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明专利>正文

电动采茶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59 阅读:4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动采茶机,由梳板、齿刀、茶叶头、手把、电开关、电动机、皮带轮、皮带、机座、轴和蓄电池组成,梳板上、下两层相交构成角形,左端槽底构成虚线半圆形,机座为方管形,安在茶叶斗中心处,机座左端上安有电动机,机座内安有传动机构,圆盘齿刀安在上、下梳板之间皮带轮下端面上,手把安在茶叶斗上缘,蓄电池背在人身上。其特点:一是构造简单,造价低,只由1人操作,使用方便、灵活;二是由于采幅窄,对茶林平整度要求不高,适应性好。(*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采茶机本技术涉及农业机械。在我国,采茶绝大多数靠人工,个别采用日本产的大型机动采茶机,要3个人操作,笨重,造价高,对茶林平整度要求高,使用不方便。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便,造价低,1人即能操作,使用方便的电动采茶机。本技术是采用角形梳式喂入板,在2层梳板构成的夹角里,安有圆形齿刀,须采的茶叶进入梳槽内转动的齿刀便把它切断,并推入后部容器内,齿刀由小型直流马达驱动,电能由背在身上的蓄电池提供的方式来达到目的的。本技术的特点:一是构造简单,造价低,只由1人操作,使用方便、灵活;二是由于采幅窄,对茶林平整度要求不高,适应性好。下面结合附图来说明实施例:图1为本机局部纵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机俯视示意图。参照图1-2,本机由梳板(1)、齿刀(2)、茶叶斗(3)、手把(4)、电开关(5)、电动机(6)、皮带轮(7、10)、机座(8)、皮带(9)、轴(11)和蓄电池组成,梳板(1)有上、下两层,右端梳齿齿端相交构成角形,左端槽底构成虚线半圆形,下梳板左部与茶叶斗(3)底右部搭接,机座(8)为方管形,左段安在茶叶斗(3)底上,右段安在下梳板上,机座左部上安有立式电动机(6),机座(8)内左端电动机动力输出轴上安有皮带轮(7),右端轴(11)上安有滚珠轴承,轴承外圈安有皮带轮(10),齿刀为圆盘形安在皮带轮(10)下端面上,齿刀刃部在梳板槽底部,皮带(9)套在皮带轮(7、10)上,茶叶斗(3)为圆桶形,右边有一入口,入口两边有导向板(12、13),茶叶斗上缘安有手把(4),手把由2条弧形棒相交成T形,在纵向手把左部安有电开关(5),蓄电池背在人身上,用导线接电开关(5)。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采茶机,其特征在于该机由梳板(1)、齿刀(2)、茶叶斗(3)、手把(4)、电开关(5)、电动机(6)、皮带轮(7、10)、机座(8)、皮带(9)、轴(11)和蓄电池组成,梳板(1)有上、下两层,右端梳齿齿端相交构成角形,左端槽底构成虚线半圆形,下梳板左部与茶叶斗(3)底右部搭接,机座(8)为方管形,左段安在茶叶斗(3)底上,右段安在下梳板上,机座左部上安有立式电动机(6)。机座(8)内左端电动机动力输出轴上安有皮带轮(7),右端轴(11)上安有滚珠轴承,轴承外圈安有皮带轮(10),齿刀为圆盘形安在皮带轮(10)下端面上,齿刀刃部在梳板槽底部,皮带(9)套在皮带轮(7、10)上,茶叶斗(3)为圆桶形,右边有一入口,入口两边有导向板(12、13),茶叶斗上缘安有手把(4),手把由2条弧形棒相交成T形,在纵向手把左部安有电开关(5),蓄电池背在人身上,用导线接电开关(5)。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电动采茶机,其特征在于该机由梳板(1)、齿刀(2)、茶叶斗(3)、手把(4)、电开关(5)、电动机(6)、皮带轮(7、10)、机座(8)、皮带(9)、轴(11)和蓄电池组成,梳板(1)有上、下两层,右端梳齿齿端相交构成角形,左端槽底构成虚线半圆形,下梳板左部与茶叶斗(3)底右部搭接,机座(8)为方管形,左段安在茶叶斗(3)底上,右段安在下梳板上,机座左部上安有立式电动机(6)。机座(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
申请(专利权)人:张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