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应急携行背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4898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6 0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卫生应急携行背囊,包括包体、网格透气棉、腰部固定带、背带、主包、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销孔、销轴、第二尼龙布条、第二插槽、微型灯管、电池盒、开关按钮、副包、第一插槽、第一尼龙布条、侧包、第二插条、第二按扣、挂包、第一插条、第一按扣、挂圈、标识牌和反光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对背囊的拆卸使用,增加了行囊的灵活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包体设有的反光条增加了安全性,包体内部设有的灯管对包内进行照明,减少卫生人员的劳动量,更加方便且准确的提取物品;同时在需要时还可以组成简易担架。

Health emergency carrying backpack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anitary emergency carrying backpack, which includes a bag body, a mesh breathable cotton, a waist fixed belt, a back belt, a main bag, a first telescopic rod, a second telescopic rod, a pin hole, a pin shaft, a second nylon cloth bar, a second slot, a miniature lamp tube, a battery box, a switch button, a pair bag, a first slot, and a first nylon.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alize the disassembly and use of the back sac, increase the flexibility of the bag, improve the working efficiency, and increase the safety of the reflective strip provided by the package, and the inside of the package is provided in the bag. The lamp can illuminate the package, reduce the work volume of the health personnel, and extract the articles more conveniently and accurately. At the same time, a simple stretcher can also be formed when need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卫生应急携行背囊
本技术涉及一种背囊,具体为一种卫生应急携行背囊,属于医疗装备应急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卫生应急队面对频发的自然灾害救援,携行背囊是必须装备之一。传统的携行背囊外包不可拆卸,缺少灵活性,执行任务时救急人员需要携带整个行囊工作,为卫生救急队员带来很大困扰,降低工作效率,且在夜间向保内取物品还需要卫生员单独照明,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卫生应急携行背囊,包括包体,所述包体包括主包和通过拉链与所述主包正面连接的副包;所述副包底端正面设有可拆卸的挂包;所述主包侧面设有可拆卸的侧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包靠近底部一端的正面设有两组相互平行且通过第一尼龙布条缝制的第一插槽;所述挂包背面设有可与所述副包正面第一插槽相匹配的两个第一插条;所述第一插条一端设有第一按扣;所述第一插条可穿过所述第一插槽并通过第一按扣固定;所述主包靠近底部一端的两侧面设有两组相互平行且通过第二尼龙布条缝制的第二插槽;所述侧包一侧面设有可与所述主包两侧面的第二插槽相匹配的两个第二插条;所述第二插条一端设有第二按扣;所述第二插条可穿过所述第二插槽并通过所述第二按扣固定。优选的,所述主包内底部设有通过隔布层隔开的电池盒;所述主包内部的底端两侧设有在隔布层上表面的两个与所述电池盒电性连接的微型灯管;所述主包底端侧壁设有与所述电池盒和微型灯管电性连接的开关按钮。优选的,所述主包正面边侧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未伸缩状态下时的长度小于主包的长度;所述副包背面边侧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未伸缩状态下时的长度小于副包的长度;所述第一伸缩杆与所述第二伸缩杆在同一水平直线上;所述第一伸缩杆靠近副包的一端侧壁设有销轴;所述第二伸缩杆靠近主包一端侧壁设有与所述销轴匹配的销控。优选的,所述主包底部两端设有的挂圈;所述主包背面分别设有与人体肩胛骨和背部相吻合的网格透气棉垫,所述主包背面两侧设有腰部固定带;所述主包背面顶部设有通过日字扣调节长短的背带;所述副包靠近顶部一端的正面设有中国卫生标识牌;所述中国卫生标识牌顶部与底部分别设有与副包正面相缝连的两个反光条;两个所述两个反光条相互平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可以实现对背囊的拆卸使用,增加了行囊的灵活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包体设有的反光条增加了安全性,包体内部设有的灯管对包内进行照明,减少卫生人员的劳动量,更加方便且准确的提取物品;同时在需要时还可以组成简易担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A处的拆装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B处的拆装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背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主包内底部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主包与副包连接处结构示意图。