所述内执手上设置有方形凹槽,所述内执手的方形凹槽中插设有开锁方钢,所述开锁方钢的另一端与所述锁体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连杆插设在所述第二传动连杆中的部位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孔,所述第二传动连杆的其中一肢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孔,对应的所述第一孔与第二孔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电控单元包括指纹采集模块、指纹识别模块、微控制器、柱塞式离合器和供电模块;所述指纹采集模块与指纹识别模块连接,所述指纹识别模块与微控制器连接,所述微控制器与柱塞式离合器和供电模块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柱塞式离合器采用电磁离合器或电机离合器。进一步地,所述微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内执手中。进一步地,所述柱塞式离合器固定设置在所述内执手面板上或所述第二传动连杆上。进一步地,所述电控单元还包括摄像头和人脸识别模块,所述摄像头与人脸识别模块连接,所述人脸识别模块与微控制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电控单元还包括触摸屏和密码识别模块,所述触摸屏与密码识别模块连接,所述密码识别模块与微控制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电控单元还包括卡片信息采集模块和卡片识别模块,所述卡片信息采集模块与卡片识别模块连接,所述卡片识别模块与微控制器连接。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柱塞式离合器分别与所述微控制器连接或者串联后与所述微控制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电控单元还包括无线通信模块,所述微控制器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外部智能终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外执手上设置有应急电源接口,所述应急电源接口与供电模块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锁头隐藏在所述外执手面板与内执手面板构成的封闭空间中。进一步地,所述外执手面板与内执手面板构成的封闭空间中还设置有发电机模组,所述发电机模组包括变速箱、发电机和电压调节器,所述变速箱与发电机连接,所述发电机与电压调节器连接;所述变速箱中设置有从动齿轮,所述外执手的内部一端上设置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每一种识别开锁方式都有单独的开锁离合器机构,如果其中一套开锁离合器机构出现故障,其它的识别开锁方式所对应的开锁离合器机构还可以正常使用,不会出现无法开启的问题。本技术智能锁将指纹识别、人脸识别、密码识别和卡片识别等方式相结合,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能够提高锁具的安全等级。本技术外执手面板上不设置锁头孔,将锁体和锁头设置在外执手面板与内执手面板构成的封闭空间中,外执手面板与内执手面板的表面均看不到锁头,能够避免不法分子的技术开锁。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锁的爆炸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锁中电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执手;2-外执手面板;3-锁体;31-开锁方钢;4-内执手;5-内执手面板;6-机械单元;60-第一传动连接片;61-第二传动连接片;62-第三传动连接片;63-第四传动连接片;64-第一传动连杆;65-第二传动连杆;651-第二孔;66-第三传动连杆;661-第一孔;67-传动轴;68-第一固定座;69-第二固定座;7-电控单元;701-指纹采集模块;702-指纹识别模块;703-微控制器;704-柱塞式离合器;705-供电模块;706-摄像头;707-人脸识别模块;708-触摸屏;709-密码识别模块;710-卡片信息采集模块;711-卡片识别模块;712-无线通信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锁,其包括外执手1、外执手面板2、锁体3、内执手4和内执手面板5。外执手1固定设置在外执手面板2上,内执手4固定设置在内执手面板5上。外执手面板2与内执手面板5构成一封闭空间。锁体3设置在封闭空间中。锁头匹配设置在锁体3中。封闭空间中还设置有机械单元6和电控单元7。其中,机械单元6包括第一至第四传动连接片60~63,第一至第三传动连杆64~66、传动轴67以及第一至第二固定座68~69。第一传动连接片60的一端通过外执手面板2与外执手1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一传动连杆64的一端连接,第一传动连杆64的另一端与第二传动连接片61的一端连接,第二传动连接片61通过第一固定座68与外执手面板2固定连接;第二传动连接片61的另一端与传动轴67的一端连接,传动轴67的另一端与第三传动连接片62的一端连接。第三传动连接片62的另一端与第二传动连杆65的一端连接。第二传动连杆65与第三传动连接片62连接的一端通过第二固定座69与内执手面板5固定连接。第二传动连杆65的中上部设置有沿其轴向分布的长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智能锁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锁,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外执手、外执手面板、锁体、内执手和内执手面板;所述外执手固定设置在所述外执手面板上,所述内执手固定设置在所述内执手面板上;所述外执手面板与内执手面板构成一封闭空间,所述锁体设置在所述封闭空间中;锁头匹配设置在所述锁体中;所述封闭空间中还设置有机械单元和电控单元;所述机械单元包括第一至第四传动连接片,第一至第三传动连杆、传动轴以及第一至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一传动连接片的一端通过所述外执手面板与所述外执手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传动连接片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连接片通过所述第一固定座与所述外执手面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连接片的另一端与所述传动轴的一端连接,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传动连接片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连接片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传动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连杆与第三传动连接片连接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固定座与所述内执手面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连杆的中上部设置有沿其轴向分布的长槽,所述长槽将所述第二传动连杆的中上部分割成两个肢;所述第三传动连杆的一端插设在所述长槽中,所述第三传动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片连接,所述第四连接片的另一端与所述内执手连接,所述内执手上设置有方形凹槽,所述内执手的方形凹槽中插设有开锁方钢,所述开锁方钢的另一端与所述锁体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连杆插设在所述第二传动连杆中的部位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孔,所述第二传动连杆的其中一肢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孔,对应的所述第一孔与第二孔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电控单元包括指纹采集模块、指纹识别模块、微控制器、柱塞式离合器和供电模块;所述指纹采集模块与指纹识别模块连接,所述指纹识别模块与微控制器连接,所述微控制器与柱塞式离合器和供电模块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锁,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外执手、外执手面板、锁体、内执手和内执手面板;所述外执手固定设置在所述外执手面板上,所述内执手固定设置在所述内执手面板上;所述外执手面板与内执手面板构成一封闭空间,所述锁体设置在所述封闭空间中;锁头匹配设置在所述锁体中;所述封闭空间中还设置有机械单元和电控单元;所述机械单元包括第一至第四传动连接片,第一至第三传动连杆、传动轴以及第一至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一传动连接片的一端通过所述外执手面板与所述外执手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传动连接片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连接片通过所述第一固定座与所述外执手面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连接片的另一端与所述传动轴的一端连接,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传动连接片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连接片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传动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连杆与第三传动连接片连接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固定座与所述内执手面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连杆的中上部设置有沿其轴向分布的长槽,所述长槽将所述第二传动连杆的中上部分割成两个肢;所述第三传动连杆的一端插设在所述长槽中,所述第三传动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片连接,所述第四连接片的另一端与所述内执手连接,所述内执手上设置有方形凹槽,所述内执手的方形凹槽中插设有开锁方钢,所述开锁方钢的另一端与所述锁体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连杆插设在所述第二传动连杆中的部位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孔,所述第二传动连杆的其中一肢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孔,对应的所述第一孔与第二孔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电控单元包括指纹采集模块、指纹识别模块、微控制器、柱塞式离合器和供电模块;所述指纹采集模块与指纹识别模块连接,所述指纹识别模块与微控制器连接,所述微控制器与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宏明
申请(专利权)人:许宏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