其中:1、包体,11、网格透气棉,12、腰部固定带,13、背带,2、主包,21、第一伸缩杆,22、第二伸缩杆,23、销孔,24、销轴,25、第二尼龙布条,26、第二插槽,27、微型灯管,28、电池盒,29、开关按钮,3、副包,31、第一插槽,32、第一尼龙布条,4、侧包,41、第二插条,42、第二按扣,5、挂包,51、第一插条,52、第一按扣,6、挂圈,7、标识牌,8、反光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所示,一种卫生应急携行背囊,包括包体1,所述包体1包括主包2和通过拉链与所述主包2正面连接的副包3;所述副包3底端正面设有可拆卸的挂包5;所述主包2侧面设有可拆卸的侧包4,所述副包3靠近底部一端的正面设有两组相互平行且通过第一尼龙布条32缝制的第一插槽31;所述挂包5背面设有可与所述副包3正面第一插槽31相匹配的两个第一插条51;所述第一插条51一端设有第一按扣52;所述第一插条51可穿过所述第一插槽31并通过第一按扣52固定;所述主包2靠近底部一端的两侧面设有两组相互平行且通过第二尼龙布条25缝制的第二插槽26;所述侧包4一侧面设有可与所述主包2两侧面的第二插槽26相匹配的两个第二插条41;所述第二插条41一端设有第二按扣42;所述第二插条41可穿过所述第二插槽26并通过所述第二按扣42固定,各个包均可拆卸,组装,增强了包体的灵活性,主面料采用高品质1000D高强牛津防水面料,里面料采用210T涤塔夫面料。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主包2内底部设有通过隔布层隔开的电池盒28;所述主包2内部的底端两侧设有在隔布层上表面的两个与所述电池盒28电性连接的微型灯管27;所述主包2底端侧壁设有与所述电池盒28和微型灯管27电性连接的开关按钮29,内置的微型灯管,达到了在夜间使用行囊时不需要外部灯光照明即可在包内正确的取出物品。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主包2正面边侧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伸缩杆21,所述第一伸缩杆21未伸缩状态下时的长度小于主包2的长度;所述副包3背面边侧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伸缩杆22,所述第二伸缩杆22未伸缩状态下时的长度小于副包3的长度;所述第一伸缩杆21与所述第二伸缩杆22在同一水平直线上;所述第一伸缩杆21靠近副包3的一端侧壁设有销轴24;所述第二伸缩杆22靠近主包2一端侧壁设有与所述销轴24匹配的销控23,到达在紧急状态时组装成临时担架,可以抬着患者行走。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主包2底部两端设有的挂圈6;所述主包2背面分别设有与人体肩胛骨和背部相吻合的网格透气棉垫11,所述主包2背面两侧设有腰部固定带12;所述主包2背面顶部设有通过日字扣调节长短的背带13;所述副包3靠近顶部一端的正面设有中国卫生标识牌7;所述中国卫生标识牌7顶部与底部分别设有与副包3正面相缝连的两个反光条8;所两个述两个反光条8相互平行,挂圈可挂在无人机的挂钩上,通过无人机传送物质,两个反光条起着反光效果,达到安全的作用。本技术在使用时:1.将两边背带放在使用者两侧肩膀上,是网格透气海绵对准使用者的肩胛骨和腰部。2.若想要包体不晃动可将包体两侧的腰部固定带环绕腰部通过日字扣锁紧,使包体不晃动。3.情况紧急时可将包体正面的挂包抽出,挂在使用者的腰间外出工作,轻盈灵活。4.需要无人输送物质时只需要通过将无人机的挂钩挂住包体底部的挂圈机壳。5.在光线不好的地方从包内取物质,可打开侧壁的开关按钮,照亮包的内部。6.患者再不能行走时,可将主包与副包之间的拉链拉开将伸缩杆神展开,通过销轴固定,组成临时担架,抬着患者行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卫生应急携行背囊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卫生应急携行背囊,包括包体(1),所述包体(1)包括主包(2)和通过拉链与所述主包(2)正面连接的副包(3);所述副包(3)底端正面设有可拆卸的挂包(5);所述主包(2)侧面设有可拆卸的侧包(4),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包(3)靠近底部一端的正面设有两组相互平行且通过第一尼龙布条(32)缝制的第一插槽(31);所述挂包(5)背面设有可与所述副包(3)正面第一插槽(31)相匹配的两个第一插条(51);所述第一插条(51)一端设有第一按扣(52);所述第一插条(51)可穿过所述第一插槽(31)并通过第一按扣(52)固定;所述主包(2)靠近底部一端的两侧面设有两组相互平行且通过第二尼龙布条(25)缝制的第二插槽(26);所述侧包(4)一侧面设有可与所述主包(2)两侧面的第二插槽(26)相匹配的两个第二插条(41);所述第二插条(41)一端设有第二按扣(42);所述第二插条(41)可穿过所述第二插槽(26)并通过所述第二按扣(42)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卫生应急携行背囊,包括包体(1),所述包体(1)包括主包(2)和通过拉链与所述主包(2)正面连接的副包(3);所述副包(3)底端正面设有可拆卸的挂包(5);所述主包(2)侧面设有可拆卸的侧包(4),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包(3)靠近底部一端的正面设有两组相互平行且通过第一尼龙布条(32)缝制的第一插槽(31);所述挂包(5)背面设有可与所述副包(3)正面第一插槽(31)相匹配的两个第一插条(51);所述第一插条(51)一端设有第一按扣(52);所述第一插条(51)可穿过所述第一插槽(31)并通过第一按扣(52)固定;所述主包(2)靠近底部一端的两侧面设有两组相互平行且通过第二尼龙布条(25)缝制的第二插槽(26);所述侧包(4)一侧面设有可与所述主包(2)两侧面的第二插槽(26)相匹配的两个第二插条(41);所述第二插条(41)一端设有第二按扣(42);所述第二插条(41)可穿过所述第二插槽(26)并通过所述第二按扣(42)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卫生应急携行背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包(2)内底部设有通过隔布层隔开的电池盒(28);所述主包(2)内部的底端两侧设有在隔布层上表面的两个与所述电池盒(28)电性连接的微型灯管(27);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林翟文济袁群李炜魏树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亿瑞兴邦科贸有限公司王晓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